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64|回复: 24

[已见刊] 继续征稿:【来自“鸣镝先锋班组”的报道(2)】高效的科研能力是怎么来的 ?

发表于 2014-8-23 17:18: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各位会员:
    以下转发文章是上周平台征集的读后反馈,本周已经在班组天地见报了。希望大家继续写读报反馈,最好拿着报纸到班组职工中征集反馈,择优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发表!
    欢迎大家继续使用中企互动平台投稿通道,优秀作品将在《工人日报》第三版“班组天地”继续刊出。

    请以跟帖的形式发表读后感,本期报刊截止时间: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晚上12时。如后期有继征稿件另行通知。
    与此同时,本期《班组天地》杂志同时刊发这两篇稿件,同时继续向全体会员征集反馈,连续刊出。
                             
                         《班组天地》杂志、中企互动平台
                                2014年8月23日

    [align=justify]
          【来自“鸣镝先锋班组”的报道(2)】
             高效的科研能力是怎么来的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先锋班组”拓扑结构管理法探秘

        一个仅有18名成员的班组,却能长期引领我国再入飞行器及远程火箭弹结构设计的先进水平,并且屡有重大发明、创新,“鸣镝先锋班组”有什么绝招?
        面对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管理压力和创新压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几代人的提炼,“鸣镝先锋班组”总结出了一套非常适用、十分有效的班组管理制度——“拓扑结构管理法”。
        所谓“拓扑结构管理法”,是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关系的方法,把每个班组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在分析、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进而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率。
      “拓扑结构管理法”成了鸣镝班组走向高效、优质和成功的一大法宝。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它又被细化为环形拓扑结构管理、网状拓扑结构管理、星形拓扑结构管理和总线型拓扑结构管理。“我们的目标就是‘保成功’。围绕总线,我们梳理规划出不同的班组职能,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应的拓扑结构管理方式。” 李长春是鸣镝班组里的“老人”,他见证了鸣镝班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全过程。
        环型拓扑结构管理 :
        循环持续推动创新
        新与旧是两种完全相悖的属性,但鸣镝班组在设计生产中却需要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个成熟的旧型号,如果没有人总结,就是一堆过时的废铁。”鸣镝班组副组长刘秀春说,“如果没有人在这些基础上创新,一味吃老本,再好的技术也会被淘汰”。
        鸣镝班组建立起一套环型拓扑结构管理方法,通过技术总结、技术传承和新技术应用的循环持续地推进着技术创新。
        在技术总结中,鸣镝班组建立起了标准体系、设计指南、设计准则以及专利四位一体的知识库系统。多年来,完成了20多项国军标、部标、院 标及所标的编写,申请了50余项国防等技术发明专利。
        与总结相比,技术的传承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在组员李长春看来,这也是一个不断吸取精华的过程。10年前,一项由老一辈航天人开创的可实现再入飞行器机动飞行的关键技术面临人才断层,鸣镝班组由此开展了贯穿三代人的“寻找技术传人”活动。年过花甲的老航天人把技术精髓交到70后设计者手中,第二代传人消化吸收后又传给刚刚入行不久的80后。时至今日,第三代传人已经独当一面,这项关键技术也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环型拓扑结构管理中,新技术的应用毫无疑问是更为关键的一点。从设计手段到设计方法、从新材料到新工艺,鸣镝班组不断尝试着突破。目前,在我国再入飞行器产品化、轻质化、数字化等方面,鸣镝班组正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网状拓扑结构管理:
        凝聚众力创造奇迹
        在日常工作中,鸣镝班组18名成员经常有一半埋头于图纸与资料之中,还有一半驻守在生产车间和试验场里。繁重的型号任务、紧张的生产周期、严格的质量要求、有限的人力资源以及专业对口问题……面对设计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鸣镝班组创建了网状拓扑结构管理法。
        为了适应多任务、多线程的工作需要,鸣镝班组对每个型号任务,都会分配三四个人一起工作,每个人主管一段产品。但每个人对其他人所管的产品分别承担第二和第三责任。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承担的工作相互交叉、紧密联系,一旦某一点空缺,其他人便能及时地补位,以保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网状拓扑结构管理法大大提高了班组工作的稳定性,优化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强了各项技术的相互渗透和优化。  
        如果说人员分配上的网状拓扑支撑了鸣镝班组的硬件,那么设计生产上的网状拓扑则构成了班组强大的软件。
