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7:37 | 查看全部
别被优点打倒
时间:2015-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149次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

  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着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
  
  在一次战斗中,雷恩被盟军俘获,但盟军用尽了种种办法,就是无法让他开口说话。后来,盟军了解到,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中绝不允许别人有半点差错,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他都会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

  盟军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审讯方案。

  盟军每天审他,每次都要经过一间教室,里面有个老教授正在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的知识,但错误百出。

  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到了第三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冲进教室与那个“教授”争辩起来,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

  由此,盟军轻而易举地便获取了德军潜艇的绝密情报。

  雷恩与其说是被盟军征服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
  

  其实,生活中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人,何其多啊!

  
  多年前,一位中学生因作文写得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天才”、“未来的作家”。

  于是,他更加勤勉,立志要写出“传世之作”。

  考进大学后,“写作”成了他的头等大事,每天除了上课,便是写稿。可寄出去的稿子,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完璧归赵”。他郁闷,烦躁,焦虑,甚至绝望。

  在那个生命的雨季里,一位阅历颇丰的师长对他说:“勤于笔耕是你的优点,但你知道吗?写作是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为基础的。你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写,而是学。不是输出,而是吸收。”

  望着师长眼中透出的智者的光芒,男孩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光明。

  而今,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小男孩已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
  

  不被优点打倒,并非见风使舵、随波逐流,更非功于心计,老于世故。

  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生活的一门艺术。

  只有面对现实,审时度势,方能扬长避短,走向成功。

  一个人老是在自己的优点面前碰壁,他的所谓优点,其实正是他致命的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8:05 | 查看全部
退一步反行千里
时间:2015-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013次

  孙膑庞涓二人师从于鬼谷子。鬼谷子法术玄妙高深,因此两人跟着鬼谷子学到了很多兵法精要以及各种奇门玄学。
  
  两人在山上终日研习兵法玄学,日子久了,不禁也有些发闷。于是向师父鬼谷子请求下山。鬼谷子沉默良久,最后决定两人中只能一人下山。
  
  孙膑庞涓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学艺已满,胸有百万雄兵,足以辅助一国成就霸业。
  
  鬼谷子笑了笑,拿来一个蒸笼,笼内有五个白面馒头,说到,“你们两个谁吃到的馒头多我就让谁下山。”但是同时还颁布了两条规则:第一条为每人每只手只能拿一个馒头,并且每人最多只可同时拿两个馒头;第二条就是只有把手中的馒头全部吃完以后,才能再次从蒸笼里拿馒头。
  
  孙膑和庞涓点头同意,在鬼谷子示意中开始比赛。庞涓性子急,立马大步冲上去一手抓起一个大馒头,开始狼吞虎咽地大口咀嚼。孙膑却不急不慌,只拿起一个馒头就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庞涓就吞下了一个馒头,但是因为手中还剩有一个馒头,所以不能再拿。此时孙膑也吃完了手里的那个馒头。他甩了甩空着的两只手,探身将蒸笼里仅剩下的两个馒头抓在了手里。又冲庞涓得意地晃了晃,居然细嚼慢咽地品尝起馒头来。
  
  庞涓知道输局已定,十分懊悔,但已无计可施。最后果然鬼谷子应允孙膑下山云游,而要庞涓继续在山上学习。
  
  人生常常会碰到这样先拿一个馒头,还是先拿两个馒头的局面呀。有些人就因为性急先拿了两个馒头,但却失去了吃更多馒头的机会,更失去了行千里的机会啊。
  
  因此有时先舍小利,反得大利;退一步反可以行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8:28 | 查看全部
一个没有香味的苹果
时间:2015-02-12 作者:未详 点击:1345次

  几千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苏格拉底穿着他那件常年不换、皱皱巴巴的短袍,优哉悠哉地穿过雅典城中心的广场,找一个角落坐下。

  他对于动荡不安的时局充耳不闻,对于当局的作为也不评论,但有很多青年人围到他身边,有柏拉图和亚西比德那样的阔少,有安提西尼那样的清贫和淡泊之士,也有亚里斯卜提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都虔诚地拜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导师,因为羡慕老师自由自在的生活。
  
