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15 | 查看全部
三个故事
时间:2019-05-21 作者:未详 点击:2711次
  百丈怀海有一次陪马祖大师外出,看见一群野鸭飞过。马祖问他:“那是什么?”怀海说:“野鸭子嘛。”马祖又问:“飞哪儿去了?”怀海说:“飞过去了。”马祖闻言上前,使劲拧怀海的鼻子,疼得怀海大叫。马祖说:“叫你还说飞过去了!”怀海当下大悟。
  
  马祖的意思是:野鸭已经飞走了,你还在心里记挂着。
  
  因此想起慧海禅师的故事。有人问慧海,他是如何用功的。慧海說:“很简单,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那人说:“人人都是一样,这算什么用功。”慧海说:“不一样。”那人问:“怎么不一样?”慧海说:“他们思虑重重,吃饭时不肯吃饭,睡觉时不肯睡觉;我不然,我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这就是不同。”
  
  古语说,痴人面前说不得梦。若马祖,若慧海,只是缘分好。缘分不好,便是别人拧他们的鼻子了。若知痴人面前说不得梦,千言万语,便同泥滓。庄子说旦暮遇之,这个旦暮之间,桥也不流,水也不流,请问你何处可走,更有何物可看。
  
  《禅宗灯录》又有寿州道树禅师的一则公案。
  
  道树晚年在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山上经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谈诡异,变化成佛形及菩萨、罗汉、天仙等,或放神光,或发声响。众人看见,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此过了十年,终于寂无声息。道树对徒弟们说:“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世态变化,眩人耳目。道树和尚说:“只要自己守定,任它怎么变,总是花招有限,而我只做自己要做的事,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只做自己能做的事。天长日久,置之不理,其怪自败。”
  
  三个故事,说了三个道理:看事看深一层,不做非分之想,不受外界蛊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26 | 查看全部
智慧小故事,带你看清人生大道理
时间:2019-05-08 作者:未详 点击:3291次
  善思语: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在这场旅行中经历,然后感悟,最终成长。
  
  一位大妈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大妈就被踢出群了。
  
  善评:知识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经验可以让你更快地解决问题。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今天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善评:自信是免费的,你为什么不能自信呢?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自信的你最美。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
  
  两只老虎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
  
  开始时都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善评:人们总是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喜欢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
  
  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您真漂亮!
  
  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
  
  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
  
  听完,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善评:你故意扔下的石头,绊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
  
  鸽子问:你要飞到哪?
  
  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告訴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善评: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像你想象的那样美好,就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36 | 查看全部
小和尚的脚
时间:2019-03-28 作者:未详 点击:5896次
  馬祖禅师是唐朝时五台山著名的高僧,他很喜欢用“刁难”的方式提点徒弟,帮助他们开窍顿悟。
  
  有一次,马祖禅师搬了个藤椅,坐在寺院后门的小路上看书。没多久,徒弟小和尚推着车子从菜园回来。由于道路太窄,马祖禅师又把脚伸在路中间,小和尚就让师父把腿缩回去,以便自己推车。没想到,马祖禅师却说:“我向来只伸不缩。”
  
  小和尚一下子愣住了,为难地说:“师父,您不肯把脚缩回去,我可回不去寺里了呀。”
  
  马祖禅师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说:“那是你的事。”小和尚想了想说:“师父,您是只伸不缩的人,那我总不能压断您的脚吧?要不我们换一下,我坐到椅子上,您来推车!”
  
  马祖禅师听后起了兴致,就和徒弟换了位置。只见小和尚也伸直了脚,可就在马祖禅师推着车要压到他时,小和尚却把脚缩了回去。马祖禅师问:“你为什么把脚缩回去了?”
  
