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2:50 | 查看全部
救敌如救己
时间:2015-10-21 作者:未详 点击:415次

  19世纪中期,在欧洲金融界先后崛起了两大银行巨头——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巴林家族。这两大家族银行的金融触角遍及世界,他们几乎掌控了当时整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钱袋子。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和巴林家族银行从它们各自诞生之日起就恩怨不断。一山难容二虎,两家的矛盾冲突与日俱增,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当时两家的状况再恰当不过。
  
  到19世纪80年代,巴林银行大量投资阿根廷等国的债券,而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则看好巴西。到1890年,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其债券一夜之间贬为废纸,其债券的最大买主巴林银行首当其冲遭遇重创。俄国政府为规避风险,抽走了在巴林银行的全部存款,给了巴林银行致命一击。很快巴林银行顷刻之间走到了破产边缘。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此时只要轻轻摁下指头,就可以将宿敌轻松干掉。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此时并没有向宿敌摁下索命的指头,相反,却对当时英格兰银行提出的“救援巴林计划”给予了最积极的响应——在一个月内从各地分行紧急抽调了200万英镑的现金和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给奄奄一息的巴林银行输血。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成为救援巴林银行的排头兵,巴林银行最终获救了。
  
  在世人迷惑的眼神中,执掌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的阿尔方斯?罗斯柴尔德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巴林银行实质上已成为整个英国商业和经济的信用基石。一旦巴林倒下,英国在全世界的信用都将严重受损,到那时,我们绝无可能独善其身,必将受其害而随之倒下。”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是从自身利益考量才出手救援宿敌的,尽管其出发点源于私利,但却阐释了一个道理:有时拯救敌人就是拯救自己,放竞争对手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3:04 | 查看全部
美差背后藏陷阱
时间:2015-10-18 作者:未详 点击:512次

  上世纪初,湖北青年李兴保开了一家卤鸭店,因采用了精选卤料和祖传工艺,出炉的卤鸭香酥可口,热销省内外。突然有一天,店里发生了一场重大事故,几百名顾客在消费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后来,李兴保才从伙计口中得知,是主厨李正盛在卤锅里投放了泻药。
  
  李正盛原本是李兴保的师傅,他教会了李兴保做卤鸭的手艺,并在店里主持煮卤工艺。看到李兴保生意越来越好,李正盛心生嫉妒,动起了邪念。经过深思熟虑,李兴保决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到李正盛说:“您年岁已高,我不忍再让您掌勺,不如您帮我管账,我给您开双倍酬劳。”
  
  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李正盛高兴坏了。可没文化的他连数都数不好,怎么管账?不得已,李兴保只能替他安排了个助手。那之后,李正盛每天都盯着助手做事,自己在一旁陪客人聊天,无比惬意。有时他过意不去,会客套地问李兴保怎么对自己如此之好,李兴保笑答:“没有您哪有我的今天。师傅劳苦功高,我把店全送您都是应该的。”
  
  20年后,李正盛患病卧床不起,他心愧难安,对李兴保忏悔了曾做过的傻事。

  李兴保苦笑着说:“其实我早知道是您干的,也知道您不适合管账,之所以赏您这份美差,是想软禁您的手艺,扼杀您的歹心,阻止您另立炉灶或再行破坏呀。”听完,李正盛悲愤交加,不久便抱憾死去。
  
  最重的惩罚是误赏。
  当你意外地获得那些本不该得到的奖赏时,不要急于欢喜,而应提高警惕,或许巨大阴谋就藏在后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3:16 | 查看全部
悄悄话平息嘈杂声
时间:2015-10-16 作者:未详 点击:607次

  1890年春季的一天,马克·吐温应邀去参加某知名作家的家宴,同时受邀的还有二十多名作家。宴会开始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都纷纷提高了嗓音,餐桌很快被纷乱的嘈杂声所淹没。
  
