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19:45 | 查看全部
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出生于一个小镇,在他六岁时,父亲买来涂料刷房子。当父亲刷了一面墙壁再过来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达利正拿著涂料在白色的野餐垫上涂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一定不相信,这竟是一个六岁孩子的作品,这里面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绝对是一流的!”父亲的一位画家朋友惊喜地说道。
  
  听了大家的称赞,达利更加喜欢画画了,他每天一放学就钻进房间,用各种颜料在白色的画布上挥洒、涂抹,享受着创作的快乐。当父亲催促他上美术课时,达利说:“我现在已经画得很有水准了,没必要再上基础课了吧?”“可是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呀!”达利笑着反问:“你看过毕加索的作品吗?也是这种抽象、夸张的线条和用色,你不觉得我现在的画和毕加索的画看起来一样吗?”
  
  “这……”父亲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现在看起来,达利的画似乎和毕加索的画一样,而且确实有很多专业的画家对他的画表示过肯定。
  
  “是的,你的画看起来和毕加索的一样,”这时,走进来的美术老师说,“不过也只是看起来一样而已。”
  
  “什么意思?”达利不服气地问。
  
  “毕加索13岁时的绘画水平就相当于大学油画系毕业生的了。正因为他的写实和造型功底非常扎实,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风格。这就像盖房子,只有地基扎实,才能盖出各种造型。如果地基不牢,即使勉强盖好了房子,也只是看起来和其他房子一样,实际上有本质的区别。”
  
  达利不由得红了脸,开始认真上绘画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终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
  
  “也许很多事情看起来是一样的,此时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只是看起来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达利不止一次这样告诉人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19:56 | 查看全部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
  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威武雄壮。
  因为是给丞相驾车,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优越感,这让吕成在同行面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说要和他离婚。吕成很奇怪,仔细询问终于知道了原委。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一幅甘居人下的谦卑态度。而自己的丈夫吕成虽然只是一个车夫,趾高气昂,不可一世。
  
  妻子说:“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驾车的车夫,却常常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向妻子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谦虚谨慎,对人敬重有加。赶车时候,吕成的头也不昂那么高了。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便询问其原由。晏婴得知实情后,便对吕成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能够独当一面,便推举吕成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一位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
  
  低头并不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而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
  也许你出类拔萃,但也不要忘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人比你更厉害。时时不忘低下自己高昂的头,时时保持谦卑低调的态度,踏踏实实做事,反而会让别人高看你一眼。
  真正的成功者就算低着头也会散发魅力,一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0:06 | 查看全部
北美洲东部生活着一种小动物,它长相奇特,鼻尖长有21只触手,它们环绕着鼻尖,就像星星发出的光芒一样,因此这种小动物被命名为星鼻鼹。

  据科学家研究,无论是感知系统还是捕食动作,它都非常敏锐,能够在四分之一秒的超短时间里,完成确定猎物位置并捕食猎物的全过程,被称为世界上行动最为迅速的哺乳动物猎食者。
  
  然而,如此顶尖的捕猎高手,却往往会成为狐狸的美餐。捕猎时,狐狸会在星鼻鼹的洞口布下陷阱——放些它最爱吃的小昆虫,而且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一只。然后,狡猾的狐狸就会躲在一旁,静静等候星鼻鼹掉进陷阱。
  
  当发现洞口的小昆虫后,星鼻鼹会迅速观察周边的情况,确定没有危险后,才会慢慢地将小昆虫吃下去。但是,当安全地吃完第一只小昆虫后,它的敏锐性就会迅速下降,从而毫无防备地顺着狐狸埋伏的路线一直吃下去,最终失去防备成为狐狸的美食。事实上,星鼻鼹不仅敏锐,警觉性也很高。但是,狐狸设陷阱的手法很温柔,以至于让它失去了防备心,最终掉进了陷阱。
  
