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1:39 | 查看全部
史泰龙成功之前的故事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3667次
  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成功有三个必要条件:
  
  1。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
  
  2。坚持不懈的毅力。
  
  3。学习成功的方法。
  
  唯有奋斗才能成功。这是最好理解又是最难做到的。难就难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韧性和毅力。“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往往不是只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他敢不敢活下去。”“由于缺乏一点勇气,许多有用的才干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成功越近的地方,留下的遗憾往往越多。“英雄不比普通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能延续最后5分钟的勇气”,于是,少数“吃得苦中苦”的人,成了“人上人”,成功了。
  
  这里没有更多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坚持。

史泰龙成功之前的故事: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1:47 | 查看全部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3945次
  人人希望事半功倍,人人渴求少走弯路。

  你当然可以花十年、二十年,甚至穷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自己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毕竟不是最好的方法。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
  
  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在哪里?在成功人士那里。
  
  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是追求成功的捷径。

  首先,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肯定,这个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得通的、可操作的;

  其次,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就必然要直接或间接与成功者为伍,受他们的世界观、思维方法的影响而积极上进。

  美国的一个机构经调查后认为,一个人失败的原因,90%是因为这个人的周边亲友、伙伴、同事、熟人都是些失败和消极的人,正所谓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跳假神;没有好的思想来引导激励,没有好的方法来指导成功,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不仅能成功,而且能早日成功。所谓成功者成功的方法,不一定是他们穷数年之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经历。我们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而是要直接进入他们的经验、原则之中。

  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并运用到自己身上。

  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只要分毫不差地学习他的做法,就能够做出和他相似的成就。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其一,就是要向身边耳闻目睹的成功人士学习;其二就是学习“成功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1:55 | 查看全部
不能放弃梦想,但可以改变方向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6780次
  1982年,尼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同时是一名会计,母亲是一名护士。尼克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但他的出生并未给他的父母带来丝毫喜悦——他患上了医学上罕见的“海豹肢症”: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跳;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直到尼克4个月大时才敢抱他。但悲伤过后,父母最终接受了这个孩子,并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了他的身上。
  
  他们像所有父母那样悉心地培养尼克,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学习。在他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在尼克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当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尼克行动得靠电动轮椅,还有护理人员负责照顾他。母亲还发明了一个特殊的塑料装置,可以帮助他拿起笔。
  
  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尼克难免受到同学的欺凌。他悲哀地发现:这个世界都是为有手有脚的人设计的!10岁时的一天,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有成功。
  
  好在这期间,父母始终耐心地呵护他,鼓励他战胜困难,他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度过了自卑而又敏感的童年后,尼克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未来在何方?
  
  直到13岁那年,尼克偶然看到一篇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完成一系列伟大目标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他选择的方式是演讲。他向父母说:“演讲既可以环游世界,又能给人金钱买不到的希望,这是多么酷的工作啊!”父母听后,都觉得儿子有些疯狂。他们问他:“你准备向别人讲些什么?有谁愿意听你演讲?你怎么去那些地方?”这些现实的问题,尼克想都没想过:“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想当一位演说家。”
  
  和多数人一样,尼克最初的梦想之旅并不顺利。他每天给别人打电话,四处联系演讲,却屡屡碰壁。在接连被拒绝了52次之后,他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登台的机会。虽然紧张得额头冒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他却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能成功,就值得再做一次,值得再失败一次。”他总是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每到一处,尼克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不要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次,他去一所学校演讲,当演讲结束时,一个17岁男孩哭着告诉他:“你错了!你说一切都有可能,但是我的梦想永远不能实现。我得了一种病,因此长得非常高。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尼克说:“你不能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方向,因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处会遇到什么。”一年后,当他再来到那所学校时,那个男孩果然更高了。但他欣喜地告诉尼克:“自从上次跟你交流后,我就拿起了心爱的吉他,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乐队,都快出专辑了。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的话,同样鼓舞了尼克继续前进,并让他认清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随着梦想的一步步实现,尼克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曾经令他苦恼自卑的身体也变得可爱起来,经过长期训练,他的“左脚”成了他的好帮手,不仅能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踢球、打字、滑板、冲浪。
  
