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01 | 查看全部
理想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
时间:2016-04-17 作者:未详 点击:1306次

  昨天晚上,一个女生读者在网上找我。她说:“自卑怎么办?我严重自卑。”我忙着写稿,随便回了她两句:“学习,健身。”
  
  我的意思很简单,一个人自卑,无非两个原因:外在或内在。外在的话,就去健身。不是说相貌不重要,而是相貌与生俱来,改变不了,那就尽力改变能改变的,比如身材,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你身材好了,外在的吸引力必然增加。内在的话,很简单,学习吧,多读书,多思考,多跑图书馆。使自己懂得更多,思想更深邃,更有内涵。谁都不喜欢浅薄无知的人。女生想也不想就回我:“没用的。骨子里的自卑。”我吓了一跳,骨子里的自卑?难道要骨髓移植?
  
  我忙着写稿,没工夫跟她细聊,只说:“不是学习没用,而是你根本没学到家。才学了点东西就抱怨说学习没用,废话,就那点积累,当然看不出效用。学习不可能没用的,是你没积累到一定的量而已。你读一本书和读十本书没什么区别,可能还是一知半解;等你读完一百本书,区别就大了,很多不懂的东西都能豁然开朗。要想让自己更有涵养,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没别的途径。”
  
  女生没说话。我想可能我说太重了,太自以为是,太说教。又给她讲当年我拿信息学奥赛一等奖的事,我说:“你现在抱怨说努力了也没用,就好像我那些同学也做了参考题,却没拿一等奖一样。事实上,我们做的题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你刚刚起了个头就说看不到未来,废话,要这么容易看到未来的话,这世上就没那么多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的人了。”
  
  其实很多事情,包括学习和健身,不累积到一个数量级是看不出效果的。我最近在健身,练哑铃,做俯卧撑,恨不得当天就练出胸肌来,天天看自己的胸部有没有壮实点,结果没有。不仅一天没有,两天、三天、五天、十天,都没有。我当然知道健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花上四五年的时间才练就一副好身材,我这么急躁,只会叫自己失望。失望久了,总是看不到好的成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正反馈”来刺激自己继续努力,可能就要放弃。
  
  这正是许多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急于求成。学习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十天,怎么都没效果?然后觉得没用,然后放弃。殊不知很多知识渊博的人花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才累积到那样的地步。
  
  人与人之间,一天两天的差距,你是看不到的。等你看到差距了,绝不是一天两天。所有的好和坏,成功和失败,平凡和优秀,都是漫长时期积累的结果。
  
  都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可这种耐心与坚持,在我们年轻人里,在这有点儿浮躁的一辈人中,是最缺的品质。静下心来学习吧,勿骄勿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12 | 查看全部
失败者的最大弱点
时间:2016-04-18 作者:未详 点击:2239次

  一个篮球教练,临时受聘于一个很烂的、刚刚连输了10场比赛的大学球队。

  不幸的是球队第11场比赛打到中场时又落后了30分。

  休息室里,每个球员都垂头丧气,这位教练问:“你们要放弃吗?”

  球员们低着头,虽然嘴里讲不放弃,可身体动作表明已经承认失败了。

  教练接着问:“各位,假如今天是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遇到连输10场,在第11场又落后30分的情况下,他会放弃吗?”

  球员们都说:“他绝不会放弃!”

  教练又问:“假如今天是拳王阿里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在钟声还没有响起、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他会不会选择放弃?”

  球员们接着回答:“不会!”

  教练继续追问:“假如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来打篮球,他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放弃?”

  球员们仍然回答:“不会!”

  教练问他们第四个问题:“那米勒会不会放弃呢?”

  这时全场非常安静,有人忍不住问:“米勒是哪门子人物,怎么连听都没听说过?”

