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员工今日谈第12期】一张图帮你算算国企老总拿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0:56 | 查看全部
国企一把手成为最特殊的利益主体

前已述及,在国有企业中,各级领导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他们与普通员工已经不再是利益共同体。笔者接着要证明:在由各级领导者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中,又以由政府指派的一把手的身份和作用最为特殊。

人的行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在社会允许的规范内,这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人在社会中又是有其角色定位的,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都要受到自身角色定位的制约。

一般分析表明:国有独资(控股)公司的一把手是政府部门委派的,他的升迁和去留,不单取决于他在企业的业绩,同时更取决于他是否听命于政府部门,这就决定了大型国有企业一把手的身份具有双重性:表面上他是企业家,实际上是政府的代言人,因为不听话就会被撤消。大型国有企业一把手上任初期会较多关注企业发展,因为他有时间、也有可能带领企业发展,从而增加业绩并实现自身价值;而当任期即将结束时,他只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去留和切身利益。所以,一个即将卸任的企业一把手主要是以短期行为给自己涂抹最后的光彩,这是由他自身的角色决定的,与他的思想和道德修养无关。这也就决定了,大型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只要听话一般都能顺利结束自己的任期,然后可能换个企业继续当头,有的也可能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即使退下来也能保证衣食无忧。

说国有独资(控股)公司一把手是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其原因还在于:政府的意图除了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体现之外,一些更为具体、更为即时的意图和要求,则主要是通过由其指派的一把手来实现的。或者说,对于一个一个具体的的国有独资(控股)公司而言,对其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一把手的控制来实现的。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政府部门指派一把手,并且对一把手的去留(他的职业生涯和经济利益皆系于此)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因而,这个被指派的一把手将对其委派者言听计从、俯首听命(不听话的会被换掉,所以这个一把手只能是听话的)。

由此可以推论出:政府、企业和职工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从三者利益差异性角度看,一把手既不代表企业利益,也不代表职工利益,他只能代表政府利益和他个人的利益。这是由一把手的角色定位所决定的,是由国企一把手的委派方式所决定的,是由政府本来代表不了所有者却还要做所有者的代表造成的。前述“内部人控制”的肆无忌惮,也反证出政府部门(国资委)代表不了“全民”利益。这样一来,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并没有谁来真正代表;或者说,在首先满足政府利益和企业领导层利益之后,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不过是一些人口中的“说词”和工作中的“点缀”,没有谁真正是国有企业和国企职工利益的代言人。

只对上级负责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大难点,“唯上是从”的国有企业文化

如前所述:国企一把手只要听话就可以“寿终正寝”,国企下级领导只要听上级领导的话,就可以在“特殊利益集团”之内谋得一席之地。由此决定了国有企业必然会形成“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企业和职工负责”的“唯上是从”的企业文化,这又会反过来使普通员工和官僚阶层这两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更加显性化和公开化。干部是不用害怕“下岗”的,就算把企业搞“黄”了,他也不要为此负什么责任。而一旦企业衰落甚至破产,工人就会落入社会的最底层。由此得出的另一个推论是:更关心企业的是工人(包括普通职工)而不是企业里的各级领导。工人吃的是企业饭而一把手吃的是政府饭;企业其他各级领导吃的则是他的上级的饭。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企业和职工负责,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个难点。

“唯上是从”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国有企业的必然,根源于一把手的产生方式。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出台了五个文件,市场化选择经营者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但是,只要不改变国有独资(控股)公司一把手的这种直接任命方式,不改变国企内部各级领导者以任命为主的产生方式,这种“唯上是从”的企业文化就无法彻底改变。一句话:不改变一把手这种特殊的利益主体地位,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

一把手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是因为他是前述国企官僚阶层利益集团的“塔尖”,下级官员都要对他顶礼膜拜,俯首称臣。就象一把手自己的命运取决于政府部门一样,国企下级官员的命运也都取决于他的上级,而这个最高的“上级”就是一把手。这个一把手在国企内部的权利无限大,由此形成了国企特有的“唯上是从”的特殊的企业文化。由此可以认为:国企之弊,其要害在“独”,即权利没有制约;救治之道,在于“分权”,即国企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也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题中应有之意。这其中包括经营者及其团队的制衡作用,职工及其利益集团的制衡作用,等等。笔者在《国有独资(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矫正》一文中曾认为:既然“一股独大”的产权格局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政府部门指派一把手致使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缺失从而无法实现“两权分离”,那就不妨在强化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上做一些研究,在强化职工监督上做一些研究,这些又要另文再述了。2004年11月15日

