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09:30 | 查看全部
太委婉也是一种病
时间:2016-07-05 作者:未详 点击:343次

  中国人大部分特别委婉,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做人要圆滑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做人准则。
  
  其实,如此的委婉,真是害人害己,浪费大家时间不说,给别人希望,又不给别人实际好处。表面上是不伤害人,实际上最浪费时间。
  
  中国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要什么又不说清楚,等着别人猜。比如公司里升官,他以为他跟领导关系好,领导自然会照顾他的,结果,等到选下来了,领导把位置给了别人。他就怨恨领导,认为领导不讲情义。
  
  一个人必须要快速地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清清楚楚的表达自己想要的,才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处而得到最大成就,很可惜,这种专注的文化在中国人眼里会被人唾弃。
  
  很多人喜欢用委婉来包装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病,玩的是温水煮青蛙,于人于己都难受,希望有这种病的人能及时纠正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09:43 | 查看全部
与时间赛跑
时间:2016-07-04 作者:未详 点击:531次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时间流逝了,却永远不能挽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的名言,他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切莫虚度光阴,切莫浪费生命。
  
  时间不是容易失去吗?小心!只要你疏忽了,它就可能从你身边溜走。如今,中学生的时间几乎都被学习占去了,除了正常的学校生活,还有课外补习、家庭作业等。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亲情更是一生的,他们在用知识武装头脑的时候,是否关心过父母,想过家人呢?有些人总是抱怨,为什么时间不听自己的指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随着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呢?其实,时间是最公正的,当静下心时,不妨思考一下,昨天是怎样度过的,现在又在做什么,而明天将如何对待?
  
  生活中,有人沉浸在过去,回忆过往的伤心与快乐。时光如逝水,一去不复返,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而要从过去走出来,回到现实中来,活在当下,放眼未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古人也正是有感于此,才有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现在,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就不应该珍惜时间了吗?哪怕一分,哪怕一秒,也不能轻意放过。
  
  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将时间视为生命,从不浪费。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惜时如命的人。他利用在车上卖报的空闲做实验。在发明电灯的时候,爱迪生不分昼夜地埋头苦干,渴了,喝一口凉水,饿了,啃一口面包,困了,就在桌子上打个盹儿。正是这种惜时的精力,以及孜孜不倦的钻研,才使他获得了成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懂得珍惜时间,而具体到学习上,谁是时间的主人,谁就有可能拥有好成绩。张含韵在《最想念的季节》唱得好,“春夏秋冬偷偷转了一个圈儿,突然发现,遗失了一些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被一些人浪费了,也会被一些人丢在睡梦里。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也许会发现,自己走过的那条路呀,是那样短暂而没留下痕迹。所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还不如与亲人坐在一起,给彼此留下一段温馨的回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享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09:57 | 查看全部
别在意
时间:2016-07-03 作者:未详 点击:873次

  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
  
  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一份好的感情或友谊,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纠缠,而是随意;不是游戏,而是珍惜。
  
  浓淡相宜间,是灵魂的默契;远近相安间,是自由的呼吸,是距离的美丽。
  
  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因为心懂;可以朝夕相处,也可以久而不见。
  
  走过的路,脚会记得;爱过的人,心会记得!
  
  路,不通时,选择绕行;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当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开始,放下所有一切。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命运只有自己掌握,别人掌控不了。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1:33 | 查看全部
人生之“路”
时间:2016-07-03 作者:未详 点击:2400次

  在一堂励志课上,有人问励志大师,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
  
  “你们说说看,人生之路的路是怎样写的呢?”励志大师问。
  
  “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字。”台下的一位年轻人回答。
  
  “这位年轻人说得很对。”励志大师说,“人生之路在哪里呢?正如这位年轻人所说,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
  
  人生之“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以,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人生之“路”,是我们“各”自用“足”走出来的,所以,要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千万别去指望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1:46 | 查看全部
每个人都有烦恼
时间:2016-07-02 作者:未详 点击:876次

  一位年轻人最近烦透了,向父亲诉苦:自己上班上得好好的,却因为老板压缩项目丢了工作,更让人气恼的是女朋友居然跟人跑了,连声招呼也不打。

  父亲没有正面接他的话茬,只是问他:你平时玩得来的那几个人有烦恼吗?儿子说也有啊,阿元生意亏了钱,天天将脸拉得像门板似的;阿敏上街时不小心摔倒,脸上留下了伤痕;阿京的母亲得了重病,据说需要很多钱才能治好。

  父亲说:这就对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菩萨没烦恼。
  
  “只有菩萨没烦恼”,的确是智者之言。人有两个自己,一是现实的,一是梦想的。梦想的自己很灿烂、很伟岸,现实的自己难免平淡、渺小。碰上挫折,这就造成了我们内心的落差,烦恼之野草也就遍地而生了。
  
  你有个好职业,工作轻松,待遇不错,你自己非常满意,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年纪比你小的某个人被提拔了,而这个人在单位做的贡献并不比你大,你会产生烦恼;你写作多年,发表了许多文章,出版过不少书籍,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然而开作代会、文代会时却是创作成就远不及你的人参加了,你会有烦恼……
  
