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7:26 | 查看全部
无视对手
时间:2014-07-30 作者:未详 点击:1101次
  意大利游泳健将尼克娜·迪薇从15岁起就被选拔进国家队,四处出征,几乎每次都能杀入决赛,遗憾的是一直与金牌擦肩而过。

  业内人士对她的评价是:尼克娜·迪薇是个不错但并非顶尖的游泳选手。
  
  后来,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她竟然在奥运会中拿到两块金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回答记者:“以前我老是注意别的竞争选手,但是之后我就学会无视他们,只顾拼足劲游我自己的泳。”
  
  其实,这正如跑马场里的每一匹马都有一个眼罩,就是要它向前奔跑的时候不要看两边,一旦分神,它就会偏掉,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因此,很多时候,竞争的本质不是比强壮、不是比敏捷,也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专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7:37 | 查看全部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
时间:2014-08-02 作者:未详 点击:1274次
  1984年,她出生在沈阳一个温馨的小家庭里。但是家人还没从喜悦中回过神来,她就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眼疾犹如一层塑料纸,将她和大千世界阻隔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塑料纸越来越厚。

  直到八岁那年,她才勉强进入了学校。但是天资聪颖的她非常争气,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在课余时间,她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细心的父母发现,女儿看东西时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吃力。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家人反复斟酌,打算为她做矫正手术。但是医生告诉他们,手术的危险极大。

  经过再三权衡,她的父母还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亲手把她送进了手术室。然而,上天并没有垂青这个坚强努力的小女孩,手术失败了。她彻底失去了视力,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失明的厄运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无法描述的痛苦,自责的父母整日以泪洗面。看着眼前一脸茫然的女儿,他们心如刀绞,悔不当初。

  一天,她说自己不想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打算去学习盲人按摩。她的话,又一次刺痛了父母的心。

  女儿只有15岁啊,母亲一把攥住女儿的小手,纤纤手指怎能承受得了这份磨砺?但是心疼归心疼,想到女儿以后的路还很长,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经过慎重考察,父母终于把她送进了一所盲人学校学习中医按摩。

  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她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得起床,一直到下午3点半才能休息。不断的练习使她的手经常肿起来,她经常暗暗勉励自己:“疼也要坚持,学什么东西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没有太多的选择。”也正是她的这种精神,感染了很多同学,大家都以她为榜样,很少有人叫苦叫累了。
  
  2003年,她从盲校中医按摩专业毕业了,并且获得了中级保健按摩师资格。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医院里从事中医按摩。

  在一次义诊中,她认识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得知靠捡废品为生的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时,她主动找到院长,申请为老人做免费按摩。半年多以后,老人的身体渐渐好了,为了表示感谢,老人送给她一串风铃。听着清脆悦耳的声音,她高兴极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终于得到了体现,小小的心里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奋斗了两年的她终于攒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只有5张床位的按摩店。虽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是由于店里没有任何辅助设备,加上人手又少,很少有客人光顾。她清楚地知道,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付出超乎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的努力。

  于是,为了解决开业初期的客源问题,她每天奔波在街头巷尾,从市场到旅馆,从广场到车站,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她都去宣传。就这样,店面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她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2009年,她考取了催乳师资格登记证书,成为了中国首位盲人催乳师。继而又开设了女子中医养生保健中心,一个集中医美容、养生保健特色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保健中心。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她也陷入了深层次的思考,自己到底要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努力。阵阵微风从窗外吹来,办公室里的风铃又发出了美妙的响声。

  在美妙的旋律中,她想起了那位送给自己风铃的老人,还有那些正在困难中艰难跋涉的人。

  回忆过往,自己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不正是得益于社会的帮助吗?现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也应该为他人做些事啊!

  于是,她利用盲人的专用电脑,开设了健康讨论QQ群,免费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如今她的健康讨论群、盲女吧的网友已经有上千人。如果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她会主动减免按摩费用。www.rensheng5.com

  几年来,她一共为200多名患者减免费用5万多元;按摩中心自创办以来,先后安排了80多名视障人和11名肢残人就业。
  
  她叫林妍,一位在黑暗中用手指翩然起舞的80后女孩。

  林妍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示,我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幸福的。

  什么是幸福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是在林妍眼里,患者对自己的工作能给予肯定和认可,自己能为员工尽量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都能有一个较好的未来,这就是她的幸福了。
  
  林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的真正内涵,正如她在博客中所写的那样:

