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顾述毫

[职场类]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连载完毕,敬请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1:20:43 | 查看全部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连载13

13.不跟一个下属议论另一个下属

  进入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度,业务部门进入了关键的冲刺阶段,指标的压力层层往下传递,一线销售人员的流失率环比明显升高了,此外,连财务部这样的支持部门,流失率也出现了不好的趋势。

  麦大卫对此很不满,照此下去,一面是HR不停地往里招人,一面却是现有员工不停地往外流失,这不成了个无底洞吗?麦大卫马上发邮件问何查理怎么看。

  何查理也正恼火呢,麦大卫的邮件就到了。何查理从邮件中嗅出了一股兴师问罪的味道,心说你HR是干什么吃的,不说赶紧帮着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又来问这问那,想抓住把柄教训人是吧?

  何查理就不冷不热地回复说,据总监们反映,今年新招的人员素质不够理想,鱼目混珠,有些人根本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有一些则承受不了SH快速发展的压力,此两类人构成了流失人群的主流。何查理最后说希望HR加强把好招聘关。

  麦大卫本想质疑何查理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有问题,没有带好团队,却被何查理反过来挑战了一把,说是HR招人招得有问题。

  麦大卫对着何查理的邮件哼了一声,心说咱们走着瞧,看看到底是谁的问题。他吩咐黄国栋马上着手分析人员流失的原因,并且按服务年限区分出流失人群的比例。麦大卫想看看到底是老人走得多还是新人走得多,占主要比例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说起来,监控流失率原本就是HR的职责。

  有用的人要走,那叫资源流失,明智的老板都不乐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做HR的就有责任挺身而出,和颜悦色地问人家,您为啥要走呢?咱们这儿哪不好呀?咱们改!

  不过呢,但凡有点儿人生经验的离职者,出于善良或者谨慎,常常会不全说真话,以便照顾大家的面子,并且避免给他本人今后的背景调查增加难度。再说了,行业的圈子就这么大,山不转水转,互相讨厌的人没准哪天又碰到一起,何必图一时痛快扯破脸皮。

  有个风靡一时的笑话叫“郁闷的人”,某甲在A公司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美中不足的是他特别讨厌顶头上司某乙,可是他又很难找到像A公司这么好的公司,只好一直忍着。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好工作,从A公司跳到了B公司。临走前,他畅快淋漓地告诉HR,某乙是怎样鸟的一个鸟人!不料,三个月后,A公司宣布收购B公司,郁闷的某甲发现他将再次沦为某乙的下属。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好聚好散对当事人的必要性。老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又说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是类似道理。只有没经验和不明智的人才好在分手之际玩一把翻脸泄愤的小游戏。

  拉拉告诉黄国栋,在DB,员工主动离职的头一条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太大”,而且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和顶头上司相处不好”以及“有了更好的发展”。

  黄国栋听了大感兴趣,问拉拉DB有什么对策?总不能因为员工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公司就真的降低指标吧?

  拉拉说:“公司开门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像DB这种要做行业老大的公司,指标自然不能随便往下降。活儿再多任务再难,这都没法儿变,没得商量。”

  李卫东在边上懒洋洋地插嘴说:“小时候看电影,主人公总说,我们**党人做事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特豪气干云!现在想一想,其实做企业也是一样!”

  拉拉笑道:“可不是嘛!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我们当时的对策有两条,一个是加强培训和分享,员工能力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就等于下来了,他的熟练度提高了,干活速度就上去了;另一个是强调休假管理。”

  黄国栋冲李卫东说:“培训肯定得加强,这就看你了卫东!”拉拉觉得他说话的时候不像做老板的在对下属寄予期望,倒显得有点儿刻意套近乎。

  可惜李卫东没有投桃报李,反而架子十足地说:“培训没问题——不过,流失率高也不是光靠培训就能解决的。”

  黄国栋一脸热情碰了李卫东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又委屈又恼火,心里暗骂了一句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大意是,小样!表面上却不得不说:“当然,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年头,做下属不容易,做老板一样不容易,特别是当能干的下属拿钱太少或者任务太重的时候,老板就更不好当了。