       航天产品涉及设计、生产、试验、使用、维护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相互关联交织。副组长黄有旺这样描述这个复杂的网络:“比如产品设计不能仅考虑设计工作,还要考虑生产能否实现、怎样试验、使用是否方便、怎样维修保养等等。每个具体环节会涉及更多的细节,比如产品设计环节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选择哪种材料、备料周期、采用什么样的工艺加工等。”
        网状拓扑管理把一系列因素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囊括起来,将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涉及的细节进行梳理,形成网状拓扑,使班组成员在设计时能一并考虑,让产品在最初设计时就能适应后续批量生产的需要。鸣镝班组把这套强大的软件设计理念称为“5S设计链”(Sensitive敏锐、Support支持、Skilled巧妙、Satisfied满足、Share分享)。
        谈起网状拓扑结构管理的效果,侯保江只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只用了18个月,就完成了一个全新型号的研制”。这在航天军工领域堪称奇迹。
       星型拓扑结构管理 :  
       人才成长的 “ 打磨器 ”
       尽管每个来到鸣镝班组的新人都是经过重重挑选的精英,但还需要经过雕琢才会成为真正的航天人才。星型拓扑结构管理成了鸣镝班组的人才“打磨器”。
        鸣镝班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过了半数,很多人走向工作岗位后,几年内就必须承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在迫切的人才需求下,每个新成员都必须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人”带培,边学边干,同时有更多的师兄、师姐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和成长。
        除了传统的“传帮带”,知识库在星型拓扑结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年前,侯保江刚来到鸣镝班组便迷失了:“看着别人忙碌的背影,真希望自己也能帮上忙”。指导老师告诉他好好学习知识库的内容,侯保江一头扎进知识库里,“这里就好像是装满‘武功秘籍’的藏经楼”。一个月后,侯保江站上了设计生产工作的一线。
        航天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但其产品的设计、生产需要班组成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支撑,甚至细微到焊接工艺这样的技术知识,都是鸣镝班组成员需要掌握的。因此,分享成为星型拓扑结构的核心。班组每个成员都针对不同的设计领域钻研学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再通过知识库及内部技术交流进行分享,使每个成员都成为“又专又博”的人才。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问不到的。”在鸣镝班组,每周、每月都会举行例会,讨论业务问题。“每次讨论,都被单位的其他人误认为又‘吵架了’。”组长及红娟打趣地说,“我们这里是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在鸣镝班组中,没有年龄、资历的区别,有的是对知识的尊重与分享。
星型拓扑结构将鸣镝班组打造成了一支富有战斗力、人才辈出的队伍,使得班组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保证了工作的连续顺畅。“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近年来,鸣镝班组走出了两位型号副总师、5位处室负责人及多名成熟人才,他们中有多人在国防科工委和一院立功受奖。
        总线型拓扑结构管理 :
        固化制度确保成功
        所谓“总线”就是班组的核心任务、中心目标。对鸣镝班组而言,他们的总线就是为了成功,班组的所有制度都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
质量对于航天事业来说就是生命,保证了质量就保证了成功。《班组质量工作管理办法》是鸣镝班组总线中的核心,这套办法规定了班组每位成员从设计到生产到产品验收的质量责任,制定执行“三级审签”制度。
       “三化”,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又一途径。“三化”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劳动、节省经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风险。鸣镝班组已经总结形成了《飞行器结构常用零件三化设计汇编手册》和《飞行器结构设计要素三化设计汇编手册》,并不断完善。
        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鸣镝班组成员工作的重要环节。“绝不放过任何超差产品,也绝不浪费任何可用产品。”在验收产品时,班组成员都要参照《验收检查表》,对产品各项指标逐条核对,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形成报告,确认产品出厂前的最后状态。
        鸣镝班组还制定《班组质量分析例会管理办法》,每月召开四次质量分析例会,对设计、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后续工作进行警示。  
        在总线拓扑结构管理中,一系列制度化的标准要求保证了鸣镝班组产品质量的过硬。
       “基于‘保成功’的总线,我们班组在制度上走出了一条动态、开源的道路,未来还将不断补充、完善,越走越好、越走越远。”及红娟说。

        来源:《工人日报》(2014年08月23日 03版)■本报记者 刘津农 北梦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17:24:06 | 查看全部
“人家一个创新干了10年才出成果,我们搞这个创新还不满1年,咋就泄气了啊?”
学“秘笈”
《工人日报》(2014年08月23日 03版)■夏 忠


