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0:00:31 | 查看全部
薛宝钗:败在过度投资
时间:2015-05-17 作者:未详 点击:975次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如同任何一种商品交换遵循的原则一样。所得,不少于所付出。如果,所得少于所付出的,或者所得大于所付出的,都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大观园里是“及时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出钱又出力,帮过不少园中姐妹,黛玉、湘云、邢岫烟无不受过她的恩惠。宝钗交友,那是很舍得花钱的。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也常常念叨宝钗的好处,只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众姐妹口口称赞“宝姐姐好”,宝钗在贾府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挚友。大家闲来无事,反倒更愿去黛玉屋里玩耍,书中从来无一处写众姐妹相约去宝钗家玩闹的。
  
  谁让宝钗对人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
  
  时间慢慢长了,大家对这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姐姐敬而远之。谁都不想欠她太多。
  
  人际投资,可以帮你交到朋友。
  
  过度的人际投资,却难帮你交到心腹朋友。
  
  一个人接受了太多恩惠,又无机会回报时,内心惶恐不安,不知未来得怎样“涌泉相报”,这会演化成对友情的压力,进而宁愿选择疏远这位施恩太多的朋友。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过度投资”产生的负效应。
  
  人际交往莫要“过度投资”。
  
  真正想交朋友,可以帮助对方,帮忙帮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办法找他点儿“麻烦”,求他办点儿事,给他一个能够帮你的机会。
  
  这才是真正的体贴。此时对方心里会松一口气,会更加没有负担地与你交友。
  
  宝钗再宽厚,也不是做朋友的料。
  
  黛玉再刁蛮,朋友们也愿意时时围在她的身边。
  
  友情、爱情,皆是一样。对对方太好,总是要出问题的。
  
  那些交不到朋友的人该明白了:如果不是对他不够好,那就是对他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0:00:42 | 查看全部
意见
时间:2015-05-13 作者:未详 点击:1294次

  美国曾经很流行一种小型的投资俱乐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拿出一笔钱来,一起做投资或买卖股票。
  
  结果发现,如果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之间关系很好,常常一起喝酒烤肉,家庭聚会,那么投资成绩通常都会很烂。相反,如果他们的人际关系相对紧张,总是有人处在对立状态,投资结果反而会很好。
  
  意见的存在对一个政府、一个社团或一家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意见完全一致,就等于变成了一个脑子,他们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有各种盲点和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0:03 | 查看全部
意见
时间:2015-05-13 作者:未详 点击:1295次

  美国曾经很流行一种小型的投资俱乐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拿出一笔钱来,一起做投资或买卖股票。
  
  结果发现,如果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之间关系很好,常常一起喝酒烤肉,家庭聚会,那么投资成绩通常都会很烂。相反,如果他们的人际关系相对紧张,总是有人处在对立状态,投资结果反而会很好。
  
  意见的存在对一个政府、一个社团或一家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意见完全一致,就等于变成了一个脑子,他们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有各种盲点和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0:15 | 查看全部
薛宝钗:败在过度投资
时间:2015-05-17 作者:未详 点击:981次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如同任何一种商品交换遵循的原则一样。所得,不少于所付出。如果,所得少于所付出的,或者所得大于所付出的,都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大观园里是“及时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出钱又出力,帮过不少园中姐妹,黛玉、湘云、邢岫烟无不受过她的恩惠。宝钗交友,那是很舍得花钱的。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也常常念叨宝钗的好处,只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众姐妹口口称赞“宝姐姐好”,宝钗在贾府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挚友。大家闲来无事,反倒更愿去黛玉屋里玩耍,书中从来无一处写众姐妹相约去宝钗家玩闹的。
  
  谁让宝钗对人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
  
  时间慢慢长了,大家对这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姐姐敬而远之。谁都不想欠她太多。
  
  人际投资,可以帮你交到朋友。
  
  过度的人际投资,却难帮你交到心腹朋友。
  
  一个人接受了太多恩惠,又无机会回报时,内心惶恐不安,不知未来得怎样“涌泉相报”,这会演化成对友情的压力,进而宁愿选择疏远这位施恩太多的朋友。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过度投资”产生的负效应。
  
  人际交往莫要“过度投资”。
  
  真正想交朋友,可以帮助对方,帮忙帮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办法找他点儿“麻烦”,求他办点儿事,给他一个能够帮你的机会。
  
  这才是真正的体贴。此时对方心里会松一口气,会更加没有负担地与你交友。
  
  宝钗再宽厚,也不是做朋友的料。
  
  黛玉再刁蛮,朋友们也愿意时时围在她的身边。
  
  友情、爱情,皆是一样。对对方太好,总是要出问题的。
  
  那些交不到朋友的人该明白了:如果不是对他不够好,那就是对他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1:49 | 查看全部
思维一旦有了翅膀
时间:2015-05-13 作者:未详 点击:1704次

  去年去美国考察,意外地被美国中学生洗了一次脑。
  
  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予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8加6等于2是有可能的。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我目瞪口呆。
  
  一种感觉上很清晰的东西滑过我的脑袋,过后,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思维一旦有了翅膀,便没有不可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2:11 | 查看全部
小店老板的远见
时间:2015-05-11 作者:未详 点击:2069次

  桑尼经营着一家纸张用品小店。由于地处沿海,他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发大水,淹了店里的货。
  
  有一年遇上台风,雨势极大,转眼间雨水涌进小店,几十万的货全泡了。伙计们很着急,桑尼的老婆也跟着抢救。在大家忙成一团时,桑尼却跑了出去,老婆心想:他是去找帮手了吧。
  
