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1:59 | 查看全部
木匠家走出的孩子
时间:2013-09-20 作者:未详 点击:4912次
  8月里的一个下午,在莱克星顿的一个小农场里,西奥多·帕克怯生生地问他的父亲:“爸爸,明天我可以休息一天吗?”西奥多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木匠,他制作的水车远近闻名。他惊讶地看了一眼最小的儿子,这可是活儿最忙的时候啊,小伙子少干一天,就可能影响他整个的工作计划。但是,西奥多企盼而坚决的目光让他不忍拒绝,要知道,西奥多平时可不是这样的。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第二天,西奥多早早地就起来了,他赶了10英里崎岖泥泞的山路,匆匆来到哈佛学院,参加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考试。从8岁那年起,他就没有真正上过学,只有在冬天比较清闲的时候,才能挤出3个月的时间认真地学习。而在其他的时间里,无论是耕田还是干别的农活,他都一遍遍地默默背诵以前学过的课文,直到滚瓜烂熟为止。休息的时候,他还到处借阅书籍,因此汲取了大量的知识。有一本拉丁词典,是他迫切需要的,但想方设法之后也没有借到手。于是,在一个夏天的早上,他早早跑到原野里,采摘了一大筐浆果,背到波士顿去卖,所得的钱正好换回了这本拉丁词典……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哈佛的入学考试上,他得心应手地做完了试题。监考的老师惊奇地看着这个总是第一个交卷的考生,当他听说这是一个连学校都很少去的穷少年时,更加好奇地抽出他的试卷来查看,然后对西奥多说:“祝贺你,小伙子,你很快会接到录取通知的。”
  
  那天深夜,西奥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父亲还在院子里等他回家。“好样的,孩子!”当父亲听到他通过考试的消息,高兴地赞扬道,“但是,西奥多,我没有钱供你到哈佛读书啊!”西奥多说:“没有关系,爸爸,我不会住到学校里去,我只在家里抽空自学,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获得学位证书。”后来,他真的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当他长大成人以后,自己积攒了一笔学费,又在哈佛学习了两年,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岁月流逝,时光推移,这个当年读不起书的小男孩儿,最终成为一代风云人物。他作为一个著名的废奴运动倡导者和社会改革家,先后成为国务卿西沃德、首席大法官蔡斯、著名参议员萨姆纳、总统加里森、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反奴协会主席温德尔·菲利普斯等人的密友和事业顾问,他在整个美国的影响力是永远无法估量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发现自己出身于一个底层的家庭,那么请你祝贺自己吧,因为你将创造奇迹。当然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的,只有优秀而坚忍的人,才能不受不利环境的影响,或者干脆化不利为有利,从而谱写完美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2:10 | 查看全部
晚上8点至10点之间
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2748次
  台湾商界奇才陈茂榜15岁时,由于负担家计被迫辍学到当时台湾的第二大书店--文明堂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要工作12个小时。他白天在书店工作,晚上住在店里。日子一久,他渐渐养成了每天晚上至少要读两小时书的习惯。他说:“初进文明堂时,我只有小学毕业程度,8年后离开时,我的知识水平已经不亚于大学生了。”在世界各地演讲时,陈茂榜总不忘对听众说:“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至10点之间。”
  
  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威廉奥斯勒,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做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奥斯勒给自己制定了一条规则:每晚睡觉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再睡觉。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界。一共读了1098本书。
  
  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产生在业余时间,你如何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最终决定你的一生怎样度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2:38 | 查看全部
坚持一句话
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3356次
  在美国颇负盛名、人称传奇教练的伍登,在12年的全美篮球年赛当中,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10次全国总冠军。如此辉煌的成绩,使伍登成为有史以来公认最称职的篮球教练之一。
  
  曾经有记者问他:“伍登教练,请问你是如何保持这种积极心态的?”
  
