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02 | 查看全部
谁的命运都能改变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1242次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3种:400新谢克尔(约合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施舍过程中,行为学家搞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是:近90%的乞丐要了400新谢克尔,近10%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10年后,这位行为学家对当初参加施舍活动的乞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要新谢克尔的乞丐,至今基本仍为乞丐;要西装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蓝领或白领;要蒲公英的乞丐,全部成了富翁。针对令众人迷惑的结果,行为学家作出了如下解释是:

  要新谢克尔的乞丐,在拿钱时,心里想到的收获,这种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只能永远是乞丐。

  要西装的乞丐,在拿西装时,心中想到的是改变。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下自己,哪怕是稍为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他们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改变,使自己由乞丐变成了蓝领或白领。

  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蒲公英时,心中想到的是机遇。他们知道,得到的这种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它不是按季节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多么小,也不论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干之前,做完受孕、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以色列人常把它送给拥有智慧的穷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穷人和沙漠里的蒲公英一样,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少极少,但只要拥有蒲公英一样的品格,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地抓住,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09 | 查看全部
带把手的瓶子
时间:2012-08-21 作者:小小Z 点击:935次

  比尔・坎姆贝尔和尼克依・坎姆贝尔夫妇像大多数新当上父母的年轻人一样,非常溺爱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玛丽。

  一天,玛丽的爷爷雷克斯突然发现小玛丽抱不住奶瓶。“总有一天,有人会在这些奶瓶上安上把手的,这样就会比较容易拿了,”雷克斯说。

  比尔和尼克依欣然接受了这个想法。我们为什么不来制造这种瓶子呢?尼克依开始用建筑黏土捏出各种形状的时尚瓶子。夫妇俩把那些黏土瓶子给玛丽,看她拿不拿得住。这种带一个把手的瓶子还是不好拿,其他一些设计也不成功。后来,尼克依捏了一个形状像拉伸过的油炸圈饼一样的瓶子。它有两个把手,每个把手都是中空的,可以盛流质。坎姆贝尔夫妇用自己的钱,找阿肯色州的一家公司为他们制造了一个塑料模子。接下来,他们在佛罗里达找一家公司为他们制造这种新颖的瓶子。

  坎姆贝尔夫妇在第一次用户调查时得到了这样一个反馈消息:他们制造的这些瓶子色彩艳丽但不透明,而父母们都想看到瓶子里面的东西。夫妇俩立刻改变设计,将不透明的瓶子改成了透明的瓶子。瓶子生产出来后,六天内就售出了5万个。没过几个月,他们就搬到了一个大仓库。他们第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50万美元。

  你也许不是第一个想到一个主意的人,但你可以是着手去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15 | 查看全部
最高哲学
时间:2012-08-21 作者:小小Z 点击:651次

  Nici玩具公司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拥有500多名员工,年平均收入达到1.55亿欧元,在世界玩具行业享有盛名。它每年生产的玩具除了满足全德国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还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开赛前夕,公司决策层经过和众多对手进行激烈竞争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足球世界杯吉祥物的制作权。全公司上下为此欢欣鼓舞,员工们也铆足劲准备大干一场,决心以此为契机,使公司的财源滚滚而来。

  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司却正是因为得到了吉祥物的制作权,而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绝境,从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足球世界杯的吉祥物是狮子格列奥,它身穿德国队6号白色球衣,拥有一头浓密的长毛,与它相伴的还有一只会说话的足球佩雷。虽然每个吉祥物格列奥售价只有19.95欧元,但一上市还是受到了消费者空前的冷落,这是公司决策层不曾预料到的。

  有媒体对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民众做了问卷调查,得到的一致答案是:在德国,民众认可的传统标志是飞鹰。足球世界杯吉祥物格列奥售价虽然很便宜,但它与德国没多大联系,当然也跟广大德国民众没多大关系,大家从内心不喜欢这个吉祥物。

  公司在投入巨额的财力、人力后,收益与支出却大相径庭,最终宣告破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经商者的哲学:“消费者最需要的,也是生产商最需要的。”这不但是经商者的最高哲学,也是人生的最高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22 | 查看全部
关键时刻
时间:2012-08-30 作者:小小Z 点击:632次

  初学打保龄球,我不时能碰个满分――有一次我连续两球都击倒了 10 个瓶,致使旁边的陌生看客还以为我是“高手”。

  可是,随着经验增加,我很少能碰上满分了,而新来学打球的朋友却不时能碰个满分,就像我当初一样“辉煌”,这使我很不解。于是我就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很放松。新手完全把打球当作游戏,不在乎成败,嘻嘻哈哈地“玩”而已。只要他们稍微掌握一点“感觉”,偶尔就能把球扔在一条恰当的轨道上。他们更注意前方的 10 个瓶,而不在乎手上的球,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他们能碰上好运。

  而我的精力是分散的:我不仅关注前方的 10 个瓶,还在意手上球的运作,当我的意识在这两点间徘徊时,差错就随时可能出现。

  更显著的是:当第一球**** 9 个瓶,只剩下最后 1 个时,人们的失败率往往最高。我发现,面对 10 个瓶时的心情,比面对 1 个瓶心情要放松得多――在保龄球场上,这是最常见的“关键时刻”,面对这 1 个瓶,投球手往往最紧张,精力最集中,但是,这通常导致他连续失败。

