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39:40 | 查看全部
  3.快乐在哪里
  一群年轻人觉得过得不够快乐,于是便一起出外寻找快乐。在长途的跋涉中,他们非但没有寻求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反而因为忍饥挨饿而饱尝了烦恼与忧愁。没办法,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们忽然听见一位老人的“呵呵”大笑声,扭过头去一看,原来是盛名远扬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老先生正在树下坐着看书,一边看一边陶醉地大笑着,看样子快乐无比。这群年轻人像看见了救星似的赶忙奔过去:“尊敬的老师,请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像您这么快乐吧,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抬起头看看他们:“哦,你们就是那群出来寻找快乐的孩子吧?怎么,还没有找到快乐?那这样吧,眼看着就要到雨季了,你们伐木给我造一条大船。造好以后,我们一起出去划船,那时,我再告诉你们快乐在哪里。”
  年轻人遵照他的吩咐做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完成,他们日日夜夜地忙碌着,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一天,苏格拉底去看他们,发现他们正在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便问道:“孩子们,你们现在感觉到快乐了吧?就是这样,当你忙得没空去想快不快乐时,它就会突然到来了。”
  快乐只喜欢亲近积极做事的人。专门地、刻意地去寻找快乐,它往往会躲藏起来,而用心去做眼前的事情,它反倒会不请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39:52 | 查看全部
  4.将军与上校
  连绵的战火一直搅得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沙林带领战士们一鼓作气将敌人打回了老家。由于战功赫赫,他很快从一个小团长升到了将军之职。
  汇报工作时,最高统帅自然是满意地连连点头。于是他趁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知道这个要求似乎有点不妥,但是我依然希望您能帮我这个忙。”
  最高统帅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将军同志,有事直说,不必客气。”
  “是我的一点私事。”将军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从敌国那边带过来一点东西,可是在边境上被检查人员扣下了。我想,我想请您帮我个忙,就是让他们还给我。我知道这有点不妥,可是我还是真诚地希望……”
  “没问题,”最高统帅非常痛快地回答道,“请你列份清单吧。”
  听到这话,将军立刻从兜里掏出早已列好的清单递了上去:“就是这些。”
  最高统帅拿过来,看都没看便在上面签了字。
  喜形于色的将军一边道谢一边接过那份清单,却忽然发现批示上对他的称呼是“上校”而非“将军”。
  “这,您是不是弄错了?”将军疑惑地问道。
  “完全正确,等价交换嘛,上校同志。”最高统帅面无表情地说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得到就必然有付出。只不过,如果你得到的是不该得到的东西,你的付出就会远远超过你所得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0:03 | 查看全部
  5.诡辩
  年轻人去请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想了想,问道:“我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非常干净,一位非常脏。如果我请他们洗澡,你想他们谁会洗呢?”
  “当然是脏的了。”年轻人答道。
  “不对,是干净的。因为干净的人到哪里都是爱干净的,而脏的人根本不把脏当回事。”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再想,是谁去洗了澡呢?”
  “干净的。”年轻人回答。
  “又不对,是那个脏的。因为干净的人已经没必要再洗了,而脏的人却需要。人们总会按照自己的所需去做事,不是吗?”苏格拉底笑道,“这么看来,一定是脏的洗了澡,对吗?”
  “对。”年轻人这回敢肯定了。
  “还是不对。”苏格拉底眨眨眼睛,“干净的人有洗澡的习惯,脏的人有洗澡的必要,所以两个人都得洗澡。这么说,到最后两个人都洗澡了,对不对?”
  “应该对吧。”年轻人再也不敢肯定了。
  “呵呵,你又错了。”苏格拉底说,“因为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而脏的人不爱洗澡。”
  “可是,可是……”年轻人迷糊了。
  “这就是诡辩,每个答案都有理,但结果就是不一样。”苏格拉底解释说。
  逻辑正确,答案却似是而非,这就是诡辩。实际上,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从需要、习惯等角度去看待和回答问题,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0:14 | 查看全部
  6.寻死的失恋青年
  一位青年因为失恋,痛苦万分地坐在与恋人初遇的河边,准备投河自尽。恰逢大哲学家柏拉图走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我失恋了。”青年目光呆滞地说道,“我爱她,把她当成我自己的生命来看待,没有了她,我一分钟都活不下去。反正没有了爱情我活着也是具行尸走肉,还不如死了好。”
  “你们处了多久?”柏拉图问。
  “两年,在这两年里,我无时无刻不……”青年喃喃着。
  柏拉图打断了他的话:“那你能告诉我两年前,在还没有遇到她的时候你是怎么过的吗?”
  青年的眼里有了一丝光彩:“那时候,我是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青年。每天我都会活力四射地生活、工作。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我。我还好几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呢,光奖状都得到好几张。那时候,我还有过关于爱情的甜蜜幻想,那种幻想真美啊!可惜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了。”
  “不,你当然可以有。”柏拉图大声说,“你看,命运是如此地爱你。它把你又送回了两年前,让你依然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并可以继续拥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是吗?”