  伍登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觉以前,都会提起精神告诉自己,我今天的表现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现会更好。”
  
  “就只有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吗?”记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坚定地回答:“简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可是坚持了20年!重要的是这一点和简短与否没关系,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坚持去做,如果无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长篇大论也没有帮助。”
  
  伍登的积极心态超乎常人,不单是对篮球的执著,其他的生活细节也不例外。例如,有一次他与朋友开车到市中心,面对拥挤的车流,朋友感到不满,继而频频抱怨。伍登却欣喜地说:“这真是个热闹的城市。”
  
  拥有积极的心态,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因为,积极的心态,能够使人上进,能够激发人潜在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2:50 | 查看全部
两个垂钓者
时间:2013-10-02 作者:未详 点击:3438次
  在大海的岸边,端坐着两个垂钓者,一位老人,一位年轻人。有所不同的是,老人忙忙碌碌地下钩、起竿。然后将钓上的小鱼摘下放进身后的水桶里,而年轻人却安安静静,偶尔提起鱼竿,也只是空的,没有一条鱼。原来,老人用的是五六只小钩,每只钩差不多都能钓上一条小鱼。年轻人的鱼钩却硕大无比,他一心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老人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形象,他对那些小鱼简直不屑一顾。
  
  夕阳西下的时候,老人挑起沉甸甸的担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年轻人却依旧端坐在那里企盼有惊喜的出现——钓上大鱼。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老人每天都满载而归,年轻人却两手空空。老人似乎并没有多大欲求,可他体味到了收获的乐趣。年轻人虽然意志坚定,却因目标过大,难以实现,因而一无所获。
  
  在人生的追求中,不要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大。其实,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目标。
  
  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一次实现人上小目标就可以了,积小目标为大目标,最终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08 | 查看全部
再坚持一下,成功的基石
时间:2013-10-02 作者:未详 点击:3033次
  在一次对我们这个职业来说比较重要的考试中,我与极少数的几个同事过了关,许多人败走麦城,人仰马翻。我和那几个胜利者在庆幸的同时,又有些疑虑,会不会把及格的和不及格的弄错了——我们这些少数分了才是不及格的?消息经过人们一再证实后,我还有些怀疑,是不是统分的老师把分加错了?后来才晓得,那几个人也这样想过。刚出差回来的同事随即否定了我们的猜想,他说某某单位有个小头目考了59分,硬是没有拿到证书。看来阅卷大人还不敢太马虎。几个人分析来分析去,最终得出:我们唯一相同的,而又与未能通过这次考试的人不同的,就是都坚持答完试卷,直至最后一题。因为试卷太难,好多人越做越对自己没有信心,结束铃响之前就纷纷交卷。他们就缺那么一点点的耐性。
  
  烈日下,赶路的人再坚持一会儿,就到达有水喝的村庄了;黎明前,黑暗中的人再坚持一会儿,就能看见曙光了。

  在人生的每一次考验中,应时刻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会儿”,这是生命应有的韧性,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21 | 查看全部
龙舟
时间:2013-10-03 作者:未详 点击:1156次
  有个地方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有个队每年都是获胜队。
  
  队长就想,我们的划桨手个个都是一流好手,干嘛船上还要有个敲鼓的呢?岂不白白增加了一个人的重量吗?
  
  这个队就减去了鼓手。
  
  在以后的比赛中,这个队的桨手们个个都很卖力,却再也没有得到第一。
  
  要想夺第一,不仅靠力气。
  
  要想夺第一,划桨还要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30 | 查看全部
第一千根琴弦
时间:2013-10-04 作者:未详 点击:3569次
  有一位拉小提琴的盲琴师总盼望自己的眼睛能够复明,于是他四处求医,但每次都失败了。就在他心灰意冷决定结束生命的时候,一位医生给了他一张药方,说是能够治好他的眼病,但必须在他为别人演奏并提断一千根弦之后才能打开药方。
  
