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发表于 2018-1-19 20:56:36 | 查看全部
小故事,大道理。感谢新宇老师的精彩分享!!!
   158_38202_a889934f251a58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07:52:1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0 14:02:31 | 查看全部
好帖子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3:48 | 查看全部
满则亏
时间:2019-12-28 作者:未详 点击:600次
  从前有一个笨人到朋友家里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饭,可菜上来之后,他嫌菜没有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就去取了些盐来,放进了菜里。这次,他觉得味道够了。
  
  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是从盐中得来,一点点盐就让菜好吃,那么多吃一些一定味道更好。”
  
  这样想了以后,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主人问他要这么多盐做什么,他笑笑,没说话。然后将盐一口吞进了嘴里,不料却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了出来。
  
  这是《百喻经》中的一则故事。用它来规劝那些人,要懂得节量饮食,要做到少欲知足。不过后世的人,又从中解读出了其他的含义:凡事不要做得太满,满就是亏。
  
  要明白,一件事或一样东西,能够让我们满足,给我们带来快乐,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就是我们想要的,更在于,我们拥有很多功能跟它们相反的事物。正是那些事物存在,它才能有益于我们。如果将这些看成是必然、必须是给我们益处的东西,那便错了。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是因为我们体验到了没钱的苦。如果钱已经足够了,再去追求金钱,那么钱就变成苦本身了。快乐也一樣,我们觉得快乐,是因为有痛苦的东西在,它们在,才衬托出了快乐的可贵。
  
  这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快乐的,有的只是相对的快乐。我们觉得休息的快乐,是因为工作的劳累衬托出来的。如果天天都在家休息,那么一样会感觉枯燥和不耐烦。凡事满则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4:09 | 查看全部
于钦智保古寺庙
时间:2019-12-05 作者:未详 点击:965次
  元朝时期,于钦在山东某地担任官职。这期间,他经常寻访当地古迹,还自掏腰包捐钱捐物,用于古迹的保存和修缮。
  
  有一次,当地知府要兴修水利,为了节省预算,打算拆除当地的一座古寺庙,把拆下来的石料和木材用作施工材料。那座古寺庙的历史悠久,很多民众都表示反对。但知府态度坚决,对民众的意见置若罔闻。
  
  这时,有人想到了于欽,希望他能出面劝阻。然而,于钦非但没有劝阻,反而自告奋勇,担任了拆除古寺庙工程的“总指挥”,民众对此大失所望。
  
  不过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没多久,知府就叫停了这个工程,古寺庙得以保存。后来,大家才知道,知府之所以改变初衷是因为于钦的预算。于钦告诉知府,拆除这座古寺庙需要花费好几千两银子——和所得到的石料和木材相比,简直太得不偿失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于钦当初的用意,顿时对于钦的智慧佩服不已。
  
  明知正面劝说效果不大时,不妨先顺从对方的意愿,再找出难点所在,让对方主动知难而退,从而达到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4:22 | 查看全部
王阳明被逼射箭
时间:2019-11-27 作者:未详 点击:1153次
  明朝正德14年,王阳明平定了宸濠之乱,任职南昌。许泰、张忠、刘褮等佞臣为抢功,以搜捕余党为名,率领两万北军来到南昌,接连不断地挑起事端,企图激怒王阳明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加以陷害。然而,王阳明泰然自若,以礼相待,反而得到了北军众将士的钦佩。
  
  三个佞臣万般嫉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自以为北方人擅长射箭,而王阳明这个南方人射箭功夫一定很糟糕。所以,他们提出比试射箭,想让王阳明当众出丑,达到羞辱的目的。
  
  王阳明本不肯,可三个佞臣以为他胆怯,不敢应战,就更加骄横跋扈。由于三人三番五次的相逼,王阳明无法拒绝,只好回答:“下官一介书生,怎敢与诸公较艺?请诸公先显身手吧。”
  
  听了王阳明的话,三人果然认为他不善射箭,顿时心中窃喜。许泰说:“每人三箭,我们先射给老先生看,必求老先生也射一回賜教。”
  
