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5:53 | 查看全部
弱小者的生存法则
时间:2019-08-28 作者:未详 点击:3453次
  鲱鱼是一种游动灵活、身长约35厘米的小型鱼类,生活在太平洋的水域中。由于体型小,鲱鱼的天敌很多,任何体型比它大的肉食鱼都可以捕食它。尽管天敌多,现实中鲱鱼并没有被比它大的鱼捕杀怠尽,相反却种群数量庞大,并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中。那么在凶险莫测的海洋里,鲱鱼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这就要得益于鲱鱼的团队合作精神了。它们深知团队合作的奥妙,单个的鲱鱼只有通过加入团队才能壮大自己。数量众多的鲱鱼聚在一起结成一个团队,少则上万条,多则百万条。
  
  在团队里,为了保持整个集体的统一行动,每条鲱鱼都要遵守三个规则:一是只注意离自己最近的伙伴;二是当身边的伙伴动时它也跟着动;三是伙伴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空间调控。
  
  这些鲱鱼团体远看就是一团活动的阴影,又像一个大的海洋生物,比一般的肉食鱼类大得多,造成这些捕食者不敢靠近捕食。就是有胆大的捕食者靠近时也都看得眼花缭乱,不能锁定单个鲱鱼进行攻击,这大大提高了鲱鱼的生存几率。
  
  如果体型大的鲸鱼冲过来时,处于边缘的鲱鱼最先发现,就迅速下潜。根据团队行动规则,内部的鲱鱼也会跟着下潜,从而带动整个团队下潜,这时鲸鱼就会扑空,等它转过身再扑时,鲱鱼群已下潜30米,摆脱险境了。靠着团队合作加之机智敏捷,鲱鱼群能躲过大多数鲸鱼的追杀而活下来。
  
  对于鲱鱼来说,谁脱离了集体,谁就要成为悲剧。因为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容易被对手锁定,一对一较量时很快就会被比它大的鱼吃掉。
  
  团队合作比单兵作战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这正是弱小者的生存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6:05 | 查看全部
谷文晁送折扇
时间:2019-08-24 作者:未详 点击:1379次
  从前,有个名叫谷文晁的年轻人,他酷爱绘画,画技也非常高超,可名声不大,画作也卖不出好价钱。
  
  有一天,谷文晁外出办事时,突然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白折扇开心地喊:“我的好运要来了,我的好运马上就要来了!”谷文晁一看就知道,那个人捡到了一把白折扇。当时的老百姓们有这样一个信奉——捡到白折扇会有好运!所以人们凡是捡到白折扇,都舍不得用,而是將它挂到墙上永久保存。想到这里,谷文晁突然有了主意。
  
  几天后,谷文晁就拿出家里所有的钱,到城里买回两马车的白折扇,邻居们见后都奇怪地问:“你买这么多扇子回家是准备当柴烧吗?”谷文晁没有理会。从此,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天天在白折扇上作画,并在上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画好以后,谷文晁每天都会趁着夜色,将这些白折扇一把一把地放到别人家的门口。天亮后,人们起床开门看到门口有一把白折扇,都非常惊喜,觉得好运降临到了自己家,纷纷把扇子挂在墙上。
  
  没多久,谷文晁的两马车扇子就全送光了。随着这些扇子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墙上,他的名字和画技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很快,谷文晁的名声就传遍了当地。
  
  想让更多的人赏识你,最好主动走出深巷,而不是隐藏在深巷里,被动地等着别人上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6:16 | 查看全部
狼的建议
时间:2019-08-05 作者:未详 点击:8373次
  一位牧羊人养了很多绵羊,他靠出售羊毛为生。
  
  白天,牧羊人把羊群赶到山坡的草地上吃草,晚上就把羊群赶到栅栏围成的羊圈里过夜。
  
  一只狼对这些绵羊垂涎很久了,但是它没有机会抓到羊,因为白天羊群在山坡上吃草时有猎狗在放哨,还有牧羊人手拿猎枪在巡逻,只要狼一出现,就死无葬身之地。到了晚上,羊住在羊圈里,高高的栅栏挡住了狼,它还是没有机会抓住羊。绕着羊圈转了一圈又一圈,狼忽然有了主意。它对羊群说:“现在羊毛不值钱了,我听主人说到过年时准备把你们杀了卖肉!我给你们一个免于被杀的建议,明天你们到山坡上吃草时就不要回来了,天天有草吃还很自由,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老绵羊对狼不屑一顾,但有一只涉世未深的小绵羊认为狼的建议很不错。
  