  于是,琴师收了一位眼睛同样失明的徒弟,四处漂泊。每到一个地方,琴师就为当地的贫苦人民拉上几曲。听到他的琴声,人们都忘记了痛苦,变得快乐起来。感受到这一点,琴师也渐渐变得开朗、乐观。
  
  很多年过去了,琴师终于拉断了一千根弦,当他拿出那张已经发黄的药单,请别人帮他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时。上面什么也没有,打开药单的人告诉了他。琴师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医生所开的药方就是一个:“希望。”
  
  此时虽已知道自己复明无望,但琴师心里却已十分平静了。为了复明的希望,他年复一年的生存了下来;但就在这漫长的希望之中,他又发现了比复明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别人带来快乐。多年的流浪生涯使琴师心中的慧眼洞穿了整个人生,此时眼睛能否复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背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背对着你。有道是:我们不能改变现状,但我们可以把握心情。只要燃亮心中的希望之火,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37 | 查看全部
失败综合征及其他
时间:2013-08-07 作者:未详 点击:1230次
  对于年轻人来讲,尤其是刚刚开始人生的学子来讲,要敢于面对失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曾有过一则消息,说是日本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招高级管理人员,报考者众多。其中有一位非常优秀者,考得很好。但是,不知是统计人员的粗心,还是计算机的失误,放榜时没有他的名字。他得知后,上吊自杀了。待公司查得实情,再想录取时,为时已晚。公司总经理没有可惜,说这种“只能坐顺风车的人,难成大事”。
  
  心理学上,将害怕失败的人,称为“失败综合征患者”。患有这种心理毛病的人,在完成任何一项工作时,一开始就会预想到失败,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最后多数以失败告终。有“失败综合征”的人,只希望自己完成无挑战性的、没有失败压力的工作。他们觉得失败会“丢面子”,所以往往采用最可靠最保险的做法。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困难,而又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工作起来他们仅用一半的努力,不敢面对失败。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不冒险,不敢面对失败,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其实,许多失败并不在于成功目标本身有多艰难,而在于你的意志和对失败所持的态度。当人们勇敢地承担冒险,当人们用科学态度去看待失败,就能消除“失败综合征”的心理状态。那时,你的潜力将像泉水一样一涌而出,运气挡也挡不住。
  
  成功者既要不怕失败,还要敢于失败。许多成功者都有一种共识:尝试任何成功目标,只有敢于失败,并从失败中领悟和学到某些知识、某些经验,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目标。
  
  美国的比尔?盖茨是一位杰出的成功者,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失败”的看法。盖茨从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从莘莘学子到高科技型企业家,激发了无数青少年迈向成功之路。当我们走近比尔?盖茨时,你会发现在“盖茨词典”里没有“认输”二字。盖茨的超级成功是与他不怕失败,进而敢于失败分不开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十个输字换来一个赢。即使像盖茨这样的杰出成功者,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是天生的赢家。关键在于“输得起”——敢于失败,这是青少年迈向成功时首先应该具备的勇气。
  
  牛顿曾说过:“你若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必定会告诉你:跌倒,再爬起来。”一个叫杜克?鲁德曼的美国人跑到德克萨斯州去找石油。两年多内,他打出29口油井,可是全部都是枯井。他说:“那才真叫失败呢!”及至年近40岁,鲁德曼仍一无所获。为了能成功地找到石油,他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又租来一块地皮进行第30次钻探。这一次,他成功了!回忆过去,鲁德曼发现自己每打4口油井,就有3口是枯井。现已年过花甲的鲁德曼,自认为自己遭受的失败多过任何人。由于他敢于失败,许多次的失败换来了巨大的成功。鲁德曼创立的企业现在按《福布斯》杂志匡算,至少值2.2亿美元。杜克?鲁德曼不愧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不科学的态度造成了我们看待失败的不正确的“姿势”——蹲着看东西。当我们站起来,失败只不过是一种为迎接新挑战而所出的学费。《人生舞台巅峰的人:美国商界的新星》一书作者伽菲尔德认为,有高度成就的人,很少使用“失败”这个词。他们宁肯用“弄糟”、“搞乱”等来代替。
  