  教练带着一个淡淡的微笑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米勒以前在比赛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所以你们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其实,失败者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放弃,而成功的必由之路恰恰正是不断地重来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21 | 查看全部
最好的总会到来
时间:2016-04-19 作者:未详 点击:2084次

  美国前总统里根对母亲的鼓励感慨颇深。母亲在里根接连失意的困难时期,给了他鼓励与支持,母亲总是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而且你会意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是母亲的鼓励引导里根走出了失望的泥沼,踏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
  
  里根母亲的话是对的,当里根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就发现了这一点。当时里根决定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当里根敲开每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时,电视台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里根:“大电台是不会冒险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你去找一家小电视台,也许那里会有机会。”里根听了了她的话,又去试了几家小电视台,最后都没有如愿。
  
  当时,里根的心情糟糕极了。“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这样鼓励里根。他又到一家电台,但节日部主任对里根说他们已经招聘了一个播音员。离开他的办公室,里根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发作了。要是不能在电视台工作,怎么能当一名体育播音员呢?正当里根准备上电梯时,突然听到节目部主任彼特在叫他:“你刚才说什么体育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他此时就像转播一场比赛。结果,里根被录取了。
  
  里根母亲知道,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拼搏过程。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耐心,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以鼓励和支持。
  
  里根母亲的“最好的总会到来”的鼓励陪伴里根走过了人生的一站又一站,最后陪伴他走到了白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32 | 查看全部
成败只差三厘米
时间:2016-04-24 作者:未详 点击:2263次

  在南京青奥会央视总演播室里,出现了一个俏丽的身影,她在荧幕前镇定自若,大气稳重,她的评论准确专业,行云流水。她就是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陈滢。她是南京青奥会央视总主持人,这也是她第一次担任重大综合赛事的总主持人。
  
  一时间俏主播陈滢的名字响遍了大江南北。但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十二年前陈滢还只是央视一名翻译和配音工作者。
  
  2001年,还未大学毕业的她进入央视实习,第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式工作,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最初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从国外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她的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
  
  有人说,翻译工作是嚼别人吃过的馍,没什么味道,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对于非体育专业毕业的她来说,要翻译好这些解说也并非易事。各种专业词汇让陈滢很头疼,因为体操、花样滑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不同的专业术语,光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每天抱着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时刻不离手。
  
  因为陈滢自小练习舞蹈,喜欢音乐,所以对与舞蹈有关的体操、花样滑冰比赛特别喜欢,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两个项目的录像也格外上心。在听了国外解说员的解说后,时常有不过瘾的感觉,逐渐地她会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想说的内容,让评论更丰盈、更有人情味。就这样,她在幕后一干就是三年。
  
  机会给予有准备的人,但同时,机会也需要自己争取。2004年11月,中国花样滑冰大奖赛时,陈滢勇敢地向领导请缨。一个幕后的配音编辑要走到台前来,这可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的,陈滢如此,领导也是如此。“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台领导对她说:“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不行以后就永远不要再提了。”结果那一次的解说陈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之后,她解说的赛事越来越多,都灵冬奥会、北京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渐渐地,她成为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事解说的不二人选。?2014年南京青奥会,她力压群芳,成为央视总主持人。大家有所不知,和单项评论工作不同,总主持人的工作需要了解奥运会26个大项300多个小项的信息。由于此次青奥会的播出大本营设在北京,不像之前的奥运会把大本营设在赛事举办地的主新闻中心,所以资料搜集更新非常困难。难上加难的是,和以往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主持人都配备专门的撰稿团队和提词器服务不同,本次青奥会要靠主持人自己即兴组织语言串联节目。最终,凭借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陈滢出色地完成了南京青奥会的主持工作,并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赞许。
  
  陈滢自己把这次赛事主持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多年的赛事评论经历。
  
  这让我想起了竹子。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生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用了6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才有了后面的拔节生长,以致成钻天之势。
  
  其实,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之前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最后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熬过那“三厘米”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38 | 查看全部
成败只差三厘米
时间:2016-04-24 作者:未详 点击:2263次

  在南京青奥会央视总演播室里,出现了一个俏丽的身影,她在荧幕前镇定自若,大气稳重,她的评论准确专业,行云流水。她就是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陈滢。她是南京青奥会央视总主持人,这也是她第一次担任重大综合赛事的总主持人。
  
  一时间俏主播陈滢的名字响遍了大江南北。但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十二年前陈滢还只是央视一名翻译和配音工作者。
  
  2001年,还未大学毕业的她进入央视实习,第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式工作,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最初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从国外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她的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
  