  第二天,在山坡上吃完草的小绵羊就藏在草地里,没有跟着羊群回到羊圈里,到了晚上,小绵羊就睡在山坡下的草丛里,没想到这离狼的家很近,小绵羊理所当然地成了狼的晚餐。
  
  生活中,风险固然存在,但如果规避风险的建议来自敌人时,你就要细细考虑了,因为太多时候,他的建议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益处,只会把你引向死亡的深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6:27 | 查看全部
为了防范别人而做出过度的反应
时间:2019-08-02 作者:未详 点击:1447次
  《吕氏春秋》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越王有四个儿子,有个奸臣要陷害他们,说这个儿子要造反,那个儿子要造反。越王先杀了一个,又杀了一个,然后再杀了一个。等到奸臣想要陷害第四个儿子的时候,越王已经不信了,自己只剩下这一个儿子了,他还能造反吗?但是越王没想到,他的儿子不这么想。他的儿子想,奸臣一怂恿,你就把我的三个哥哥砍了,这个时候我还能保得住命吗?最后真的造反,把越王给杀了。越王临死的时候后悔万分,早知道如此,应该当初把这最小的儿子也杀了。
  
  这就是人际关系当中的互动博弈,当你总在防范别人会怎么样的时候,你的行为、你的判断就会产生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8:04 | 查看全部
感化比苛责更有力量
时间:2019-07-17 作者:未详 点击:2126次
  东汉时期,太原有个叫王烈的人,以义行著称于乡里。
  
  乡里有个孤儿叫吴二,曾因小偷小摸被王烈进行过耐心的劝导。但半年后的一天,吴二去找人办事,发现主人不在家,便犯了老毛病,偷偷地把主人家的牛牵出来,打算牵到邻村卖掉。他刚走到大道上,就遇到了牛的主人,牛的主人见吴二偷了自己的牛,勃然大怒,伸手要打吴二。吴二忙说:“我偷了您的牛,您打我骂我都可以,但只求您千万不要让王烈先生知道!因为我愧对他的教导!”
  
  但事后王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他来到吴二家,说:“感谢你把我看得这样重,这块布送给你。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后来,邻村有一个老伯不慎把剑掉在了路上,有个路人捡到了,就守在剑边,等待失主回来取。一直等到了晚上,老伯才来,问那人姓名,但对方就是不肯讲。最后才知道他就是吳二!
  
  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许多时候,用心感化比严厉苛责更有效果!这就是这个故事教给我们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8:15 | 查看全部
“受伤”的草原鸻鸟
时间:2019-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346次
  北美草原上生活着一种鸻鸟。它们一般身长33~39公分,翼展76~85公分。由于草原上没有树木,鸻鸟只能把窝建在草地上,在草地上产卵、哺育幼鸟。
  
  北美草原上还生活着郊狼、狐狸等掠食动物,这些都是鸻鸟的天敌。掠食动物嗅觉很灵敏,循着气味很容易就能找到鸻鸟的鸟窝,一旦来到鸟窝旁,鸻鸟将没有能力与天敌抗衡,里面的鸟卵、幼鸟都会被吃掉。而事实上,聪明的鸻鸟在天敌到来之前,已经把它们引到鸟窝安全線之外了。
  
  当一只鸻鸟在孵蛋时,它远远地看见一只郊狼朝它的窝慢慢地走来,鸻鸟就飞到郊狼的后方20米外,伪装成一只受伤的鸟,它尖叫着,扑闪着翅膀在草地上挣扎,郊狼喜欢捕捉容易抓到的猎物,就朝这只“受伤”的鹆鸟奔去,眼看快要抓住了,鸻鸟又飞到20米外,仍然继续“受伤”,吸引郊狼再来抓它,果然幻想天上掉馅饼的郊狼又过来抓鸻鸟,快要抓住时鸻鸟又飞走了,如此反复几次,见郊狼已经离鸟窝百米之外了,鸻鸟的“伤”突然一下子好了,展翅飞走了,不和郊狼玩了。
  