  有人说“烦恼是自己制造、自己享用的一种精神”,我不这样看。我觉得生活中有些烦恼确实是自找的,你有,别人未必会有,但有些烦恼是客观存在的,遇到它,你会烦,别人也会烦。
  
  对待不同的烦恼,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消解方法,对待客观的烦恼,我们首先要承担它,然而再想法化解。
  失了业当然很烦,但烦也没有用,最好的办法是继续找工作,天无绝人之路,世界这么大,找个养活自己的活儿其实并不那么难;女朋友离开了自己,可以试着好好沟通一下,看有没有挽回的机会,有,一定要抓住,没有,干脆将这页翻过去,寻找下一个有缘人;父母病了得花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钱自己掏,没钱就去借,父母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好。
  
  对于主观的烦恼,我们应该无视它,不要让它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付出的劳动差不多,别人被提拔了你没被提拔,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呢,就算下次你还没有提上,你可以走“专业路线”,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干得与众不同;你的文章写得好,出风头的事却归了别人,不要紧,作家是写出来的,不是开会开出来的,李白、杜甫、鲁迅未必参加过官方的文学会议,他们的名头比那些有官方背景的御用文人响得多。这世界上许多事,你在乎它,它是个事;你不在乎它,它什么都不是。
  
  烦恼是一种潮湿,时时需要乐观的阳光照一照。

  心放开了,自己懂得开解自己,你也就找到了应对烦恼的万能灵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1:58 | 查看全部
让烦恼先过
时间:2016-07-02 作者:未详 点击:443次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天,鞠萍见崔永元有些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有什么事不开心吗?”只见崔永元一声叹息,不知从何说起。
  
  鞠萍问:“你以前上班骑自行车吧?”
  
  崔永元说:“骑,刮沙尘暴都骑。”
  
  鞠萍又问:“挣的钱也没有现在多吧?”
  
  崔永元答:“那当然。”
  
  听完崔永元的回答,鞠萍笑了,说:“好日子过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几句话说得崔永元一身轻松。
  
  面对挫折、面对磨难、面对困难、面对误解、面对想不开,我们不可能做到“你来吧,从我身上穿过”。谁都没有这样的修炼,难有这样的定力。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修炼到“我可以侧身,让烦恼先过”。让烦恼先过,就可以发现:原本很紧张的气氛,原本很尴尬的场面,原本很窄的道路,两个人都可以通过。何苦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何必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
  
  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要把自己融入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多一点儿忍耐,多一点儿宽容,多一点儿包容,很多紧张气氛就不再紧张,很多尴尬场面就不再尴尬,很多窄小就不再拥挤。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与人过不去,自己也会被挤住。多一点儿包容,原本很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变得直接、变得温馨。其实,想开了,就会弄明白: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对抗。不对抗,需要智慧,也需要胸怀,更是需要定力。人难过是因为只想到自己,人宽容是因为想到了别人。
  
  有人说过:“人活在世上,看似很长,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不必烦恼;今天正在过,何苦烦恼;明天还没到来,犯不着烦恼。这不是躲事哲学,而是放弃烦恼,犯不着烦恼,是不为烦恼付出成本。这是一种睿智,是一种“好情商胜过高智商”的境界。烦恼就像一把火,会烧得人浑身不自在,会烧得人很忌妒,会烧得人总是持有小人之心。人来世上,能碰到是缘分,谁和谁有什么深仇大恨?
  
  有些利益之争,有些名气之争,有些摩擦误会,只要稍微侧身,让烦恼先过,大家就都可以过去。让烦恼先过,并不是示弱,就算示弱又何妨?如果主动示弱,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友谊,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大胸襟呢?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姿态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要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就要学会让烦恼先过。于是,烦恼变成快乐,误会变成理解、矛盾变成祥和、问题变成简单,简单、快乐才是幸福的本义。
  
  追名逐利,人就会变得复杂,就不会主动去侧身;看淡了名利,人就会变得宽容、包容、睿智,遇事就会主动让烦恼先过。在对抗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心思,即便胜了,也是做无用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做着自己心仪的事情,该是多么轻松、惬意?
  
  让烦恼先过,并不是多难做到的,只需要有一颗能放得下的心态,需要有一颗能原谅别人的心态。让烦恼先过,使原本复杂的生活变得简单,使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真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2:12 | 查看全部
心存敬畏是一种智慧
时间:2016-07-02 作者:未详 点击:382次

  畏惧是什么?畏惧就是心存制约,就是知道有些事自己是不能做的,就是知道世界上并非只你一个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愿望,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愿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动以外,还有逆向的及旁向的努力,事物发展的方向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可能,就是承认世界的状况并不是取决于你的一厢情愿。于是,你会遇事三思,你会兼听四面八方,你会不为已甚,你会留有余地,你会克制自己。畏惧就是知道一己的渺小和时间与空间的无限,畏惧也是由于你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恃,还有大片的黑洞摆在你的面前。
  
  物质的世界存在于人的心灵之外,物质的世界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这个规律你得尊重,必须尊重,不可以不尊重。反正你必须对主宰世界的规律,或者人格的抽象的神祇,或者某个理念心存敬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2:33 | 查看全部
悦己者王
时间:2016-07-02 作者:未详 点击:311次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自己长得丑: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当面嘲笑他:“你瞧你那个熊样!”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他。莫言为此常常流泪,母亲却对他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是丑也能变美。”
  
  杨澜一次采访当当网的俞渝,问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她说:“长相。”为此,她曾经自卑过,可是后来她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
  
  于是,杨澜又问:“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反而越来越自信,越有气质和光芒了呢?”
  