作者基本情况:
张丛义, 辽宁丹东人,副教授,中共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黑龙江省委党校经管系毕业。
工作经历:
1985--1993:黑龙江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讲师 副教授
1993--2000:北京《企业改革与管理》编辑室主任执行主编
2000--:首钢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
近期作品:
《国企改革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郎咸平引起的争论中谁走得更远?》、《国有独资(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矫正》、《从利益关系视角审视国企改革》。

文章来源: 新华网论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光明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1:21 | 查看全部
一晃十年过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1:44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新论:国企高管究竟该拿多少钱
国企特别是央企老总的薪酬屡屡成为话题新闻,这边有人提出国企老总不该拿“天价”年薪,那边马上有人按照市场贡献论证国企老总薪水的“可怜”。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特别研究了国企薪酬改革,再次聚焦了人们的视线。

  其实,讨论国企老总究竟该拿多少钱,首先要明确国有企业的性质。

  设立企业的目的是实现所有者的意愿。如果说一般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那么,设立国有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国家意志、全民利益。所以,国有企业的各种制度包括负责人薪酬都必须体现这一性质。

  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国有企业数量多,类型复杂,需要分类制定有关体制和政策。如果进行粗线条分类,可以将国企老总分为国家雇员和企业雇员两大类。原则上,国家雇员的薪酬体制体现“准公务员”规则逻辑,企业雇员体现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规则逻辑。前者应类似公务员的考核要求,以弱刺激、稳定性、透明性和长期保障为特点;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即报酬中还应包含承担经营风险的收益,有助于吸引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后者可以与一般企业的薪酬制度相同,更多地体现市场竞争原则,即薪酬与效益直接挂钩。

  按照企业薪酬制度的一般原理,层级较低责任面较窄的岗位,应实行较强的直接刺激性的报酬制度,例如计件工资、效益提成等;而层级高责任面宽的岗位,则实行较弱的直接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固定月薪、年薪等。当然在总体上,层级较高的薪酬水平高于层级较低的,它的激励机制相对更具有长期性。

  据此,我国国企老总的薪酬水平和结构特征应是:体面薪酬、综合激励、公平标杆。所谓“体面薪酬”是,国企老总的薪酬应能体现其社会地位,保证其本人和家庭可以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其能够无后顾之忧地专心经营企业。所谓“综合激励”是,国家对国企老总的激励不仅体现在经济报酬上,还体现在奖励贡献、长期保障和给予更大职业发展空间上。所谓“公平标杆”是,国企老总薪酬体系应体现国家对于“收入公平”的意愿。

  公务员和国企负责人的工资,是国家可以直接调控的领域,薪酬制度直观显示公权力对于什么是“公平工资”的理解。可以说,这是国家向社会展示的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导向性样板,是国家意志的直接表现之一。如果在这方面无法充分展示出分配公平,怎么能期望实现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

  因此,国企老总工资水平不应以私营企业尤其是国外私营企业为参照,而应以较高层级国家公务员薪酬水平为参照,必须体现其所有者国家的意志,这是国企对促进社会公平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当然,有些高度竞争性的国企老总薪酬可以实行高度市场化的薪酬机制,但典型的国企尤其是央企老总,即使同国家行政级别脱钩,也需要实行国家认定的国家雇员级别制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体回答国企老总究竟该拿多少钱的问题了。如果是国家雇员,那么,原则上以较高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薪酬为基本参照,加上体现经营业绩和风险报酬的激励性报酬,优秀的、创造了突出业绩的国企老总还可以拿到比国家公务员更高的报酬。如果是企业雇员,那么,其薪酬同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可以拿到与非国有企业同类高管收入水平相当的报酬。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1日 05 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2:16 | 查看全部
今年会不会有些改变呢?还是随着国企老总降薪,职工的日子更难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3:01 | 查看全部
国企老总该拿多少钱 薪酬标准激励和公平要兼顾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企老总该拿多少钱?薪酬制度如何确定?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老总,发现大家的看法并非一致。

经济学家吴敬琏:这需要研究一下公司治理,现在国企不是按照公司法的公司治理,是国资委在治理,一个股东去制定员工的工资是不行的。员工的工资是 CEO制定的。CEO的工资是董事会制定的。大家讨论国资委应该怎样制定薪酬没有意义,因为这个机制本身就错了,解决不了问题,过去是劳动部规定的。每个企业情况那么不同,怎么能制定出_个固定的东西?

