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3:39 | 查看全部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兵征讨南唐。
  临行前,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担任另一路的前锋指挥官。”
  部下们都知道,田钦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还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到军中呢?
  事后,曹彬对心腹说,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很长,需要群臣的全力支持。自己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地进谗言,可能会坏事。田钦极有可能就是这样的角色,防范他的最好办法是,放到自己的眼皮下,派上一点儿用场,分他一点儿功名,以堵住他的嘴。再者,自己还有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不怕他闹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3:53 | 查看全部
现在小孩子衣服挺难买,越来越成人化。那么小的孩子穿上及膝的长靴,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远。只好乖乖地当淑女,童趣被抹杀得无影无踪。
  在商场里转了好几圈,不经意间瞅见了一件,它藏在一件外套的里面,不显山不露水,是那抹蓝让我忍不住掀开外套来看它:干净的蓝,简单的卡通图案。一件低领纯棉线的毛衣就这样进入了我的眼帘。一问营业员,价钱也很合适,就这样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就把挂在衣服上的那些商标合格证之类的东西剪了,准备把衣服下下水。在合格证的背面是“谢谢您”三个字,下面还有三行小字。好奇心让我把合格证拿到眼前来看,其实心里已给了答案,不过是谢谢购买本产品之类的话。可看下去,这次竟然与以往那些有所不同。只见上面写着:“儿童是世界的未来,谢谢您关心孩子;将不再合身的衣服送给适穿的小朋友或捐给慈善机构,谢谢您关爱他人;淘汰的衣服,撕开做抹布用,或妥善处理,谢谢您关怀自然。”
  就这么简简单单几句话,让我觉得很温暖。告诉你让你爱孩子,爱他人,爱你居住的环境,不知不觉间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一份爱。这样的“合格证”,也许家长看到了,也许孩子看到了,在他们的心里都是一缕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4:08 | 查看全部
婵是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女子,那时,我把她当成人生的偶像,崇拜且奋力地追赶着,我甚至想,像婵这样优越的女子,人生中当是没有任何遗憾和缺陷了吧?因为,还有谁,能够有婵这样的聪慧?她的正职,是一所艺术学院的油画老师,但她的光环,更多地来自工作以外。她有自己的工作室,又开有一家规模很小却生意兴隆的公司,每年还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一次大型画展,算得上画界的佼佼者。她的丈夫,正在国外读生物学的博士,回来即是炙手可热的人才。他们的儿子,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学校读书,秉承了父母的才思,成绩总是最好的。而那时的婵,不过三十出头,上天却将所有的幸福都给了她,甚至让外人,连嫉妒的勇气也没有。
  这之后的一年,我都生活在一种向婵看齐的焦虑和失衡中。我像一头烦躁焦急的小兽,左冲右突,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途中,对每一朵有可能采摘到的花儿,都要跑过去啃一番。但走了不过半程,便精疲力竭,回头,只看见一路混乱的印痕,我想要追求的东西,在这样焦躁的狂奔里,反而被我一一落下。而婵精致绚丽的生活方式,依然离我那么远。
  之后有一天,朋友告诉我,婵得了癌症,离开了人世。而自始至终,她的丈夫都没有来看望过她,只因为,他已经留在了国外,且有了新的爱人。离开她的原因,不过是他厌倦了婵如此追求完美、向往高品位的生活态度,他不想在她繁复的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里,连那点享受安闲的自由,也给丢掉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婵的影子中走出来。我一直无法释怀,婵耀眼光环的背后,怎么会有这样残酷的一个黑洞,将她一点一点地吸纳进去?是不是所有优秀的女子背后,都有一份难言的痛?就像婵,她用自己卖画的钱,买了两套豪华的居室,可是最终,她还是失去了温暖的家,甚至因为长期的劳累,连后半生的自己,也给消耗掉了。她所得到的一切,与付出相比,竟是如此的渺小。我就是从这时,开始放慢生活的脚步,学会享受每日的安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4:23 | 查看全部
走到过街天桥前头,她提醒自己:怎么还是那么快?不是特意要享受慢的乐趣吗?
