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0:37 | 查看全部
  13.苏格拉底之死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当权者以“反对民主政治、毒害青年”为由投入了监狱,并判处了死刑。
  众弟子不忍心看老师无辜受罚,便悄悄制定了周密的越狱计划。可是当一位弟子趁着探监机会向苏格拉底报告这个“好消息”时,苏格拉底却一口拒绝了:“如果我真的有罪,那么政府抓我就是没错的,我应该呆在这个地方;如果我真的没罪,那么我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走出监狱,这不等于承认了自己有罪吗?”一席话把弟子说得哑口无言。
  受尽折磨之后,这位已经70岁的大哲学家平静地迎来了他的死亡之水——“仁慈的”当权者没有采取绞死他的方式,也没有采取砍下他脑袋的方式,而是赐给了他一杯毒药水,让他能够体面而无痛苦地死去。
  临刑之前,苏格拉底虽然衣衫褴褛、散发赤足,却镇定自若地跟妻子、家属道别。而后,他又若无其事地跟朋友们侃侃而谈时政问题,并反过来安慰着一个哭泣不止的女人。
  那女人道:“您明明没有罪,可是他们却要处死您,这可真让我伤心。”
  苏格拉底笑着反问她:“傻大姐,难道你认为只有真犯了罪,以真正罪犯的身份去死才值得吗?”
  思想家却因思想被判刑定罪,是他们的悲哀,也是全人类的不幸。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他们的骄傲,因为这恰恰证明了他们思想的先进和影响之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0:58 | 查看全部
  14.前卫画家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不但他的画在20世纪画坛中熠熠发光,他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画坛的“霸主级”人物。
  毕加索的作品以画风多变著称,从30岁开始,他便进入了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无所谓什么前后统一、连续或稳定。他似乎根本没有固定的主意,只是随心所欲地创作,或忧郁或狂躁,或诚挚或装假,或稳重或激昂,变化无常又不可捉摸,让每一幅画都体现了他最终极的追求——自由。
  可是由于他追求绝对自由的个性远远超出了时代,因此有人略带讽刺地称他为“前卫的画家”。听到这个评价时,毕加索苦笑了一下——做一个前卫画家需要付出什么,要吃多少苦,只有画家本人最清楚。所以,当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他时,他深有感触又不失幽默地说道:
  “所谓前卫,就是受到从后面来的攻击比从前面来的多得多。”
  走在时代前列或者才华超群的人们,总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些循规蹈矩还自以为是的“后列人”的攻击。但是,要想取得出众的成就,我们必须有走在前面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1:09 | 查看全部
  15.101岁的画家
  跟创办肯德基的老头哈伦德·山德士一样,哈里在80岁之前只是一个普通到有些倒霉的人。一直到80岁,他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在一家俱乐部里跟其他老人聊天时,才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有点冤。
  “我想我还能干点什么。”哈里拍着自己还很壮实的双腿说道。
  恰逢这时,俱乐部的一位女办事员过来跟他搭话,于是他便在她的介绍下加入了部里的一个业余画室,虽然80年来,他从没有动过画笔和颜料。
  没想到,来到画室后,哈里竟然很快表现出了他惊人的绘画天赋。后来,因为太迷恋绘画,81岁的哈里决定参加一个绘画辅导班。从辅导班“毕业”时,哈里已经是快90岁的老人了。
  1977年,洛杉矶一家很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正在为一位老人举办画展,主题是: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原来,这就是那位半路出家的老人哈里的画展,当时,他已经101岁了。
  当观众们不解地问起画家为什么这么老了还坚持画画时,哈里笑了:“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什么。真正的人生是从你做事的时候而非出生的时候开始的。”
  生命是以你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所度过的光阴来衡量的,因此,请着手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你的人生从此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1:22 | 查看全部
  16.谁更成功
  这是一次专门为慈善家准备的舞会,参加者都是些曾经捐出巨款的成功人士。据说,他们之中,最少的都已经捐过百万元以上了。
  灯火辉煌间,某千万富翁正在与新认识的朋友们谈笑。忽然,他瞥见房间角落处坐着一个沉默不语且无人陪伴的人,于是他端着酒杯走了过去。
  “嗨,你好,我的朋友,”富翁向那个人打招呼道,“你也是这次舞会的客人吗?”
  “是的。”那个人看他一眼,很礼貌地笑笑答道。
  “哦,那我们可以认识一下,请问你是做什么的?”富翁又问。
  “我是XX报社的专栏作家。”那人答道。
  “哦?”富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那你一定非常成功吧?能来参加这个晚会,捐款可是不能少于100万的。”
  “我除外,”专栏作家淡淡一笑,“我只捐了5万元。”
  “什么?”富翁先是一愣,继而有点鄙视地哈哈大笑了起来,“我还以为你是个成功人士,谁知你只捐了区区5万块钱。”
  “我当然是个成功人士,先生!”专栏作家不卑不亢,站起来正色道,“我虽然只捐了五万,但它却是我全部财富的二分之一。而你呢,捐了100万,也不过是你全部财富的百分之一。相比之下,请问谁更是成功人士,谁更有资格站在这里呢?”