  她回答:“接受自己。”杨澜听了忍不住赞叹,说这一点值得许多女性借鉴。
  
  悦纳自己,是高高兴兴地接纳自己,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还包括对自己不足甚至残缺的接纳,对失败挫折的包容。即使自己不够英俊或美丽、不够高大或靓丽,仍能欣赏自己的可爱之处。“爱死我自己了!”然后,改变自己,直至无限靠近完美——成为最好的自己。请记住:“悦人者众,悦己者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2:51 | 查看全部
不必着急
时间:2016-07-01 作者:未详 点击:1968次

  当初他刚出道时,根本就不会演戏,导演选演员都不会在他脸上多停一下。终于,一位导演力排众议,让他饰演角色。排练时他被导演训斥,所有演员都齐刷刷地看他,那一刻,他囧极了……后来,当他看样片时,才发现自己的表演的确与镜头要求不相适合。此后,他开始注意观察别人表演,一点点地偷学,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他,渐渐出了名,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他就是濮存昕。

  
  还有一位演员,有人批评她演戏效率不高。她则说:“其实,我很喜欢这种状态,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必着急。我很害怕别人把一个剧本给我,两个月就让我开拍。好作品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我不能适应太快节奏的生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身体透支了是要还的,精力透支了也是要还的……我相信人的能量可能就像一罐糖,一辈子就这么一罐,当你很着急,恨不能花10年把它全部吃完,以后就没糖吃了。”近年来,她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艺术之路,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她就是孙俪。
  
  两位演员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必着急,欲速则不达;要像濮存昕那样厚积薄发,要像孙俪那样不急着吃掉自己所有的糖;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做好当下的事情,机会迟早会来的!
  
  是啊,无论做什么真不必着急,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关键是要做好自己。

  正如濮存昕所说:“千万不要着急,但不要甘心,要做永远努力的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3:22 | 查看全部
话唠须守口
时间:2016-07-01 作者:未详 点击:333次

  宋世雄与侯宝林先生有过交往。他一直记得侯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酒喝头盅,茶饮二遍,日发千言,不损自伤。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一旦成了话痨就完蛋了。言多必失有三层意思:一、你是广播站,无人敢把私密话说给你;二、说的不合适,难免会得罪人;三、一天到晚嘚啵嘚啵说个没完,没人再把你当盘菜。
  
  本质上,就是失去了别人的尊重。恍若一座城,城门四开,被人一眼看到了底。看穿了,看透了,也看扁了。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来自于距离感和神秘感。钱和权,容易产生距离感。有人尊重你,其实只是尊重背后的钱和权。神秘感,实际上是一种陌生感。有的人跟你处了一辈子,却始终摸不透对方的脾气。因为摸不透,所以处处谨小慎微相待。
  
  还有一种纯粹的尊重,即才华的征服感。但征服感来自能征服的人。一个崇拜钱权的社会,不会把才能当回事。所以,若不能居高临下获得距离感,就缄口少言保持神秘感,否则,没有人敬重你。
  
  守住口,才会守住自我的万千气象。守口,不等于不说话,而是要说到合适。合适的话,说的人说到字斟句酌,听的人听到赏心悦目。往前一步,叫健谈。再往前,就成了话痨了。
  
  健谈与话痨的区别是,健谈是用来考验耐心的,话痨是用来摧垮意志的;健谈不过是话语压力,话痨则是一种话语强暴。结果是,说的人说个不停,听的人听到不堪。最后,听的人没了脾气,说的人失了尊严。
  
  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守口。男人若是在这张嘴里垮了,就真垮了。女人话多了,不过是让人厌烦。男人话多了,就会被人瞧不起。也就是说,男人的气质必须是哲学气质和英雄气质的,要么用思想征服世界,要么用拳头摆平对方。
  
  后者若需要力蛮的话,前者则需要语精。
  
  话痨未必不自知,但一定不自控。一个话痨喋了声,一定是被一个更大的话痨给吓住了。并从此,深深地,看清了自己。
  
  因为,所有跟着话痨活过来的人,学会的第一件事是沉默。
  
  多言未必会给自己多带来什么,但少说话,却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主动。沉默,是强大自我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呈现给世界的一种态度:理性、克制、有分寸。
  
  寡言,少语,容易养人之静气。静气,会让心底生出泰然与从容来。一个从容的人,恬然而庄重,大气而内敛。尊重你的人,其实就是最后震慑于庄重,并终被这份内敛之美彻底降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