  于是,她款款登上天桥引梯,缓缓迈到天桥上面,顺着护栏悠闲前行,到达天桥正中,她停步转身朝前望去,啊,原来站在此处可以看到大街笔直通向那么远的地方,车流仿佛两条逆向飘拂的彩带,延伸得那么神气,而城市那个方向的天际轮廓线,令她感到无比新奇。特别是,她认出了自己工作的那家公司的写字楼,她虽然经常从这座天桥穿行,却从未停步朝那个方向观望过。
  她是一个典型的白领。十年前刚上大学时看过一部电影,剧情全忘了,却记得那些街景——几乎所有的人都步履匆匆。那是一部西方电影,当时很羡慕,现代化么,速度就是×,这个×可以理解成业绩、财富、活力、机遇……“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过上这样的高速生活?”毕业后经过几次跳槽,终于基本稳定在这家大公司,参与高速运转,工资不菲,贷款买了房买了车,月月还贷月月累,天天缺觉天天撑。就连第一次恋爱,也是高速度的,破裂分手,舐尽感情伤痕,也都匆匆忙忙。孝敬老人也是速度第一,进商场匆匆买一样东西,停下车小跑上楼,进了门急忙先宣告:“爸!妈!我回来啦!”爸妈问长问短,她的手机彩铃声声,频频跑到阳台上接电话,好容易坐下来同吃一餐,节奏快得让二老瞪眼相劝,而在用餐巾纸揩嘴唇的时候,就一边道保重一边到玄关换鞋,“拜拜”声则被一溜烟跑下楼梯的鞋跟声淹没……
  这就是她的生存状态。这次长假前的聚餐会上,大家互诉衷肠:最向往什么?答案基本一致:连睡三天!有的说世界上最奢侈的事物就是任性酣睡!她却产生了一个想法,她没有向大家宣布,她对自己强调了:受够了快,现在她要利用假期,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慢!
  她下了那过街天堑,顺街道朝一家茶餐厅慢步而去。那家茶餐厅临街的大玻璃窗内,设置了一些秋千座。她经常路过这里。多次产生过坐在那秋千座上的想法——眯着眼,慢悠悠地摇晃,把心态调整到介于什么都想和什么都不想之间,彻底放松,痛快享受。可是,这个想法却一直被这样那样的事情驱使于快速之中,不得实现。此刻,她的全部人生愿望,凝聚在秋千座上的慢悠悠之中了。
  来到那家茶餐厅外面,她停住脚步。缓缓抬眼朝窗里望去。一连四组秋千座全坐了人。起初有点扫兴,接着便问自己:急什么呢?平静下来后细看,发现有一对白发老人,各坐一架秋千,两架秋千都在微微地晃动着。两位老人对望,喁喁闲谈,他们之间茶桌上的小银炉上,是透明玻璃壶沏的水果茶,氤氲出缕缕淡淡的水汽……
  因为总是太快,她忽略了多少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琐细的美好事物啊!她对自己说,今后的生活该快时肯定还得快。但可以不必快时,她就一定要自觉地享受慢的赐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4:38 | 查看全部
他穿着一件旧T恤,外面披着略有些破的夹克,夹克的肩部垫着厚厚的皮垫,上面放着一个便携音响连着组合乐器,洒脱地奔向人群。他,就是流浪歌手。
  那天晚上,他在体育馆门口听演唱会,那里除了保安就是他,有时他会抚着手中的乐器轻轻哼唱,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今年已经23岁了,音乐学院毕业。他从小就喜欢音乐,渴望能当一个真正的歌手,但家人一直反对。直到他考上音乐学院。但现在的他仍没有工作,只能靠卖唱为生。说到卖唱,他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对我说:“没什么,那些歌星不也是在卖唱吗?只不过他们比较出名而已。”他淡然一笑,我欣慰地点点头。出于对流浪歌手生活的好奇,我决定第二天跟他一起去卖唱。
  晚上7点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他会拿着自己编好的歌谱,去各个饭店让客人点歌。歌谱上的歌曲有许多,现在的,过去的。他最喜欢的是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天黑得快,又冷。很少有人会在外面吃饭,他不得不多去些地方碰运气,因为有些饭馆是不让他进的。