  因为正餐还未结束,按照交际礼仪,这时大家应该保持安静,寻找共同的话题以使彼此都能相互交谈,可现在却乱哄哄一片。
  
  马克·吐温见状不由皱起了眉头,他想:自己如果此时以更大的声音来阻止嘈杂声,肯定会引来众人的不满。
  
  怎么才能让大家安静下来呢?他沉思了片刻,便计上心来。
  
  他对邻座一位女作家说:“麻烦您将您的头歪到我这边来,装作听我说话听得很起劲的样子。这样,那些大声说话的人,就会误以为我在给您说什么悄悄话,自然也就想来偷听,这样屋子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那位女作家会心地一笑,十分配合地将脑袋歪向了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谁也不看,看似很投入地与女作家耳语起来。
  
  两人有说有笑,但声音却一直很轻。
  
  因为马克·吐温是十分重要的嘉宾,不一会儿,闹哄哄的嘈杂声便渐渐小了下来,直到最终彻底安静,大家都侧着耳朵想听到一男一女在说什么悄悄话。
  
  看到目的已经达到,马克·吐温清清嗓子,对大家说:“我和这位女士其实什么也没说,只是在玩一个游戏而已,目的是让大家不要像刚才那样大声说话,保持一个温馨的安静的气氛。”他话音刚落,在场者如梦初醒,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马克·吐温以他特有的睿智,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给在场者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公共礼仪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3:29 | 查看全部
无招胜有招
时间:2015-10-15 作者:未详 点击:770次

  林清玄在《茶匠的心》一文中,写了一个茶匠与日本浪人决斗的故事。茶匠受到挑衅,本来打算寻找一种最体面的死法,结果剑客教给茶匠用他最擅长的“泡茶技艺”与浪人决斗。
  
  当浪人带着必胜的信心挑战时,却被茶匠从容优雅的气质、散淡无欲的情怀、专注无畏的行动吓倒。茶匠以柔克刚,“无畏、无我、无念”,以“无”胜“有”,最终无招胜有招,赢得了这场决斗。
  
  无独有偶。十九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因与科学家维磋言语不和,就向他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与人决斗并不是他擅长的,但又不得不应战……决斗那天,俾斯麦大方地让维磋优先选择决斗武器。令人惊讶的是,维磋拿出两条事先准备好的腊肠,说:“因为我是个科学家,所以选择腊肠作为决斗武器。这腊肠一条十分可口,一条却灌满了致命的细菌。”他接着对俾斯麦说:“来吧,你选择你的‘武器’,我们一起吃吧!”俾斯麦望着这两条腊肠,愕然半晌,生气地转身离去,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退出了决斗场。
  
  不可一世的俾斯麦被科学家的两条腊肠“击败”,维磋以无招胜有招,最终为自己赢得了胜利。不是所有的决斗都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有时候的“无”恰是一种“有”,无招胜有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制胜的法宝,才是决斗的最高境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3:40 | 查看全部
分配食品的人
时间:2015-10-14 作者:未详 点击:809次

  二战时,美军士兵塔沃里在一场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不幸被俘,后被关押进沈阳盟军战俘营。
  
  战俘们每天要做15个小时的苦役,但饭食的质量却很差,分量也难以保证。每次到了饭点时,两个战俘用木桶把饭食从厨房搬到营房,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人。
  
  饥寒交迫的战俘们,都本能地希望自己多分得一点食品。所以每次发放食品时,战俘都会与分配食品的人发生矛盾,斗殴现象也时常发生,往往导致分配食品的人很难干下去,以至于到了后来,谁都不愿意去做那个“分配食品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塔沃里被大家推选做了那个“分配食品的人”。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塔沃里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每次发放食品时,他会首先在自己的饭盒里盛上一份食物放在木桶旁边,然后照此分给其他人。
  
  他对大家说:“如果有谁质疑自己得到的食品数量不够,他可以选择把我留给自己的这份换走,再把他认为数量不够的那份留下来。”话虽这么说了,但塔沃里的饭盒却从来没有被人换走过。
  
  靠着这个简单实用的办法,塔沃里竟将“分配食品的人”这个差事一直干到了战争结束。
  
  为此塔沃里很自豪地说:“给整日饥肠辘辘的人分发食物这件事,不仅让我赢得了战俘们的信任和尊重,更让我懂得了中国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说起来,塔沃里的做法好像很简单,可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掌握分配权的人能够做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3:58 | 查看全部
找准规则突破点
时间:2015-10-13 作者:未详 点击:701次

  事情发生在拉斯维加斯。
  
  莱尔走进一间大赌场,来到轮盘边。他两眼盯着轮盘转,小白球不停跳动,每次中奖号码开出来,就看他嘴上“咿咿哦哦”,不知道在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新的号码开出来,是“7”。只听见莱尔大叫一声:“噢,不!”
  