  想一想果真如此,青年便放弃了寻死的念头。
  生命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复,当我们因为今天的失去而回复从前的生活时,让心情、想法也回到从前,不啻为幸福的一大秘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0:26 | 查看全部
  7.盲僧
  由于家里穷,养不起只吃饭不干活的人,天生双目失明的他被迫出家了。
  经过多年苦学,他已经深通佛经。20岁时,他被师父老方丈定为了行脚僧,命他从此云游四海,解脱人间苦难。然后,老方丈送了他一个纸包和一根探路杖:“这纸包里是我寻求来的一个民间秘方。它能让你的双眼复明。但是,在打开这个纸包之前,你必须先做到一件事——因为探路敲断10根探路杖。”他答应了师父,然后便上路了。
  一年又一年,他谨遵师命传播着佛经,度化着苦难的亡灵,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走过了多少里路。他的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希望:敲断十根探路杖,让自己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没想到那看起来不粗的探路杖用起来却异常结实,一直到第六个年头,师父送的那根杖子才终于断了。
  就这样,等到这位盲僧真的敲断了10根探路杖时,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但是当他欣喜若狂地把纸包递给一个药店的老板时,老板却告诉他:纸上一个字都没有。
  盲僧顿时呆住了,但是几秒钟之后,他便双手合十,满脸感激了:“师父,谢谢你以这种方式让我一直活在希望里,我觉得不枉此生了。”
  每个人生命的终极归宿都是坟墓,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尽量让活着的日子精彩有色。一直活在希望中,你就能感觉不虚此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0:37 | 查看全部
  8.极限
  某登山俱乐部组织了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许多登山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开始了这趟极富险趣的挑战。
  在最初的1000米,大家皆兴致勃勃,谁都不甘落后。
  第二个1000米,一小部分人开始气喘吁吁,体力明显不支。
  到了第三个1000米,已经有好几个人自动放弃了挑战。
  坚持到第六个1000米时,原来四五十人的大队伍只剩下不到10个人了。看样子,这几个人都是决心坚持到最后了。但是在到达6400米的高度时,一个人突然停了下来,他指着自己的心脏对其他人说:“我不行了,你们上去吧。”说完,他便找了个比较安全的山洞钻了进去。
  后来,所有爬到山顶的人均对这个人表示遗憾: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何不咬咬牙登上去呢?老了回忆起来,也算是完成了珠穆朗玛之旅了。
  “不,”他微笑着摇摇头,表情很自然,“我原来是个登山运动员,我晓得我自己的极限,6400米是我生命的最高峰,所以我并没有什么遗憾。如果再往上登的话,除非我不要命。”
  这句话顿时让所有人对他肃然起敬,为了他对挑战极限的明智理解,更为了他对生命的爱惜和尊重。
  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并非任何人都能跨越它,抵达更高的层次。量力而行,恰到好处,才是令人叹服的明智之举与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0:48 | 查看全部
  9.山的最高处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病危了。为了选出新的酋长,他派人叫来村里三位最优秀的年轻人,然后对他们说:
  “我就要离开你们了,大家为我做最后一件事吧。你们知道我毕生一直奉为神圣的那座高山吧,现在,我要你们尽可能地去攀登它。记住,一定要尽力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后,回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老酋长的意思,三位年轻人心知肚明,所以一听清吩咐就立刻上路了。
  半路上,第一位年轻人心想:“论体力,我不如他们俩,如果爬到山顶再折回去的话,酋长之位恐怕早就是别人的了。我这么聪明能干,怎么能眼睁睁地把好位子拱手让人呢?”想到这里,他决定马上回去。为了能跟老酋长交待,他还特意跑到山脚下张望了一番。
  “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了清泉潺潺、繁花夹道、绿树葱茏、鸟鸣嘤嘤,风景迷人极了。”一回到酋长身边,他就迫不及待地描述道。
  “孩子,这种鸟语花香的地方不会是山顶,只会是山麓。”老酋长摇了摇头说。
  第二位年轻人爬到半山时,心里也开始嘀咕了:“这座山有两千米高,爬到山顶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如果我稍有落后,肯定就得不到酋长之位了,所以我不如现在就回去。酋长如果问起来,我就把这儿的风景告诉他,反正半山跟山顶差不多。”于是他也转身往回走去。
  “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了高大肃穆的松树林,山崖边还有秃鹰盘旋。”他说。
  “唉,孩子,那不是山顶,只是半山腰啊。”酋长像是自言自语似的说。
  现在,就剩下第三位年轻人了,但是一直等到天黑,他也没有回来。一小时、两小时……正当大家都在为他的安危担心时,他忽然衣不蔽体、发枯唇燥地撞进了酋长的家。
  谈起山顶的风景,满脸疲倦的他立刻眼睛发亮了:“山顶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我所能看到的,只有我自己,只有‘个人’被置于天地之间的渺小感。在那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骄傲与满足,并为原来的自以为是感到羞耻与不安。”
  “好孩子!”酋长微笑着说道,“你到达的是真正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我要立你为新酋长,祝福你!”