  7点半。他来到了一家烧烤大排档,拿着歌谱挨个人问是否要点歌,得到的答案多是否定的。这一年多来他也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见到情侣时间男的成功率会比较高,如果有一大桌的人在吃饭,这样点歌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这些情况毕竟是少数。有时候,他会在大家面前先免费唱几首再去逐个问是否要点歌,但点歌的人仍很少,遭人白眼也是经常的事。有些服务员都已经认识他了,没生意的时候他会给他们唱上几首。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仍然一分钱没挣到。走了几站的路,他有点累了,靠在路灯下,点上一支烟。长发在光晕下显得如此沧桑。一年下来他的脾气已经在别人的冷嘲热讽、白眼、甚至是骂声中被磨得没了棱角。有一段时间他感到很迷茫。在自己的地下室出租屋里一待就是一天,或者去看老头打牌、下棋。他想过放弃,但自己为了音乐付出了这么多,就这样放弃他又有些不甘。他反复地说:“人这一辈子总得有个奔头,有个希望。”而音乐当然就是他的希望。他相信自己能成功。他并不觉得自己比那些歌手差多少。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走了过来,丢了1块钱在地上,他拾起来还给了她,说:“我是卖唱的,不是要饭的。”她轻蔑地看了他一眼,随便点了一首歌,没等他唱几句,转身离开了。此时是9点10分,这是他收到的第一笔钱,他有些尴尬地看着我。钱是拿到了,但拿得却是如此心酸。
  他整理了一下行头,又继续走了下去。碰到一对外国夫妇。他用简单的英语介绍了一下自己,他们略有兴趣地点了几首,有时会跟着哼唱一句,有时笑着点点头。一共唱了5首,挣了10块钱,还有l块钱的小费。他高兴地接过钱。看了又看,仔细地放进口袋里。
  晚上11点,我们开始往回走。天气有些凉,路上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不冷,走了这么久的路,身子早就暖和过来了。走到一个酒店门口,他被两个醉汉拉住,非要他唱歌给他们听。他唱了几首,他们很高兴,但拒绝付钱,几个人纠缠在一起。被酒店的保安劝开,他无奈地被赶走。
  “有人听自己唱歌总是好的,说不定是个经纪人呢?”他乐观地说。话语里流露出无奈与调侃背后的坚强。
  临近午夜,我与他在车站分别,他一天的工作也结束了。这一天他只挣到可怜的12块钱。看着空寂的马路上穿行的他,路灯映着他疲惫的背影,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他喜欢的那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4:54 | 查看全部
与几位朋友结伴爬山,临近中午,找了一家环境幽雅的山村小店品尝“农家宴”。小店老板是一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他向我们推荐了一道最具山里特色的菜——“油炸蜂蛹”。
  当服务员将那盘“油炸蜂蛹”端上来的时候,那些已被炸成金黄色、膨胀的蜂蛹,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香气。夹一个放入嘴里,味道果然不错,我们一个个赞叹不已,只是盘中蜂蛹数量太少,每人只品尝了几个,便露出了盘底。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老板,你们这店也太黑了吧,九十多元一盘的蜂蛹就给这么一点点儿?"
  对这样的玩笑话,老板好像习以为常,他赔着笑脸说:“你们吃的是虎头蜂的蜂蛹,是山里最毒最凶的山蜂,是采蜂人冒着生命危险采来的。”
  见我们半信半疑,老板补充说:“我怎么能骗你们呢?你们下山时,往前走不出3里路,会经过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姓赵的果农,半月前采蜂蛹时给蜇死了。”
  感觉他不像在编瞎话,于是我诧异地问:“既然那么危险,他为什么还去采呢?"