  有人说,翻译工作是嚼别人吃过的馍,没什么味道,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对于非体育专业毕业的她来说,要翻译好这些解说也并非易事。各种专业词汇让陈滢很头疼,因为体操、花样滑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不同的专业术语,光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每天抱着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时刻不离手。
  
  因为陈滢自小练习舞蹈,喜欢音乐,所以对与舞蹈有关的体操、花样滑冰比赛特别喜欢,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两个项目的录像也格外上心。在听了国外解说员的解说后,时常有不过瘾的感觉,逐渐地她会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想说的内容,让评论更丰盈、更有人情味。就这样,她在幕后一干就是三年。
  
  机会给予有准备的人,但同时,机会也需要自己争取。2004年11月,中国花样滑冰大奖赛时,陈滢勇敢地向领导请缨。一个幕后的配音编辑要走到台前来,这可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的,陈滢如此,领导也是如此。“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台领导对她说:“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不行以后就永远不要再提了。”结果那一次的解说陈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之后,她解说的赛事越来越多,都灵冬奥会、北京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渐渐地,她成为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事解说的不二人选。?2014年南京青奥会,她力压群芳,成为央视总主持人。大家有所不知,和单项评论工作不同,总主持人的工作需要了解奥运会26个大项300多个小项的信息。由于此次青奥会的播出大本营设在北京,不像之前的奥运会把大本营设在赛事举办地的主新闻中心,所以资料搜集更新非常困难。难上加难的是,和以往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主持人都配备专门的撰稿团队和提词器服务不同,本次青奥会要靠主持人自己即兴组织语言串联节目。最终,凭借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陈滢出色地完成了南京青奥会的主持工作,并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赞许。
  
  陈滢自己把这次赛事主持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多年的赛事评论经历。
  
  这让我想起了竹子。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生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用了6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才有了后面的拔节生长,以致成钻天之势。
  
  其实,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之前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最后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熬过那“三厘米”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6:56 | 查看全部
人生不用着急往前跑
时间:2016-04-27 作者:未详 点击:847次

  想听成功的经验基本没有,我不太喜欢那句话,绝对不能输在第一起跑线。不可能!谁敢说自己在第一起跑线,永远是一个赢者?
  
  两岁时,我因病毒性感染得了小儿麻痹。经过恰当及时的治疗,四十多天后能够站立,但生病留下后遗症,脚跟不着地。小学时人家管我叫濮瘸子。9岁那年,通过一个顺利的整形手术,后脚跟终于能落地了。
  
  我开始学正常人走路,但彻底恢复得花很长时间。我跑得慢,体育课上分四拨接力赛,所有人都不要我,让我坐在操场台子上。但我不甘心,我发誓要成为一个健健康康的、别人行我也行的人。直到五十多岁我还在打篮球,四年前开始学滑雪,后来参加了马术俱乐部,可以跳障碍,跳得不算高,60公分以上也过去了。
  
  每个人的成功,一定都是从不行开始的,都是经过学习、锻炼、吃亏上当,经过不放弃、不甘心的心理。第一起跑线有问题一点没事。
  
  后来“文革”开始,一年中学读完后我就下了乡。那时我是一个“没脑子”的孩子,喊着口号,也写决心书,注销户口后,兴高采烈地去了黑龙江。一到那儿就傻了眼。艰苦的生活使这个城市青年开始茫然。由于注销了户口,我从一个北京人,变成边疆上的人。那时我是一个追求进步、想入党的年轻人,团代会上也喊口号“扎根边疆一辈子”,可突然间觉得口不由心了。
  
  我偷偷摸摸地利用探亲假去考文工团,这样才能从黑龙江出来。我先后考总政战友、济南军区都没成功。一天突然接到一封北京军区寄来的信,眼泪哗就流出来了。给我写信的人叫王伍福,是现在扮演朱德的演员,我至今见到他都喊他恩师。他说你把档案调出来寄给我政审。我找机会和领导公布了腿残疾的事,这才回来了。
  
  一个人,总有把苦吃尽了的时候,总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我又成了一个北京人,可北京没有我的位置。我只好去街道工厂糊纸盒。当时我已经24岁,却无事可干,心里很灰暗。
  