  李卫东果然还有话,他不紧不慢地说:“比如不好的流程也会造成人员流失,公司现有流程是不是需要改进呢?咱们HR自己的招聘流程就有不少不大不小的问题,前几个月大卫来大陆,批评过这个事儿,可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像样的改进。”

  他这一说,黄国栋和拉拉不吱声了,两人都有一种被人教训了的感觉,只有马莱仍旧是一脸由里往外发自肺腑的事不关己,事实上,李卫东确实也是没有怎么针对她,这正是让拉拉很想不通的地方,要说整顿招聘流程这事儿,她杜拉拉和马莱的位置可说是毫无差别的,为什么人们总是不去要求马莱,却不肯放过杜拉拉?

  黄国栋打个哈哈,明知故问道:“拉拉,招聘流程的事情,都怎么分

  工的?”

  拉拉说:“按您交代过的,这个事情卫东挑头,我和马莱协助。”

  李卫东说:“我挑头是我挑头,可也得给我配人手才成呀。”

  黄国栋想起确有此事,尴尬地打了个哈哈道:“噢,噢,噢。”

  李卫东没好气地冲拉拉说:“我要的是艾玛这样能干活的,杰西卡那么嫩,她来能发挥多大作用?”

  拉拉被李卫东的霸道逗得忘了生气,哑然失笑道:“嗨!卫东,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跟你的想法如出一辙呀!我是打心眼儿里想留着艾玛这样能干的自己用——不夸张地说,我决定给你艾玛的时候,心疼得流血呢。”马莱在边上听了拉拉声情并茂的表白,一个没忍住差点儿笑出声来,她自觉不合时宜,赶紧又憋了回去。

  在李卫东看来,整顿招聘流程是整个HR团队的任务。他受累出面挑头,那两位却一点儿不自觉,索性做起甩手掌柜!李卫东每次为这事儿发邮件给她们,就像石头丢到棉花堆里,从来都是一声不响。李卫东对杜拉拉和马莱的态度生闷气不是一天两天了。

  李卫东想,杜拉拉现在这么说,无非是在表白自己顾全大局,分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嘛!这进一步刺激了李卫东,他气得几乎跳起来说:“哎,拉拉!问题是艾玛来了根本不肯卖力气,她能力再强对我也没有任何意义!”

  见李卫东如此不客气,拉拉忍不住也针锋相对起来:“卫东,刚才我解释过了,你今天讲的情况我是第一次听说。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艾玛有些工作质量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但不是因为她不肯卖力,而是因为她目前的能力还不够,我侧面了解了一下,潘吉文和吴爽的完成质量跟艾玛差不多。”

  李卫东马上还以颜色:“你说是第一次听说,可我不是把项目进程都发送给了你和马莱,你们没有看邮件吗?”

  拉拉眨了眨眼说:“不好意思,没细看。因为这些邮件你都是CC(抄送)给我的,我以为就是让我粗线条地了解一下而已。如果是TO(致)我的邮件,我一定细看并回答。”

  “我本意确实只是想让你们俩了解一下进程,前提是我以为你们的下属都会按照分工如期完成任务。”傻子都能听出来李卫东话中有话。

  拉拉不愿再争执下去,她缓了缓口气想找个台阶下:“艾玛这几个月确实压力非常大,我一会儿就找她谈,看看她是不是忙糊涂忘了时间表。”

  “压力大不是借口,SH就这风格!碰上今年这样的大扩张,谁不是累得要死!要吃这碗饭,就得完成任务。”李卫东的话硬邦邦的,脸也跟刷了糨糊似的板成一块,跟谁欠了他钱没还似的。

  这下拉拉真生气了,她撇下李卫东,对黄国栋说:“任务也得分个轻重缓急吧?!我以为完成2007年的扩招是不能动摇的硬指标,不然到年底业务部门因为人手不足完不成任务,HR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您每月看我的工作报告,首先必看我的扩招进度的。我手下就这几个人这几条枪,已经是三天两头加班到晚上十点。要不我作一个工作量分析,把所有任务都列出需要的工作时间——老板您决定,我的团队该优先完成哪些任务,放弃哪些任务?”