  “我风尘仆仆但坚定无比地走在这条路上,泪水和汗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绝美的彩虹。我的眼睛里闪动着希望的光芒,飘飘长发舞动着尘世间最美的景致。就这样,我大步向前,虽然我不知道前方到底有些什么,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努力的,因为我心里有一份信念——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7:45 | 查看全部
失败的骆驼最识途
时间:2014-08-02 作者:未详 点击:1559次
  有一群迷路的骆驼,它们在沙漠里走了一天一夜,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还有一只在沙漠里转了一个星期的独眼骆驼,也没能走出沙漠。如果这只独眼骆驼和那群骆驼相遇,谁更有胜算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呢?
  
  先看这个故事:十几只驮着货物的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着,它们头一天和商队走散了。前面除了漫天飞舞的黄沙,什么也看不见。看不到希望的骆驼们身心疲惫,它们在一只有经验的老骆驼的带领下,艰难地往前走。
  
  不一会儿,从它们的右前方走出一只精疲力竭的独眼骆驼。原来,它也是从商队里走散的,已经走了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走出茫茫的沙漠,更找不到自己的同伴。看到它狼狈不堪的样子,这群骆驼嘲笑道:“看样子你也是睁眼瞎啊,还不如我们呢!”
  
  “是啊,是啊,别理它!免得拖累咱们!”大家齐声附和、哄笑。“咱们就装作没看见,它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帮助!”“看那灰头土脸的样子……”
  
  骆驼们你一言我一语,生怕带上它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时,一旁沉默多时的老骆驼终于开腔了:“别扔下它,它对我们会很有帮助的!”
  
  说完,老骆驼热情地招呼那只狼狈的独眼骆驼过来,温柔地舔了舔它沾满黄沙的脖子:“虽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毕竟你在沙漠里比我们转的时间长,我相信你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才是正确的。走吧,和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我们一定会成功地走出沙漠的!”
  
  虽然其他的骆驼很不愿意,但由于老骆驼平时很有威信,大家也只得听它的。老骆驼说得一点都没错,在那只独眼骆驼的带领下,这群迷路的骆驼很快就走出了沙漠。
  
  有时候,失败并非一文不值,相反,失败往往就是下一次成功的跳板。
  
  骆驼经历了失败,才会找到走出沙漠的正确路径;人经历过失败,才能找到迈向成功的最佳方法。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台阶上前进了一步。所以,成功者从来都不会看不起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唯有失败才是最弥足珍贵的人生资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7:52 | 查看全部
完美的失败
时间:2014-08-03 作者:未详 点击:3139次
  在澳洲有一个极负盛名的生化实验室,专门为一些大公司研制新药,而且新药的成功率极高。

  有个年轻人来到这个实验室,他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创意,由于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做任何的研究和实验,所以他很快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去。大半年的努力,他却失败了。

  正在他沮丧的时候,一个老教授看了他记录下来的每一个设想和实验步骤后,说:“祝贺你,这是一次完美的失败。每个设想都合理,每个实验步骤都正确,那么没有成功就和你的设想与实验无关,在整个过程中你都没有错误,说明这就是一次完美的失败!”
  
  完美的失败!

  年轻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完美和失败联系在一起,惊讶之余有一种震撼。

  他查阅了许多年来这个实验室的实验记录,发现大多数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虽然如此,却很少有人抱怨,因为只要是完美的失败,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实验室中,完美的失败要比不完美的成功好得多。方向选准了,道路走对了,却没能抵达目标,就说明这个目标根本是虚无的或不可能实现的。这样反而积累了经验,从而能在下一次实验中调整目标,最终取得成功。

  在那一刻,年轻人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实验室能结出这么多的硕果。
  
  完美的失败,实则是一种提示,一种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7:59 | 查看全部
路在山的另一侧
时间:2014-08-04 作者:未详 点击:2881次
  高三那年暑假,我一个人去位于胶东半岛的崑嵛山区旅游。