  小和尚笑着说:“师父,您只伸不缩,但我是能屈能伸的人,所以把脚收回来了。”
  
  小和尚推着车子离开了,马祖禅师看着他的背影哈哈大笑。多年后,马祖禅师把衣钵传给了这个小和尚——后来的高僧五台山隐峰禅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47 | 查看全部
秃尾鼠的命运
时间:2019-03-18 作者:未详 点击:2643次
  秃尾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喜欢在阴暗的树林中生活,因为尾巴没有毛而得名。秃尾鼠并不像其它鼠类那样灵活,看上去行动有些迟缓,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懶,平时大都呆在洞穴里,有许多就死在自己的洞穴里。
  
  秃尾鼠的死因很容易猜测,因为懒惰,一般认为它们肯定是饿死的。照这个逻辑来推理,秃尾鼠饿死时应该是皮包骨头,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秃尾鼠死在洞穴里时,身体很胖,油光发亮。
  
  看来,它们不像是饿死的,那是怎么死的呢?经过长时间跟踪观察,这个谜终于揭开了:秃尾鼠是撑死的。
  
  平时,秃尾鼠非常懒,饿的时候才去找食。它们生活的这一带,有一种黄纹鼠,这种鼠找来谷物后通常贮存在洞穴里。秃尾鼠发现它的洞穴后,立即会占为己有,而黄纹鼠胆很小,洞穴被占后也无可奈何,只能另觅他处。
  
  秃尾鼠占据这里后,便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于是,它们就会完全呆在洞里,吃喝拉撒都不离开。因为吸收功能特别好,吃的东西都很快贮存在身体里,几天后就胖了起来,而且越来越胖。可它们当初进洞时能进来,等这里的东西吃完后,因为身体快速肥胖变大,出洞时就麻烦了,洞口已再出不去了。最终,它们只能拼命往外挤,可还是挤不出,最终累死在洞里。
  
  秃尾鼠因为懒惰,所以选择安逸,最终丢了命,这个现象值得人类反思。人生在世,安逸的门进去容易出来很难,很有可能把命丢在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57 | 查看全部
懂得认输才能赢
时间:2019-02-25 作者:未详 点击:7595次
  非洲大草原上,一大一小两只羚羊正吃着青草。它们是父子俩,全然不知附近的草叢里埋伏着一只猎豹,正等着抓捕猎物。
  
  猎豹悄无声息地靠近,时机成熟后,它猛地蹿出草丛,直奔小羚羊而去,大羚羊连忙喊:“快跑!”就在猎豹快要抓到小羚羊的时候,小羚羊听到了父亲的话,迅速躲开了,然后跟着父亲往别处跑去,猎豹紧追了过去。大羚羊一路指挥着小羚羊,它们一直跑着,猎豹一直追着,虽然猎豹的速度很快,但因为有大羚羊的指挥,猎豹一直没能追上它们。
  
  猎豹擅长冲刺,却不擅长跑马拉松,最后它终于体力不支停了下来,而大羚羊则继续带着小羚羊往前跑,它们一直到安全的地方才停下来。
  
  小羚羊问父亲:“为什么我们要跑呢?”
  
  大羚羊说:“如果我们不跑,对猎豹来说只是解决了一顿晚餐,但对我们来说却是生与死的考验。”
  
  “可为什么我们不和猎豹对抗呢?”小羚羊又问。
  
  大羚羊笑笑说:“如果我们和它对抗,那只能更早地成为它的晚餐。你要记住,面对猎豹,我们只有先认输再逃跑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胜利不是来自于打倒它们,而是来自于跑得比它们快!”
  