  在危机四伏的草原上,弱小的鸻鸟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与天敌周旋,保全了后代的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8:28 | 查看全部
毒蛇自毙的启示
时间:2019-06-27 作者:未详 点击:2375次
  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
  
  “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
  
  “蛇类中,毒蛇是强者,按说,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适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不解地问。
  
  “遇到一条蛇,看它有毒无毒,只要看它的行为就知道了。无毒的蛇一般看到人就逃,而毒蛇看到人不但不逃,反而迎上前去攻击人。然而,正是由于它们四面树敌,处处作恶,同时也遭到了别人的反击、报复和捕殺。目前,毒蛇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作恶,看似伤害的是别人,其实伤害的却是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8:41 | 查看全部
阳光下的影子
时间:2019-06-06 作者:未详 点击:4682次
  有一匹良驹,性烈难驯,无人可以靠近。国王非常喜欢它,赐名玉马,配以金鞍,仆人无数,小心侍候。没想到玉马不领情,依旧我行我素,国王还是无法靠近它。
  
  无奈之下,国王重金悬赏全国的驯马师,只要能驯服玉马,赏赐重金和官爵。
  
  全國最有经验的驯马师纷纷前来。有人尝试用绳套住它,可是玉马一直暴躁不已,马首左摇右摆;有人用马鞭使劲抽它,玉马却更加强烈地反抗。有驯马师叹息地说:“此马生性刁蛮,不能为人所用,当放归山野,自生自灭。”
  
  正当国王惋惜之际,小王子毛遂自荐,说让他试试。小王子仔细观察了玉马,然后露出笑容说:“此马可驯。”只见小王子把马牵到背光处,小心安抚,玉马很快收敛了脾气,像个温顺的孩子。
  
  国王大喜,忙问其故,小王子说:“这匹马不是性格暴躁,只是它一直在踩踏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心里不安,于是我将它牵到了阴影里,小心安抚,就驯服了这匹宝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8:53 | 查看全部
未来之事
时间:2019-05-31 作者:未详 点击:2351次
  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一日聚徒讲学,休息间,一徒上前对墨子说:“过去的事是可以知道的,也是可以验证的,未经过的未来之事是不可能知道的。”
  
  墨子对他说:“假设你的亲人在百里之外遭遇不幸,只有一天的时间,你到了就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不到,则难逃厄运,性命不保。同时有好马快车和劣马破车,你将选择哪个?”
  
  徒弟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要乘好马驾快车,这样可以早点到达解救亲人。”
  
  墨子微笑着说:“这怎么可能说未来之事不知道呢?”
  
  徒弟听罢,哑然无声。
  
  打开心窍,让思维放开,跳出人生看人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令人迷茫的事情原来都是那么简单而有规律。明白了,悟透了,也就掌握了生活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把握人生,把握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03 | 查看全部
马连良巧解矛盾
时间:2019-05-30 作者:未详 点击:1565次
  马连良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22年,马连良来到上海演出,其间,有一场他与白牡丹(荀慧生)合作演出的《打渔杀家》。当时,宣传的海报刚一贴出,买票者就蜂拥而来,大家都想一睹马连良的精彩表演。
  
  不过,就在马连良准备演出的前几天,上海剧评界为了一件事争论不休:谭鑫培当年在《打渔杀家》中饰演萧恩时穿的什么鞋。一派说是“鱼鳞洒鞋”,另一派却说是“薄底靴子”,两派为此大打笔墨官司,场面好不热闹。
  
  马连良明白问题有些棘手,他赶紧给人称梨园“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写了一封信,询问谭鑫培演出时到底穿的什么鞋。王瑶卿在回信中表示:“谭先生虽然穿鱼鳞洒鞋的时候多,可也穿过薄底靴子,两派的说法应该都没有问题。”看了回信,马连良心里一下子有了主意。
  
  到了演出这天,马连良饰演的萧恩上场了,大伙全都将目光投到他的脚上,结果发现马连良穿的是鱼鳞洒鞋。不过,等到萧恩第二场出场时,大伙再往马连良的脚底一瞅,发现他已经换了薄底靴子。
  
  就这样,马连良用这种鞋、靴两穿的方法,机敏地为双方调解了矛盾,不仅平息了这场争论,而且顾到了双方的面子。马连良用心良苦,巧借“穿鞋”调解矛盾的做法,在上海更是传为一段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