  看出“道理”之后,我决定放松自己。无论面对 10 个球还是 1 个球,我都不认为它们很“关键”,而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准瓶后,尽量平稳地把球扔出去――虽然不能次次得高分,却保持了总分与我的水平相当。特别是面对最后 1 个瓶时,这种心态减少了我的连续性失败。

  我们在观看奥运会之类的竞赛时,常常会遇见名将在“关键时刻”落马,那个一败涂地的分数有时会令旁观者哀叹、愤怒。通过打保龄球的经验,我是能够理解这种现象的――他们太“在乎”所谓的“关键时刻”了。其实,只要把这个“关键时刻”调到前面去,我相信他们会发挥得很正常,甚至很优异;只因这“关键时刻”是“最后一刻”,而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巨大波澜,导致肢体感觉和思维判断失衡,进而落得失败的下场。可惜的不是他们没有本事,而仅仅是因为内心波动导致这个结局。

  如果将这个道理推广到我们的生活,我想,即使面对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也不妨轻松大度一点,为了避免那不必要的失败。在同样的情境中,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最容易接近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29 | 查看全部
演出就要开始
时间:2012-08-30 作者:小小Z 点击:509次

  日本国北海道文化使节访问团一行24人应邀来我国某市演出。演出前,中方工作人员把艺术剧院的舞台擦得一尘不染,光可鉴人。因为日本的演员在表演舞台剧时有一个习惯,一般赤足或仅穿一层薄袜。

  剧院内座无虚席。演出再有10分钟就要开始。依据安排,日本文化访问团长演出前有一段讲话。大家找来找去没找到,主持演出的同志着急了,他跑到前台想向观众朋友解释一下。当他刚走出后台幕布,借着昏暗的灯光发现让人吃惊的一幕:那名团长气喘吁吁地光脚来来回回一寸一寸地摩擦着舞台的每一角落。他旁若无人,专心致志地干着这项累人的工作,不时俯下身用手摸索着光滑的地板,决不放过一寸地方。大约持续了10多分钟,才告结束。

  演出晚了10分钟才正式开始。在后台,那名叫加藤的60多岁的团长,擦了一把汗,长长地吁一口气,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态。

  通过翻译,加藤团长歉意地说:“不是不相信中方人员的工作,而是个人的一个习惯。舞蹈的韵律出自于双足的优美表演,万一地上有什么东西硌了脚,那就太对不起艺术,对不起观众了,我不想偶尔的一个不慎,破坏了艺术的完美和在观众心里的形象。”

  众人哑口无言。但细心人还是发现,加藤团长偷偷丢弃在果皮箱里一个小纽扣和一个小木片。

  有时候,小细节决定一个大事情的成败,艺术如此,人生不也如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36 | 查看全部
寻觅那一线生机
时间:2012-08-31 作者:小小Z 点击:502次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一架美军飞机由于机械故障迫降在太平洋上,机上3名飞行员乘坐一艘充气的救生筏逃生。

  在经历了死里逃生的短暂兴奋后,他们陷入了新的困境中。他们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最多只能支撑3天,更要命的是,他们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谁都知道,这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意味着什么。

  有限的食物和水很快用完了,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想出各种办法应对所面临的威胁:没有食物,他们钓鱼充饥;没有水,就收集雨水解渴。就这样,靠着这种最原始的生存方式苦撑着,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面前依然是无边无际的海水,获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这时,两名飞行员奇怪地发现一名同伴在用手指蘸着海水品尝,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尝上一两口。“可怜的埃里克,如果你实在渴得受不了的话,这里还有一点儿水。”一个同伴有气无力地说。

  埃里克淡淡一笑说:“不,我在试着寻找生机。”

  又是几天过去,奇迹还是没出现。无边的海水无情地吞噬着他们求生的信念,把他们折磨得越来越虚弱。两个同伴对获救已不抱任何幻想,他们显得很平静,慢慢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只有埃里克还在倔强地重复着那件似乎毫无意义的事。

  一天,在尝了海水之后,埃里克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我们有救了,我们快到陆地了。”

  “埃里克,你是不是在说梦话!”“不,他已经疯掉了!”两个同伴同情地看着他。

  “不不,我没疯,我很清醒。”埃里克激动地说,“从昨天开始,我发现海水的味道没有以往那样咸了,现在这里的咸味更淡了,这是河水把它冲淡的缘故。伙计们,我们有救了,附近就是陆地!”