  最终我考上空政话剧团,从1977年夏天起,成了名专业演员。其实作为一个演员谁没有名利心,不是演员的人也有名利心。很多时候,我们奋斗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对荣誉和成功的渴望,可机会就是不给你。
  
  那时我并不出色,得去争取角色。但当导演挑演员的时候,我没能让他的目光在我脸上多停一会儿,急得挠墙。宋丹丹老爱说真话,她说:“小濮,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好过他,他哪儿会演戏啊,没想到这会儿他演得挺好。”她终于夸了我了。当时我被很多人看作是“很蹩脚的演员”。
  
  有一天,剧院导演蓝天野先生要导一个戏,把我调到了北京人艺,而且是力排众议。当我演戏演得不好、天野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排练场桌子后头那些嗑瓜子、喝茶的人,一瞅我出错了,脑袋全起来了。
  
  我真的不行,好长时间内我是蹩脚的演员。怎么这样啊?坐前头的摄影师回过脑袋说:你才知道啊。我特别想演好,特别认真,但有一次看我出演的一部电影的样片,我的舞台表演和镜头要求不相适合。打那以后,我开始特别地注意别人。其实我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就是在吃亏、上当、偷偷看别人一点点学习的。回想自己一生,获得这种成就感的时间很短。我自尊心最满足的时刻在2001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电视剧金鹰奖。
  
  所以,千万别着急,但要不甘心,要做一个永远努力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7:06 | 查看全部
成功,先要弯下腰
时间:2016-04-27 作者:未详 点击:1326次

  台商罗田安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十几家企业的董事长。
  
  八十年代初,罗田安靠倒卖牛仔裤,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罗田安意气风发,在台湾和大陆,一口气开了十几家公司,涉及服装、餐饮、学校、建筑、证券、运输、食品、煤矿等七八个行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全面出击”。上海的克莉丝汀蛋糕店,是他当时诸多投资中,最小的一笔。
  
  那个时候,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整个大的经济环境正处于腾飞时期。有幸踏着这个腾飞的浪潮和节拍,罗田安的财富和事业也演绎着加速度的膨胀和“腾飞”。他的资产迅速飙升到几个亿。“我三十几岁就开凯迪拉克,有很多的助理、秘书。数不清的朋友围着我转,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应酬,吃饭喝酒,一掷千金……”罗田安一如皇帝般风光奢华,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只要听说某个东西赚钱,就潇洒地一昂头、一挥手:投!
  
  “风光”使得罗田安有些飘飘然,自我感觉颇为良好,骄傲张狂、自信大胆。可是,由于投资过于分散,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罗田安的资金链断裂,几乎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一夜之间,罗田安被“打回原形”。全家每月开支不足几百元,沦落到在贫困线上挣扎。那些昔日的“朋友”们,像躲瘟疫那样躲着罗田安。
  
  从事业的高峰一下跌入人生的谷底,怎一个“痛”字了得?罗田安心情灰暗至极。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反省。1999年,穷困潦倒的他,向母亲借了路费,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准备重新打理所有投资中,硕果仅存的“克莉丝汀”。
  
  然而,他刚进入生产车间,和他合伙的股东就嚷嚷着要退出,愤怒的工人更是将这个小个子老板团团围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个张狂自大的“败家子”,肯定是来清算资产、关闭工厂的,自己的工作就要丢了。于是怀着强烈的抵触和敌意,聚到他的办公室闹事。罗田安一改往日的趾高气扬,诚恳地说服工人,自己将会一心一意,从头再来,用心经营这家企业……将信将疑的工人,这才同意他当日可以离开工厂。
  