  防治“失败综合征”的良方,就是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这样,你就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44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三棵树
时间:2013-08-08 作者:未详 点击:2600次
  杨林村是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郑志的少年。前年,他父亲因车祸丢了命;去年,母亲改嫁到外地。爹死娘嫁人,他默默地跟年过六旬的奶奶相依为命。
  
  这天上午,郑志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先说给他和奶奶寄了生活费,叫他去取,又说一个月前她生了个男孩,说他有了弟弟。郑志一听,猛地挂了电话。他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痛苦,于是手提镰刀,气喘吁吁地跑到自家林地里,一下扑倒在地上,大叫:“我不要弟弟—”
  
  在地上躺了半天后,郑志起了身,把锋利的镰刀尖狠狠地刺向树皮。平时他擅长画画,就用镰刀在白杨树上雕刻起了画。
  
  第一棵树上,他刻了个女人头像,这是他妈妈,下边是一双充满怨恨的眼睛,这是他;第二棵树上,他刻了一个男人的头,这是后爹,还有一个小孩的头,这是弟弟,他还画了一条绳索,把两人牢牢地捆在这树上;第三棵树上,他刻了一座高楼,楼的周围飘洒着数不尽的钞票。
  
  刻完后,郑志把刀一扔,躺在地上望着天空,泪水顺着眼角流到了地上。眼泪流干后,他爬起来大叫:“我不要你们的钱,我自己挣,等着瞧吧—”
  
  可是,大人挣钱都不容易,何况一个嘴上无毛的小孩。四年后,他上了高中。几年间,他个子越长越高,日子越过越难,可母亲寄回的钱却没增加。起先,他难免有些怨言,慢慢懂事了,他知道弟弟渐渐大了,母亲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这么一想,他便坦然了。
  
  有一天,郑志接到同学罗亮的邀请,去参加生日聚会,他最不喜欢这种活动,可罗亮很真诚,他不好拒绝,便买了个小礼物前去。
  
  聚会很热闹,郑志应付一会儿后便来到阳台看花,他很喜欢一盆叫不出名字的红花。
  
  正在这时,同学李康走了过来,说:“这花几百块钱一盆呢,喜欢吗?”郑志说:“还行。”他不想和李康多说,这家伙有钱,看人总是向下看的。
  
  “还行?几百块一盆的花你说还行?好像你挺有钱似的。”李康一脸的不屑。郑志说:“我哪有你有钱?可你除了钱还有什么?”李康生气地说:“你不就成绩比我好吗?那有屁用!”说着,他伸手推郑志的肩,郑志向后一闪,突然感到肘部撞到了什么,紧接着,便听到“砰”的一声响,探头一看,花盆已被撞到楼下,摔得粉碎……
  
  事后,郑志郑重地对罗亮表示自己必须赔那盆花,罗亮说不必,可郑志在心里发誓:卖血也要赔!
  
  几天后,郑志打听到那盆花值五百,花盆一百。他手头只有一百多块,于是,他利用周末时间去建筑工地干活,一个月后,好不容易凑足了六百块。
  
  一个星期天,郑志敲开了罗亮家的门,掏出六百块钱,郑重其事地交给罗亮的父亲,说:“罗叔叔,我摔坏了您家的花,对不起,这是我赔偿的钱,请您收下。”
  
  罗父赞许地拍拍郑志的肩,说:“事情我都知道了,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赔偿就不必了。”郑志非赔不可,看样子不接受赔偿还真不行,罗父只好象征性地收下五十块钱,还一定要留郑志在家吃饭。饭桌上,罗父说:“那花盆和花不稀罕,稀罕的是那养花的土。”
  
  郑志不解地问:“土有什么稀罕的?到处都有土。”
  
