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wxpzp

[已见刊] 【紧急征稿】现征集来自“鸣镝先锋班组”的报道(3)《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的

发表于 2014-9-13 15:08:34 | 查看全部
“恶补”基本功在行动
9月12日午休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将很久没使用的手工练习间打扫干净,随后几个小伙子便在师傅指导下开始练习锯、锉、錾等钳工基础。学员小孙说,班组受到“鸣镝先锋班组”的启发,大伙都意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现在进行“恶补”。
班组质检员陈家彬介绍,“恶补”钳工基础是他建议的。他看到“鸣镝先锋班组”系列报道(3)之后,受到启发,才向班组建议的!
锯、锉、錾、削是代代相传的钳工基础,也是钳工学徒期间的必修课之一。随着先进的电动、液压类工具进入班组后,基础练习逐渐被弱化、淡化。近几年进班组的学员学徒练习钳工基础,轻描淡写地“比划”几下就完事过去了,有的甚至“跳过去”,直接“翻篇”。老师傅、小学员都认为,现如今自动化程度高了,电锯、电磨头、磨床、铣床啥都有,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有必要再去练锯、锉什么的了吗?!那不是耽误时间吗?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正事。
于是,年轻的钳工锯不成直线,锉出的平面凸凹不平,只能完全依赖电动工具。这类工具的特点是“快”,加工精密度要求不高的材料,使用它效率倍增,但对精密度有特殊要求的,就不能再使用,因为转速快,蜻蜓点水样的一下,就“削去”几十“丝”,火候无法掌控。只能手工“精雕细琢”,才能确保精度。
再有,到施工现场抢修机械,因没有电源而无法使用电动工具时,就得去用手工去锯、打磨。手工基础不牢,那还不“抓瞎”啊!
刚提出这个建议时,大伙不赞成,说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陈家彬取出今年的《质量缺陷记录》,因加工附加引起漏油,返修的质量瑕疵占七成!大家都明白,这些缺陷有的是使用电动工具致使尺寸配合不“紧凑”,有的则是手工锯、锉造成的。归根结底是“手工基础”不扎实!
“人家‘鸣镝先锋班组’是研究飞行器的,都苦练基本功,咱们却给忽视了!这些缺陷就是警钟啊!咱要尽快给徒弟们补上啊!”老陈他们几个老师傅指报纸的报道商量着。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也去练练吧!”大李喊他的师兄弟们也去练习间练练手。(夏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7:36:41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投稿,9月16日截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1:32:06 | 查看全部

自己的肩膀成为新员工成才的“梯子”

自己的肩膀成为新员工成才的“梯子”
     阅读“鸣镝先锋班组”的报道(3)《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后,体会很深,“鸣镝先锋班组”的传帮带做得很好也很成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老的班员用自己的肩膀成为新员工成才的“梯子”,
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笔者认为,工作没有贵贱,关键还是要热爱本质工作才行,要干一行爱一行,最后才能取得向“鸣镝先锋班组”那样的辉煌。
      就拿我们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来说,输油小站分布在四面八方,每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就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员工们用自己默默的付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说我们德州输油站运行班的班长,她叫叶莉,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是运行一线唯一的一名女党员,所在的运行岗连续多年是“共产党员先锋岗”。每天她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保证了泵站平稳、安全生产的每一天,成了小站最美的人。她普普通通,工作任劳任怨,没有显赫业绩,从分配到德州输油站运行岗后,安全运行值班一直到今天,没有出现任何一点差错。我和她共事十九年,见到过她两次不一样的泪水,也让我对她有了更多了解。自从当上运行班班长以来,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克服运行班工作任务重,班组人员少、女工多、人员年龄老化等诸多困难,严格按要求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她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事事处处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她每天提前到岗位巡检,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坚持不变,对岗位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及岗位卫生情况、劳动纪律都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保证了安全输油生产无事故,为德州输油站争创储运公司“标杆站”四连冠,发挥了一个“兵头将尾”的作用。
  作为班长,她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解决职工个人的后顾之忧。每当职工有困难时,她都能够及时的去关心帮助她们,如果当班人员工家中有事时,她会及时安排别的人员替班或自己去替班。文化知识是技术业务知识的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技术素质也在提高。作为班长的她,注重对本职专业技术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不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自己不能处理的一些问题,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让他们组织人力解决,决不让问题过夜。在平日工作生活中,她团结同志,乐于助人,能做到时时事事为别人着想,当同事有情绪波动时,她能够陪同身边,一起分析情况帮助解决,在同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她能够协助其完成工作。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她总能带领大家及时的、尽善尽美的完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中石化管道公司德州输油站     赵明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9:01:47 | 查看全部
感受前人的肩膀的厚重