  几个钟头过去,水退了,桑尼才回来。老婆抱怨道:“你找帮手怎么去了这么久?”桑尼说:“谁说我去找帮手?我有更重要的事。”老婆生气地说:“纸都成这样了,还有什么比这重要?”老婆说得没错,这次小店损失不小,有九成的货都报废了。
  
  洪水过后,桑尼将小店搬到另一条街,比以前多进了不少货。过了一年,城里遇上罕见的大暴雨,大多纸张用品店都遭了灾,桑尼的店却因地势高,安然无恙。印刷厂急着买纸,桑尼的生意一下就火了。
  
  大家问桑尼:“你怎么这么有眼光?”他说:“上次发大水,我看店里的货反正没救了,就出去观察有什么地方没被水淹。洪水后房价低,正是换地方的好时候啊!”
  
  做事如下棋,多看几步才能把握先机。不要沉湎于无法挽回的损失,以今补昔才是上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2:32 | 查看全部
富翁的长屋檐
时间:2015-05-09 作者:未详 点击:1454次

  有位富翁,盖了一栋大房子,特别要求师傅把那四周的屋檐加长,以使穷苦无家的人能在其下躲避风雪。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许多穷人聚集在屋檐下,甚至摆起摊子做买卖,并生火煮饭。嘈杂的人声使富翁不堪其扰,家人也常与檐下者争吵。冬天,有个老人在檐下冻死了,大家交口骂富翁的不仁。夏天,一场飓风,别人的房子都没事,富翁的房子因为屋檐长,居然被掀了,村人都说是恶有恶报。
  
  重修屋顶时,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檐,富翁把省下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并另外盖了一间小房子。这房子所能庇荫的范围远比以前的房檐小,但四面有墙,是栋正式的房子。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也都在其中获得暂时的庇护,并在临走前问这栋房子是哪位善人捐盖的。
  
  富翁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他死后人们还受他的恩泽而纪念他。
  
  富翁的一片善心从被认为是为富不仁、恶有恶报到变成是最受欢迎的人,是什么原因让富翁被感激与纪念?答案是寄人檐下的感觉和生活在独立房子中的感觉不同!
  
  如果把老板比作富翁,把员工比作穷人的话,里面有很多嚼头。
  
  谁都知道老板与员工不是一条心,各站在各自的立场。老板是以最小的投入,要求最大的回报,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应该是支付薪资的数倍;而员工则要求索取的越多越好,有的愿意多付出,有的则认为对得起那份薪资就不错了,还有的是“吹笛子的东郭先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老板、员工的心连在一起真的不容易。
  
  把企业当作舞台,老板是舞台的搭建者,员工是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很多情况下,老板还是主要演员,带领大家演好每一场戏,使戏班更叫座。员工觉得给老板干活,是打工者,寄人篱下,而自己仅拿一份微薄的薪水;老板给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生存的空间。
  
  员工在企业里接受培训教育,做工作的同时不断积累自己的行业经验,使自己成长的更快。老板与员工又是利益的共同体,相辅相承,谁也离不开谁,互为依存。厂兴则员工的待遇好,厂衰则员工的待遇差,更严重者开不出工资,直至企业关门倒闭,自己又得另谋生路。尽管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老板应该通过工作、培训使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成熟、独立,能够独当一面,给他提供一个自由成长、施展才能的舞台,提倡“内部创业”。让员工自己养活自己,给他个部门,让他自己创造效益,他会很感激你。不要让员工一直在自己的屋檐下乘凉,养成一个懒惰的习惯,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既害了员工也害了自己,对谁都不利。同时,内部创业也是留住骨干员工的一个重要举措,不然“有心人”自己创业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又多了个竞争对手。
  
  不要怕员工挣的钱多,他多你得到的更多。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共生相存,和谐发展。企业在成长,员工也在成长。员工应该感谢老板,工作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东西;老板则应该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发展的舞台,让他在上面跳舞,使理想得以实现。让更多的穷人也能慢慢变成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生共存。穷人将会感激富翁,员工也会感谢他们的老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2:43 | 查看全部
钓竿
时间:2015-05-08 作者:未详 点击:1683次

  有位老者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便钓上了满篓的鱼。
  
  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诧地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此时,你一定会感叹——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么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钓竿是没用的,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路上的钓竿,可以无惧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在泥泞中。如同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了钓竿就会有吃不完的鱼,就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滚而来的财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2:55 | 查看全部
几则值得深思的人生小哲理
时间:2015-05-08 作者:未详 点击:4986次

  先机辨
  
  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
  
  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虽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机者得金子,步后尘者就可能得大蒜!
  
  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成功诀
  
  成功只有两点: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做事,先做人。
  
  丘吉尔说,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一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二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
  
  万事只怕有心人。
  
  生意经
  
  卖冰激凌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
  
  如果能在冬天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同样,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享受生活美好。
  
  想在顺境中事业能蒸蒸日上,就必须在逆境中经过一番锤炼。
  
  这就是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的“冰激凌哲学”。
  
  行为学
  
  观察30~40岁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商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都在玩手机。
  
  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茶叶引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
  
  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
  
  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
  
  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茶了。
  
  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
  
  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0:03:14 | 查看全部
叠加率
时间:2015-05-08 作者:未详 点击:668次

  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终得分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240分。
  
  社会记分规则就是这样:只要你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能再多坚持一会儿,就赢得更多机会。
  
  这种机会叠加就是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落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