  没有手脚的尼克已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布全球34个国家,举办演讲1500余场,并荣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而他演讲之余,还演电影、唱歌、写书,鼓舞激励了无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06 | 查看全部
不要舒适要喜悦
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707次
  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上,一位35岁、48公斤的运动员是高山滑雪项目中年龄最大、身材最娇小的选手。在比赛中的第一轮,她排名第74位,第二轮她的成绩比冠军慢了50。10秒,排名第67位,这样的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就是这样一个成绩,却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引以为荣,熟悉这名运动员的人知道,她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身份——国际著名小提琴手。她就是陈美。
  
  1978年出生的陈美,4岁时随母亲移居伦敦。5岁时她开始接触小提琴,10岁时陈美在伦敦与爱乐乐团合作举办演奏会,在英国引起震动。BBC一度称其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年轻小提琴家”。在陈美生命的前30年,她的名字与小提琴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在35个国家的超过250个城市演出,以她的流行乐系列及纯粹的古典乐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听众。她在这个圈子获得尊重与荣耀,在音乐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但是最近几年,她的消息戛然而止,直到2014年的冬奥会上,她才重回人们的视野,而这次,她的身份是高山滑雪运动员。
  
  取得奥运会的入场券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一件难事,更何况对于半道出家的陈美,为了取得参加冬奥会的资格,陈美改变了国籍,谢绝了所有演出邀约,在瑞士的滑雪胜地采马特专门买了一栋房子,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作为一名音乐家,双手几乎是小提琴手的生命,但是为了训练,在练习滑雪的过程中,陈美的门牙、手指多次撞伤,甚至骨折。经过4年的准备和努力,小提琴家陈美终于改变了原来的身份,出征索契冬奥会!别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名已经功成名就的小提琴手要这样“虐”自己,陈美有着自己的说法:“我从不畏惧挑战,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我小时候喜欢爬树,喜欢一切有刺激性的东西,如果一直固守舒适的圈子,如果你不冒点儿险的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你必须享受生活。”
  
  在谈及她作为运动员的首秀时,陈美说:“名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其实我能够获得参赛资格,就好像自己已经获得了冬奥会奖牌。关键是我突破了自己,为着自己曾经的理想而做出了改变。我很享受这种改变。”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变得更强,就必须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17 | 查看全部
清华保安哥
时间:2014-08-19 作者:未详 点击:4090次
  2011年8月24日,一则“清华图书馆保安‘蹭课’自学,考取山东师范大学”的消息引爆网络,农家子弟贾作胜一下为人所熟知。
  
  “清华保安哥”贾作胜今年27岁,是山东菏泽鄄城县吉山镇贾庄村人。贾作胜从小就爱学习,奖状贴满了家里的整整一面墙。2004年,贾作胜第一次参加高考,因为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高职院校,学费高,并且还不是他喜欢的专业。贾作胜在综合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之后,毅然决定先去打工挣钱,然后再东山再起、重回考场,再圆大学梦。
  
  从此,贾作胜开始了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打工生涯。先是在潍坊,每天钻进下水道,进行管道疏通,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一声不吭。当青岛的一些建筑工程开工,他又随工程队一起来到了青岛,一天12小时以上,干得热火朝天……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贾作胜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梦,现在该是向梦想航行的时候了!
  
  第二天,贾作胜毅然辞掉了当时干的薪酬很不错的销售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当得知在高校当保安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后,他来到了北京市保安总公司文安分公司。贾作胜将自己的情况告诉负责人张总,张总很为这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感动,特意安排他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保安。
  
  清华图书馆藏书甚多,一本本好书,就像一个个人生导师一样,引导着贾作胜的心灵。阅读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深深打动了贾作胜。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得道高僧请教怎么样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高僧微笑着轻语:“很简单!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
  