欧洲、日本、美国,差距大也好,差距小也好,各有自己的情况,老板愿意给,你为什么偏说不对?

经济学家林毅夫:

很难说怎么定薪酬才是客观的,重要的还是有比较好的经理人市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在美国,老总的工资与一般员工工资差了上百倍,但在日本、欧洲也就是10倍左右。诺基亚的创始人,把一个小公司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但他的工资和一般老总差不多,和诺基亚中国区总经理也没什么大的差别。所以,各个国家文化不太一样,比如美国比较崇尚个人能力。

第二个因素是股权结构。美国以股票市场为主,公司的股东非常分散,对总裁没有什么制约。日本、欧洲是银行比较重要,银行作为公司较大的债权人,对公司老总监管比较严密,控制力强一些。

具体到中国,我相信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更重要的是必须要让老总有机会去发挥,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抱负,我想这比给他们多少钱更重要。因为对一个人来讲,钱高到一个数目以后其实并不是最重要。

招商局董事长秦晓: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说。

第一个,我们需要要市场化改革,需要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职业经理人的工资是由职业经理人市场决定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经理人的市场化定价,因为我们没有实现一个职业经理市场,人也不是完全从市场中聘用的,是组织安排的。但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建立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然后把工资按市场价格评定,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差距太大,有些企业缺少监管,效益并不好,领导又拿得太多。这两点怎么去平衡,我觉得是一个问题。

前一段时间大家强调经理人的价值,强调激励机制,现在又强调收入分配不能超过多少倍。我觉得首先要服从大的原则,所谓大原则,就是是否应该让市场去定价。现在我们不具备市场定价的条件,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应该做到什么位置上?就这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平的问题。我们讲和谐社会也好,均衡发展也好,都有兼顾的思想。要兼顾,就不能只讲一头,不讲另一头。当年讲激励不讲收入差距是不对的,现在则基本上不讲市场定价这个事,我觉得这也不对。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喜欢把薪酬和绩效挂钩,比如说国资委采取的办法是这样,这是不对的。收益是两块构成的,一块是工资,一块是各种奖金。工资和效益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企业效益差,所以我雇来的财务总监工资低点,这是不行的,企业是什么样的规模,就有一个相应的价格。你说你效益差所以工资低点,人家是不来的,人家还可能因为你效益差需要做的工作多,还要求工资高点。

经理人是打工的,不是老板,不能说企业好了经理人也好点,企业差了经理人也差点,不能这样挂钩。国资委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在香港不会这样,效益好多分点,效益差少分点,工资是浮动的,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

奖金是可以和利润挂钩,但是不能和预算利润挂钩,应该和绝对值利润挂钩。企业实现一定利润,你拿百分比来分奖金,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和当年的预算挂钩,那结果一定造成预算的扭曲,因为经理人会把预算压低,结果半年就把预算完成了,人为扭曲,影响企业发展。

此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否则就会造成不合理。有的企业做好了是因为他把预算压得比别人低,有的企业做好了是因为市场特别好,差别太大。

我们现在的做法既不符合理论,也不符合实际。

国有资产中有些是资源型项目,就更麻烦了。比如说石油、通讯,都占用了全民的资源,凭什么变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要不要国家去征收资源税?你又不是通过招标,比如我有一个新油田,通过招标让你来做,然后你交我资源税,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返还回来,那也可以。现在的状况是(政府)让他做的,然后他又没有交税,行业的差距就差在这了。

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我们现在讲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只要是真正靠自己的勤劳来致富的,我相信社会一定会认可他。同时,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生活贫穷的人们,要为吃饭发愁,为子女上学发愁。国家现在重视这些很正确,全社会都应该来关注。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待遇,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均衡,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国有企业也分为两类,一是能源、通讯等垄断性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等各种因素。还有一类,是市场化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通过竞争获得发展,对这些行业,国家不应该限制。

中国很多问题是阶段性问题,现在规定老总薪酬不能超过员工多少倍,是有道理的。其实13倍的概念,不是绝对数字,并没有限制住,还有很多空间。这实际上是团队的问题,整体创造的利润高了,普通员工工资高了,乘以13倍也不少。(记者 尚晓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4:16 | 查看全部
原文地址:当今国内国企老总年薪排名作者:随影天下
国内部分国企老总年薪概况:(不一定正确,有些可能不止这么多)
中航油事件主角陈久霖爆出天价年薪2350万元人民币
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税前年收入6600万
中国平安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超过了4000万元,其中董事长马明哲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446.18万元
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法兰克·纽曼995万元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杨志威更是561.8777万元
———————————————————美国总统的年薪才30万美元
中国银行的董事会秘书杨志威561.8777万元
招商银行的副行长李浩和陈伟以245.92万元
中国平安常务副总梁家驹税前年收入4813万元,该公司去年共有7人税前年薪过千万
中国平安总经理张子欣税前年收入4770.4万元