  然后,莱尔拿着10美元,交给轮盘操作员,说:“这是我输的。”
  
  “对不起,先生,您有下注吗?”
  
  “有啊。”
  
  “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
  
  “我在心里面下注。”
  
  “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在盘面上下注呢?”
  
  “我讨厌别人看见我下的号码后,都跟着我下。”
  
  “噢,我明白了,可不可以请问您刚刚是下的哪个号码呀?”
  
  “我下的是19号。”莱尔靠近操作员的耳边说。
  
  “放心,我不会告诉其他人。”操作员向莱尔眨了眨右眼,同时收下了10美元。他心里想:什么人没见过?今天又碰到一个傻瓜。反正在拉斯维加斯这种地方,时不时就可以看到相貌堂堂,却精神失常的人。
  
  轮盘接着转,开出新一个号码“8”,只见莱尔说了一声:“啊,差一点。”然后又塞给操作员20美元。操作员一样眨眨眼,说:“先生,你心里下的该不会是9号吧?”
  
  “对啊,正是9号。差一点就翻本了。”
  
  “先生,看你相貌堂堂,贵在四方,多赌两把,必定大发。”
  
  “说得好,我今天一定要赢。”
  
  轮盘又开出一个个号码,只听见莱尔不断捶胸顿足,说:“哎呀!”“糟糕!”“噢,狗屎!”30美元,40美元,50美元……钞票一张一张塞进操作员的口袋。
  
  又一个号码开出,“妈的,我输了1000美元了。”莱尔气得握紧双拳。操作员的神经也紧张了起来。“先生,1000美元太大了,我不能接受。”
  
  “可是,我真的输了1000美元啊。”
  
  “史都,有什么事吗?”经理走了过来。
  
  “经理,这家伙有精神病,他说他在心里下注,输了1000美元。”操作员放低声音说。
  
  “接受它。”
  
  “这样好吗?”
  
  “没问题,我在旁边已经观察很久了,他真的是……”经理把嘴巴掩上,“在拉斯维加斯这种地方,我什么人没见过,但也要祖上积德,才能遇上这种呆子。中国的《易经》说,老天给你的不拿,必遭大祸。接受它。前面的就算了,现在开始,你我一人一半。”
  
  操作员点点头,经理转过身对莱尔说:“先生,我们接受您的下注。像您这么诚实的人,天底下很难找到第二个,至少在拉斯韦加斯我是从没遇到过。”
  
  说完,经理和操作员收下1000美元,两个人都想躲进厕所去大笑。
  
  轮盘又开始转动,小白球跳进了“17”号的号码槽。“17!”这时,莱尔像发了疯一样狂叫:“呀,17,我就知道是17!我下了1万美元在17号啊!”
  
  这下事情大了。轮盘单单赌一个号码,是1赔36,1万美元可要赔36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事情闹上法庭。法官的判决是:如果赌场先前已接受莱尔的赌注,就不能说,前面赢的照收,后面输的就不付。赌博就是赌博,输赢的规则要公平,不能只挑赢不服输。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就是:规则永远不是死的,只要你能找到突破点,就能创造新的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4:13 | 查看全部
朗科的启示
时间:2015-10-11 作者:未详 点击:886次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思维定式,就会习惯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大伙儿的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钻出来,我们总习惯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
  
  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年轻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应聘到万宝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3个月后,他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离开单位去攻读硕士学位。
  
  本以为读了硕士之后,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更好的单位,谁知3年后,当他来到联想公司,得到的工资却只有300元,还不如3年前。朋友问他:“你读了3年硕士,和在万宝有什么差别?”他笑而不答。
  
  1年后,他拿着硕士学位和在联想公司1年的工作简历,加盟新加坡第二大多媒体公司,拿到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的月薪,开始了他6年的异国打工生涯。
  