  此时就是今天,就是当下;此身就是自己;此地就是清华大学。梦想不灭,希望无限,贾作胜白天兢兢业业地上班执勤,晚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看书复习,经常学到晚上12点多。他特意在自己的小书桌前贴了一张字条,上面是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贾作胜通过这个小小的暗示来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实现自我。
  
  贾作胜常利用空闲时间,到教室旁听各种课程和名家讲座,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来充实和丰盈心灵。此外,淳朴善良的贾作胜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清华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学子捐款,经常带着物品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苦心人,天不负,积极的心态,辛勤的汗水,2011年8月中旬,贾作胜被山东师范大学数学应用专业录取,贾作胜成为寒门学子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楷模。“清华保安哥”考取山东师范大学的消息传出,贾作胜顿时成了众多媒体追寻的对象,低调的他却淡定地坐在培训班的课堂上,准备在9月到山东师范大学报到前,再抓紧时间充一下“电”,因为他的梦想还在路上。贾作胜的下一个目标是考取名校研究生,然后做一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师”。
  
  “不要自怨自艾,不能犹豫不决,那样将很可能失去改变命运的机遇。你可以放慢脚步,但不能回头,更不能放弃。人生之路处处风雨阻,但当穿越风雨,七色的彩虹将更美丽!”接受采访,贾作胜语音不高,却一字一板、铿锵有力。清华保安哥,好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26 | 查看全部
人品是最好的投资
时间:2014-08-19 作者:未详 点击:6297次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一天蓦然从化验鉴定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还是会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保鲜度。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对顾客应以诚相待,于是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当即向社会宣布。
  
  这一下,霍金士面临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攻击,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四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濒临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开始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人喜欢、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比最初扩大了两倍。诚信如金,亨利•霍金士也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交椅。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2007年6月初,参加了他的新楼盘——北京光华路SOHO的开盘仪式。他戴着黑框眼镜,一身标准职业装。从下午与媒体对话交流开始到晚上的觥筹交错,潘石屹始终在微笑。与任何人交谈,他都始终前倾着身体、专注地倾听,简明扼要地回答。这样的态度无疑会让客人感到愉快。在3个小时的宴会时间里,潘石屹基本上没有吃菜。每当他坐下来要吃一点,常常是筷子刚够着菜,身边又站出几个要求合影留念的,潘石屹马上就会放下筷子站起来,很敬业地露出他那不多不少的微笑。如此周而复始不下几十次。
  
  微笑,这很容易。但是你能连续保持两百分钟微笑的表情吗?这可不容易。潘石屹做到了!
  
  以诚待人,见微知著,潘氏庞大的事业大厦也许就是这样屹立起来的。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新礼,1995年和一个香港老板去欧洲,(www.rensheng5.com)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广场,他们拿出烟来抽。可广场上没烟灰缸啊,于是朱新礼就拿出一张餐巾纸来,这是他中午吃饭的时候餐桌上剩下的,吃完饭他就把它叠起来放在兜里,因为扔了多可惜呀。
  
  朱新礼把餐巾纸放在手里,把烟灰弹到上面。那个香港老板看他这样也不好往地上弹烟灰,也把烟灰弹到他捧着的餐巾纸上。广场很大,也没看到一个垃圾箱。烟抽完了,他就把一直捏着的烟头,包在餐巾纸里,拿在手上,后来见到一个垃圾箱才丢了进去。
  
  后来,朱新礼需要进一台设备,当时他的汇源刚起步,没有资金,那个香港老板把设备托运过来了,直到3年后才要钱。朱新礼说你不害怕吗?那个香港老板说,你还记得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广场抽烟的事吗?你那么负责任的一个人,我还怕你赖了一套设备。
  
  朱新礼说:“先做人,后做事;会做人,才能做好事。”
  
  三位成功人士,彰显了同一个道理,人品是最好的投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34 | 查看全部
借给自己一把椅子
时间:2014-08-23 作者:未详 点击:6555次
  卡洛斯•罗慕洛是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先后服务于8位菲律宾总统。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但由于身材矮小,参加公众活动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歧视。
  