  老板便给我们细说原委。原来,那个被虎头蜂蜇死的果农以前采过蜂蛹,只是过去蜂蛹的价钱低,又容易被山蜂蜇伤,便洗手不干了。这两年,农家宴火起来,蜂蛹就成了紧俏货,他家果园收入一直不好,他只好重操旧业。他有两个女儿,大的在外面上大学,小的今年考上高中,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学,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到山林里寻找蜂巢。
  那一天傍晚,他在一个石洞口发现一个很大的虎头蜂巢,估计能釆两三斤蜂蛹,他便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硫黄。一阵刺鼻的烟雾之后,那些栖在蜂巢上的虎头蜂纷纷跌落在地。当他兴奋地采摘下那个沉甸甸的蜂巢时,竟疏忽了在石洞旁边一棵树枝上,还有一个略小些的蜂巢,栖在上面的二百多只虎头蜂“呼啦”一下飞起来,将他团团包围了,他慌忙挥手扑打,但分明不是虎头蜂的对手。当人们在山上发现他的时候,他浑身肿胀,像一个吹了气的橡皮人,不治而亡。
  听完这个悲惨的故事,我们食欲顿消。盘里剩下的那几个蜂蛹,再也没人动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从那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旁经过。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提议,到那个果农家探望一下。
  一个小女孩将我们带到那个果农家。只有果农的妻子一个人在,显然,她还没有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来。
  当我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都怪俺啊……其实,当时女儿的学费已凑齐了……他想再给女儿添一个好的行李箱……都怪俺没有阻拦他……”
  她终于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们的眼睛湿润了。
  临走时,一个朋友发现院子的一角堆着十几个干瘪的蜂巢,就像去了籽的向日葵盘,他低声跟我们商量,建议买下那些蜂巢,作为给她捐款的理由,于是,我们每人掏出100元钱。
  她诧异地看着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撒谎说,这些蜂巢是代另一个朋友收购的。最后,她有些迟疑地接过了钱。
  离开这个不幸的女人,我们都变得沉默了。我隐隐感到,手中的那些蜂巢变得越来越重,上面好像浸满了泪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5:13 | 查看全部
有一位父亲失去了幼女,心痛万分,朝思暮想。孩子太小,不曾留下什么,只有生前用积木堆成的一座楼房,十分可爱。做父亲的就镶配了一个玻璃盒子,把它摆在客厅里。
  一天,两只猫打架,把积木撞倒,大楼崩坍。虽然还可以照原样砌好,然而已经不是爱女当初的“作品”,没有什么意义了。做父亲的这才想到,把纪念碑立在沙滩上是不行的。他记得有一家医院正在募捐盖急诊大楼,就送去一笔款子。
  大楼落成,矗立路边。父亲每天从路上经过,瞻望一番,心里十分安慰,如同望爱女的积木——永不崩坍的积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5:28 | 查看全部
一位同事的婆母去世了,我们前去吊唁。
  我们约略知道小区的所在,以为这就可以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想要找到办“白事”的地方并不难,因为一来要放哀乐,二来要打纸幡的。但是,我们的车在小区里转了半天,硬是没有找到那个同事婆母的家。后来,我们只得打电话询问门牌号。