                西安铁路局西安东车辆段 胡小文

    读了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先锋班组”的带培故事后,除了一份敬意外,更让我感受到了前人的肩膀的厚重,与其说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不如说是我们踩着前人厚重的肩膀实现了轻盈起飞。
    前人的肩膀磨砺了学员严谨细致的作风。针对性带培并进行细致入微的具体指导,使学员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并从中受益。
    前人的肩膀雕琢了学员认真的工作态度。他们对事业对创新的渴望,并用一生勇于实践,让学员体会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创新的道路最具价值。
    前人的肩膀打磨了学员扎实的基本功。传承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培养,通过培养学员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工作习惯,最终实现一飞冲天。
    前人的肩膀锻造了学员一颗勇敢的心。包容与耐心让学员消除了畏惧心里,不再畏首畏尾,更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项目中,让学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前人的肩膀培养了学员奉献的情怀。航天人就得讲奉献,干事业有时就得“舍家”,当奉献已成常态,当牺牲不再是一种纠结,学员们似乎真正理解了前人肩膀的厚度,懂得了一飞中天不再是遥远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5 10:18:20 | 查看全部
大家快来参与啊,不要错过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5 23:44:47 | 查看全部
“对标杆   找差距”

    在读了数遍《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一文后,笔者感触颇深——我们也有和“鸣镝”班组类似的“带培”做法!于是,笔者将文章推荐给了几位有着“带培”成长经历的同事,他们在学习后纷纷表示将以“鸣镝”班组为学习标杆,寻找自身差距,更好的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
    卢玮现在是神龙汽车公司襄阳工厂变速箱热处理生产线的一名设备主管技术员。而在四年前,他还只是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工厂的一名实习生。刚来时,变速箱维修工段按照技术员培训计划,将卢玮安排到了装配维修班跟钳工师傅何介华学习生产现场设备的维修技术,期限是一年。何师傅以前在东风汽车公司车桥厂从事机修工作,1998年调到神龙汽车公司,是一位有着27年机修经验的老钳工,曾先后多次获得过神龙汽车公司技能大赛的“技术能手”荣誉。因为车间是24小时都生产,何师傅每周都倒班。就这样,卢玮跟着师傅在生产一线学习实践了一年。看了“鸣镝”班组的做法,卢玮感慨的说:“以前在班组跟师傅学习的那段经历收获很大,正是这段经历才让自己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与“鸣镝”班组的成员们相比自己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认真,敬业。”
      和卢玮一样,徐联杏是2011年大学毕业进入襄阳工厂的一名大学生。在发动机分厂16V工段经过几个月的实习后,她被分配到了变速箱维修工段工作,按照职业生涯计划,她今后也是一名设备主管技术员。可根据工段的要求,她并不能直接担任技术员,得先跟着有经验的电气维修师傅进行一年的现场设备维修学习才行。刚开始,由于还不了解汽车生产线的设备,徐联杏连设备程序备份都不太敢操作,都是看着师傅薛泽波手把手的教,直到学会弄明白为止。现如今,徐联杏已经成长为变速箱BE机加生产线的设备主管技术员了。谈及“鸣镝”班组的带培做法及其敬业精神,她说:“现在有时候遇到一些设备的疑难问题还是会向师傅请教,师傅也总是毫无保留的教自己经验!作为一名女性电气维修技术员,“鸣镝”班组成员的敬业精神让自己懂得了如何去克服困难,更好的工作。”(叶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7:49:55 | 查看全部
今天就截稿了,快来投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8:52:34 | 查看全部
小处见大 由因见果
    读了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先锋班组”的带培故事,从一件件的“小事”中,看到了严谨、因材施教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精神”,从中,为该班组“先锋班”的“果”找到了成功的“因”。
    “一套图纸打五遍”和“把基本功练扎实”这两则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该班组老师傅们的一丝不苟、严谨慎微的工作态度。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处处都需要这种态度:数学家不能忽略每个小数点;电力工人稍有马虎违规合上电闸就有可能会出人命;煤矿工人少检测一处瓦斯指数就有可能引发大事故。这些,都需要谨小慎微,从点滴做起,多回头看,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防微杜渐,提高工作的安全指数和成功几率。
    对于缺乏创新意识的徒弟,师傅的方法是“不试怎知干不成”!对于思想压力过重的徒弟,师傅则用妙方使其“不再畏首畏尾”,这两则小故事,让我们领悟到:对于不同的员工,带培老师的教授方法各不相同,并非拘泥于一种模式,也绝不会单纯地说教,而是用情动人,用实际行动影响他。这不由让我想到了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总裁夏晓凌老师,当初我刚加入平台管理团队的时候,我也曾畏首畏尾,对管理任务缺乏信心,夏老师也是用一句“不试怎知自己不行”来鼓励我多尝试,放下心理包袱,使我的工作渐渐步入了正轨。“因材施教”四个字,确实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到朱敏老师的故事,虽然千般不舍却仍不得不与孩子分别,同样是女人,我理解这种撕心裂肺的感受,被该班组的女员工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也更加敬佩她们的坚定和付出,也更加敬佩鸣镝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鸣镝’班组长期形成并坚持的带培制度”的“因”,结出了“新人能够这么快地成长,并很快担当重任”的“果”,所有强大的“因”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先锋班组”的“果”,这,确实是实至名归,毫不意外。(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电力公司 侯秀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16:18:30 | 查看全部