  那天我遇到一座不高的小山,经过与地图的仔细对照后,我知道这座山的顶部有“老子道德经”的石刻。

  于是我决定爬上去,凭感觉,我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用半天的时间到达山顶。
  
  根本没有路,我只能借助突出的岩石和疯长的青藤艰难攀爬。不断有松动的石块从我身边滚落,过程的艰险程度,远超出我的想象。
  
  途中,有那么几次,我几乎想放弃。但那个石刻牢牢地吸引了我,激励着年少狂妄的我继续。
  
  终于爬到山顶了,人却累得骨头散架。我坐在最高的一块石头上,一边喝水,一边很有成就感地四面眺望。突然,我发现,在山的另一侧,有一条路。
  
  一条青石铺成的台阶路,从山脚,缓缓地通向山顶。台阶的两侧有铁索做成的扶手,台阶上行走着游人,甚至有兜售矿泉水和纪念品的小贩。比起我刚才的狼狈相,这些人更象是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
  
  显然,这才是一条登上山顶的正确的路。
  
  我的目标其实只是那个石刻,而不是探险和爬山。那么,我刚才的选择显然是一个错误。虽然最终还是爬上了山顶,但我却付出了比别的游人多出几倍的艰辛和时间。
  
  其实假如我多看一眼地图,或者找个当地人问一下,那么,我完全可以及早发现这条台阶路,而不必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在山的另一侧攀爬。但是我没有。年轻的自信和冲动,很多时候,其实是盲目的另一种解释。
  
  通向目标的路,有很多条。

  在这很多条中,有那么一条,无疑是最短、最安全、最快捷、最适合你的。只所以没有发现,只因为你的面前有一座山。这座山,暂时遮挡了你的视线。
  
  而那条路,其实就在山的另一侧。
  
  当然你还可以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如我艰难攀爬的那条。不过这需要过人的胆识、无畏的勇气和充足的时间,以及你对于这条路的了解和把握。而当时我的选择,却不过是一种急躁状态下的盲目罢了。这显然太过危险。
  
  人生短暂。
  
  当目标不可动摇,那么,先静下心来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远比不顾一切的盲目行动,要重要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8:28 | 查看全部
给卑微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14-08-07 作者:未详 点击:1353次
  他1937年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当时正值外国殖民者统治时期,国民收入低下,生活艰难,从小在别人的白眼和歧视下度过童年。有一天,倔犟的他告诉母亲,我就不信,我出身卑微就永远抬不起头,我要给卑微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国人仰慕的总统。从此,他就开始努力改变自己,曾当过警察、铁路工人和工会职员。为了谋生,他曾在英国伦敦当铁路站台清洁工。种种坎坷经历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更拓宽了他的视野。
  
  20世纪60年代初,各国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他也投身其中,很快成为开国总统卡翁达的联合民族独立党的骨干力量,由此踏入政坛,在执政党多党民主运动政府中先后担任地方政府部长、劳工部长、卫生部长等职。2001年,他初次竞选总统,以失败告终。2006年,他再次竞选总统,最终失败。2008年,姆瓦纳瓦萨总统去世,他第三次竞选总统,仍旧以微弱的劣势与总统失之交臂。他怀揣梦想,始终没有向命运妥协,一直守望着总统的位置。
  
  在竞选中,每个竞争选手都想方设法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选民,最大限度拉到支持票。由于他出身卑微,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很难像其他竞争对手一样,大手笔向选民发放一笔可观的资金。他的竞选团队也为他设计了许多竞选方案。可是,他试了试,效果不佳。他认为,卑微是回避不了的。要想赢得竞选,就必须利用自己的卑微,给卑微插上腾飞的翅膀,赢得选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经过思考,他拿出了一个高调的竞选方案:一方面勇于出击,敢于向对手挑战,大胆攻击对方软肋;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卓有成效的施政方略,展示自己的非凡才能。他的这一策略不用自己拿出大笔的竞选资金,却能让广大选民热血沸腾。
  
  在2006年的竞选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言辞强硬,不惧西方立场,公开赞扬津巴布韦的土改政策,声称只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者才认为姆瓦纳瓦萨是恶棍。同时,又毫不留情大胆批评执政党政府向外国出卖国民利益,指责姆瓦纳瓦萨的经济改革政策是导致人民贫困的原因。正因为他敢于斗争、随机应变,为自己赢得了“眼镜蛇”的绰号。
  
  在2008年竞选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矿业遭受严重冲击,经济一度下滑的严峻形势,他提出了实行包括降低矿业税率、加速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等一系列积极政策,先后使国家矿业公司复产,玉米获得历史性丰收,国民经济明显复苏,以其特殊的个性和独特的做事风格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赢得广大选民的一致认可,支持率大幅度提升。
  