  终于,一路尝着海水,他们在第三天到达了大河的入海口。凭着埃里克不屈的抗争,他们得救了。

  身处绝境,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认命,而是在绝望的边缘顽强地寻觅出那一线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45 | 查看全部
公正的力量
时间:2012-09-01 作者:小小Z 点击:470次

  商业本质是不公正的。犹太人认为,利润就是最大的不公正,真正的公正应该是没有利润。正是对于公正的理解,至今没有一种理念能超过犹太人,也没有一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善于经商,并且利达四海。

  犹太商人一般都能背诵《塔木德经》,这本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经典案例:卖主想把四斗小麦卖给买主,买主因为现金不够需要过一段时间再付款,如果卖主提出来到时候需要支付1.2万元,那么《塔木德经》就会判定卖主的要求无效。因为犹太人认为,同一商品设定双重的价格,而这破坏了买卖商品的价格公正原则。

  犹太人知道,唯有公正,才有可能有回头客。才有可能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有人愿意帮助你。也唯有公正,才可以大胆地向困难挑战。

  在世界商战经典案例中,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则案例十分有趣。有一次,犹太人洛克菲勒想在巴容县铺一条与竞争对手平行的油管,但对手已让县议会通过一个“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议案。

  这项决议显然是有失公平的。此时,对手尚未在巴容县铺设油管。洛克菲勒决心挑战这显失公平的决议,他调集大量人力在一夜之间铺管完毕。

  第二天,他来到巴容县议会,告诉议员说:“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已经铺好。”
议员们到现场一看,个个呆若木鸡。他们没有想到,洛克菲勒钻了议案文字上的漏洞,“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条款,这样反而保护了美孚石油公司。而洛克菲勒则认为,这是公正的力量在迫使他这样做。

  犹太人的公正观念,是他们商业成功的一种生命剂。他们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努力让经商变得公正,这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但犹太人的努力最终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适宜经商的一个种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52 | 查看全部
跳到人生的擂台上
时间:2012-09-01 作者:小小Z 点击:414次

  美国大萧条时代的詹姆士屡屡失业,一家人苦苦挣扎,靠着政府的救济金,才勉强没有死于饥饿。对于詹姆士来说,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打拳,以养活老婆和3个孩子。最后,这个多年没打过拳、对拳击台已非常陌生的男人,决定重操旧业,为家人、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斗。

  一直以来,詹姆士只不过是个平庸的拳手,但是这一次,他却一路走到最后,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拿到了丰厚的奖金并夺得了拳王的称号!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詹姆士,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之强?詹姆士轻声说:“因为,我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当记者询问是什么时,他简单地说了两个字:“牛奶!”平静语气中道出的两个字,包含了詹姆士对妻子儿女深厚的爱。

  如果不是因为穷困到连牛奶也买不起,我想詹姆士永远也得不到拳王的称号,会一生都是个毫无建树的拳击手。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必因饥饿而挣扎,也不必踏上危险的拳击场,但是生活中的挑战却随处可见。我们的对手没有电影里主人公的对手那么显而易见,不是一个戴拳套的壮汉,但是它却极不容易对付。我们要与之战斗的,是我们甘于安稳生活的心理!

  你是否还记得心中那个蒙尘日久的梦想?戴上你的拳套,为你的梦想去搏斗吧,不必理会它有多么的难以实现,不必担心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你只需要做的就是,跳到擂台上,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一个人只有站到人生的擂台上,才会真正勇敢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39:58 | 查看全部
我想赢,结果我赢了
时间:2012-09-02 作者:小小Z 点击:1096次

  阿赛姆的同事中有一位青年售货员,他在工作时常常使用卡耐基的自我激励警句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他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只在暑假期间到保险公司去做出售保险单的销售员。在两周的理论训练期间,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在有了一些销售经验之后,就定了一个特殊的目标--获奖。要想做到这一点,他至少要在一周内销售一百份保险单。 

  到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八十分,离目标还差二十份。这位年轻人下定决心:什么也不能阻止我达到目标。他相信:人的心理所设想和相信的东西,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获得它。虽然他那一组的另一位销售员在星期五就结束了一周的工作,他却在星期六的早晨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到了下午三点钟,他还没有做成一笔买卖。但他想交易可能发生在销售员的态度上--不在销售员的希望上。 

  这时,他记起了卡耐基的自励警句,满怀信主地把它重复五次:"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 

  大约在那天下午五点钟,他做成了三次交易。这距他的目标只差十分份了。他记起了成功是由那些肯努力的人所保持的。他又热情地再重复几次:"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在有作为!"大约在那天夜里十一点钟时,他疲倦了,但他是愉快的:那天他做成了二十次易!他达到了他的目标,获得了奖励,并学到一条道理:不断的努力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积极向上的心态,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我想赢,我一定要赢,结果我赢了"。一个人可以指挥这种心态力量去达到任何想望的正当目的,当然,包括控制身体疼痛和心理疼痛。 

  许多人宣告他们自己终身囚禁于心灵的监狱中,却不顾这个事实,其实他们是带着钥匙进入监狱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带有这把钥匙,这监狱就是他们在自己心理中建立起来的自我消极心态。 

  无论恐惧的黑兀鹰在哪里盘旋,哪里就会有什么东西睡着了需要被唤醒,或者某种死了的东西需要被掩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0:06 | 查看全部
思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时间:2012-09-02 作者:小小Z 点击:1421次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是我,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

  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失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们在任何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难怪有人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的态度来创造。

  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我从来没见过报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