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wxpzp

《班组天地》投稿通道【探索】话题讨论:你觉得如今职场“老黄牛”过时了没有?

发表于 2014-9-24 23:24:29 | 查看全部
做实干加巧干的老黄牛
         老黄牛精神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任何一个企业也需要这样的老黄牛,需要这样高度敬业的人。国家兴亡是干出来的,实现中国梦必须靠实干。企业也同样如此,炒作或者吹出来的,能红一时,红不了长久。作为我们个人,老黄牛的精神是必须继续发扬光大,但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做能干的老黄牛,还要做会说的老黄牛。不求夸大,但求讲真,把自己实干的能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让领导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涨薪水呢。都说是金子迟早要发光,但必须除尘。老黄牛应该按劳分配,多得薪酬,但无论领导还是谁,都有盲区,有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仅实干,还要巧干。用智慧来干,不仅身体力行干,还要用心干。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获得加薪。当时,我就是这样,干的很好了,工资依然低,我就向能给老总传信的人,说了几句,果然,老总给我加薪了。
        做智慧的老黄牛,永远不会错!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10:11:57 | 查看全部
不能让“老黄牛”流汗又流泪
        老黄牛是我们企业各个岗位的实干者,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可能没有创新精神,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却能够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做好领导交办的任务,面对荣誉、高薪,他们不为所动,淡泊名利,一心一意,忠诚企业。他们流了汗,出了力,也没怨言。只是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企业发展。面对这样的“忠臣”,企业要主动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困惑,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认可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学习创新,让他们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总之,时代需要“老黄牛”精神,企业要关爱“老黄牛”,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江苏涂怀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15:47:25 | 查看全部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姜小姐是个80后,她工作能力强,也不怕吃苦,最近她却总是忍不住抱怨,自己成了单位的“老黄牛”。“什么工作都做,却受不到直属领导的青睐。”姜小姐气愤地说,能力远不如她的同事,都比她加薪快。她也想过换岗,离开现在的这个部门,但是领导又不同意,认为她在部门不可或缺,这让她迷茫了,到底该不该继续做“老黄牛”?(金陵晚报9月16日)
         看了姜小姐的处境,觉得该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老实人吃亏的问题,应立即进行纠正,否则,长期下去,会害人害企。
         我们常讲:“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何谓老实人?我觉得姜小姐工作能力强,不怕吃苦,在单位是“老黄牛”,堪称是老实人。其工作出色,却得不到加薪晋职,实属单位用人之误。
        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好一个老实人,就能激励一片老实人。老实人是吃亏还是吃香,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试想,老实人默默奉献却不受重视,兢兢业业却得不到认可,一丝不苟却被人讥讽……还有人愿做老实人么?企业效益靠的就是老实人一板一眼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奉献,企业凝聚力来自于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为荣,以投机钻营、坑蒙拐骗、贪污腐化为耻的风清气正。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仅是一种导向,更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企业要兴旺,就要多给老实人岗位,让他们干事;给老实人机会,让他们进取;给老实人平台,让他们发挥作用。让老实人有展示的舞台、有干事的空间,让干实事的人脱颖而出,让“会来事”的人没有市场,企业才有希望和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18:13:14 | 查看全部
做实干加巧干的老黄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22:07:45 | 查看全部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老黄牛精神正是当代敬业精神的形象体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是实干出来的,靠老黄牛得来的,没有老黄牛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生活。所以,老黄牛精神永远不过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8 17:53:00 | 查看全部