  翌日早上6点,罗田安来到公司,主动脱掉西装,换上工作服,带领生产部的同事清洗厕所,清洗工具,清洁环境……和店员一起吆喝广告、招揽生意,亲自去商场、超市推销产品……大家都用狐疑的眼光看着他。罗田安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弯下腰,和同事们平起平坐,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一年后,克莉丝汀从亏本到盈利,知名度一天比一天高。员工们和罗田安之间有了一种信任,结成一股同心的士气和凝聚力,大家手拉手,心连心,没有怀疑,没有距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克莉丝汀做好。不久,罗田安用赚来的钱,从已有去意的几个股东那里买下所有股份,进行了持续的增资,并将自己的家从台湾搬到了上海,将事业的重心和全部精力,转移到这个投资最小的项目上。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罗田安遇到了时任宜川购物中心总经理的朱秀萍。多年的商场经验,让罗田安觉得这个人是他事业中的“孔明”。于是,罗田安放下董事长的身份和男人的尊严,三顾茅庐,挖来朱秀萍担任克莉丝汀总经理。两人8年的亲密合作,终于使克莉丝汀转危为安,步入新的发展轨迹。
  
  在朱秀萍的策划下,与开店同时进行的是工厂的收购和扩建。为了满足连锁店的需求,克莉丝汀先后扩建和收购了6个生产基地,获得一个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一跃成为《福布斯》提名表扬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媒体采访时,罗田安屡屡表示,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年有了资金和一些社会资源的时候,张狂骄傲,不可一世,让自己迷失了方向。他的人生曾有过遗憾,但他抓住了又一个机会,凭借着小小的蛋糕,缔造出了一个西点王国,再次演绎了人生舞台上的高潮。
  
  1999年克莉斯汀还只有19家门面,而且大多经营状况不佳。现在克莉丝汀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560多家门店,其中上海就有400多家。最高峰时,曾有过一天开5家门店的纪录。这家企业稳稳地坐上了长三角西点连锁企业的头把交椅,世界上最大的4家风险投资商开始关注它,不少500强企业希望和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也许,正因为有过去的张狂骄横,才有今天的内心再造,才懂得把自己的腰弯下来,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7:20 | 查看全部
成功,先要弯下腰
时间:2016-04-27 作者:未详 点击:1326次

  台商罗田安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十几家企业的董事长。
  
  八十年代初,罗田安靠倒卖牛仔裤,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罗田安意气风发,在台湾和大陆,一口气开了十几家公司,涉及服装、餐饮、学校、建筑、证券、运输、食品、煤矿等七八个行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全面出击”。上海的克莉丝汀蛋糕店,是他当时诸多投资中,最小的一笔。
  
  那个时候,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整个大的经济环境正处于腾飞时期。有幸踏着这个腾飞的浪潮和节拍,罗田安的财富和事业也演绎着加速度的膨胀和“腾飞”。他的资产迅速飙升到几个亿。“我三十几岁就开凯迪拉克,有很多的助理、秘书。数不清的朋友围着我转,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应酬,吃饭喝酒,一掷千金……”罗田安一如皇帝般风光奢华,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只要听说某个东西赚钱,就潇洒地一昂头、一挥手:投!
  
  “风光”使得罗田安有些飘飘然,自我感觉颇为良好,骄傲张狂、自信大胆。可是,由于投资过于分散,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罗田安的资金链断裂,几乎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一夜之间,罗田安被“打回原形”。全家每月开支不足几百元,沦落到在贫困线上挣扎。那些昔日的“朋友”们,像躲瘟疫那样躲着罗田安。
  
  从事业的高峰一下跌入人生的谷底,怎一个“痛”字了得?罗田安心情灰暗至极。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反省。1999年,穷困潦倒的他,向母亲借了路费,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准备重新打理所有投资中,硕果仅存的“克莉丝汀”。
  
  然而,他刚进入生产车间,和他合伙的股东就嚷嚷着要退出,愤怒的工人更是将这个小个子老板团团围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个张狂自大的“败家子”,肯定是来清算资产、关闭工厂的,自己的工作就要丢了。于是怀着强烈的抵触和敌意,聚到他的办公室闹事。罗田安一改往日的趾高气扬,诚恳地说服工人,自己将会一心一意,从头再来,用心经营这家企业……将信将疑的工人,这才同意他当日可以离开工厂。
  