  罗父告诉他:最好的天然花土是一种叫“牛屎炭”的土,这是一种泥炭,是天然沼泽地里经过几千年风化沉积形成的,但这东西正宗的比较难买,去年他托了几个人才买到十斤。
  
  几百块一盆的花,有钱人才玩得起,郑志没把这花放在心上,可“牛屎炭”这名字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这天是周日,秋高气爽,郑志又一次来到被他雕刻得伤痕累累的白杨树旁,树上的画基本上还能看清模样。他躺在地上,看着树叶飘落,又想起远方的母亲,觉得自己就像那离开树的叶子。
  
  胡思乱想间,郑志忽然想到罗父说的“牛屎炭”。他查过资料,“泥炭”就是按不同程度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物,既然这样,那树叶和泥土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化、沉积,不也可以成为花土吗?要是那样,不值钱的树叶和泥土不就值钱了吗?
  
  郑志兴奋地跳了起来,马上回家取来了锄头、筛子和刀,在这三棵树前挖了个坑,先铺了一层细土,又铺一层切细的树叶,适当洒一些水,就这样,一层土一层树叶,把坑填满了。
  
  第二年春天,郑志刨出了他自制的“牛屎炭”,装了一小袋,直奔罗亮家。
  
  罗父问了这土的来历,又仔细地看了、闻了、捏了,拍着郑志的肩,说:“这虽然不是正宗的‘牛屎炭’,但也是营养丰富的上好花土,我先用它试着种花,有了效果再告诉你,小伙子真不错!”
  
  三个多月后的一天,罗亮叫郑志到他家,说他父亲有事。郑志忐忑不安地到了罗家,罗父一见他就说:“小郑,我好多位养花的朋友试用了你那花土后,都说好,要买,这个星期天你回家带几百斤来。”
  
  星期天,郑志装了几袋花土,租三轮运到县城。在罗父的指导下,按不同重量分装成很多小袋,然后拉到一个花土销售处,大半天时间便卖完了,得了八百多块。郑志非常高兴,要分一半钱给罗父,罗父坚决谢绝了,看着郑志,他欣慰地说:“小郑,人小志大,你以后定有出息。这花土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加油!”
  
  郑志衷心地向罗父鞠躬致谢:“谢谢罗叔叔!”
  
  这以后,郑志经过学习、钻研,在树叶和泥土的选择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他制作了三坑花土,卖了两千多块钱。这次成功令他信心大增,在罗父的指导下,他制作了各类有机花土,并上网销售。
  
  郑志高三这年,和罗父共同成立了一家花土公司,成了学校有名的小老板。可贵的是,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没耽误过一天的学习。
  
  一眨眼,临近高考了。一天放学时,郑志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关心地询问了他的学习情况,还说打算回老家来陪他考试,顺便看看他是怎么制作花土的。郑志突然情绪激动地说:“妈,您别、别回来,千万别回来!”说完,他立即挂了电话。
  
  这时,罗父正好在郑志身旁,便关心地问为什么不让他妈回来,郑志说不想让她回来看到那“三棵树”。罗父越听越糊涂,问起“三棵树”的故事,郑志说,等高考完后带他去看。
  
  高考后的一天,郑志带着罗父来到了他家的山林里,走到了那三棵树前。
  
  罗父看了三棵树上那些还能勉强分清模样的画,奇怪地问:“这些画是什么意思?”
  
  郑志这才说出了他的身世和这些画的意思。罗父看着那三棵树,又看看郑志,说:“当初,怨恨、自卑、嫉妒,是你心中的三棵树。如果任这三棵树疯长,撑破的就是你的灵魂。现在,你让它们上面的叶子落下,变成泥土,变成肥料,心中开出的就是鲜花。”
  
  郑志满眼泪花,说:“罗叔叔,您说得真好!”
  