  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他成功通过了初赛。在决赛的时候,他最后一个上台演讲。当他自信地走上演讲台的时候,却发现演讲台的桌子几乎和自己的头差不多高。原来,组委会的一个同学和他一起参加初赛,却被口才不凡的罗慕洛淘汰出局,这个同学怀恨在心,特意准备了一张高桌子,想让罗慕洛出丑。
  
  果然,台下一片哄笑。罗慕洛却不慌不忙,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转身走向观众席,朝最前排的一名观众深深地一鞠躬,恳切地说道:“这位同学,我是否可以借你的椅子一用?”同学感到十分奇怪,不知道罗慕洛借椅子有什么用,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罗慕洛把椅子搬到演讲台前,然后站在椅子上,从容地开始演讲。
  
  台下立刻鸦雀无声。罗慕洛放弃了精心准备好的演讲稿,即兴发表演讲,口若悬河、思如泉涌。他自信的姿态和精彩的演说深深地折服了所有的观众,台下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罗慕洛凭借自己在演讲和思辨等方面的出色才华,成为菲律宾外交部长,代表国家一次次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面对自身的缺陷,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卑,其实缺陷完全可以用智慧来弥补。只要你能勇敢地借给自己一把椅子,甚至一个梯子,你就能踏上成功的巅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44 | 查看全部
机遇是自己挖掘出来的
时间:2014-08-25 作者:未详 点击:3045次
  他是一个乡村教师,在漏风的教室里、坎坷不平的讲台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身边的朋友、昔日的同学借外力上调的上调,转行的转行,个个干得风生水起,令人羡慕。只有他,没有任何外力,只好日复一日面对那帮永远也长不大的娃娃们。
  
  不是他瞧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他非常喜欢和学生相处。关键是这个职业带给他的不是光环和称赞,而是捉襟见肘的尴尬和无奈。天生喜欢写作的他,只有把心中的无奈和寂寞镶嵌在文字里孤芳自赏。
  
  一日,他妻子得知县教育局要招聘办公室文秘人员,便鼓励他报名。他无奈地笑:“咱指啥,没有外力是弄不成的。”
  
  “你不能这么消极,也不能把社会都看成是黑暗的,试试。”妻子的话虽不多,却点燃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
  
  第二天,他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复印三份,钉成了厚厚的三本,封面上醒目地写着自己的名字。他的字写得好,在上大学时曾获得过全省大学生书法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他又用自己极美的书法写了一份简历,复印三份。把发稿复印本和简历分成三份,装进自己准备好的手提袋里,又特意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切准备好后,便踏进了教育局的大门。
  
  “进来!”听到局长的声音,他定了定神,推门而入。“局长您好,我是青山乡大堤沟小学教师,听说咱们要招聘文秘人员,特来毛遂自荐。这是我的简历和我历年发表的文章!”他简直怀疑自己,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丝胆怯。
  
  “嗯,好,我看一下。”局长接下资料,随手放到办公桌上。“局长,那俺回去了,谢谢局长!”他很知趣地退了出来。心里想,反正我是送出去了,看不看听天由命。
  
  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把材料给了分管人事、办公室工作的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www.rensheng5.com)在办公室主任处填了报名表。
  
  妻子说,跑跑路吧,有点把握。“跑路得花钱,钱呢?”谁都知道那几年教师工资低得可怜,还常常拖欠不发。他们俩都清楚家里没有一分钱的积蓄。
  
  “算了,只要努力过,就行了!”他没抱什么希望,因为他对这个社会太了解了,也许是他总是用消极的目光审视这个社会。
  
  一年过去了,招聘的事没有任何消息。这件事在他心里掀起了很大波澜,尽管他对这个社会很消极,但心里还是有一丝希望的,可就连这一丝希望也绝情般地破灭了。于是,他对任何事都失去了激情,对任何有关机遇的论述都十分反感。
  