  翌日早上6点,罗田安来到公司,主动脱掉西装,换上工作服,带领生产部的同事清洗厕所,清洗工具,清洁环境……和店员一起吆喝广告、招揽生意,亲自去商场、超市推销产品……大家都用狐疑的眼光看着他。罗田安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弯下腰,和同事们平起平坐,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一年后,克莉丝汀从亏本到盈利,知名度一天比一天高。员工们和罗田安之间有了一种信任,结成一股同心的士气和凝聚力,大家手拉手,心连心,没有怀疑,没有距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克莉丝汀做好。不久,罗田安用赚来的钱,从已有去意的几个股东那里买下所有股份,进行了持续的增资,并将自己的家从台湾搬到了上海,将事业的重心和全部精力,转移到这个投资最小的项目上。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罗田安遇到了时任宜川购物中心总经理的朱秀萍。多年的商场经验,让罗田安觉得这个人是他事业中的“孔明”。于是,罗田安放下董事长的身份和男人的尊严,三顾茅庐,挖来朱秀萍担任克莉丝汀总经理。两人8年的亲密合作,终于使克莉丝汀转危为安,步入新的发展轨迹。
  
  在朱秀萍的策划下,与开店同时进行的是工厂的收购和扩建。为了满足连锁店的需求,克莉丝汀先后扩建和收购了6个生产基地,获得一个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一跃成为《福布斯》提名表扬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媒体采访时,罗田安屡屡表示,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年有了资金和一些社会资源的时候,张狂骄傲,不可一世,让自己迷失了方向。他的人生曾有过遗憾,但他抓住了又一个机会,凭借着小小的蛋糕,缔造出了一个西点王国,再次演绎了人生舞台上的高潮。
  
  1999年克莉斯汀还只有19家门面,而且大多经营状况不佳。现在克莉丝汀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560多家门店,其中上海就有400多家。最高峰时,曾有过一天开5家门店的纪录。这家企业稳稳地坐上了长三角西点连锁企业的头把交椅,世界上最大的4家风险投资商开始关注它,不少500强企业希望和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也许,正因为有过去的张狂骄横,才有今天的内心再造,才懂得把自己的腰弯下来,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7:33 | 查看全部
会变色的冰淇淋
时间:2016-04-28 作者:未详 点击:847次

  生活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省卡莱利亚镇的曼纽尔·利纳雷斯,曾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的梦想是当厨师。于是,37岁的他竟然改行去做厨师。为了当好厨师,利纳雷斯专门去酒店管理学校学习,当学员们听说科学家转行做厨师时都嘲笑他。
  
  “嗨,你是不是冒牌科学家呀,哪有放着科学家不做而来当厨师的呢?”
  
  “科学家当厨师,是真爱好还是哗众取宠来炒作呢?”面对质疑,利纳雷斯觉得必须做出成绩来,既证明自己喜欢厨师这份职业,还能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有一次,老师传授制作冰淇淋的方法,简单操作之后,老师鼓励学员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不同口味或不同形态的冰淇淋。学员们认为有难度纷纷摇头,利纳雷斯却认为机会来了。
  
  利纳雷斯首先查阅了许多关于冰淇淋的制作方法,几乎大同小异。但英国有位名叫查理·弗朗西斯的,制作出一款荧光冰淇淋,只要食用者的舌头与冰淇淋接触,就会发出淡绿色的荧光,给人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利纳雷斯得到启发,决定制作出可以变色的冰淇淋。
  
  利纳雷斯从科学家角度出发,认为健康原料对身体很重要,所以坚持用纯天然原料来制作冰淇淋。但使用纯天然原料制作冰淇淋,却给研制带来极大困难。所有起反应的原料一般都是化学制剂,如果没有化学成分则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利纳雷斯反复研究试验,每一次都是因为颜色无法转换而失败。
  
  “既然是科学家,那么就一定能研究开发出新型原料,否则就是伪科学家。”面对同行们的嘲笑,利纳雷斯并不气馁。
  
  为了让冰淇淋的入口既能变色,还能拥有不同口味,利纳雷斯把制作冰淇淋的原料进行分解重组,然后进行物理试验。科学家的智慧与厨师的创造力完美组合,经过三个月苦战,最终研制出变色冰淇淋。
  
  变色冰淇淋形状与普通冰淇淋差不多,它在什锦口味的基础上,融入草莓、香蕉、焦糖及香草等味道,冰淇淋呈蓝色,入口融化时则变为浪漫的紫色。利纳雷斯给冰淇淋起名为“变色龙冰淇淋”,同行们品尝后赞不绝口,再也没有人怀疑利纳雷斯科学家的身份,也没有人诋毁他的厨师梦想了。
  