  苏格拉底常给弟子出题目,但少有满意的回答。很快,他发现弟子们太依赖他的思想、学说,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天,当弟子们再次围拢后,苏格拉底从皱皱巴巴的短袍里面掏出了一个苹果,站起来,目光深沉地对青年们说,这是我刚刚从果园里摘下的一个苹果,你们闻闻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他拿着苹果走到每一个弟子面前让他们闻闻。几十个弟子的答案是一致地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走到柏拉图面前,示意他站起来回答。柏拉图站起来,看了看同学们,然后慢慢地说:老师,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
  
  同学们都万分诧异:怎么可能呢?一个熟透的苹果怎么会什么味道都没有呢?一向聪明善辩的柏拉图今天怎么了?苏格拉底把柏拉图拉到自己的身边说:只有柏拉图是对的。
  
  弟子们都十分疑惑。苏格拉底把那个苹果交给弟子传看,竟是一个蜡做的苹果!可是,他们都问自己:刚才怎么闻到了苹果的香味呢?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要相信自已的直觉,更不要人云亦云。我拿来一个苹果,你们为什么不先怀疑苹果的真伪呢?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怀疑开始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弟子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他们从此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并帮助苏格拉底创造了伟大的欧洲哲学!

  柏拉图因与众不同,成为苏格拉底最有成就的门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8:39 | 查看全部
改进战斗机的学问
时间:2015-02-08 作者:未详 点击:654次

  二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人机皆亡比例达11%。
  
  为此,汤姆逊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着手改善这一现象。他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所有飞机,发现机腹部位都布满了弹痕,而机翼大都完好无损。由此,汤姆逊大胆地推断:机腹部位较易受到炮火攻击,而机翼则可相对自如地避开炮火。
  
  于是,汤姆逊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改进机腹上,采用了更加坚固的材料。可是,被击毁的人机比例仍没下降。看到新返回飞机的机腹又是伤痕累累的,汤姆逊千方百计地改进机腹的防护,却始终收效甚微。
  
  这时,汤姆逊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如果你仍然只顾研究改进机腹,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徒劳!”
  
  汤姆逊奇怪地问:“为什么这样说?”
  
  朋友告诉他:“所有返回的飞机,都是机翼完好而机腹被击中,这不正说明—飞机机腹受袭,还可幸运地返航;而机翼受损的飞机,则无一能够幸免吗?所以,你要解决的,是机翼问题而非机腹呀!”这番话让汤姆逊如醍醐灌顶,他尝试着加固了机翼,果然,被击毁的飞机数量很快减少了。
  
  有时候,事情得不到改善,并非功夫没下够,或许仅仅是没找准问题出在哪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8:50 | 查看全部
狗和鱼肝油
时间:2015-02-07 作者:未详 点击:942次

  有一个人听说喂点儿鱼肝油对狗的健康非常有好处,他决定试一试。于是他每天把自己爱犬的头夹在两腿间,用力地掰开它的嘴,把鱼肝油灌进去。每次那只狗都挣扎不已。
  
  有一天这个人喂狗的时候,那只狗终于挣脱了主人的束缚,把鱼肝油吐了出来。但让这个人更为惊讶的是,狗把鱼肝油吐到地上后,又回过头来贪婪地舔食起来。
  
  原来狗并不讨厌鱼肝油,只是不喜欢主人的喂食方式。
  
  虽然爱永远都不是错,但也要爱之有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49:00 | 查看全部
不曾参与造成的无知
时间:2015-02-05 作者:未详 点击:707次

  有一天,经过国父纪念馆,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挤在场子的一侧,那密密麻麻的风筝线,随时都可能绞成一团。
  
  “为什么宁可让场子的另一侧空着,却要傻傻地挤作一堆呢?”我心想,并买了一个风筝,走到场子空着的一边去放。
  
  风筝飞起,线放长了,但是不稳定的风,使我不得不随时向回卷线,卷不及时,只好向后退。
  
  我的风筝终于飞得跟别人的一样远了,这时才发觉,自己竟然也挤在场子另一侧的人群中。
  
  当我们嘲笑别人的行为时,很可能应该笑的,是自己不曾参与所造成的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1:16 | 查看全部
大有大的弊端
时间:2015-02-05 作者:未详 点击:636次

