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2:53 | 查看全部
在“羞辱”中奋起
时间:2012-09-17 作者:小小Z 点击:1065次

  有一位法国小青年,由于出身于富翁家庭,自小生活环境优越,生活奢侈,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们都认为他是没有出息的人,父亲也摇头说他不可救药。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受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伤害。他邀请这位漂亮的姑娘跳舞,姑娘不仅拒绝而且羞辱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骄横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别人对他的藐视和冷漠,这让他无地自容的羞辱,却使他突然清醒过来,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和羞愧。

  后来,他给家里留下一封信,悄悄地离开了家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的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果然,8年以后,他成了赫赫有名的化学家,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位曾被人羞辱伤害的少年,就是在19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

  有位诗人的一首诗写得真好:我相信有一天/我流过的泪将变成花朵和花环/我遭受过千百次的遍体鳞伤/将使我一身灿烂……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感谢“羞辱”,因为人无压力轻飘飘,不经激励不发愤。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10岁时随全家到首都游览,却因为身份是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小赖斯备感羞辱,凝神远望白宫良久,然后回身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在那房子里!”果然,25年后,从名牌学院丹佛大学毕业、已成为俄罗斯问题专家的赖斯,昂首阔步进入白宫担当了首席俄罗斯事务顾问,后又升为国务卿,成为全世界著名外交家。白宫那条歧视黑人的规定,也早已烟消云散。

  当今美国NBA超级球星奥尼尔,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他的崇拜偶像是马刺队的中锋大卫・罗宾逊。在一次球赛后,苦苦等了几个小时的奥尼尔,看到偶像出来就兴冲冲走上前去,请罗宾逊签名。可是罗宾逊连正眼都没看他,扬长而去。奥尼尔气得把签字本摔在地上,大吼一声:“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将来一定超过你!”5年后,NBA球场上出现了一个超级中锋,他就是“大鲨鱼”奥尼尔,在球场上见谁灭谁,所向无敌,尤其见了罗宾逊,更是发狠,每次都把罗宾逊打得丢盔卸甲。

  人生最大的对手,往往就是自己:自己迷惑自己,自己束缚自己,自己沉溺自己。如果把羞辱转化为一种力量,在沉沦中崛起,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而且,当你再回头望过去时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羞辱,你就不会有日后的努力和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00 | 查看全部
成功的近道
时间:2012-09-21 作者:小小Z 点击:1263次

  一位16岁的少年来到巴黎寻梦,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

  当时,舞蹈是一个热门行业,也是一门贵族艺术。少年家里穷,根本无钱供他上舞蹈学校。少年不死心,每天据理力争,甚至以绝食相抗。父亲没有办法,只好跟他签了个君子协定:允许他夜晚进舞蹈学校学习,但白天必须自力更生,想办法赚到学费及生活费。

  少年没有别的特长,只是从小跟父母学到一点儿裁缝活儿,勉强找到了一家缝衣店,但工资极低,而且劳动强度大,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三个月后,疲惫不堪的少年感到了绝望,就给当时心目中的偶像、人称“芭蕾音乐之父”的布德里教授去了一封信,请求指点迷津。

  布德里非常同情少年的遭遇,但学习舞蹈不光需要天赋、爱好,还需要家境、环境等因素的支持,光凭一腔热情和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很快,布德里给少年回了信,为他全面分析了学舞蹈的条件,同时启发他,舞蹈可以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布德里的回信对少年启发很大,他决定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转攻舞蹈。可这条路在哪儿呢?一个夜晚,少年来到一家酒吧喝闷酒,这时,一位仪态高雅的伯爵夫人向他走来,摸着他身上的衣服,赞不绝口,问他是从哪儿买的。当听说它是少年自己设计制作的时,伯爵夫人惊讶万分:“我有预感,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

  那一刻,少年忽然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缝衣服。这是自己所熟悉的,也是最现实的,尽管这个行业曾经给自己带来过迷茫和痛苦。当下,他通过伯爵夫人,与巴黎最有名的伯坎女式时装店取得联系。凭着从事舞蹈行业得来的灵感以及设计上的天赋,少年从此走上了一条时装设计的道路。10年之后,少年的身份,已变成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他就是皮尔・卡丹。

  成功的概念从来都是不确定的,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记住,选择最熟悉、最现实的一条,往往就是你通往成功的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07 | 查看全部
送你一只左鞋
时间:2012-09-23 作者:小小Z 点击:1006次

  全球最大的家具经销商荷兰埃克家具公司,每次分店开业或搬迁,都会打出新的优惠降价招数。

  有一次,在比利时弗林多夫区的一家新店开张,公司发出一张与众不同的请柬:头50名顾客可以在该分店内免费住宿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买走睡过的床。这一招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光顾,使得新店开张大吉。