回 4楼(mayong) 的帖子

赞一个,活要巧干会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8 18:58:30 | 查看全部
时代呼唤老黄牛精神
老黄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老黄牛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它彰显正义和善良,提倡无私奉献和崇尚开拓和创新,弘扬忠诚和实干。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没有老黄牛就不会有企业的强大,没有老黄牛谈何企业的发展,老黄牛之所以成为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就在于老黄牛只知道干活,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投机取巧,取悦于领导、上级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我们不但要把老黄牛精神传承下去,还要让老黄牛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要让老黄牛精神注入新的理念,不但要发扬忠诚、实干,还要开拓和创新。
企业文化宣传并且提倡老黄牛精神,使得老黄牛精神传承万代!(张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9 09:32:50 | 查看全部
“老黄牛“精神过时是当今企业的一种”病态“
”老黄牛“精神就是勤勤恳恳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守责,只求奉献不计回报,是企业“主人翁”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增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被人们所崇尚,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他的事迹不仅被世人所传颂,而且由无数个向王进喜那样的“老黄牛”精神凝聚而成的“大庆精神”,增在一定历史时期被追崇为工业领域学习的榜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渗透,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昔日那种比爱岗敬业、比无私贡献、比艰苦创业的“老黄牛”精神也在逐步被人们所淡忘,一种攀比享乐,攀比金钱之风逐步成为一种时尚,正是这种观念的潜移默化转变,不仅形成了官场上的“腐败”之风,也助长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风气,正是这种不正之风的存在才导致了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被践踏,才导致了能干事、多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员工利益被遗弃,因此说”老黄牛“精神被遗弃是社会不良风气中的一种产物,是当今党和政府坚定不移深化企业改革,力求根除的一种企业”病态“。(文军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9 10:39:55 | 查看全部
“老黄牛”精神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一种精神,过不过时,不是看他的外表光艳与否,而是看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否长青。对于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发展来说,“老黄牛”精神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不计条件、任劳任怨、一心奉献是其内涵的精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好本职是其具体工作与外延的传承,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有人认为多干点活、付出了不能等价或高价收回是吃亏,别人上去了自己原地踏步就心急,认为“老黄牛”过时了,“小泥鳅”才是正当其时,熟不知: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我们公司工务段店上工区工长李三堆,三十五年埋头苦干扎根于矿区铁路一线,干着最普通的线路维修工作。他带过的徒弟很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在他的心里,工作是给自己干,经验是给自己练,干好本职工作是职责。三十五年来,升职的机会很多次,他都认为自己能力达不到,经验还不够足而放弃了。他维修过的线路没有出过一起差错,在岗位上他也没有缺过一天勤,退休了又被返聘回来工作,他用踏踏实实、勤学苦练的老黄牛精神鼓舞着公司更多的职工献身矿区铁路事业。
        人的追求不尽相同,价值观念也千差万别,但对于企业来讲,踏实肯干的职工必然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企业选择职工的最佳标准;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干好本职,脚踏实地才能胜任岗位工作,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付出并不一定要得到,但付出的多了,得到的自然就会增多,企业需要老黄牛式的职工,职工也需要用老黄牛的精神干好自己的工作,担好自身的职责,“老黄牛”精神不但不过时,更是时代的需要。(计文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0:40:27 | 查看全部
老黄牛精神要永远发扬下去
    一谈到老黄牛,就会使人想到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可看到了【话题探讨】中姜小姐却因得不到领导的青睐,而总是抱怨,我想她对老黄牛精神领会的还不够。作为老黄牛,你就要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而且要在评先、提干和加薪等方面,还要权衡利弊,要主动退让,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你是一个受人们尊重和敬佩的“老黄牛”。
     我有一工友现在虽然已退休多年,可每当熟悉他的工友们在一起聊天提到他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老黄牛”。其原因是在岗时我的这位工友就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而且在他年纪稍大一点的时候还主动从班组长的岗位上退下来,让给了年轻、又有创新能力的职工,并且还主动承担起了员工们都不爱干的巡道工作,还有好几次主动将优秀党员的名额让给了年轻人,使其所在班组工作一直都名列车间所有班组的前茅,人们谈起他时,总是不由得产生出一股股的敬佩之情。
    职场“老黄牛”你说过时了没有,我说不但不能过时,而且还要永远发扬下去,因为正是有了那些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老黄牛”我们的职场才会更有活力。我要争取做一个职场“老黄牛”,我想你或他与我的想法一定是一致的。原职场老黄牛精神代代相传,祝“老黄牛”们永远年轻,人们不会忘记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