  在新加坡期间,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入赫赫有名的菲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别人根本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跳槽。因为前面的几家公司给他的薪水已经够高了,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只要是他承接的业务,即使是几千新元的小客户,一旦用户出现问题,他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到。而对像他这种级别的软件工程师来说,这种价值的软件,根本不配享受这样的服务。
  
  然而,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位客户很欣赏他的才华与实干精神,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又一次炒了自己的鱿鱼。
  
  对于这次创业,许多人认为他不值。有好工作,有好前程,为什么要把自己从波峰推到谷底?但是,他成功了。他就是朗科公司的创始人,邓国顺。
  
  对于邓国顺的成功,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绝境”,每次都从绝境中冲出来。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一开始的目标就十分明确,他所做每一步,都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朗科”的每个会客室里,都无一例外地挂着一个镜框,里面写着:成为移动存储和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而包括邓国顺在内的所有“朗科”员工的工作卡背面,则对应着这样一句话:在成立之初,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和信念。
  
  有人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和机遇,总之,是因为一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但是,从邓国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因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是受他自己的思想所制约的。
  
  世界上的事情总有明暗两面,我们感觉到的究竟是明还是暗,是欢乐还是痛苦,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处境,而主要取决于心境,取决于能否从光明的角度看问题。思路的突破,必须完全脱离旧的思维轨迹。荆棘可能处处都有,但新路、大路、活路也往往从这里展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4:25 | 查看全部
锯齿鱼的启迪
时间:2015-10-10 作者:未详 点击:2497次

  看动物世界,看惯了非州草原上陆地动物的厮杀,却不曾想,在海洋世界,鱼类的厮杀,一点也不比陆地上的动物逊色。
  
  在南美洲海域,大约生活着100种锯齿鱼,其中有一种叫猛鲑的锯齿鱼最为凶猛。猛鲑身长大约50厘米,身上长满了锋利的锯齿。虽然它个子不大,但敢攻击比它体形大上百倍的鱼类。如果碰上鳄鱼,它们会蜂拥而上,只一眨眼工夫,鳄鱼便被猛鲑切割成无数小片,再过一会儿,那些小片就进了猛鲑的肚子。
  
  据说,大约在5000年前,猛鲑并不属于锯齿鱼类,它的身体像一把刀,却没有刀锋。它们性情温顺,对其他鱼类没有攻击性,主要以浮游生物和一些海藻类植物为生。可是,它们常常遭到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
  
  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只得学习快速游动身体,四处躲避那些食肉鱼类。游速加快了,虽然危险依然存在,但总能让生命得到保全。可受伤是免不了的,每次被咬伤后,猛鲑的身上便缺少了一块肌肉。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猛鲑疼痛难忍,但它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伤口多了,猛鲑居然全身都变得坑坑洼洼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锯一样,长满了尖尖的锯齿。
  
  慢慢地,猛鲑发现,自己身上的伤口不但变成了锯齿,而且十分锋利,那些食肉鱼类见了它,不但再不敢随意攻击,而且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它的锯齿所伤。如今,猛鲑已被人们正式冠上“锯齿鱼”的称号,而它也由原来的弱者,变成了海洋中的强者。
  
  人的成长,其实和锯齿鱼差不多。锯齿鱼由弱者变强者的过程,启迪我们:经历一次失败和挫折,多受一次“伤”,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我们成长得更好、更快,能让我们更加适应新的环境并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4:37 | 查看全部
独往与自知
时间:2015-10-09 作者:未详 点击:1039次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句诗十分动人:“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只能独往或自知,不能与人结伴,也无法向别人诉说,每个人的最大成就或最重要的决定都是在独处时完成的,与人合作,都只能是在自己独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不能说没有孤寂感,也一定心存遗憾:每每独往时,一定也是希望路上有人结伴的。只是,如果不是性情相同爱好一致,走在一样的路上,彼此都会觉得别扭,与其费尽心力地互相将就,还不如一个人走;而心里的那些事情,如果不能与人分享,难免会让人有一些“空”的感觉,自己的快乐不能与人分享,同时也就意味着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触动与启发,这当然会让人心生遗憾。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朋友,更难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恰好有与自己相契合的人。人生中有那么多时光,还得是一个人走,心平气和并且坦然宁静地走,自己的路走得远了,自然就会遇到一些朋友,走在同一条路上,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取暖,互相照亮。
  