  许泰说完,三人一同站在了射箭场上,北军和南军的将士都睁大了眼睛盯着箭靶。
  
  很快,三人射完了,结果,除了许泰和张忠各有一箭射中靶子的边缘之外,其余七箭全部脱靶。
  
  三人面红耳赤,但仍心存侥幸,以为王阳明不如他们,就不依不饶地对王阳明说:“我们自从跟随圣驾,久不操弓执矢,手指生疏了,务求老先生射一回赐教。”王阳明再三推辞,三人就是不肯放过。他们是想等着王阳明出丑,以挽回自己的颜面。
  
  迫不得已,王阳明只好取来弓箭,对三人说:“下官初学,休得见笑。”说完,挽弓搭箭,嗖!嗖!嗖!三箭射出,均中靶心。
  
  在场的南北军将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许泰等三人则尴尬不已,特别是当见到自己的北军部下均折服于王阳明时,害怕失了军心,不敢再寻衅滋事,草草带着北军打道回府。
  
  正所谓:心怀鬼胎,定是奸佞小人;欺人太甚,必将自取其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5:05 | 查看全部
再等等看
时间:2019-10-24 作者:未详 点击:3068次
  雪峰是宋朝时期著名禅师。有一天,他带着弟子去外面讲经,半路上,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这时,弟子看到从河的上游漂来一棵粗壮的青菜,他觉得可惜,就捡了一根棍子把青菜捞了上来,放在岸边。弟子拿着青菜对雪峰禅师说:“师父,你看,上游的村民把这么好的青菜都给扔了,如此不珍惜食物,一定不是好人。”雪峰禅师笑笑说:“不一定,再等等看吧。”
  
  没多久,上游有个村民匆匆忙忙地跑过来问:“两位大师,你们见到一棵青菜了没有?我正在洗青菜,一共六棵,后来发现少了一棵,一定被水冲走了。如果找不到那棵青菜,真是可惜了。”弟子一听,就把青菜拿了出来。
  
  村民接过菜,又问:“两位大师要过河吗?我的渔船停在前面,如果你们要过河,我这就撑下来,载你们过河!”
  
  雪峰禅师和弟子连忙起身向他致谢。
  
  继续上路后,弟子感慨地说:“师父真是高明。”
  
  雪峰禅师笑笑说:“世间哪有真正的高明,无非是遇事多一些耐心。有耐心的人总能从时间里,得到更多真正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5:18 | 查看全部
魏绛的上上策
时间:2019-10-08 作者:未详 点击:1640次
  魏绛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卿,史称魏庄子。他不仅执法严正,而且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晋楚争霸时,双方都极力扩充国土。晋悼公通过加强内政,整肃朝纲,使国力日渐强盛起来。
  
  此时,一直与晋国交恶的戎部落,自知与其为敌是不自量力,于是,其部落酋长就派孟乐带了兽皮等物来讲和。
  
  晋悼公招集群臣商议此事,他觉得戎部落野蛮不讲理,只惧刀兵,不守信用,因此有意攻打戎部落,也想乘机扩大国土,以此显示晋国国力强大,震慑其他诸侯国。
  
  群臣见晋悼公主战,便随声附和他:“戎部落见我国兴盛,方有此举。我王志在争霸天下,正好借此机会讨伐戎部落,以壮国威。”
  
  朝廷上下,群臣主战者居多,这很合晋悼公心意。魏绛却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并不发表意见。晋悼公很好奇,就询问魏绛的看法。魏绛没有直接回答晋悼公的问题,反而问晋悼公伐戎的目的,问他是想出口恶气呢,还是想一统天下。晋悼公一听,感觉话里有话,就请魏绛献计。
  
  魏绛趁机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天下尚未安定时,各诸侯国都在观望。假如晋国对戎部落发动战争,那两国交战必有损伤。如果晋国战胜戎部落,确实能收服一个小国,但这不是仁德之政,反会使有归降之意的国家叛晋国而去。如果不能打胜戎部落,那么与晋国实力相当的楚国就有机可乘,而使晋国处境遭逢危险。
  