  变色龙冰淇淋一经推出,就受到顾客们的欢迎,为了能品尝到变色龙冰淇淋,顾客们需要排队来购买。变色龙冰淇淋不仅畅销西班牙,也引起国外经销商关注,利纳雷斯迅速申请专利,准备销往国外。
  
  科学家变身为厨师,并研制出变色冰淇淋,这条新闻迅速引起媒体的关注,许多网友也在网上感叹,职业不分高低,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一种行业都能取得成绩。而利纳雷斯面对记者采访,开心地说: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拥有,而梦想没有尊卑高低,勇于尝试并努力,梦想终究会实现。
  
  成功无定律,只要敢想敢做,任何一种梦想,都能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7:47 | 查看全部
克服惰性
时间:2016-04-29 作者:未详 点击:1205次

  你也许要问:怎样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动起来??
  
  当然,惰性实在是很不容易克服的一件东西。
  
  没有多少人不懒惰,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动他。
  
  所以,我们不妨说:“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而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有这个目标在那里等待我们去达到,我们就会觉得有理由把自己发动起来。
  
  俗话说:“人不为利,谁肯早起?”
  
  “利”是目的之一,喜欢“利”的人,自然会为了追求“利”而让自己早起。当然,世上不是人人都喜欢“利”的,即使人人都喜欢“利”,也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把“利”当做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那么,把什么来代入这个“利”,这就要看我们自己的理想或喜好了!
  
  因此,如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先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理想的目标。
  
  问问自己,你要得到什么,你最喜欢最向往的东西是什么,先在心里为自己找到答案。也许,你喜欢发财。也许你喜欢发了财之后,为自己弄一片果园。也许你打算出国,也许你想参加高考,也许你想成为音乐家、画家、作家。那么,等你确定了你的目标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项目突然变得有意义起来,而另外又有些项目突然变得不重要起来。那时,你就会找到一些可以发动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不再那么毫无目的地懒惰下去了。
  
  当然,只是大目标,有时未免觉得遥远,而且太过抽象。那么,我们不妨把大目标确立之后,再给自己定立一些小目标。
  
  比如你想存钱为自己买一片果园,那么你先要把存钱的方法找到。所谓存钱,当然一方面是开源,一方面是节流。开源的方法是工作,节流的方法是多勤劳,少游荡。这个小目标确立之后,你会开始觉得早晨一定要早起,才可以免得把时间浪费在床上,而利用这个时间,你可以去送报纸,送牛奶,或自己取代家里工人的职务去整理庭院。
  
  于是,你觉得早起有了意义。以前,你会觉得早起也没有事,或不知道从何着手去做事。而当你有了目标之后,你在起身之前,就已经知道起来之后该忙些什么,你就会很顺利地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去做事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在学问上有点成就,那么你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只有用功读书。于是,你就可以开始找一些你应该读的书放在桌上,排出次序,一样样地去读,这样你自然就愿意尽量利用时间去读,去记,去写。而不会只在心里着急,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是。
  
  建立目标,是帮助自己克服惰性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要设法给自己找一点可以鼓励自己的力量。因为成功的路途是很漫长的,在这漫长的途中,如果缺少鼓励,就不容易把兴趣长远维持下去。而这鼓励的力量,也要看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而定。你想存钱的话,自然以银行的存折最能使你得到安慰和鼓励。如是其他,那么像互相勉励的朋友、自己工作的成绩、师长的奖励等等。要留神给自己安排一点这一类的机会。
  
  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鼓励,可以使我们进取得快些,顺利些。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我们自己时常在心中反复记住一句话:
  
  “人生很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允许我们浪费!”
  
  西哲说:“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
  
  这话真的有着不凡的催逼的力量,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的生命终站。
  
  多数人都预期自己可以活到一百岁,因此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他还在那里慢慢腾腾,不慌不忙。
  
  而认真生活的人,常会相信,只有自己可以掌握的这短暂的现在,才是他靠得住的寿命。因此他尽量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推动他自己。
  
  生命不浪费,成功的机会就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