  一个多月后,郑志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家乡时,他带上了两包花土:一包带到母亲那里,一包带到大学里。他相信,美丽的鲜花人人都喜欢,种花就要花土,他的花土已经注册了商标,名字就叫“三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9:23:53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三棵树
时间:2013-08-08 作者:未详 点击:2600次
  杨林村是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郑志的少年。前年,他父亲因车祸丢了命;去年,母亲改嫁到外地。爹死娘嫁人,他默默地跟年过六旬的奶奶相依为命。
  
  这天上午,郑志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先说给他和奶奶寄了生活费,叫他去取,又说一个月前她生了个男孩,说他有了弟弟。郑志一听,猛地挂了电话。他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痛苦,于是手提镰刀,气喘吁吁地跑到自家林地里,一下扑倒在地上,大叫:“我不要弟弟—”
  
  在地上躺了半天后,郑志起了身,把锋利的镰刀尖狠狠地刺向树皮。平时他擅长画画,就用镰刀在白杨树上雕刻起了画。
  
  第一棵树上,他刻了个女人头像,这是他妈妈,下边是一双充满怨恨的眼睛,这是他;第二棵树上,他刻了一个男人的头,这是后爹,还有一个小孩的头,这是弟弟,他还画了一条绳索,把两人牢牢地捆在这树上;第三棵树上,他刻了一座高楼,楼的周围飘洒着数不尽的钞票。
  
  刻完后,郑志把刀一扔,躺在地上望着天空,泪水顺着眼角流到了地上。眼泪流干后,他爬起来大叫:“我不要你们的钱,我自己挣,等着瞧吧—”
  
  可是,大人挣钱都不容易,何况一个嘴上无毛的小孩。四年后,他上了高中。几年间,他个子越长越高,日子越过越难,可母亲寄回的钱却没增加。起先,他难免有些怨言,慢慢懂事了,他知道弟弟渐渐大了,母亲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这么一想,他便坦然了。
  
  有一天,郑志接到同学罗亮的邀请,去参加生日聚会,他最不喜欢这种活动,可罗亮很真诚,他不好拒绝,便买了个小礼物前去。
  
  聚会很热闹,郑志应付一会儿后便来到阳台看花,他很喜欢一盆叫不出名字的红花。
  
  正在这时,同学李康走了过来,说:“这花几百块钱一盆呢,喜欢吗?”郑志说:“还行。”他不想和李康多说,这家伙有钱,看人总是向下看的。
  
  “还行?几百块一盆的花你说还行?好像你挺有钱似的。”李康一脸的不屑。郑志说:“我哪有你有钱?可你除了钱还有什么?”李康生气地说:“你不就成绩比我好吗?那有屁用!”说着,他伸手推郑志的肩,郑志向后一闪,突然感到肘部撞到了什么,紧接着,便听到“砰”的一声响,探头一看,花盆已被撞到楼下,摔得粉碎……
  
  事后,郑志郑重地对罗亮表示自己必须赔那盆花,罗亮说不必,可郑志在心里发誓:卖血也要赔!
  
  几天后,郑志打听到那盆花值五百,花盆一百。他手头只有一百多块,于是,他利用周末时间去建筑工地干活,一个月后,好不容易凑足了六百块。
  
  一个星期天,郑志敲开了罗亮家的门,掏出六百块钱,郑重其事地交给罗亮的父亲,说:“罗叔叔,我摔坏了您家的花,对不起,这是我赔偿的钱,请您收下。”
  
  罗父赞许地拍拍郑志的肩,说:“事情我都知道了,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赔偿就不必了。”郑志非赔不可,看样子不接受赔偿还真不行,罗父只好象征性地收下五十块钱,还一定要留郑志在家吃饭。饭桌上,罗父说:“那花盆和花不稀罕,稀罕的是那养花的土。”
  
  郑志不解地问:“土有什么稀罕的?到处都有土。”
  