  还有一次,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分店要搬到新的地方,因为以往这家店为当地民众带来了许多便利,搬走时人们都感到很失望。这时,他们送给民众一只左脚的木鞋,只要赶到新店开张的地方去,就能获赠另一只右脚木鞋了,如此一来,自然就让人们都知道分店的位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14 | 查看全部
让成功变成系列
时间:2012-09-25 作者:小小Z 点击:819次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各大公司都为生存发展而忧心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费了不少周折,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07影片《诺博士》在全球同步公映,气势磅礴的画面、悬念迭起的情节、激烈火爆的打斗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当年该片即创造了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奇迹。

  两年后,公司又有人建议:为什么不能再拍一部007呢?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理由是:同样的影片再拍一部未必讨好,也未必能收回成本。公司老板却坚决支持这一建议。于是第二部007《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重磅推出,又一次创造了辉煌。除了画面激烈、格斗精彩、充满悬念之外。影片又添加了新的“佐料”――邦女郎。当年,该影片为公司换回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直到这时,哥伦比亚公司才意识到:“007”是个卖点,是吸引全球影迷的焦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007系列化呢?演员可以更换、剧本可以重编、情节可以推新。于是,英俊硬朗的邦德、美女香车的画面、悬念火爆的情节、充满智慧的想像成了007影片的标志。

  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拍摄了二十余部007系列影片,几乎每两年一部;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从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一个又一个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邦女郎到同部影片中若干个邦女郎,无不吸引影迷眼球:从第一部收人六千万美元到最新一部的五亿美元,共创下了四十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007影片开创了电影史上的神话,即便是《哈里・波特》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偶然间发现的“机会”和“闪亮点”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试想,如果他们拍完两部“007”后就放弃,就绝没有今天的奇迹。

  有位专写人物传记的著名作家经过长期调研发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过成功,也都抓住过一两次机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闪光点”,只是大多数人将“闪光点”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无法让它持续性地“闪亮”下去。而成功者恰恰相反:总能将优势顺延下去,无限放大自身的优点,由一个机会走向“同类”的更大机会,从而创造奇迹和辉煌,形成所谓的“系列”。

  也许,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过瞬间的成功机会。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去打造人生的“007”,让成功变成系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21 | 查看全部
为什么非得去淘金?成功之道
时间:2012-09-26 作者:小小Z 点击:639次

  电视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观众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知道。

  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是含笑不语。

  良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他又说,那样的情况宰得渡船人哪怕只剩下一条短裤,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28 | 查看全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时间:2012-10-17 作者:小小Z 点击:1293次

  她是一个德国人,20岁那年,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演技突出,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钦点”成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几年以后,德国战败,她因此受到牵连,被判入狱4年。刑满释放之后,她想重回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对她避而远之。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人敢起用她,甚至,没人敢娶她。

  她的50岁生日就这样凄然来到。那天,她大醉了一场,醒来之后,突然做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的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生活的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了她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

  她的奋斗精神和曲折经历深深吸引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他和她是同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隔阂,抛开外界的舆论走到了一起。在接下来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他们远离人间的一切是是非非,相敬如宾地恩爱。

  为了使自己的拍摄才华与神秘的海底世界融为一体,在68岁的那年,她开始学习潜水。随后,她的作品增添了瑰丽多彩的海洋记录,这段海底拍摄生涯一直延伸到她百岁高龄。最后,她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写下了纪录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位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她的名字叫莱妮・丽劳斯塔尔。她以前半生失足、后半生瑰丽的传奇经历告诉人们:成功没有时间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43:35 | 查看全部
让自己跌到谷底
时间:2012-10-17 作者:小小Z 点击:1039次

  他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勉强供他念到大学。

  毕业后,他在一家杂志社谋到一份差事,并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他雄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几年过去了,他发表了不少文章,但仍然没有成名。他认为整天写豆腐块没出息,于是考虑写长篇小说。28岁那年,他终于写出了一部,但作品出版后,反应平平,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声。他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恰逢此时,他和杂志社老板闹意见,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鱿鱼。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气愤之至,卷起被铺就走人。他四处求职,可是身上的钱已花得差不多,工作还没着落,他越来越穷困潦倒。偏偏这时,一场人生的灾难骤然降临,他病倒了。

  医生告诉他,这种病在短期内没法痊愈,需要长期住院观察,他听了,感到人生被划上一个圆圈,他彻底绝望了。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病情仍未见好转,他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感到全身空洞洞的。他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一天他忽然想,何不找些轻松的书籍来阅读,譬如推理小说之类的呢?

  说看就看,他真的找来几本看起来。两年后,他出院了,竟在不知不觉间看了两千多册。或许是潜移默化,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他渐渐喜欢上推理小说,最后,他干脆写起推理小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觉得自己竟然很适合写推理小说。

  不久,他就写出一篇,小心翼翼地送到编辑手上。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篇名叫《班森杀人事件》的推理小说,一出版就大受欢迎,他由此迅速走红。

  他叫范达因,美国推理小说之父。他创作的《菲洛・万斯探案集》,成为世界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著,全球销售量达8000万册。

  贫穷,失业,患病,失意,这看似可怕,其实未必是件坏事。许多时候,只有当一个人跌到了人生的谷底,远离了欲望喧嚣,才能彻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8:32:37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8:32:48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8:32:59 | 查看全部
鼓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