  听完魏绛的分析,晋悼公还是心有不甘,觉得和戎部落讲和太便宜他们了。
  
  魏絳不得不进一步分析:戎部落逐水而居,他们重财物轻土地,如果与之讲和,就可以有机会买下土地,让百姓耕种,乘机扩大晋国国土。而且,讲和是晋国不计前嫌,化解恩怨,推行德政,会使人心存感恩,所以,讲和是上上策。
  
  直到这时,晋悼公才茅塞顿开,连连称赞魏绛的计策高明。
  
  因此,魏绛受到了晋悼公的重赏,还受命出使戎部落,代表晋国与之结盟修好。晋国此举不仅免除了诸侯争霸的后顾之忧,还受到晋国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拥护。
  
  事后,同僚问魏绛为什么要对戎部落主和而不主战时,魏绛说:“诸侯争霸用武力定会战事不断,两国百姓都会遭受战争之苦;但若施仁政讲和,则可使百姓安居乐业,避免许多无谓的厮杀和损失。所以,最好的计策不是谋胜而是谋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5:29 | 查看全部
最好的时间
时间:2019-09-16 作者:未详 点击:5134次
  童話里有一架天梯,要去多高多远都可以,只要向上爬即可。但是,一步步向上的时候,下面的梯级就四处散落,换言之,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年轻时听见这部天梯的故事只觉可笑,噫,只要往高处之路不绝,有什么坏?现在回想,不禁恻然,啊,没有回头路。
  
  每走前一步,代价是后一步永远失去,有时,真想再转身同亲友多说一句,已不能够,早已生离死别。
  
  儿童乐园时常形容时光如一节开出去的火车,轰隆轰隆,经过原野,穿过山洞,日夜不停。可恨目的地是什么地方,人人知道。如果不在旅途中多吃多喝,娱己娱人,兼欣赏风景,简直对不起自己。
  
  一直觉得,最好的时间永远是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5:40 | 查看全部
住大房子的老鼠和织大网的蜘蛛
时间:2019-09-11 作者:未详 点击:3219次
  一只老鼠见人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心想,我也要懂得享受,住在又大又宽敞的房子里。于是老鼠把自己的“房子”,也就是鼠洞,挖得奇大无比。老鼠确实在宽大的鼠洞里舒服了一段日子。
  
  可好景不長,一天,老鼠偷东西被猫发现,一路被追赶,最后老鼠无路可逃,只好逃进了鼠洞里。可猫紧跟着老鼠也追进了鼠洞,在老鼠的“大房子”里把老鼠逼上了绝路。想当初,老鼠一心只顾着挖大鼠洞,哪里顾及得了猫能不能钻进来?
  
  老鼠没有想到,它为自己挖的“大房子”,竟是为自己挖的坟墓。
  
  再说一只蜘蛛,一天突发奇想:如果我织一张好大好大的网,不就能网住更多的蚊虫吗?于是,蜘蛛织就了一张硕大的网。靠着这张大网,蜘蛛捕获了比往常多得多的蚊虫。蜘蛛内心狂喜不止。
  
  可蛛网实在太大了,它们在网住蚊虫的同时,也会“网”住一些无意间飞过的小鸟。纤细的蛛丝可以网住蚊虫,又怎能网得住飞鸟呢?小鸟飞过蛛网,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蛛网撞破。所以,蜘蛛只得一次次补网。
  
  一次次补网,只是对蜘蛛的小惩罚,而大的惩罚还在后面呢。一次,一只小鸟飞过蛛网,蛛丝粘在小鸟身上,小鸟怒起,飞回来对着端坐在蛛网中央的蜘蛛狠狠地啄了下去。可怜的蜘蛛,最后成了小鸟的口中之食。
  
  贪欲就是这样一张大网,一旦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无限扩张,就会适得其反,受到惩罚,落得可悲的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