“你们看人家‘鸣镝先锋班组’一个创新干了10年才出成果的,我们搞这个创新还不满1年,咋就泄气了啊?”8月17日,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副班长叶小海读完8月16日《工人日报》上的文章《精益求“新”,鸣镝长空壮国威》后,深有感触地说。
钳工班去年9月份成立QC小组,针对进口机械液压密封件价格高、难以购买的难题进行攻关,拟采用国产密封件来替代。此难题的解决,不仅缩短进口机械的大修工期,还能将大修材料费降低10%左右。
大伙齐心协力,先后把液压控制阀组、油管路的密封件国产化,攻关成功了一半。但在对液压主泵的密封实施国产化时遇到了“坎”,换成国产件后出现漏油、工作效能降低等现象。为跨过这道“坎”,大家忙碌了近100天,拆装液压泵近千次,仍未解决故障。
攻关停滞不前,大伙一筹莫展,其他班组的“风凉话”也接踵而至。有人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建议“关门歇菜”。也有人不气馁,说一定要翻过这道“坎”!
叶小海从其他班组特意借了几份报纸,分发给大家看。
“这道‘坎’一定能翻过去!我们先前的思路不对!”叶小海信心十足地说道。
“我们没有形成‘合力’!先前我们年轻人窝在一起,你们老师傅自成一拨,各干各的,想法、思路从不沟通!”小李说着便站起身来。
“是啊,你看人家的做法: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我们呢,是完全分开的,认为以前的手工工艺落后了,要淘汰……”老陈指着报纸嘀咕道。
“陈师傅的话提醒了我!我们把附件的尺寸修正成和国产密封件一样不就行了吗?”小李急吼吼地说。
“修正尺寸?说着简单,做起来难!车床、刨床等太繁琐了!”另一小伙子提出不同意见。
“你们就这么看不起我这个老头子啊!我可以用手工修正啊!”老陈也提出抗议。
对啊!陈师傅是有名的“巧手”,他可是连续10年公司钳工比武的冠军哦!
心动不如行动。走!老陈招呼大伙到车间去,继续攻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17:27:46 | 查看全部
    各位会员:
    以上转发文章是上周平台征集的读后反馈,本周已经在班组天地见报了。希望大家继续写读报反馈,最好拿着报纸到班组职工中征集反馈,择优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发表!
    欢迎大家继续使用中企互动平台投稿通道,优秀作品将在《工人日报》第三版“班组天地”继续刊出。

    请以跟帖的形式发表读后感,本期报刊截止时间: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晚上12时。如后期有继征稿件另行通知。
    与此同时,本期《班组天地》杂志同时刊发这两篇稿件,同时继续向全体会员征集反馈,连续刊出。
                             
                 《班组天地》杂志、中企互动平台
                      2014年8月2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3 17:45:30 | 查看全部
积极到班组征集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09:30:3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登高的温石于2014-08-23 17:45发表的  :
积极到班组征集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16:28:54 | 查看全部
《高效的科研能力在怎么来的》的文章,让正在研究如何创新、如何成为行业领军的我们茅塞顿开,这像一场及时雨,让渴望高效工作的我们,如饥似渴地研究起来。文章中探秘来的环形拓扑结构管理、网状拓扑结构管理、星形拓扑结构管理和总线型拓扑结构管理等方法,这些都开阔了我们的思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好方法。标准化流程制定的专题小组成员,都觉得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大家表示,认真学习,搞好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工作,高效率,好效果地完成集团下达的工作任务。因为有了指导,所以勇气十足。相信一定能在规定时间提前完成。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18:51:41 | 查看全部
大家写稿件时特别要注意时间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20:18:42 | 查看全部

“争吵”

            题记: “鸣镝先锋班组”的绝招是总结出了一套非常适用、十分有效的班组管理制度——“拓扑结构管理法”,在基层班组纷纷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可在8月24日,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管理一区,却发生了因为学习“拓扑结构管理法”而“争吵”的新鲜事。

                                      “争吵”

