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9|回复: 23

《班组天地》投稿通道【探索】话题讨论:你觉得如今职场“老黄牛”过时了没有?

发表于 2014-9-23 08:52: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话题探讨】你觉得如今职场“老黄牛”过时了没有?
        姜小姐是个80后,她工作能力强,也不怕吃苦,最近她却总是忍不住抱怨,自己成了单位的“老黄牛”。“什么工作都做,却受不到直属领导的青睐。”姜小姐气愤地说,能力远不如她的同事,都比她加薪快。她也想过换岗,离开现在的这个部门,但是领导又不同意,认为她在部门不可或缺,这让她迷茫了,到底该不该继续做“老黄牛”?(金陵晚报9月16日)
        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认为如今职场“老黄牛”过时了吗?
        欢迎请就此话题进行探讨,发表观点。
         
        参与方式:直接跟帖。字数300—500字;要有题目,便于编审;注明单位、姓名。请勿灌水!
        内容风格:要体现“企业视线、职工口味”,实话实说!不要空洞的高谈阔论,要结合企业事、身边事谈。
        截稿时间:10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12:34 | 查看全部
当然不能少了孺子牛!就怕“假老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26:38 | 查看全部

该不该继续做“老黄牛”,须看企业的用人文化!

该不该继续做“老黄牛”,须看企业的用人文化!企业用实干的人,你就实干,当老黄牛。企业用吹牛拍马的,你如果还是一头老黄牛,也许就没有出头之日了。不过,相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会用能干的人,都会用老黄牛。所以,做老黄牛,总会能得到领导的赏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28:20 | 查看全部
企业需要老黄牛,也需要新生代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老黄牛”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们有长期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做事的稳重。发展新一代员工也是必不可少的,新的员工能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无论在思想上,创新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事情总有两面性,企业老员工虽然埋于苦干,但是缺少独有的创新意识和开发新领域的精力。因为长期积淀下来的经验总会让他们稳于当前。活没少干,但是效益却不尽人意。新进员工虽然创新意识强,思维模式超前,但是大多数新人都有一种通病,吃不了苦,耐不住性子,一有不顺心就想要离职或者另寻他路。这样,就算有再好的“本事”也发挥不了大作用。
   所以,企业老员工,应该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鲜知识与技能,来提升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只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新员工要耐住“寂寞”,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稳扎稳打。

                                                杜方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49:00 | 查看全部
活虽干了,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那是活没干到点子上,有些人会干,巧干,活干得少,却件件干在了领导心里,眼里。老黄牛不要一味做孺子牛,也要学会巧干,会干。只有这样,才能把活干了,目的也达到了。
说的不一定对,但是现代社会,只能这样,要会干,还要会说,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51:54 | 查看全部
“老黄牛”精神永远不过时
   中国历来都有“技多不压身”、“勤能补拙”、“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等说法。 “老黄牛”精神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具体表现,“老黄牛”吃得是草,挤出得却是奶,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工作单位都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现在有一些人在工作上擅长“伪装”,耍滑头,领导在场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又是一个样,甚至有的领导对某个人影响好,即便其身上有缺点也能包容。但我认为,一个人能力怎么样?工作态度如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吃亏是福”。暂时的吃亏,并不意味着永远都吃亏。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能力加态度还是当前企业抢手的员工。尤其是对年轻员工来说,即使没人注视,也要努力成长,许多眼睛都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因此,笔者认为,有怨气、有苦恼可以忍一忍,一旦时机成熟,你就是一枚被埋在土里的金子,到那时必然有众多的伯乐给抛来橄榄枝。相信,有实力不怕比、有实力不怕拼,是骆驼是马总要拿出来遛遛。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老黄牛精神永远都不过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10:57:22 | 查看全部
                                                   要做敢闯敢干的“老黄牛”

    甘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勤劳、无私、坚韧的精神,“老黄牛”能在本职岗位上老老实实,无私奉献,勤勤恳恳,这种精神令人称赞,但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老黄牛”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笔者认为,传统“老黄牛”的精神需要得到大力发扬,这应成为企业永远不变的主旋律,但“老黄牛”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老黄牛,还要有千里马的气势。要把远大目标和务实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这就犹如驾驶的高速汽车,“老黄牛”只是一味地在平路上行驶,却不能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上驾驶,不能根据企业的变化而改变,缺少创意,没有闯劲,跟不上企业高速运转的步伐。
在新的形式下,我们虽然需要“老黄牛”的精神,但是我们更需要敢于闯荡,在企业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员工,这就需要“老黄牛”不能只会埋头苦干,还要敢闯敢干,抢抓机遇,从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再立新功。
                                                                                 河南中原油田     初卫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10:59:49 | 查看全部
老师们,编辑老师要求了,要有题目,便于编审;注明单位、姓名。请勿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11:00:02 | 查看全部
牛,“吃草后被挤奶”是顺理成章。就“五个需求”而言,被尊重的需要是“塔尖”。目前,企业间流行“会干的,不及会说的,能跑的,不及腿美的”。。。这就不合情,不合理。所以,要把“相马”逐步成为“赛马”{这里指“牛”}。一切正气就会“抬起头,挺起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11:29:21 | 查看全部
愿企业的“老黄牛”多起来,而不是“躲起来”

曾几何时,被称为是企业的“老黄牛”,那是员工的一种荣幸。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只让“老黄牛”耕地,不让“老黄牛”吃草,“老黄牛”饿死的饿死,还有的干脆逃跑,另谋生路。渐渐的“老黄牛”淡出了企业的视线,不应该称作淡出,而是企业开始关注技术性、复合型人才了,似乎有学历就有技术,有技术就有能力,有能力自然不用干“老黄牛”的活,所以还在企业挣扎的“老黄牛”苦了,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了工作,可是升职没有他们的份,涨工资没有他们的份,甚至评先进也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
难道企业的真的不需要这些“老黄牛”吗?当然不是。企业是很需要这些“老黄牛”的,只是它们知道这些“老黄牛”只会任劳任怨,不会兴风作浪,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你实在饿了,给你点草,看你准备尥蹶子了,再给你添一点,总之给点心理安慰,让你心理平衡就好。实际不知,如今的“老黄牛们”心态也在变化着,越来越多的人不甘心做“老黄牛”了,所以一些企业只要遇到风吹草动就东倒西歪。 所以说,要想企业有长久的生命力,实际企业最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企业的“老黄牛”多起来,而不是“躲起来”,让他们吃饱喝足,发奋努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更有远景,才会即便遇到大风大浪也会屹立不倒,这是“老黄牛”的幸事,更是企业的幸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