  事实证明,他的这种风格是对的。2011年,第四次参与总统选举,他终于如愿以偿,以43%的得票率赢得选举。9月23日,他宣誓就职,成为该国第五任民选总统。
  
  他就是赞比亚的迈克尔•萨塔,一位出身卑微的农家孩子,用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对手,赢得了竞选,也赢得了人生。出身卑微不是理由,的确,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视自己的卑微,给卑微插上腾飞的翅膀,成就人生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8:36 | 查看全部
逆境是未兑付的成功页正文
时间:2014-08-07 作者:未详 点击:938次
  说到逆境,当说一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
  
  青少年时代的布拉格算得上一个准乞丐,衣衫褴褛的程度堪与资深乞丐一比高下,脚上穿着一双破皮鞋是他爸爸的,可以塞一个鸡蛋进去。人穷志短是不分国界的,幼年的布拉格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也有过迷茫期,相比较起来,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填饱肚子而不是读书和做研究。所幸的是布拉格的父亲生活能力虽然是个低能儿,可在教育儿子树立生活的自信心方面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在布拉格急需有人把舵时,他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自豪,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成功的,对比起来,我的儿子更了不起,最起码,他给穷人指明了一个奋斗的方向——命运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这封非常及时的信寓意深刻,给了布拉格不一般的启悟,更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使他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攀上了科学的高峰。逆境对于布拉格来说,就像在不断地给他插上可以飞翔的羽毛一样,终有那么一天,他在科学的蓝天上自由地翱翔着,他在改变着自己的人生的同时,还在造福许多人。
  
  诚然,身处逆境之中,无所作为、人生毫无起色的例子总是举不胜举。有些人,当他皓首穷年之时反思自己的一生,发现当年的自己也有梦想也有信心,并且也踏踏实实地向目标迈出了需要迈出的脚步,而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错究竟出在哪儿呢?其实,差得并不多,就一步,如果咬紧牙关再奋力一搏,人生没准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逆境并不能等同于成功,相反只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的路障。一位智者曾经说,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命运的法则就是这样,要么是你主宰命运,要么是命运奴役你,有勇气跳过障碍的人,只要他接近了目标,目标休想再向他板着一张面孔了。将逆境兑付为成功,不仅需要辛勤的汗水,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大海一样广纳百川般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8:44 | 查看全部
成功始于心动,关键在自己
时间:2014-08-10 作者:未详 点击:5099次
  成功始于心动,关键在自己。
  
  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
  
  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
  
  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

  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能帮忙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道谦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www.rensheng5.com)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成功,首先始于自愿自觉。

  当一个人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万念俱灰之时,我们说“无可救药”;
  当一个人动了念头,认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达目的不罢休时,我们说“矢志不渝”。
  
  自己的事自己做。

  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8:52 | 查看全部
境遇与作为
时间:2014-08-11 作者:未详 点击:1384次
  一个人不可能两方面都完全幸福,人若衣暖食饱则庸,不会有大作为;

  人困苦、忧伤、境遇不好,才可以有所作为。

  因为人在衣暖食饱,爱情也得到满足之后,就不会有敏锐的感触,就会迟钝庸碌。

  生活贫乏、境遇不好,才能创造出流传后世的奇伟作品。
  

  黄山的松树,生长在石隙山缝里,风霜摧残,因为境遇不好,长得奇伟至美,人们游黄山时才赏识了它。
  若把它移植山下,加以肥养保护,其踞曲卧仰的树枝便渐渐伸直了,所有天然的美也就消失了,它就成为庸碌、一般的松树。

  所以,我们不要因境遇不好而伤心消极。
  人有一方面的缺陷,必有另一方面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09:00 | 查看全部
成功的终极解释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387次
  成功的终极解释
  
  一、成功究竟是什么我们常问自己两个问题:
  
  别人认为我成功吗?我认为自己成功吗?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最容易想到的往往是发财、升官、出名。这些只是成功的万个具象之一。成功最直接的表现为“完成”或“达到”。因为目标是自己的,同时对目标的评估也因人而异,不一而足。
  
  因此,所谓成功,其实主要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看法;失败,则是别人对你的评估和看法。自己认为成功了,就成功了;自己认为没有成功,就不成功。这不是阿Q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别人总羡慕你的成功而自己总认为还不够成功,而有时候别人总以为你很失败,而自己却心安理得,充满快乐,自有一片宁静祥和的天空。没有任何人敢规定,哪一种成功才算成功,哪一种成功不算成功。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道出成功的不唯一性。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这样纷繁复杂,丰富多彩。成功不是绝对的。成功者常陷入“有得有失”的二难境地,陷入成功的相对性之中。事业有成,家门不幸;家庭幸福,生意清淡;事业家庭双丰收,自己却体弱多病……
  