  一个人,只有敢于独往,安于自知,才能遇到很多同路人,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4:51 | 查看全部
强弱之道
时间:2015-10-08 作者:未详 点击:897次

  弱小者,要教之以刚强;强大者,要辅之以变通。
  
  公元1346年,刘伯温隐居于镇江北固山,一面读书治学,一面招村童讲授儒学。刘伯温能谋善断、精通医理,经常为村民解决疑难,不久,就名闻一方,被村民们称为“贤士”。
  
  一天,刘伯温立在危岩之上,骋目遐思。山风浩荡,刘伯温的长衫随风飘舞。
  
  这时,山下来了一位年轻人。年轻人修长消瘦,一脸苦恼:“先生,我在东市卖菜。虽然利润微薄,却也过得日子。可惜最近,冒出几个痞子,非要向我收保护费。要是给了他们,我的日子就没法维持了!”
  
  刘伯温笑笑,问年轻人:“你姓什么?住哪里?”
  
  年轻人答道:“我姓孟,住在山前李家庄。”
  
  刘伯温捋捋胡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好,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准备一把利刃,痞子再来时,你朝他们大腿上猛扎一刀。”
  
  年轻人心有疑虑:“这能成吗?”
  
  刘伯温肯定地说:“我这法子,不仅能解你眼前之困,还能保你一生无忧。”
  
  年轻人刚走,又来了一位矮黑粗壮的汉子。汉子声音洪亮:“先生,我在西市卖肉都十几年了。昨天,竟然来了几个痞子,要收什么保护费。我哪能给他们交保护费?我本打算将他们教训一顿,是我老婆拦住了我。她说您世事洞明,让我来问问您该怎么办。”
  
  刘伯温慈祥地笑了:“你姓什么,住在哪里?”
  
  汉子回答:“我姓王,住在王家大庄。”
  
  刘伯温说:“你啊,就应该给他们保护费。不仅要给,还要买菜沽酒,请痞子们饱餐一顿。”
  
  汉子惊讶得两只眼睛跟铜铃一般:“先生,我没听错吧?”
  
  “你没有听错。照我说的做,可包你平安无事。”
  
  汉子闷闷无语,半天,才咕哝一声:“好,我且听你的。”
  
  汉子转身离去时,刘伯温又叮嘱道:“你记着,请痞子吃饭时,要多请族人、朋友相陪。”
  
  在一旁园子里种菜的弟子,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弟子很纳闷,就问刘伯温:“同样一个问题,您教给他们的解决方法怎么会截然相反呢?”
  
  刘伯温解释道,年轻人姓孟,孟姓是小姓,在当地人丁单薄,而菜市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年轻人又生性怯懦,就算交了保护费,也难保不再受别人欺负。我教他手持利刃,独战群痞,可以让他一战成名,从此无人敢欺!那个汉子姓王,孔武有力,杀猪出身。王姓,又是当地大户,族人数千。我让他宴请痞子,再多请朋友族人作陪,就是向痞子展示实力。一场酒席下来,他多半就成了痞子拉拢的对象。痞子们不但会退还他的保护费,从此,还会成为他的朋友。
  
  “弱小者,要教之以刚强;强大者,要辅之以变通。”刘伯温最后总结说。
  
  弟子听了,钦佩不已。人心虽异,世理皆同!江湖智慧,儒家心肠,在刘伯温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果然,几天后,汉子上山来向刘伯温道谢:“痞子不但不要我交保护费了,还一个劲地要跟我交朋友。”又过了几天,年轻人也来向刘伯温道谢:“先生,我一连刺伤了两名痞子。现在,几十个卖菜的都团结在我身边,痞子们再也不敢来了。”
  
  刘伯温颔首微笑。长天,流云飞渡;山下,如蚁人寰。
  
  弱者不可示弱,强者不可恃强!此理,千古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