  面对强敌时,只有“敢于认输”并“努力逃跑”,才能闯出一片天地,才有机会争取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20:00:19 | 查看全部
胡鼠的路
时间:2019-02-18 作者:未详 点击:3096次
  西非沙漠里有一種鼠叫胡鼠,这种鼠在沙漠中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得益于它们强大的找水能力,也受制于它们独特的身体构造。由于胃部较小,容水量较少,消耗很快,所以,它们每天不停地奔走,几乎不停歇。
  
  胡鼠其实也有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的胡鼠特别有意思,只见它们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对于这个现象,许多动物爱好者有不同猜测,但大部分人认为,这有可能是胡鼠太累了,想休息放松一下,因为不久后,它们又开始奔走,寻找有水源的地方,可它们休息为什么要四脚朝天呢?这个推测不太完美。
  
  也有一部分人猜测说,这可能是胡鼠一次饮水过多了,身体承受不了,所以才要停下来。可是,这个理由似乎也站不住脚,按照胡鼠体内容水量,它们是不可能一次摄入很多水的。
  
  一位动物学专家最终给出了答案,他指出,胡鼠突然间停下来,且都是四脚朝天躺在地上,是由于沙漠地表温度高,再加上它们这一天至少奔走超过了数十甚至数百公里,肚皮与沙漠地表一直在摩擦,导致肚皮温度越来越高,它们承受不了才停下来,然后四脚朝天散热,等温度降下来以后,再继续奔走。专家也指出了胡鼠连续奔跑的里程极限:150公里。超过了这个距离,它们必然会停下来给肚皮散热。
  
  胡鼠的休息方式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有些时候,我们一直在努力奔跑,可当我们承受不住的时候,千万要学一学胡鼠。切记,适当地停下脚步,其实是为了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20:00:26 | 查看全部
会利用工具的猪齿鱼
时间:2019-02-16 作者:未详 点击:2199次
  在澳洲的大堡礁,有一种高智商的鱼,因为它的牙齿外露,人们称它猪齿鱼,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会利用工具的鱼类。
  
  在蓝色的海洋里,猪齿鱼随性而游,上下4枚犬齿非常醒目,而这牙齿也正是它的工具之一。它们是一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鱼类。
  
  猪齿鱼是肉食性鱼种,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物,平时经常栖息于礁沙混合区域,夜晚像人类一样休息。
  
  豬齿鱼让我们人类叹为观止的是,它居然聪明到会利用工具。在清澈的水底世界,一只色彩斑斓的猪齿鱼正在悠闲地游动着,准确地说,它是在寻找自己的美味佳肴呢。在水底的一堆碎珊瑚和沙子中,它发现了自己要寻找的目标,一只埋在沙子中的蛤蜊。只见猪齿鱼微微侧了下身子,对准蛤蜊猛然舞动着自己的鳃盖和鱼鳍,一股水流便冲开了碎石沙,一只蛤蜊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它眼前,旋即,它用自己更加厉害的牙齿,将这只蛤蜊叼到自己的巢穴中。这些动作,在这顿美餐中,只是完成了一半工序。
  
  下一道工序,也是非常艰难的一道工序,就是对蛤蜊进行深加工,简单说就是开壳取肉。蛤蜊的外壳坚硬无比,如何将这些硬壳敲碎呢?我们人类有手,可以用手拿锤子去砸,可是猪齿鱼是怎么做到的呢?它用牙齿叼着蛤蜊,游到一处珊瑚中最硬的地方,用力将蛤蜊扔过去。一次没有成功,再来一次;两次没有成功,再来第三次。这样叼起来,扔过去,反反复复,经过数次的撞击,蛤蜊壳终于让猪齿鱼摔开打破,那鲜美的蛤蜊肉,立刻映入眼帘,猪齿鱼全然忘记了刚才的辛苦和劳累,叼起这块鲜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在这顿美味大餐的“炮制”过程中,猪齿鱼的犬齿和鱼鳃、鱼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们“手”口并用,最终将这顿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美味制作过程变为可能,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呈现给我们一个聪明绝顶的鱼类大厨形象。
  