中国平安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Richard Jackson税后收入1228万元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年薪

姓名 职位 税前年薪(万元)

中国平安
孙建一 董秘、董事 2543.70
罗世礼 副总经理 1091.30
吴岳翰 副总经理 862.80
王利平 副总经理 929.90
JohnPearce 副总经理 1163.00
陈克祥 副总经理 626.70
顾敏慎 副总经理 1558.10
曹实凡 副总经理 791.80
姚波 首席财务官 952.90
深发展
法兰克纽曼 董事长、CEO 2285.00

民生银行
董文标 董事长、董事 452.89
黄涤岩 监事会主席 428.25
中国人寿
杨超 董事长 141.05
浦发银行
杨绍红 职工监事 229.00
华夏银行
成燕红 监事会主席 234.7

交通银行

蒋超良 董事长 195.18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的2175万港元年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年薪1800万元港币
网通集团总*:原来tsn是年薪1000万
省公司总经理:年薪150-200万人民币。
省公司副总经理:年薪80万-150万人民币。
市公司总经理:年薪35-45万人民币。
市公司副总经理:年薪20-30万人民币。
县公司总经理:年薪6-9万人民币。
县公司副总经理:年薪4-6万人民币。
底层员工:年薪1.5万-2.5万。
临时工:年薪0.5万-0.6万。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年薪

姓名 职位 税前年薪(万元)

深发展
法兰克纽曼 董事长、CEO 2285.00

民生银行
董文标 董事长、董事 452.89

黄涤岩 监事会主席 428.25
中国人寿
杨超 董事长 141.05
浦发银行

杨绍红 职工监事 229.00

华夏银行
成燕红 监事会主席 234.7
交通银行
蒋超良 董事长 19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5:11 | 查看全部
国企员工收入排名:国企老总退休工资 国企老总年薪排名:这里说的国企包括国资委下属的央企,也包括金融国企,特指总部机关,不包括分支机构和下属机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和现金福利。

  第一档:国家电网、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新人转正税后20W+,中石化可能稍低。

  第二档:中移动、网通、联通,新人转正税后15-20W。

  第三档:各国有银行总行、国有保险公司总公司,新人转正后10-15W。

  第四档:五大发电集团总部、几大进出口公司总部,新人转正后10-12W。

  第五档:其它非垄断性国企,新人转正后8-10W。

  推荐阅读:【美国制裁中国企业名单】

  这些年大家总在说央企薪酬多高多高,可来回来去引用的数据无一例外有点老。

  比如,“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这已是2006年的旧闻了。

  再比如,“豪门央企(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电力等垄断央企)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这话出自2006年的一份非官方报告。

  再再比如,“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合情合理”——这句话直到今天还在被当成新闻报道,但一模一样的话,其实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早在2008年就说过了。

  全国人民都在抨击央企薪酬高,可抨击来抨击去抓住的不过是鸡零狗碎、陈芝麻烂谷子的边角料,真相依然捂在盖子里发酵。虽说咱们几乎每个月都能听说“央企/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正在搞,虽说咱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听说某某新政——比如对饭补征个税什么的是要拿央企/国企高工资、高福利开刀,但可笑的是,这些理论上属于全国人民的企业,他们饱受诟病、一直说要改革的高薪酬究竟是多高,根本没有“有关部门”愿意通报。

  也正因为如此,当昨天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挂出那篇“就《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答问”的文稿,没几个人关心“通知”本身,绝大部分眼球全都被这份“答问”里充当材料的一段数据抓过去了。这段数据是:“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显示,央企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最低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149元,仅占工资总额0.6%。”

  如此算来,2008年央企的人均工资是48385元/年,其中工资最高的央企(姑且认为福利最高的工资最高)人均工资是17. 15万元/年,工资最低的企业(姑且认为福利最低的工资最低)人均工资是24833元/年。

