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2:06 | 查看全部
老实人与聪明人
时间:2015-01-29 作者:未详 点击:3714次

  有一个老实人,日复一日,在路边以修鞋为生。

  因为老实,不肯偷工减料,就有了回头客,倒也衣食无忧。

  一天,来了个聪明人,聪明人鞋子坏了,他一边等着修鞋,一边感慨地说:“你这个样子啥时才能富裕起来?”

  老实人困惑了,自言自语道:“我又没有什么本事,除了修鞋养家糊口之外,还能干什么?”

  聪明人说:“其实你有三种选择:一是再学一门手艺,艺多不压身;二是扩大经营范围,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三是打劫,一夜暴富。”

  老实人笨,学不来新手艺;胆子又小,不敢去打劫;他采纳了聪明人第二条建议——扩大经营范围。
  
  两年后,老实人不再修鞋,他拥有了一家小店。
  
  聪明人路过小店,盘桓了一会儿,又笑了:“小富即安,这怎么行?不能总守着一家店,事业要发展,要壮大,办法很多。比如去银行贷款,集资融资,有钱才能生钱……”
  
  老实人茅塞顿开,生意越做越大。

  当然,围在他身边的,已不是一个两个聪明人,而是一群聪明人,敛财的手法也花样翻新,胆子漫无边际地大起来。
  
  有一天,警察来了,老实人因诈骗,偷漏税款被投入监狱。

  老实人刑满释放,已到了古稀之年,为了谋生,又干起了老本行。
  
  柏拉图有言: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对聪明人的话,尤其是那些漂亮话,充满诱人前景的话,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2:19 | 查看全部
别让时间掌控你
时间:2015-01-30 作者:未详 点击:1605次

  有个创意家,一直给人悠闲无事的感觉,但收入却不少。记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做时间的主人,别让时间做你的主人”。
  
  这话听起来有些玄妙,意思是说,你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是让时间来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事。
  
  时间对他而言只是桥梁,通过它,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谋取财富。在他看来。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有时间的人是活人,没时间的人是死人。”宋国大夫戴盈之曾对孟子说:“现在的税赋太重了,很想按照以前的井田制度,只收十分之一的税,但是目前执行起来有困难,只能暂时减一点,明年再看着办,你以为如何?”
  
  孟子不置可否,只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小偷,每天都偷邻居的鸡,别人警告他,再偷就将他送官,他哀求说,从今天开始,我每个月少偷一只,明年就洗手不干了,可以吗?”
  
  等侍永远是美好的最大敌人,浪漫更是等不得的,再等,铁定来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2:31 | 查看全部
羡慕另一只鸟
时间:2015-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164次

  一只鸟模仿另一只鸟的样子,站在鳄鱼锋利的牙齿上跳跃、舞蹈。鳄鱼没有片刻的犹豫,上下牙轻微一合,这只鸟就成了鳄鱼送上门的美餐。这只鸟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另一只鸟,可以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同样为鸟,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另一只鸟,名叫鳄鸟。死去的鸟儿有所不知,鳄鸟是鳄鱼的“牙签”。鳄鱼是水域中凶猛的动物,然而它与鳄鸟却是一对好朋友,牙齿是鳄鱼的冷兵器,而鳄鸟给予鳄鱼的承诺正好在于“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鳄鱼一顿饱餐之后,便躺在水畔闭目养神。鳄鸟见状,就成群飞来,啄食鳄鱼口腔内的肉屑残渣。犹如进入下水道的水管工,在散发着异味的环境里,幽暗地鼓捣。鳄鸟帮鳄鱼清洁了口腔,鳄鸟则获得了鳄鱼牙缝中的肉丝。
  
  双赢的交易,在隐蔽中进行。死去的鸟,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做鳄鱼的“牙签”,就应该离鳄鱼锋利的牙齿远点,“火山”是不可以用来做“靠山”的。
  
  人与人之间,也常常陷入“一只鸟羡慕另一只鸟”的状况。

  羡慕另一个人的权势,不知道这权势的背后,牺牲了多少做人的尊严,放弃了多少健康的生活,因为,人们看到的是,权势的主人站在鳄鱼的牙齿上煞有介事的模样,而不知道他在背后到底为鳄鱼做了些什么;

  羡慕另一个人的财富,无从了解财富主人的“第一桶金”是否带着“原罪”,是否背叛了友情、放弃了爱情、疏离了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2:45 | 查看全部
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也是智慧
时间:2015-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130次

  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
  
  我们都有这样吃水果的经历:
  
  有时候水果买多了,或者是自己刚买了朋友又拿来些,单位一下发了一大箱。水果多了,不可能及时吃完,这时候家里人就会有所分歧:孩子们多半挑好的吃,而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先拣不好的吃。等到把坏的吃完了,好的也变坏了,结果往往是很多人从头到尾就没有吃到一只好水果。
  