  原来,在这神秘而深邃的海洋世界,有这般充满智慧的鱼类生存,因此,有人说猪齿鱼是鱼类中的爱因斯坦。善于用智慧去生存而不蛮干,猪齿鱼是这方面的行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20:00:36 | 查看全部
借个火儿
时间:2019-02-12 作者:未详 点击:3269次
  故事发生在汉朝。说村里有户人家,一天清晨,婆婆起来发现,晾在屋外的肉不见了,怀疑是儿媳妇偷的,她不由分说,就把儿媳妇赶出了家门。儿媳妇很委屈,一边抹泪一边走,路过平日要好的一个村妇家,敲门进去诉说心中委屈。
  
  听完诉说,村妇心生一计,对这个儿媳妇说:“你且慢慢地往前走,我让你婆家人去把你追回来。”听了这话,儿媳妇走出门,按照村妇交代的,慢慢地向村外走去。
  
  而村妇则找来乱麻,搓起了火绳。不一会工夫,火绳搓好了,她拿上火绳来到那户人家。出来迎接的正是婆婆,她笑嘻嘻地说:“哟!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村妇笑着对婆婆说:“昨天夜里,两只野狗偷来一块肉,在我家门口厮杀争抢,结果其中一只被活活咬死了!这不,家里没火了,我来向你借个火,回家炖狗肉吃。”说完,她点上火绳走了。
  
  婆婆如梦方醒,这才知道冤枉了兒媳妇,赶紧派人去追。那人追到村外,终于把儿媳妇追了回来,一场误会消除了。
  
  无疑,村妇的处事方式是聪明人的做法,没说一句劝解的话,难题自动迎刃而解。劝解,忌针锋相对,宜旁敲侧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20:00:46 | 查看全部
识牛之道
时间:2019-02-11 作者:未详 点击:2706次
  农夫养了一头母牛。过了没多久,母牛生下了一头小母牛。
  
  小母牛长大后,和牛妈妈看着一模一样,不看牙口,外人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牛妈妈,哪个是小牛。
  
  一次,农夫遇到一位智者。农夫炫耀起自己的牛来,还说,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分辨出哪头是牛妈妈。
  
  智者听后笑着说:“这还不容易?闭着眼睛我也认得出来。”
  
  农夫头一次遇到这样说大话的人,他不相信,就说:“你要能认出来,我把小牛送给你。”
  
  智者到路边的田里扯了一把鲜嫩的青草,然后,让农夫用布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智者摸索着来到两头牛面前,他举起手里的青草,其中的一头牛看到后马上吃了起来。智者用手摸了摸两头牛的嘴巴,指着那头没吃草的牛说:“这是牛妈妈。”
  
  农夫目瞪口呆,忙问智者:“你这么肯定,这头是牛妈妈?”
  
  智者说:“当孩子在妈妈身边时,妈妈总会把有限的食物讓给她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20:00:59 | 查看全部
田婴巧荐王后
时间:2019-01-18 作者:未详 点击:1838次
  战国时期,齐威王死了夫人,后宫的王后之位出现了空缺。
  
  一天,齐威王把相国田婴找来,问他后宫的美人里有哪个适合当王后。一听这话,田婴就头大了,他只知道后宫中有七位年轻而貌美的女子都深得齐威王的欢心,却看不出齐威王最喜欢她们中的哪一位。田嬰心里很纠结:如果自己推荐的人没有当上王后,而没有推荐的人当上了王后,那么新后上位以后,自己恐怕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另一方面,如果推荐的人不符合齐威王的心思,齐威王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今后也就不再信任他了。
  
  在一番苦苦思索之后,田婴终于有了主意。他让人打造了七副耳环,其中有一副特别漂亮。他拿着这些耳环去见齐威王,请齐威王赏赐给后宫的七位美人。
  
  几天后,田婴就发现七副耳环中最漂亮的那副戴在了其中一位美人的耳朵上,于是田婴就向齐威王推荐这位美人做王后。齐威王对此很是满意,直夸田婴有眼光,因为这位美人恰恰最符合他的心思。
  
  有时候寻找难题的答案就像捕兔子,若是扑不到它,就想办法让它自己朝你跑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