  罗父告诉他:最好的天然花土是一种叫“牛屎炭”的土,这是一种泥炭,是天然沼泽地里经过几千年风化沉积形成的,但这东西正宗的比较难买,去年他托了几个人才买到十斤。
  
  几百块一盆的花,有钱人才玩得起,郑志没把这花放在心上,可“牛屎炭”这名字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这天是周日,秋高气爽,郑志又一次来到被他雕刻得伤痕累累的白杨树旁,树上的画基本上还能看清模样。他躺在地上,看着树叶飘落,又想起远方的母亲,觉得自己就像那离开树的叶子。
  
  胡思乱想间,郑志忽然想到罗父说的“牛屎炭”。他查过资料,“泥炭”就是按不同程度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物,既然这样,那树叶和泥土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化、沉积,不也可以成为花土吗?要是那样,不值钱的树叶和泥土不就值钱了吗?
  
  郑志兴奋地跳了起来,马上回家取来了锄头、筛子和刀,在这三棵树前挖了个坑,先铺了一层细土,又铺一层切细的树叶,适当洒一些水,就这样,一层土一层树叶,把坑填满了。
  
  第二年春天,郑志刨出了他自制的“牛屎炭”,装了一小袋,直奔罗亮家。
  
  罗父问了这土的来历,又仔细地看了、闻了、捏了,拍着郑志的肩,说:“这虽然不是正宗的‘牛屎炭’,但也是营养丰富的上好花土,我先用它试着种花,有了效果再告诉你,小伙子真不错!”
  
  三个多月后的一天,罗亮叫郑志到他家,说他父亲有事。郑志忐忑不安地到了罗家,罗父一见他就说:“小郑,我好多位养花的朋友试用了你那花土后,都说好,要买,这个星期天你回家带几百斤来。”
  
  星期天,郑志装了几袋花土,租三轮运到县城。在罗父的指导下,按不同重量分装成很多小袋,然后拉到一个花土销售处,大半天时间便卖完了,得了八百多块。郑志非常高兴,要分一半钱给罗父,罗父坚决谢绝了,看着郑志,他欣慰地说:“小郑,人小志大,你以后定有出息。这花土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加油!”
  
  郑志衷心地向罗父鞠躬致谢:“谢谢罗叔叔!”
  
  这以后,郑志经过学习、钻研,在树叶和泥土的选择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他制作了三坑花土,卖了两千多块钱。这次成功令他信心大增,在罗父的指导下,他制作了各类有机花土,并上网销售。
  
  郑志高三这年,和罗父共同成立了一家花土公司,成了学校有名的小老板。可贵的是,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没耽误过一天的学习。
  
  一眨眼,临近高考了。一天放学时,郑志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关心地询问了他的学习情况,还说打算回老家来陪他考试,顺便看看他是怎么制作花土的。郑志突然情绪激动地说:“妈,您别、别回来,千万别回来!”说完,他立即挂了电话。
  
  这时,罗父正好在郑志身旁,便关心地问为什么不让他妈回来,郑志说不想让她回来看到那“三棵树”。罗父越听越糊涂,问起“三棵树”的故事,郑志说,等高考完后带他去看。
  
  高考后的一天,郑志带着罗父来到了他家的山林里,走到了那三棵树前。
  
  罗父看了三棵树上那些还能勉强分清模样的画,奇怪地问:“这些画是什么意思?”
  
  郑志这才说出了他的身世和这些画的意思。罗父看着那三棵树,又看看郑志,说:“当初,怨恨、自卑、嫉妒,是你心中的三棵树。如果任这三棵树疯长,撑破的就是你的灵魂。现在,你让它们上面的叶子落下,变成泥土,变成肥料,心中开出的就是鲜花。”
  
  郑志满眼泪花,说:“罗叔叔,您说得真好!”
  
  一个多月后,郑志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家乡时,他带上了两包花土:一包带到母亲那里,一包带到大学里。他相信,美丽的鲜花人人都喜欢,种花就要花土,他的花土已经注册了商标,名字就叫“三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