   “快来看,张师傅和龚班长‘吵’起来了!”824中午,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管理一区收油班,笔者远远地就听到职工余瑞华在大喊,顿时,几名职工一起拥入了会议室。
    只见不大的会议室内,职工张海庆拿着《工人日报》扯着大嗓门:“我说龚班长,人家“鸣镝先锋班组”总结出了一套非常适用有效的班组管理制度,你看,叫做“拓扑结构管理法”,咱们就不能借鉴人家的方式方法吗?”
   “我们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但我觉得和人家“鸣镝先锋班组”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再说,‘鸣镝先锋班组’的‘拓扑结构管理法’的秘籍是能有效地提高班组职工创新的激情,可是在我们班组职工,整天忙里忙外的,怎么能和人家相提并论吗?”
   “我们哪有什么班组创新管理制度,我咋觉到我们职工每天就是‘三部曲’啊。”
    哪知,张海庆的话让班长龚贵庆“忍无可忍”,他听后立即拉着张海庆到会议室,指着会议室墙上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说:“这是不是我们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你敢说没有?”
    但是,张海庆却听后毫不示弱地说:“我是说需要借鉴人家‘鸣镝先锋班组’的先进班组创新制度,你看人家的班组制度多么先进,我们那是老掉牙的管理创新制度了,根本不能调动班组广大职工的潜力。”
  “那这样吧,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海庆,你出台最新的班组管理制度,但一定要借鉴‘拓扑结构管理法’我负责审核把关,怎么样?”
   “那要你这个班长干啥啊,让我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最新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
   “行,我就按你说的去制定最新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但是丑话要说到前面啊,我就借鉴人家鸣镝班组的‘拓扑结构管理法’经验去制定,每周、每月都要举行例会,讨论业务技术问题,每名职工要拿出创新成果来,我们职工可不能嫌累啊。”
  “人家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你说这的意思是我们工作忙,不愿意学习‘鸣镝先锋班组’的先进经验呗?班长,实话给你说吧,我们也是积极追求的上进的职工。”
   “好,现在就把我们的传统班组创新管理制度撤下来,我在征求大伙的意见和建议,看怎样制定最新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龚贵庆说完一把推开门,准备和大伙进行紧急商量。
    谁知,当他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却意外发现职工张强,任林等几名职工在门外侯着。“班长,你们的‘争吵’声我们听到了,我们决定借鉴学习‘鸣镝先锋班组’好经验、好做法,来制定最新的班组创新管理制度,从而挖出班组职工创新的潜力和激情来。”副班长任林说起话来掷地有声。

             河南濮阳市范县中原油田采油二厂    初卫平     邮编:457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0:30:56 | 查看全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读《精益求“新”,鸣镝长空壮国威》有感
        “创新就是智慧加艰辛、创新必须与传承相结合、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当读到刘津农、北梦原老师探秘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先锋班组”的创新事迹时,我不仅为两位老师精巧的构思深深折服,更被“鸣镝先锋班组”处处涌动的创新精神倍受感染。
        “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追求的主题,优质高效需要开拓创新,事业进步依靠开拓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才能推动企业长足的进步。“鸣镝先锋班组”将创新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长空壮国威的壮举。
        作为一家民营化企,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冲出不利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正是依靠创新的力量。8月22日,带着《精益求“新”,鸣镝长空壮国威》这篇文章,笔者走进了聚醚厂。生产科长王洪艳说:“在全球经济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不尽快转变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就会被淘汰。在这种危机意识下,以降本增效为目的的技改技措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把对工艺上的小改造、小革新算作一种创新,那么应该说,我们的创新工作一直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虽然我们的创新没有‘鸣镝先锋班组’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生产运行中正是那些小举措稳定了生产,降低了消耗,在安全运行上起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现在,聚醚厂各车间从自身实际出发,全员集思广益,改进、完善我们现有的工艺及装置,让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氯碱厂检修车间主任陈百顺在读到“为了保证创新要求和质量,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螺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总结、固化、传承和创新的循环中,螺旋式上升。”一句时,颇有感触。他说:“创新一定要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不能蛮干,不能盲从,像最近完成的八万吨离子膜二期盐水系统技改工程,正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创新,才取得了成功,预计每年节约的150余万元资金就是创新的成果。”
        面对创新问题,一线运行员工李想表示,虽然我们没有研究高端科技的能力,做不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修正生产上的一个小指标,调整运行中的一个小数据,这都是创新,都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
        方大化工    张艳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7 00:09:06 | 查看全部

回 7楼(初卫平) 的帖子

有现场感,有可读性,稍微欠缺的是适当的背景介绍,如果仅只读这一篇文章,前面没有相关的链接,读者就不知道鸣镝先锋班组那些班组管理制度为什么引起争论?它的精髓是什么?因为不同的班组情况不同,管理方法可能就不一样,但班组管理又有共性的地方。概述其共性方面的精髓(即可学之处),把争论的背景作简要介绍就可让读者了解争论为何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