  李卫东听拉拉拿扩招说事儿,他何尝不知道这确实是今年的头等大事,但是麦大卫的指示难道就能当放屁吗?他可是跟麦大卫拍过匈部的。李卫东气冲冲地插嘴说:“招聘流程项目,是大卫要求做的,难道我们可以置之不理吗?”

  拉拉不买账,照旧对着黄国栋说:“老板,麻烦您跟大卫解释我团队的现状。”

  李卫东偏不罢休,他盯着黄国栋的眼睛道:“您觉得我在危言耸听?其实,艾玛这还真不算什么,拉拉更大的问题在C&B团队。”

  黄国栋心里一惊,谁都可以偶然有个忽悠人的时候,单单C&B啥时候都含糊不得,他不由自主地反问李卫东道:“C&B怎么了?年度加薪不是做得挺好嘛!”这年的年度加薪,亚太区有的地方,加薪方案被大卫打回去改了三稿才过关,而拉拉的方案在麦大卫那里一次就获得通过,这让黄国栋很满意,他由此对拉拉的业务能力放心不少。

  李卫东摇摇头说:“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不是那天拉拉赶着提交年度加薪方案,我还真不知道她的C&B潜伏着不小的风险呢。”

  李卫东把沈乔治那场惊魂之“TRUEORFALSE(近似匹配还是精确匹配)”绘声绘色地跟黄国栋一说,黄国栋脸上没露出什么,心里不免有些吃惊。

  “对了,这事儿财务总监荣之妙也知道,要交报告的那天,沈乔治加班到凌晨还查不出数据错在哪里,荣之妙正好也在。早上大家来上班后,荣之妙就站在我和拉拉办公室的门口,跟拉拉说这个事情。”李卫东生怕黄国栋不信自己的话,又补充了个人证。

  黄国栋“嗯嗯”了两声,仍旧不表态,李卫东对他的心思洞察分明,笑道:“那事过后,我就劝了拉拉一次,沈乔治那人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好人,但是他不是个合格的主管!用这样的主管,拉拉自己就像坐在火山口,哪天出问题都不知道。反正,换了我是拉拉,肯定要及早换人的。但是拉拉听不进去呀,她非说乔治只是那天太累了。”

  黄国栋喃喃地说:“C&B团队确实辛苦。”

  李卫东不以为然地“切”了一声道:“我跟您再说一件事,C&B前一阵不是在作岗位评估吗,这事儿在公司可是上上下下万众瞩目的,大卫、您、查理,谁不重视呀!”

  黄国栋“嗯”了一声,关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李卫东笑道:“拉拉盯得很紧,顺利还是顺利的,可是中间出了个小插曲,C&B先把所有的岗位都打了分,然后呢,拉拉把我和马莱负责的职能分数都发给了我们,让我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黄国栋说:“这事儿拉拉和我说过,我觉得她这样做很稳妥。你认为不合适吗?”

  李卫东说:“相反,我也认为拉拉考虑得很周到。事实上,我和马莱确实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并且,经过讨论,我们和拉拉达成了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1:21:45 | 查看全部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连载14

14.放弃部分目标,还是另择时机

  有的人坚信自己是专家。比如麦大卫。

  还有的人以为自己信任专家。但是,真正影响这些人立场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信念和倾向,而不是专家意见。只有在专家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契合时他们才会信任专家,否则他们会干脆质疑专家是不是专家,而不是仅仅反对专家的观点。李卫东就属于这一人群。

  公平地说,李卫东算不上愤青,他只是不那么好说话,倒没有成心抬杠的爱好。

  当初杜拉拉本来是一片好意,才暗示李卫东他的计划仅靠几个专员恐难实现,李卫东却自卫过头了,他疑心杜拉拉在摆招聘专家的谱,吓唬没有做过招聘的自己。加上杜拉拉的那些观点与李卫东本人的观点根本契合不上,因此,李卫东不但不领情,反而连拉拉百般推崇的货真价实的招聘专家童家明,他也一并鄙视了。打那以后,拉拉对李卫东的项目就知趣地采取了闭嘴策略。