  远古时期海洋中生存着一种巨大的鱼类叫——邓氏鱼,邓氏鱼体形巨大、牙齿咬合力惊人!据英国皇家学会《生物通讯》杂志2006年11月28日刊登的文章说。邓氏鱼长约10米。重达4000公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代之以两长条嶙峋的刃片。刃片顶端极薄,咬合力强达每平方厘米5600公斤。为方便比较,科学家估算出霸王龙的咬合力为1360公斤;美洲短吻鳄的咬合力为963公斤;鲨鱼的咬合力有数百公斤;人类仅为77公斤。邓氏鱼不仅咬合力惊人,吸力也巨大。邓氏鱼能在1/50秒的时间内张开大嘴,用强大的吸力把猎物吸入胃里。巨大的吸力和强劲的咬合力同集一身,使邓氏鱼成为罕见的生物。芝加哥大学学者、此篇论文作者之一的菲利普。安德森说:“邓氏鱼能吞噬他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几乎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今天称霸海洋的鲨鱼在邓氏鱼强大的咬合力前不堪一击。邓氏鱼用力一咬,鲨鱼就会随之断成两截。科学家认为,同处泥盆纪的鲨鱼非但不是邓氏鱼的对手,还可能是它的捕食对象。科学家发现,正是在邓氏鱼及类似生物灭绝后,鲨鱼才开始进一步进化,体型变得更大,种类变得繁多。那么邓氏鱼在和鲨鱼的竞争中是如何落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吸力大,咬合力强,这让邓氏鱼吃起鱼来讲究不多。由于具有超强的捕食能力,所以这种生物的体型越来越大。这种巨无霸的体形最终导致了它的灭绝——巨大的身躯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性,这使它在进化过程中输给了小小的鲨鱼,最终离开生物进化的舞台。
  
  因为觅食能力无敌而巨大,因为过于庞大而最终导致竞争能力低下,因为竞争能力低下而退出生物繁衍进化的舞台。这种结局,让人感到目瞪口呆!
  
  就像小有小的不足一样,大也有大的弊端。尾大不掉甚至顾头不顾尾,从来都是兵家大忌。这对于那些盲目追求恢宏的场面和规模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和启示。
  
  毫无疑问,一味贪大和追求规模,往往就是一败涂地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1:27 | 查看全部
真实的高贵
时间:2015-02-04 作者:未详 点击:1212次

  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
  
  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以最幸福的人的生活为例——它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丧亲之痛和幸福祝愿彼此相接,使我们一会儿伤心,一会儿高兴,甚至死亡本身也会使生命更加可亲。
  
  在人生的清醒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下,人们真实的自我最接近。
  
  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的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1:40 | 查看全部
懂得低头
时间:2015-02-02 作者:未详 点击:1344次

  2002年,全日本中学生的机器人障碍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此次机器人大赛,组办方有着明确的规定,机器人的重量不能超过十六千克。身高统一在三十厘米。身体各部位可以随设计者的爱好,弯曲折叠不限。
  
  比赛有爬坡,过河,穿越树林……一共三十七道瘴碍,总长九千米,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全程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比赛开始,十九名机器人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带着创造者的激情。
  
  次次比赛虽然是中学生的比赛,但科技含量却是相当高的,有的机器人上安装了激光电子眼雷达系统,有的安装了最佳目标路线锁定器,还有清除路障等功能,许多尖端技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谁想,激烈的比赛过后,获得第一名的并不是人们以为的科技含量最高的机器人,而是貌不惊,特点不突出的一个机器人,设计者叫野森,只有十四岁。野森的机器人,其科技含量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低的,然而在穿越障碍中,它却跑出了最好成绩。
  
  记者们当场将野森围住,他们奇怪野森的机器人怎么可以跑出如此好的成绩。经过野森本人介绍,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机器人是能够弯腰低头的。在两个小时的障碍赛中,有些障碍物会将机器人的头部挡住,机器人不得不绕行,而野森的机器人却能弯下腰,低下头,钻过去。这样算起来就给野森省下了六分钟的绕道时间,就是这短短的六分钟,让野森拿到了本次大赛的冠军。
  
  野森的设计,给人以启迪,让人明白,除了奋勇向前的精神,这一路,也是需要弯腰低头,做出种种牺牲的,这,同样是人旅途中必然要有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1:50 | 查看全部
崇高的坚持
时间:2015-02-01 作者:未详 点击:974次

  前些年,云南边境的战争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上的一个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滚雷,而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特等英雄的称号立即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这样彼此省力。”但是,这位排长始终坚持,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得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军人,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了省军区副司令员。

  那位排长很快就复员了,仍然是农民,在农村种地。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是种地的,如果摔一跤摔成了大官,那才后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