  面对一箱水果时,有人从烂的开始吃,吃了一箱都是烂的,有人从好的开始吃,至少能吃半箱好的。不懂得放弃的人,内心其实是有一种错误的贪婪的思维方式:我全都要!结果往往很不理想:要了坏的,放弃了好的;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生活中不会放弃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会放弃的人总给自己背上许多沉重而愚蠢的负担。比如说那些式样过时、穿上去使你感觉很不舒服的旧衣服,许多人并不想扔掉,让它们占据着本就拥挤的空间,还要不断地收拾、整理,费时费力;还有很多自己不喜欢的照片,从来也没有想着把它们销毁,日积月累地堆积在影集里,看一次别扭一次;还有很多从来也用不上也没什么纪念意义的东西等等。
  
  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原因非常简单,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个时间段内,我们也许能集中资源做好一件事情,但不可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帕瓦罗蒂小的时候很喜欢唱歌,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他同时也是一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师范毕业时,他很苦恼,是继续学习唱歌呢,还是做一个教师?他想边做教师边用业余时间唱歌。这时候,他父亲说话了,父亲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必须学会放弃一把椅子。”帕瓦罗蒂于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把“椅子”。他说:“选择和放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却是成功的前提。”
  
  对一个企业来说,放弃一些产品和机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日本著名的经营顾问仓定先生在他的《社长论》中如此论述:“产品慢慢上了年纪,销售额的增长渐渐变得困难了。反过来,效益也日益低下。于是这个产品成了造成企业业绩恶化的罪魁祸首。是否放弃这个产品,对企业业绩的好坏影响极大。但是通常很难做出放弃它的决定,因为它曾经是我们公司的龙头产品。这个道理很简单,过于平凡了,但却难以实施。‘割爱’之难,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像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舍弃本身才是革新的第一步。”
  
  相信很多读者也都有投资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的经历。当我们回首总结时,常常会发现:对投资利润贡献最大的往往只是一只个股,相反亏损则多是来源于分散投资。觉得这个好,听人家说那个也不错;这个买一点,那个也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实际上哪一个机会也没有抓住。反而不如认认真真研究好一只个股,重仓杀进,全力争取最大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下工夫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敢于放弃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机会,集中精力打好每一仗。想一想,你重仓在一只股票上,能像每种买上一二百股那么随意吗?我们很多时候就亏损在这种随意上:反正只有这么些,赔一点无所谓,另外几只还有希望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通俗的理论:20与80原理,在一个群体中,最重要的是20%的一小部分。如: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或顾客等等。这些关键的20%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讲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我们的首要目标都是那些最好的水果,只有它们才能给我们的胃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些烂水果,不吃也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自己的关键20%,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及时放弃,最终也许只能吃到一箱烂水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2:59 | 查看全部
伤到自尊时
时间:2015-01-27 作者:未详 点击:1196次

  从前,村子里有一个地主。
  
  村里人见到地主总是必恭必敬,唯独一个穷秀才总是看也不看他一眼。
  
  “一个穷秀才凭什么抬着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地主非常生气。
  
  一天,地主和穷秀才在路上相遇。那穷秀才又高昂着头从地主身边走过。地主实在看不下去了,叫住秀才问道:“喂,我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富翁。见到我的人都对我必恭必敬,为什么你就这么不识相呢?”
  
  “虽然你很富有,但又没给我好处。我为什么要向你低头。”
  
  “那好,我把我财产的十分之一给你。你以后见了我就恭恭敬敬地低头。”
  
  “那么点钱,我才不干呢。”
  
  “那么我把财产分一半给你。我能看到你向我低头了吧。”
  
  “那样我们不就一样富有了嘛。我凭什么向你低头?”
  
  地主更生气了。
  
  “好,那么我把我全部财产都给你,这总可以了吧!”
  
  听到这句话,秀才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从富翁变成穷人的地主啊!那样的话我才是富翁,凭什么向你这个穷光蛋低头!”
  
  地主差点没背过气去。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被别人所认可。但人活在世上却常常事与愿违,必须经历因得不到赏识和不被认可而受挫的痛苦瞬间。这时候,如何看待自己将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尊敬不是自封的,而是别人赐予的。
  所以希望受人尊敬的话,就要关心和体贴他人,真诚地面对生活。
  但自尊却不是旁人能左右的,而是自己给予的。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坦诚,有多么的优秀。
  只有对自己了解和信任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自尊。
  相信能从别人评价中轻易得到自尊的人,同时也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自尊同样可以在别人那里轻易地被抹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2:53:26 | 查看全部
马与鹰
时间:2015-02-07 作者:未详 点击:1372次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徽有两个图案:一匹马与一只鹰。
  
  你知道吗?那鹰是一只被饿死的鹰,那马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原来,那鹰为了远征,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本领。但它在飞行的第五天却饿死了。因为,它忘了学习飞行中觅食的技巧!而那匹马,为了寻求安逸,贪图皮匠提供给它的丰富饲料,结果被皮匠喂肥后剥了皮!
  