  黄国栋不知道两人之间有此过节。李卫东在经理会上抱怨拉拉和马莱对他的项目思路不作表态,虽然拉拉对选组长的事情作出了解释,但黄国栋注意到拉拉为艾玛辩护的时候提出,艾玛的工作无法达到李卫东要求的质量,是因为凭她的能力根本做不到,而且另外两个项目成员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这就说明拉拉很清楚李卫东的项目思路有问题。

  黄国栋当时没有再深究拉拉这一点,因为会上的气氛已经是剑拔弩张了。会后黄国栋想,还是该和拉拉好好谈一谈,明知道李卫东那么干不行,却袖手旁观,这也太本位主义了,必须纠正。

  黄国栋深知李卫东个性极强,他想,拉拉也许是担心说出不同意见后,李卫东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对她有意见?但是拉拉至少可以悄悄地和他这个总监提个醒嘛,那么他就会仔细研究李卫东的思路并且及时发现问题,不就能避免白白浪费了这四个多月的时间,还有那么多投入的人力吗?

  黄国栋这时候才想起来,李卫东加入SH前,根本没有做过招聘呀。先前黄国栋尽担心杜拉拉没做过C&B,光盯着杜拉拉的计划了,结果现实和他开了个玩笑,杜拉拉就要胜利收官了,反而是李卫东出了问题。黄国栋有些懊恼自己对李卫东的实力估计得太过乐观,对他太大撒把了。眼看着项目失控,他这个做总监的在麦大卫那里只怕也难逃其责,所以,不论他多不喜欢李卫东这个下属,也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黄国栋开始动脑筋,如何在不伤李卫东面子的前提下,把杜拉拉扯进这个项目,让她贡献力量。

  他正琢磨呢,杜拉拉自己找上门来了。

  拉拉是来就艾玛的事情给黄国栋回复的,她已经和艾玛聊过,并没有新的矛盾内容。黄国栋一边听一边哼哼哈哈地应付着,他不关心艾玛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料定问题的关键不在艾玛身上。拉拉对他的态度有所察觉,因此汇报得也尽量简单。

  等拉拉说完,黄国栋笑眯眯地说:"拉拉呀,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艾玛已经尽力了,关键在于卫东的项目思路有问题——这几个专员是永远也做不出来他要的东西的。"

  拉拉没好意思马上作答,黄国栋说出了她的心里话——但是,古人都知道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如今项目都进行了四个多月了,才来讨论项目思路对不对,是不是晚了点儿?

  黄国栋催促她道:"但说无妨,我们现在是关起门来说话,哪说哪了。"

  拉拉这才有保留地说了句:"我个人观点,项目思路确实有一定的问题吧。"

  黄国栋马上追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

  见拉拉对这个问题踌躇着没有回答,黄国栋又换了一个问题:"四个月前,卫东给我发过一封关于项目思路的邮件,我记得当时他也抄送给你和马莱了,你还有印象吗?"

  拉拉说:"有印象,我大致看过。"

  黄国栋说:"那当时你有没有看出来有点儿问题?"

  拉拉这时候彻底明白黄国栋的问话意图了,就爽快承认道:"看出来了!而且,我很快就当面和卫东谈了我的看法。不过,卫东没有接受。"

  拉拉三言两语大致介绍了当时自己和李卫东的来言去语,最后她说:"当时卫东态度坚决,显得很有把握,我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毕竟,对这个项目负责的是他不是我,每个经理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

  黄国栋心中大为惊讶,他原打算批评拉拉本位主义的,没想到拉拉早已当面跟李卫东本人沟通过了。既如此,黄国栋自然不好再责备拉拉什么了。他脑子一转,换了个谈话方向,道:"拉拉呀,如果不作调整,项目恐怕要流产。依你看,为了推动项目进行下去,现在该作哪些补救?"