  而这份薪水的背景是,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843.5亿元,同比下降25.2 %。其中中央管理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384.3亿元,同比下降34.2%。除了煤炭企业外,电网、交通、石油、石化、钢铁、有色、汽车等重点行业利润均明显下降,发电企业、航空企业还出现大幅亏损。

  而这份薪水更大的背景是:2008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之所以有这么高,是因为私企员工、个体户的收入都没往里算,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0月份披露的数据,2008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071元,据专家推算,要是加上私企员工,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至少会被下拉15个百分点。照此一算,央企人均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5倍,其中工资最高的央企人均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5:29 | 查看全部
再考虑到不同央企之间还有那么大的收入差距(近7倍),同一个央企内部还有那么大的收入差距(按一直没执行好的规定是小于12倍),咱们可以想见,这些年央企——特别是其中的豪门央企与普通企业的收入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加剧。

  没有透明就没有公平,虽然据报道,国资委已下定决心对央企薪酬制度进行大胆改革,进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但当央企工资总额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从没有“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有关信息,公众只能从其他文件中一窥究竟的时候,这种捂在袖筒里秘密进行、暗地里“下定决心”的改革只是让人担心,担心改革成了闷葫芦里的游戏,从头哑到底。

  最好的工作在哪?国企!因为那里不仅稳定,工资也是相当的高。

  在中国经济不断经受金融危机挑战的背景下,财政部印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高管限薪,而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竟爆出2008年人均百万元高薪的消息,虽然该企业极力辩解,其薪水标准也未达上限,但仍没躲过网民的口诛笔伐。

  是中国老百姓妒忌心太重吗?非也!大家并不是嫉贤妒能,而是在监督“按劳分配”的公正,担心社会财富借由政府外衣到了坐收垄断红利的低能者手中。所以那些数字高达278万、700万甚至1800万的国企老总“工资单”一经公布,立刻就会受到全社会的审视和讨论

  傲视天下 “打工皇帝”年入千万    年赚千万不是梦。曾经国企中只有贪腐领导才能得到的财富如今堂堂正正进入老总们腰包...

  魏家福TOP1: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年薪1800万元

  现职:中远集团总裁(1998年就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履历:历任中国-坦桑尼亚联合海运公司总经理、中远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总裁;

  公司简介:中远集团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0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名列第488位。

  营收状况:2007年营业收达到154.13亿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5:45 | 查看全部
马蔚华TOP2: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年薪963.1万元

  现职:中国招商银行行长(1999年就任)

  履历:曾在辽宁、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公司简介: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上市公司,总行设在深圳。目前,招商银行总资产逾7000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中,资产总额居前150位。

  营收状况:招商银行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409亿元,同比增长65.35%..

  蔡来兴TOP3: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蔡来兴年薪700万元

  现职: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5年就任)

  履历:历任上海市计委副主任、浦东开发办副主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公司简介: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直属企业集团;在北美、日本、欧洲、独联体、大洋洲、南非、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建有9个海外地区总部。

  营收状况:2007年,集团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1.07亿港元...
王建宙TOP4: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年薪653万元

  现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2004年就任)、党组副书记

  履历:曾担任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等职;

  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营收状况:2007年中国移动收入5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0.9%..

  陈小宪TOP5: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年薪648.6万元

  现职:(2004年起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中信银行行长等

  履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长

  公司简介:中信银行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向中央专函要求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2005年7月进入了全球银行200强。

  营收状况:2007年营业收入278.38亿元,净利润82.9亿元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26:02 | 查看全部
哪些企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并为国有企业所有,依法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除特殊法人企业外还包括:

  (1)国有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

  (2)国有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

  而国有参股公司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国家参股公司”或“政府参股公司”,不是国有企业,政府只是普通参股者。

  2007年度拿6600万高薪的中国平安老总马明泽,因其企业已不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列,故不在本专题讨论范围之内。

  另类“高薪”

  陈同海坚持只拿8万年薪 每月花120万公款吃喝玩乐

  陈必亭中国神华董事长陈必亭年薪未知(两位副总年薪均为304万元)

  职位:2003年起担任神华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务,2008年12月31日辞任

  履历:曾担任安徽省团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等职;

  公司简介:神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煤炭集团,煤炭生产能力、单产单进等指标创世界纪录。曾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

  营收状况:2008年收入1406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83亿元增长28.5%...
高国富中国太平洋保险董事长高国富年薪278万元

  现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就任)

  履历: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等职

  公司简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在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达到11.2%。

  营收状况:2007年度公司保费收入742.36亿元,较上年增长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