  听闻此言,千万富翁顿时哑口无言。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只有由小到大才是美。”也就是说,美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有经过相对比较之后,我们才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美。按照这种人人认可的逻辑分析故事中的千万富翁和专栏作家,自然是后者更成功,更有出席舞会的资格。
  成功与富有都是相对的,不可以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标志应该是对自己一次次的超越,而非所拥有的财富绝对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1:33 | 查看全部
  17.地狱?天堂?
  他算不上什么好人,所以死后便入了地狱。受尽折磨之后,他翻然悔悟了,于是下决心好好表现几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天堂。
  在天堂里,没有腥风血雨,没有险恶纷争,到处歌舞升平、一派和睦。于是这个人兴奋地大喊起来:“我到天堂了,我终于来到天堂了。”
  他的叫声引起了一位老者的注意,老者长须白髯,看上去和蔼慈祥,但却目光委靡、精神不振。他正懒懒地坐在院子里想事情,听到有人在大声叫喊,他慢悠悠地说道:“你刚才说什么?”
  这个人又兴奋地重复了一遍:“我说我到天堂了,我可盼了很久了。”
  没想到老者非常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什么?你说这里是天堂?”
  接下来轮到这个人吃惊了:“什么?你说这里不是天堂?”他立刻转身跑出去,看看门匾之上:没错啊,的确是“天堂”二字。
  老者又问:“我在这呆了几十年了,从来不知道这是天堂。你从哪里来?”
  “当然是地狱。”这人回答。
  老者的眼中闪过迷惑之色:“地狱是个什么地方?”
  这人忽然明白了:“哦,这里的确是天堂,你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你从未曾经历过地狱。”
  曾经黑暗,才能真正明白光明的宝贵;曾经痛苦,才能深刻体会幸福的滋味。生命在让你尝遍挫败或伤痛的同时,也会给你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1:45 | 查看全部
  18.聋子和盲人过河
  这是一处地势极为险恶的大峡谷,谷底飞流湍急,时而恶浪滔天。尽管峡谷两岸间有条看起来十分结实的大铁桥,但几乎从未有谁能安全地通过,因此人们都称之为“死亡大峡谷”。
  某天,有两位好朋友一起来到了峡谷这边,因为有事他们必须要穿过峡谷。只见两个人分别用一只手抓住大铁桥的铁锁栏杆,两人的另一只手紧握在一起,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了大铁桥。后面随之赶来的一个人看见前面这两位朋友如此轻易地走过了大铁桥,便想都没想就上了桥。但是还没走到一半,他便再也不敢前进了,震耳欲聋的涛声让他两腿发抖,几丈高的浪头更是让他胆战心惊。当又一个恶浪在不远处跳起时,他吓得闭上了眼睛,双手也捂紧了耳朵。不想恰巧一阵疾风呼啸而来,一下子就把他卷下了大铁桥……
  “你们是怎么过的桥?要知道这里地势险恶、水声咆哮如雷,几乎没有人能成功通过。”人们非常惊讶地问他们。
  “怎么?有危险吗?”那两个人奇怪地反问。
  “我眼睛看不见,不知道地势怎么样。”其中一个说。
  “我耳朵听不见,不知道水声如何。”另一个说。
  哦,原来跌下深渊的那个人是个耳聪目明者!
  困难总会用它虚张声势的外表威吓人。做一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盲聋者”,你就能易如反掌地排除它对你的恐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2:03 | 查看全部
  19.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刚刚起步时并不顺利,尽管全国人民无不知晓他的名字,尽管他的分校遍布美国的各大城市,尽管看上去他的事业如火如荼,但是几个月下来,残酷冷漠的数字还是在无声地证明着:你的开销比盈利多,你不但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还赔进去了XX钱。这个结果使得卡耐基大为苦恼,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里,不住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还一度精神恍惚,使得刚起步的事业岌岌可危。
  偶然一天,卡耐基遇到了自己中学时的生理老师。了解了他的近况之后,老师默不作声地给他拿来了一杯牛奶。可当他刚拿起杯子要喝的时候,老师突然伸手把牛奶打落到地上。看着迷惑不解的卡耐基,老师大声说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这没有用!”
  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震住了苦恼中的卡耐基。他顿时领悟了,精神也随之振作起来。就这样,他那险些夭折的成功培训班活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依然活跃在市场上的《卡耐基成功之道》、《人性的弱点》等伟大作品。
  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既可能成为推动人成功的法宝,也有可能成为困住人的陷阱。至于它对你是什么,关键就看你是对着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清扫一下现场然后再去冲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2:15 | 查看全部
  20.智者与愚者
  泰勒斯是古希腊的一位大哲学家,据说他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无论天文、地理、哲学、几何,他均兴趣浓厚且成就非凡。
  一天晚上,泰勒斯在散步时突然发现空中的星星摆成了一个有趣的图案,于是他便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星星继续前行。由于未曾注意脚下,在路的拐弯处,他一下子跌进了树坑里。
  当他带着满身泥爬上来时,旁边一个无所事事的小青年揶揄道:“您自称通晓天上的东西,却不知道地上的东西。跌进这个树坑里,弄了满身泥就是您的知识给您带来的荣耀吧?”