  都灵大学为什么要以被剥皮的马和被饿死的鹰作为校徽图案呢?这里有着极其深刻的寓意,它时时刻刻警示着年轻的学子们: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劳动和技能,贪图安逸又无劳动技能就意味着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00:32 | 查看全部
大师的回答
时间:2015-01-24 作者:未详 点击:1320次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庸人享口福之乐,哲人享智慧之乐;庸人享物质之乐,哲人享精神之乐。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00:51 | 查看全部
给他人留面子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332次

  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对张大千说道:“大千先生此画极为传神。不过,我以前画蝉,曾向一位农人请教,据他说蝉的头都是朝上的,极少有朝下的情况。当然,这也只是那个农人的一面之词,我也没亲自看过,也不一定对。”张大千听后,趁着去青城山写生的时机,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发现树上的蝉果然都是头朝上的。回来后,他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齐白石,齐白石神秘地一笑,说:“我也观察过!”张大千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齐白石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怕自己丢面子,才假称这些是从一个农人口中听到的。张大千对齐白石佩服不已。
  
  齐白石给张大千挑错,假借一个农人之口说出,就表明自己也不知道对错,有向张大千求教的意思,给张大千留了面子。这可算是第二重境界:让对方也看不出来你是在挑错,从而不觉得丢面子。生活中,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如果你不分场合,直言指出,让对方感到难堪,他就很难听得进去。如果用求教、探讨的语气说出来,给对方留点面子,会让对方心里更舒服,效果往往更好。
  
  说话应该给别人留面子,可怎么说才能留得巧、留得妙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你说的话让别人有面子,自己也会更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01:10 | 查看全部
恨有成本
时间:2015-01-22 作者:未详 点击:954次

  老先生是位画家,但并未成名。天下像他这样的画家多如牛毛,但像他这样生活的人,却不多。
  
  老先生早年划作右派,历经劫难。其中有一位工厂里的干事,经常到他那里去讨教,不料,这位干事告发他的一幅画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他被捕入狱,关了5年,在劳教农场里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掉。
  
  劳教期满后,回到乡下,养了五六年才得以恢复。老先生命好,盼来了平反,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后一段时间,老先生身体挺棒,还一度做到县政协的委员、副主席。
  
  老先生在县里权高位重的时候,当年那个告发他的干事在某局任主任,对于当年的事,这位干事一直担惊受怕着。
  
  两人别后第一次见面是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座谈会,干事也在列,而老先生是主持人。
  
  在座谈会上,一向谈风甚健的干事,一直沉默无语,不敢抬头直视老先生。
  
  座谈会快结束的时候,老先生温和地说:“请×局的×主任来谈谈。”
  
  干事愕然,但老先生却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干事便放下心来,侃侃而谈。
  
  干事谈罢,老先生连声称好。此起事件,在圈子里被传为不计前嫌的美谈。
  
  老先生说,恨一个人,肯定投入愤怒、痛苦、时间、精力……。这么巨大的成本我是支付不出的,因为我付不出,所以我放弃。
  
  这是一种超然脱世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结果让人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是不是可以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01:30 | 查看全部
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
时间:2015-01-20 作者:未详 点击:1655次

  有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连一粒米都舍不得给予他人,于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
  
  一天。

  佛祖经过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决定登门点化他。
  
  佛祖耐心地给他讲了“舍便是得”的道理。

  在聆听了佛祖的教诲后,他也似有所悟。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着一碗饭来到门前,可在给予的那一刻,他说什么也不肯松开自己的手。
  
  试了几次,都无济于事。

  他只好沮丧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给他,可我就是松不开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从怀里拿出一粒种子,放在他的左手里。“你把右手想成是别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现在你把这粒种子放在你的右手中。”
  
  他疑惑地看了看佛祖,一想到把东西给别人,他又开始有些舍不得了。可过了一会儿。他又笑了,因为他猛然意识到。把左手的种子交到右手,那不也是自己的手吗,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如此一想,便轻松地把那粒种子放在了自己的右手中。刹那间,他右手中的那粒种子竟奇迹般地长出了叶,开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面对那朵美丽的花,那个自私的人忽然有所醒悟:原来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原来奉献如此美妙,就是在心里种下美德的种子,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