  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再也不会有自己可以进步的机遇了。
  
  第二年,他正在学校打扫卫生,以迎接新学期开始。一个急促的电话,完全改变了他的神色,他昏暗的脸上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一双浑浊的眼睛变得异常的透亮,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局长办公室里洁净而严肃,“欢迎你们到局里工作,要多研究业务,多学文秘知识,争取使办公室文秘这一块的工作干得有些起色。去年,因为有好多人说情,想到局里来。但我们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能拿得动笔的人。我们不需要到这里享受的人,所以我们顶住了说情风,没有举行招聘考试。今年,我们从去年报名的人中选出了你们三个,这是局领导对你们的信任,你们来了,并不是意味着就在局里工作,你们试用期一年,可以的话留用,不行就回原单位工作。”局长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
  
  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局长的话让他对社会有了新的看法,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对自己也充满了感激,不是自己勇于在领导面前毛遂自荐,自己也不会在领导心里印象那么深,也不会到局机关工作。这个机遇是领导给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闯出来的,自己挖掘出来的。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境况,都不应该对自己灰心,对社会不满。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准备,有没有挖掘它的意识和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2:53 | 查看全部
成功,就是不断向上走
时间:2014-08-26 作者:未详 点击:3784次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着,公司虽然小,可是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因此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我的大学同学和我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安稳上着班,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却算过得惬意。
  
  这样平静而惬意的日子却被突然而来的一个消息打破了:我们高中的一个同学小柯现在是另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了,管理着近百人,年薪五十万。其实这样的消息要是换了别的同学也不算什么,可是这个同学当初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当初考大学,不要说本科,就连专科都没有考上,因此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开始打工了。
  
  当我们还在为迟到扣了五十块钱而后悔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房子的月供苦苦挣扎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消息谁会受得了?可是,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听同学说在这个月底同学聚会的时候,小柯也会参加。
  
  在月底的时候,我们抱着一种既嫉妒又想知道为什么他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的心思参加了这次同学聚会,果然在聚会开始不久,就有同学委婉地问小柯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成就?还有同学开玩笑说小柯是不是富二代……
  
  小柯看了一下大家,然后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小柯的故事讲得一点也不传奇,从高中没有考上大学后,就开始出来打工了,在打工的时候,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慢慢七八年过去了,就有了这样的成就。
  
  听着小柯的故事,我们都很失望,原来以为小柯取得这样的成就,会有一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没有想到却是这样的平淡无奇。我们在同学QQ群里抱怨着是小柯的运气好,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要是我们有小柯这样的运气,说不定现在年薪一百万呢!
  
  可是就在我们抱怨的时候,却有小柯的另一个故事版本传了过来:小柯开始打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为了跟一个同事学一些东西,请人家吃饭请了一个多星期。据说,刚开始的时候,小柯的工资都请同事或者客户吃饭了,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家里救济。
  
  小柯这样向别人请教的故事还很多,不过最离奇的是有一次他为了向客户请教一个问题,竟然直接去对方公司找对方老板,不过更离奇的是小柯最后和这个老板竟然成了朋友。
  
  我们听到小柯的这些故事,知道了为什么小柯会以高中毕业却取得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一直在向上努力。
  
  我们虽然读了四年的大学,可是当我们步入大学或者大学毕业步入职场的时候,就停止了向上的努力,当我们工作之后,还会有谁去努力给自己充电?这才是我们与小柯之间的区别。
  
  其实成功就是像小柯这样不断地向上走,也许有的人会走得快一些,有的人会走得慢一些,可是只要不断地向上走,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13:00 | 查看全部
失败之余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720次
  1981年3月,乍暖还寒的季节。

  一个寒风瑟瑟的下午,2800人在中国戏剧学院的招生大厅里站成了长队。
  
  这次戏剧学院只招收年龄在15~20周岁的学员,而且招收名额只有15人。

  这是怎样激烈的一场角逐啊。

  一轮轮的考试下来,当现场只剩下44名考生的时候,他们三个人站到了一起,王志文、周立波、张行。他们三个人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

  最终,王志文因为太瘦,落选;

  周立波因为表现差一点,也落选了;

  而歌唱得特别好的张行,最后15个人的名单里,也没有……

  但是,后来,他们都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以,只要生命没有结束,你有可能失败,更有可能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