  泰勒斯看了一眼幸灾乐祸的青年,平静地说:“当然,我是站得太高了,所以才有机会跌进这坑里面。像你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整天只能躺在坑里,自然是享受不到我这种自由了。”
  小青年一听,顿时面红耳赤。
  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人,总会在另一方面显得欠缺。因为,当一个人太专注于某种东西时,他总是再难分心去注意其他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2:30 |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3)
更新时间2010-7-26 13:51:34  字数:3818

 21.拍卖旧提琴
  拍卖会上,拍卖师正在忙碌着。当他拿起下一件需要拍卖的物品开拍时,他的脸上闪过一丝讽刺似的微笑——这样一把破破烂烂的小提琴,还拍个什么意思呢?不如卖给收废品的老太太。拍卖师这样想。
  但是心思归心思,作为职业拍卖师,他最终还得面带微笑地举起小提琴:“朋友们,这是一把年代已久的小提琴。首先声明,它并非由什么名贵木料制成,也不曾经过名人大师‘点拨’,而只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提琴。现在,有谁要开个价?”
  下面应价的人稀松寥寥,而且叫出的价令人哭笑不得——“1块钱”、“2块钱”,喊到“3块钱”时,已经没有人再往下接了。正当拍卖师要落槌宣布拍卖成功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老者站了起来:“请等一等。”
  大家回头一看,齐刷刷地发出一片“嘘”声,原来是他——本市最有名望的小提琴师!只见老人走上台去,掏出手绢擦了擦琴身上的土,调整了一下松掉的琴弦,然后便开始拿起琴弓演奏起来。顿时,整个大厅里仙乐飘飘,犹如天使下凡一般令人惊叹与陶醉……
  音乐终止了,大师举起旧琴与琴弓:“我为这把琴开个价吧,1000块钱,有谁肯出2000?”下面立刻有人应声。“好,现在是2000!有谁肯出3000?”又有一人应声了。“3000一次,3000两次,3000三次,好,成交!”
  这时,拍卖现场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齐声欢呼起来。
  “为什么一下子变值钱了?”有人大声问。
  “大师经手,点石成金啊!”有人大声答。
  人生走调之后,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看低自己,甚至是“廉价出售”。但是一经大师点拨,同样的灵魂与价值便能立刻身价百倍。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做自己的大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3:32:48 | 查看全部
  22.镜子与窗户
  李秀才有一间小书房,那是他最喜欢的天地。某天,他忽然因为书房太小而苦恼起来。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决定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
  果然,自从镶了镜子,李秀才觉得书房开阔起来了。不料没有多长时间,他便又觉得书房小了,而且好像越来越小,人待在里面,简直压抑至极。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以前感觉宽敞,现在倒感觉小起来了呢?李秀才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某天,他外出办事回来时偶然遇上了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禅师,便忙不迭地向他诉起苦来。随后,他便带着禅师来到了他的书房。禅师慢慢地踱了几步,然后转过身来对他说道:
  “你以前之所以会感觉小,是因为除了眼前的书籍之外什么都看不到;安了镜子之后,你除了书还能看到你自己,所以你会感觉大起来;再后来呢,由于每天都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的事物,所以你又会感觉小起来。”
  “正是这样!正是这样!”秀才服气地点点头,“那请大师告诉我怎么办吧,我现在可真是烦透了,连进书房都成了一件让我畏惧的事。”
  “你抬头看看世界,少顾盼一下自己,书房自然会大起来,所以,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禅师建议道。
  秀才一听大喜,连称妙计,然后立刻安排人把镜子摘去,把临街的墙打掉,换成了落地窗。此后,他每天都会拿出一段时间来观察外面的景象。但是不想一个月后,苦恼又来了。这回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有诱惑力,以致他每天都无法安心坐在书桌前读书和思考了。没办法,郁闷的秀才只好再次去找禅师。
  禅师听后大笑:“你何不给自己的心里装上水银呢?”
  秀才的眼晴里闪过一丝迷茫,显然,他不理解禅师的意思。
  于是禅师解释道:“镜子可以帮人看到自己,窗子可以让人看到世界。只看自我,就会坐井观天;只看世界,就会迷失自我。所以说两者都看才是最好的办法。而如何在窗与镜之间转换,关键不是实物,而是你的心。”听到这里,秀才顿时领悟了。
  既不迷失于大千世界,又不苦囿于自身之小,是人生的大境界。而要想将自己自然融于外物之中,自由转换于人我之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心里装上一扇窗子、一面镜子——前者可开可关,后者可向可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