  克林顿曾贵为“天子”,也仍有头痛欲裂、狼狈不堪之事。因此,《增广贤文》中所谓“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待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路上遇乞儿,家中有剩饭”……
  
  这样的事想必每一个“成功者”都遇到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成功?不成功?成功的相对性,使成功的评估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对此,人们很容易迷惘。很多人一直争于追求别人所定义的成功,不是发自内心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才是决定自己成功的人。唯有用自我的主见,去判断成功,享受成功,才是“真实”的。
  
  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红字》的作者霍·桑曾列举出享受成功的五要素:品质单纯;具备勇气;公而忘私;热爱工作;心安理得。尤其是“心安理得”,是享受成功绝对必备的因素。“半夜敲门心不惊”,与其说是一种素质,不如说是一种境界,是成功的主观性。
  
  关于成功,英国思想家赛克斯有一段经典论述:“成功没有秘诀。成功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不是做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成功并不限于你的生活中的某一个范围。它包括你与旁人之间关系的所有方面: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作为一个丈夫或妻子,作为一个公民、邻居、工人以及所有其他种种。”“成功并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部分:身体、心理、感情、精神等的发展相连的。它是把整个的人做最善的利用。”“成功是发现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并且把它们应用在对旁人做最有效的贡献的地方。用郎费罗的话说,它是‘做你做得到的事情,并且做好你所做的任何事情’。”“成功是把自己心力运用在你所爱做的工作上面。它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它需要你全神贯注于你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它是把你现在的全部力量集中于你所热望完成的事情上。”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成功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异。成功是主观的,成功是多元的。因此,目前国际公认的成功定义就是: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
  
  二、成功的实质是自由凡成功者,其生存空间、意志范围必然扩大,可支配、操纵的物质或知识更多。扩大的要么是物质空间,要么是心灵空间,要么是二者同时扩大。一句话,成功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一个“地区级成功者”与一个“国家级成功者”以及一个“世界级成功者”,他们的意志影响的范围、生存空间是极不相同的;一个市井小民与一个得道高僧的心灵空间具有天渊之别;一个人以正当的方式达成某一个目标,另一个人以不道德的手段达成类似的目标,他们的物质空间或许相近,而心灵空间却相去甚远。
  
  古人云,“将军额前跑马,宰相肚里撑船”。一个是面子(物质空间)大,一个是涵养(心灵空间)深,都是成功的表现。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成功追求史,“自由”追求史。从石器、铜器到铁器,从地心说、日心说到控测太空,每一个进步,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飞跃,一次“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身处超市或酒楼而囊中羞涩时,我们感到尴尬,感到不自由;当我们知识不够却马上需要派用场时,方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自由;当我们在特权人物的颐指气使下,点头哈腰时,我们不自由;当我们心中有太多的牵绊时,我们不自由……
  
  于是,我们想尽办法成功,以争取更大的“自由度”(生存空间或支配力)。物质的自由度是低级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度才是高级的“自由”。有的人丰衣足食甚至家财万贯,其物质自由度不可谓不大,而心灵自由度却很小,所以依然郁郁寡欢,求神拜佛,看精神科医生,以求得“心灵”的一丝平静;有的人干脆走向极端,大肆挥霍,骄奢淫逸,以物质空间暂时的自由麻醉自己,以掩盖心灵空间的狭隘与缺失。相反,为了追求绝对的心灵自由度而不惜抛弃巨大的物质自由度,也大有人在——
  
  乔达摩生于公元前653年,父亲是释迦族国王。他们的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现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地区。他出生的时候,一个婆罗门相者预言他会离家修游,成为一个出家苦修的圣人,并告诫,不要让他看见任何不幸的事物,如落叶、死尸等。国王为了让王位后继有人,就禁止他离开皇宫,并用宫廷无尽的奢华和享受围绕太子,极力把他同任何不幸的情境隔开。就这样,乔达摩长大了,只知道有富贵和享乐。后来,他又娶了同族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并有了一个儿子名叫罗喉罗。
  