  其实,人常常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对那些残酷的环境警惕万分,对那种既温柔又令人欲罢不能的陷阱毫不设防,结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辨别能力,知道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好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看一眼就知道可能会伤害我们的老虎、狮子,而是那些看似没什么武力,实际却在暗中设陷阱的狐狸。就像电脑游戏、毒品等,它们都不会像老虎、狮子一样,瞬间夺取你的性命,却会悄无声息地迷惑你,让你变得迟钝,然后再慢慢地毁掉你,等你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

  所以,对于危险,多听听长辈的话,多听听有过经验教训的人的话,是没有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0:18 | 查看全部
很久以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来到巴黎,期望他父亲的朋友能够帮他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你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他。
  
  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和地理怎么样?”父亲的朋友又问。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那法律呢?你擅长吗?”父亲的朋友接着问。
  
  青年窘迫地垂下头。
  
  “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连续发问,青年都只是摇头,似乎他一无所长,连一点儿优点都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父亲的朋友说。
  
  青年羞涩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然后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把名字写好也算是一个优点?青年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的朋友,但在对方眼里,他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数年以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能够抓住自己的潜力并且很好地发挥出来,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大仲马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时间从无到有的积累,没有什么一出生就一通百通的天才。所以,既然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为自己眼下的不足而感到自卑呢?不如好好了解自己,学会利用时间,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0:30 | 查看全部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刚出生的苍蝇幼虫放在一个恒温、恒湿,既没有细菌污染,也没有病毒侵害的温室里,每天都定时定量给小苍蝇投放美味的食物,小苍蝇们整日里锦衣玉食,活得有滋有味。
  
  在科学家的精心喂养下,小苍蝇迅速地成长起来。然而,当小苍蝇长至年轻力壮的“盛年”时,科学家却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把它们全部都赶出了温室。这时候,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生龙活虎、欢蹦乱跳的苍蝇,却一只只迅速地死在了明媚的阳光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科学家研究后,得出了结论:在温室里长大的苍蝇,由于整日泡在“蜜罐”中,久而久之,它们的免疫系统开始退化,最后几乎完全丧失了免疫功能,对外界的侵害没有任何抵抗力。于是,外界的一丁点儿微不足道的侵害,马上就能要了它们的命。而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苍蝇,免疫力之所以强大,正是得益于外部恶劣环境的不断刺激和磨砺。
  
  苍蝇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怎能忽视环境的作用,而不时时加以警惕呢?只有勇敢地去接受风霜雨雪的考验,历经暴风骤雨的洗礼,才能让人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同学,你现在是不是待在“蜜罐”里呢?你的亲人们是不是在尽他们所能保护你呢?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如果是,除了祝福你继续幸福外,老编还要提醒你,睁大双眼,注意观察外面那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因为有一天,你终将走进那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接受它的考验。如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获胜的概率就会比较高,否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2:30 | 查看全部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他从小父母双亡,被迫沦为乞丐,处境悲惨,所以,后人常常用“穷过吕蒙正”来比喻一个人穷困潦倒。吕蒙正在困境中发奋读书,后来做了北宋的中央高层干部。
  
  吕蒙正在京城开封刚做副宰相时,有个家里有点钱的公务员在背后指着他说:“这小子是乞丐出身,竟然也能在中央政府部门当官,真是搞笑!”吕蒙正听到了这句话,却假装没听到。
  
  当时,吕蒙正的一个下属就气愤地对吕蒙正说:“一定要追查此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在背后说你的坏话。”然后,就要去调查那个公务员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
  
  吕蒙正笑了笑,说:“若是追查此人,知道了他的姓名,一定终生不会忘记,恐怕就会成为彼此一生的怨恨,倒不如不知道来得干净。再说,他说说,对我又没有什么损害,还是不追查为好。”听了吕蒙正的这番话,下属都很佩服他的胸怀和大度。
  
  俗话说:“恩情易忘,怨恨难消。”吕蒙正这样做,目的是把怨恨拒绝在心灵之外。记恩不记怨,需要宽容和雅量,这是一种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2:42 | 查看全部
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到一个老玉石家的家里去拜师。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鉴定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了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也一句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傅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几个月后,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觉得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您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老师开心地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4:25 | 查看全部
有一天,有位信徒请教禅师:“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却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禅师问:“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吗?”信徒回答:“是的。”
  
  禅师说:“现在看你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信徒说:“我真的不知道,好像都是一样的亮。”禅师说:“这三根蜡烛就好比是三个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万百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的人找出来,你怎么又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呢?”
  