甘做他人梯
---读鸣镝先锋班组报道《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有感
航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钦佩和学习。
身为企业一员,身边不乏有先进班组,经验丰富的师傅,大中专毕业的高材生,但是能像“鸣镝先锋班组”这样,甘心做他人成才的梯子,甚至为他人成才想尽办法提供方便的师傅,并不多见,这样的带培制度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这些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师傅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验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的财富,而年轻人就是缺少着这样那样的经验,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面对自己的徒弟,是否能够敞开胸怀,坦诚相对,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栽培自己的徒弟?这要看师傅自身的品格如何。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尤其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年代,师徒关系并不像上世纪那样纯粹,一些老师傅倚老卖老,千方百计地的压制着徒弟,还有一些则是想着徒弟怎样来好好伺候,长久以往,磨灭了徒弟的个性,更使徒弟学会了这样一套并不科学的传带方法,严重影响了新员工成长的信心,“传、帮、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如此这般的带培制度在当代这样的企业中并不少见,而鸣镝班组里的的师傅,更像是老师,导师,能够以自己的所作所想去感化新员工,新徒弟,让尚缺乏经验的员工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累计,更是人生阅历的丰富。饱满了徒弟的精神世界,增添了这些新员工甘心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我们老员工、老师傅是经过企业教育、培养了多年的素质型人才,面对这些初入茅庐的新员工,我们不仅要从工作上去扶持他们,更应该有一颗长者的心,去教化他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要以老资格自居,高高在上,在言传身教上又处处提防,害人又误己。企业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优秀员工的成长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悉心培养,这就像是一个个火炬手,当培养的火炬传递到你的手中时,我们必须有责任,有义务的将企业发展的火苗完好无损的交到下一人手中。人才是一个培育的过程,德才是一个凝聚的过程,身为企业的老员工,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素养,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企业人才,不要担心他会比自己更好,新旧交替,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只有甘做他人梯子的信念,我们才能看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看到人才遍地的辉煌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16:31:07 | 查看全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王明明
      “原来无极绳绞车断电装置的故障处理方法有这样几种,很实用……”
     “是啊,这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9月14日上午,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矿业“李杰工作室”里青工张广飞和李圣伟边交流边记着学习笔记;二人旁边,只见职工王彦玉聚精会神的摆弄着一块旧的设备控制板;对面赵维雪和谢勇在阐述着故障点排除方法,一旁的授课老师在认真的听着,并适时的给予纠正。虽是周末,但工作室里却是一片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大家授课老师是岱河矿业保运区采机队队长、技师李杰。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拔尖人才、优秀党员、五好职工、岱河矿业拔尖人才、员工标兵等荣誉。
上课之前,李杰带着大家学习了《从前人的肩膀上跨向成功》——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先锋班组”的带培故事,“一套图纸打五遍、不试怎知干不成?、‘把基本功练扎实’、不再畏首畏尾,读过这篇报道,不知道大家心里有何感受?”读完后,李杰的提问让前来学习的班组职工陷入沉思。
     岱河矿业是一座有着近50年发展历史的老矿井。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关键生产岗位技术出现“断链”等现象。
      为了能让班组职工更好的、更主动的学习技能,李杰没少花心思。经笔者推荐,李杰仔细的阅读了“鸣镝先锋班组”的带培故事,深受启发。为此,李杰连夜改了自己的教案,改变原说教式的理论授课方式,把课堂搬到自己的工作室,让大家动手摸着实物操作,带着问题去学。
      李杰认为,“鸣镝先锋班组”的带培故事,其核心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职工要想学会维修技能,达到岗位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死学硬记、生搬硬套,而应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