  然而,有一天,他终于走出了皇宫。在他的皇家马车中,他被车外的景象惊呆了——一个非常衰老的女人。他忙问驾车的人:“这个女人怎么了?”他被告知,每个人最终都会像这老女人一样变老变衰弱。继续前行,又遇到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和一个没有双腿,在路边行乞的残疾人。太子吃惊地领悟到,每个人都会受到病痛的折磨。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一列抬着尸体的送葬队伍,当他知道每个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将会死去时,他深深地震惊了。但就在他心绪不宁,被病、老、死牵扰苦恼时,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眼睛注视着他,并对他很平静地微笑。
  
  “在人世的苦海中,这个人为什么还会欣喜?”乔达摩惊问。
  
  “他是一位圣者,”赶车人答道,“他已经获得了真理并因此得到了解脱。”
  
  这些新的发现,唤起了太子内心对人类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现在受到庇护的特权的厌恶。他越来越感到强烈的不安。虽然他已经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在他思想深处,有着无法终止的不完美感觉和对不幸人们的不断增长的、难以抗拒的“同体大悲”。
  
  他想,当他周围的世界充满苦难的时候,他怎么能够置身于现在这种人为的幸福之中呢?而他又怎能忽视这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心爱的妻子和独生子终将忍受老迈的痛苦和死亡的结局。乔达摩太子立志离家修行,带着解脱生死的宏愿,为获正果,矢志不渝。
  
  于是,在一个深夜,太子望了熟睡的耶输陀罗和罗喉罗最后一眼,便迅速离开了王宫。就这样,他毅然抛弃了自己熟悉的钟爱的一切,开始了新的求道生活。时年29岁。
  
  出家后,乔达摩先后向两位大师学习,接受苦行方式,努力通过苦修和无为来寻求人生的至理。他与其他极端禁欲者都一样,为了怕吃进小的生物而杀生,就只喝滤过的水;为了避免呼吸时吸进小虫子就带上呼吸面具;走路时小心翼翼以防踩到虫蚁身上;进食极少从而减少导致“业力”的肉体欲望。
  
  六年的苦行使乔达摩的身体极度瘦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天,他在河中洗浴,突然疲乏无力地倒在水中。要不是抓住岸上垂下的树枝,乔达摩可能就会被缓缓的涓涓细流淹死。上岸后,乔达摩又瘫倒在岸边。
  
  这时,一名叫输伽陀的少女在河边发现了他,送他一杯羊乳。从那天开始,乔达摩意识到苦行不能悟道,事实上饥饿和脱水只能让他心神散乱,干扰思维,至今仍一无所获。他决心放弃这种极端的苦行,滋补身体以便精进求法。
  
  最后,乔达摩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正念端坐,发誓要了脱生死,到达“正觉涅”,不成功则不起座,“不证菩提,决不移身”。由于从先前的苦行以及更早的哲人那儿习得了禅定的各种境界,乔达摩专心一念,很快进入冥思的高深定境。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七天),他已能够脱离感觉、情感和欲望,进入一种纯粹的清明之境。在第七天的早晨,他睁开眼睛,看到了晨星。在刹那间,他证道了——在突生的极乐中,顿悟生死之源、灭苦之法及究竟极乐(涅,绝对的心灵平静)。
  
  自此,乔达摩成为佛陀(觉悟者),人们称他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他成功了。
  
  成功就是“自由度”。我们用四句通俗易懂的话,为成功自由度作一个最通俗的注解:当你想当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说你想说的话。
  
  三、成功无止境成功不是一个点,而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并不是当上总经理的时候才成功。当副总经理的时候不成功吗?此一时的成功,必因彼一时的行动和成就。秦始皇什么时候是秦始皇,并非一统华夏的时候才是。秦始皇是他的一生。人常说知足常乐。也许达成一个目标,就该永享成功,不必再进取拼搏了。
  
  其实,人是不会知足的。虽说是“大厦千间,夜眠七尺;饮水江河,不过满腹”,但放眼世界,百万富翁想当千万富翁,千万富翁想成亿万富翁,亿万富翁又在角逐《财富》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有谁曾停止过对“成功”的疯狂追逐?越成功的人,成功的目标越大,对成功的欲望越强烈——“不知足”恰恰又成了人类前进的动力,哪一天知足了,前进的脚步便停止了。按照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人因不满足而痛苦,于是拼命追逐,一但满足后,又倦怠无聊——又不满足了,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人类发展正是在不知足、知足的矛盾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因此,成功与生命共存。成功无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