  信徒沉默不语。
  
  这时,禅师说:“你现在选一根蜡烛放在你的眼前,用心看看哪根最亮。”信徒说:“当然是眼前的这根最亮。”禅师说:“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信徒说:“我真的还是看不出哪根最亮。”禅师说:“其实,你刚拿的那根蜡烛就好比是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珍惜现在拥有,爱眼前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4:39 | 查看全部
大师询问他的弟子:“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呼喊?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呼喊?”
  
  一名弟子说:“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镇定,所以彼此呼喊。”
  
  “但是,为什么当另一个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选择呼喊呢?难道不能以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吗?”大师继续问道。
  
  弟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能使大师感到满意。
  
  最后大师解释道:“当两个人相互愤怒的时候,他们的心和心相距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呼喊,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的距离越是遥远,他们只有越发强力呼喊,彼此才能听到。”
  
  大师寓意深长地说:“当两个人相互爱慕,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不需要彼此呼喊,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与心的距离变得紧密了。当他们彼此爱得更深,又会发生什么呢?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心靠得很近。他们甚至都不说话,只需看着对方,就够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你们争吵的时候,不要让你们的心疏远,不要说那些使彼此更疏远的话,一旦你们之间的距离开始疏远,你可能无法找到返回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25:35 | 查看全部
草原上,一只花豹捕获了一只小羚羊,但不敢马上吃,因为随时会有更凶猛的对手来抢夺猎物。事实上,此刻四周并无其它对手,但它觉得必须要把猎物藏到大树上。
  
  最近的大树也在两公里之外,花豹不惧遥远,拖着猎物走向那棵依稀可见的大树。一路拖,小羚羊身上的血一路流淌。不久,两只狮子发现了这些血迹,就循迹追去。跑了一阵后,它们终于远远地看到花豹拖着一只小羚羊在大树下休息。尽管它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敏感的花豹还是发现了,连忙叼起猎物四周察看。
  
  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两只狮子干脆起身追赶过来,但等它们来到大树下,花豹已将猎物拖到了树枝上。狮子的爬树本领没有花豹好,更何况那棵树非常光滑,它们试了很久都爬不上去,就守在树下不愿离去。这时,花豹已经安全了,但它依旧觉得这个树枝不够高,就叼着猎物爬上了第二层树枝。看着花豹爬得更高,狮子起身用爪子狂抓树干。花豹觉得很不安,接着爬上了第三层树枝。
  
  第三层树枝已经非常细了,摇摇晃晃的,但花豹并没有察觉到潜藏的危险,它只觉得爬得越高,离狮子越远。见花豹爬得更高,狮子发怒地“嗷嗷”大叫,但又束手无策,只能趴在地上和花豹硬耗。它们早就饥肠辘辘,如果一直耗下去,只会饿死自己,沦为花豹的食物。
  
  可花豹又哪能考虑到这些?它只想和狮子们拉开距离,在第三层树枝上仍觉得不够安全。休息片刻后,它又站起来将食物叼到第四层树枝,树枝剧烈地晃动,但花豹不管不顾,放好猎物后自己也跳了上去。还没等它站稳,那根树枝“咔嚓”一声断了,花豹和它的猎物一起掉落下去。下面的两头狮子纵身跃起,花豹还没有落到地上,就已经被其中一只狮子咬中了脖子……就这样,花豹和它那已经到手的猎物,一起成了狮子的美餐。
  
  擒获猎物后不马上吃掉,而是藏起来慢慢享用;遭到狮子们的围困后,不是硬拼狠斗,而是爬到树上避开劲敌,这说明这是一只有智慧的花豹,只是它没想到,所谓的“安全”并不是绝对的远离,而是一种“尺度”的把握。如果为了避免一方的危险而无限地往相反方向退避,往往会陷入另一种更大的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