  我们问那个同事,为什么把“白事”办得这么悄无声息?她流着眼泪告诉我们说:我婆婆是个处处都为别人着想的人,临终前,她特意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说:记着,我死后千万不要放哀乐,也不要打纸幡,因为楼下的孩子刚刚满月,隔壁的小夫妻结婚还不到半年……
  下楼的时候,我们看到许多人站在楼道里默默垂泪,给这位好人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5:44 | 查看全部
那天早上,我正在小租屋里对镜描眉,听见门外咣当一声,拉开窗帘就看到了她。
  她是往外“走”,好像只有半个身子,下面那半个身子到底是怎么弯曲的我没看清楚。大约十六七岁,头发干净利落,马尾辫上还扎着红绳,圆脸蛋,明亮俊俏的大眼睛,小巧的嘴巴,很美。她的两手各抓一个撑地的小抓凳,把整个身子撑起来往前挪,一下一下,咣当,咣当。
  我呆了好久。和看见别的残疾人时不同,没有那种刺痛和难受,而是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她脸上有一种笑,我从没见过的笑,让我悄然震撼,随之感动。
  好几次,还是以偷窥的方式,我看清了她。她的下半身是弯曲且错位的严重畸形,两条腿又细又软交错在怀前,挪动身子时,有一只脚露在外面,是从她左腋下伸向后面,一只小脚,就像婴儿变形的小脚。
  她用彩色粉笔在游园门口的地面上写字。许多人在看,最近距离的是一群小学生。她的字真好,极具功力的正楷,个个标致挺拔。仅这字就够让人们惊叹的了。她连“收钱”的碗盘都没有,也没有人把钱丢在地上,而是递在她手上,她认真地接过来,认真地说“谢谢”。我让一个小男孩把我的一百元送过去,她看了看,对小男孩笑着摇头。小男孩说:“姐姐,是那个姐姐让我给你的……”但小男孩回头指我时,我已躲起来了,小男孩没看见,把钱塞给她就跑了。
  那天,我窗子上的明星照被太阳照得五光十色时,我推开窗子,马上又拉上了,留一道缝。我看见了她!
  也许是病了或太累了,她也没有出去,“坐”在门口。
  我偷偷看着她,看了好久……
  也许是她那小屋里太黑了,也许是她也被阳光感动了,就坐在阳光里,在做一件让阳光也会感动的事。她还是那样笑着,她的面前放着一盆清水,手上拿着毛巾,在洗脚!那只弯曲斜生的畸形的脚,那只从腋下伸到背后的脚,那只从来没帮她走过路的脚,那只很难洗到的脚。她做得很固执很壮烈,咬着嘴唇,就像下了很大决心的妈妈对付不听话的孩子那样,有点嗔怒样儿地对付那只脚。她用手把那只脚从腋下往外拉,拉了好久终于拉到怀前去,可以洗到了。她洗得那样专注,那样仔细,那样疼爱。脚怎么也放不到水盆里去,她只好用毛巾蘸了水擦,一遍一遍地蘸,一遍一遍地擦,畸形的脚掌,畸形的脚趾,以及那些似乎粘连在一起分不开的趾间,那一道道红红的嫩嫩的缝隙,慢慢地擦,还说话了:“乖!你看你脏的!不疼不疼,一会儿就好了……洗白啦!晒太阳啦!……”我哭了。她爱她的身体——她的力量就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1:05:56 | 查看全部
电影《莫扎特传》里,莫扎特死得非常凄惨,连棺木都没有,尸体扔在公共墓地的大坑里。镜头所见:有人铲起白色粉末,撒在尸体上。那些白色粉末,可能是消毒用的石灰。
  电影院里,此时,啜泣之声此起彼伏。如果选择,谁愿意做莫扎特?没有人愿意。三十五岁就离开世界,死无葬身之地,太惨了。
  或者,是因为电影遗落了另一组镜头:三十英尺的高空上,此刻,莫扎特指着下面悲泣的人哈哈大笑。因为,哭泣的人不知道,这一切全不是真的。物质是不真实的,生命不是那一具丢在坑里的尸体,生命是在另外的地方。只有心里才是真实的。所以,那在上面大笑的莫扎特,才是真的莫扎特。而下面这具尸体,明天他的家人再来,已经不能找到。
  天才的生命短促。或者,是因为他们要赶往另一生命中投胎,把本领再次使用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