  哦,原来,山的最高处是一无所有。
  “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圆。圆内所容有限,而圆外空间却无限。登高望极之后反观自我,方知天地无边而人独小,自命不凡只是浅薄之行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1:01 | 查看全部
  10.小提琴师授课
  为了让儿子迅速提高小提琴水平,迎接中央音乐学院的选拔考试,妈妈不惜重金给王宁请到了市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
  第一次上课,王宁便感觉到了小提琴大师的与众不同——他竟然丝毫不关心自己的现有水平,只是自顾自地摆出了一份非常难的乐谱让王宁拉。王宁面露难色地拉起那份乐谱,中间停顿了大约二十余次。刚拉完,小提琴师便宣布道:“这次课就到这里吧,你把这份乐谱带回去好好练习,下周这个时候准时来上课。”
  王宁一头雾水地回到家里,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师不对他作丝毫指点。但是,既然师命已下,他也只好耐心地按照师嘱练下去。可是乐谱实在是太难了,练了几天,王宁都快对小提琴失去信心了。
  第二周上课前,王宁担心极了,因为他尚不能顺利流畅地拉出那首曲子。没想到老师连问都不问就又给他摆出一份更难的乐谱,于是王宁又在新的乐谱中挣扎了一周。
  第三周、第四周……以后周周都是如此。看到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小提琴今天竟然拉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王宁简直就快崩溃了。
  痛苦地挣扎了3个月之后,王宁忍不住对着最新的超高难度的乐谱哭起来,他抽泣着问老师道:“老师,这太折磨人了。您是不是想告诉我,我根本就没有拉小提琴的天赋?”
  老师淡淡一笑反问道:“你这么认为吗?那你拉拉这首曲子看。”说着,老师又递过来一份乐谱,王宁打开一看,竟然是第一周的那支曲子。他调了调琴弦,开始演奏。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美妙!
  “这,这怎么可能?”王宁惊讶万分地问道。
  “为什么不可能?站在山脚处,你会觉得自己连半山腰都难以达到。但爬上山顶时,你就会觉得半山腰不值一提。世间万事万物,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小提琴大师缓缓地说道。
  领略过大海的风浪之后再转身看曾以为是惊涛骇浪的江河波涛,就会觉得那根本不值一提。同理,永不停歇地接受过难度渐升的挑战之后,就会对当初棘手的难题付之一笑。因为这时,你更深层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0:07 |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2)
更新时间2010-7-26 13:49:45  字数:5480

 11.同胞兄弟的不同命运
  同胞兄弟一起出门去寻找幸福的生活。走着走着,他们遇见了两位女神。其一是美貌无比的恶行女神,其二是朴素平和的美德女神。
  只听恶行女神傲气十足地说道:“你们跟我走吧,我包你们尽享荣华富贵,而且无论你们想享受什么,我都可以满足你们。”
  美德女神则显得非常平静淡泊:“你们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们如何勇往直前!你们自己也能在战胜艰难的过程中变得坚强无比!”
  由于意见不合,哥哥和弟弟最后分别跟了恶行女神和美德女神。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哥哥年纪轻轻便在忧郁中死去,弟弟反倒精神抖擞地成了长寿之王,而且幸福无比、受人尊敬。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从跟了恶行女神,哥哥便什么都无须再做,每天过得比神仙还轻松快活。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别的用不着考虑,他便担心起死亡来。想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死去,恐惧的他陷入了极度忧郁之中,所以还不到30岁,他便一命呜呼了。
  而弟弟在美德女神的教导下,参加了保卫国家的战争。几经生死之后,他成了战斗英雄,不但被赏赐了美貌无比的女人,还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的生活并非一种幸福,而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艰难困苦看似危险,却是历练人的意志、能力与品德的最好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0:22 | 查看全部
  12.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
  一群即将出师的弟子正坐在草地上等老师出考题,只见老师挥手指了指四周说:“我们的周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旷野,我想问大家的是:要除去这些杂草,用什么办法最好。”
  弟子们一听考题如此简单,立刻眉开眼笑地各抒己见了:
  “只要有恒心,用一把铲子就足够了。”一个学生说。老师点点头,没有说话。
  “我觉得用火烧最好了,又快又干净。”又一个学生接着回答道。老师还是点点头,不说话。
  “你们那些办法都不足以保证草完全被除掉,俗话说‘斩草除根’,挖掉草根才是最好的办法。”
  …………
  等弟子们静下来,一直没说话的老师开口了:“你们都回去按自己的方法试试,明年的今天我们再在这里相聚讨论这个问题。”
  一年后,弟子们都如约来到了这片庄稼地边——没错,原来的那片草地已经再无一棵杂草,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庄稼。他们一边谈笑一边等着老师,可是不知为何,等了好久都不见老师。正在纳闷间,忽听大师兄指着那片庄稼道:“我明白了,大家不必再等下去了,因为老师已经以这种方式告诉了我们答案——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不被世间的‘杂草’所打扰,就必须在心中种满美德。”
  正所谓“无事生非”,当人们心中没有明确的道德信念守护和支撑时,他便很容易为邪恶所侵袭,被烦恼所困扰。所以,请及时并彻底为心灵除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