  拉拉反问道:"卫东自己怎么想?"黄国栋说:"这个事情我肯定是得仔细和他谈一谈的,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和他沟通。"

  拉拉觉得黄国栋有些奇怪,怎么不抓紧和当事人谈,反而先来问她的想法。拉拉沉吟了一下说:"老板,我对这个项目还没有作过深入的思考,凭直觉,我感到项目的范围铺得比较大,目标定得过高,是不是可以把目标适当地降一降,先做最迫切的部分,像管理培训生流程,这次就先不要做了。"

  黄国栋觉得拉拉的话很在理,但是他感到有些为难,就拿管理培训生项目来说吧,就公司目前忙于扩张的实际情况而言,暂且不考虑也罢——但是麦大卫喜欢这类时尚的新玩意儿,李卫东八成也是摸准了麦大卫的心思,才把这一项拉进招聘流程的大项目中来的。

  想到此,黄国栋打了个手势道:"如果还是现在就要做呢?"

  拉拉搞不懂为什么非要着急做这个,这就好比一个人温饱还没解决好,就开始奢谈时尚。拉拉是实干派,她觉得,人嘛,有多大胃口吃多少米饭,再好的东西,没有能力实现还不是空谈。

  拉拉略一思忖,说:"如果非要马上做,肯定得增加资源。我还是提一提我的那位旧同事童家明,这个人在招聘方面真的非常专业——但是,他做管理培训生项目的时候,还是用了至少两家权威的顾问公司做后盾,此其一;相关业务部门都出了人手来配合,比如项目需要的讲者,就主要来源于各业务部门的经理和总监,此其二。"

  黄国栋想了想说:"顾问公司的事情还好办些,我可以和大卫打个招呼——钱能解决的问题就算不上真正的问题,大卫想做就得出钱。但是说到让其他部门提供支持,我还是有些担心的,现在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度,生意上指标压力那么大,他们自己已经是一头包了,还会有多大的意愿来参与HR的项目?"

  拉拉"嗯"了一声,心说,所以呀,这就不是一个好时机。

  黄国栋忽然想到什么,很感兴趣地问拉拉:"你这次做宽带,不是也需要各部门提供配合?我看他们都很积极认真嘛,没有人来抱怨什么。"

  拉拉笑道:"那个不一样,事关大家的级别、收入,当然都会很热心,只怕你不找他们,他们还会主动找你打探呢。当初DB做管理培训生的时候,其实HR推动业务部门很费劲,因为他们认为从这个项目中得不到好处,反倒是在帮HR做业绩。"

  黄国栋哑然失笑,是这个理。他转了转眼珠说:"拉拉,有个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你看你是不是可以帮卫东分担一部分?比如编写JD,比如制定管理培训生项目流程,比如设计评估中心……怎么样?这些你都比卫东更有经验,一定能做得很好。"

  拉拉眨巴了一下眼睛,这下她弄明白了,为什么黄国栋不着急去问李卫东的主意,反倒一个劲儿在这里问自己的看法——可他那么分配任务还能算是"分担"的意思吗,几乎要把项目都转过来了嘛。

  黄国栋的心思拉拉还是能体谅的,不管是手下哪个HR经理的项目出了问题,他做总监的都有责任。而李卫东的项目,就像刚才黄国栋说的,再不想办法补救,只怕有流产的危险。

  进入SH后,拉拉几乎是一口气也没敢歇地把C&B的几个项目扎扎实实地做了下来,如今她对C&B已经越来越有感觉,就像迷雾渐渐消散,C&B在她心中成为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山水画卷,哪儿有好山好水哪儿有急流险滩,她逐渐熟知于胸,半年多来一直笼罩着她的焦虑和苦恼,最近似乎有了让位于自信和淡定的趋势。

  伴随着这种经历,拉拉逐渐理解了为什么麦大卫一心想整顿招聘流程,李卫东又为什么如此热衷这个项目。拉拉内心不得不承认,项目倒是个好项目——对公司而言,有了这么一整套先进完善的制度,不论谁来管招聘,都能可靠而专业地运作;对于负责项目的经理而言,这么走一遭,更是不愁把招聘那些事儿掌握得清清楚楚。只是时间上安排得太急了,按照眼下的项目设计,牵涉到的工作量很大,如果能放到来年从容地运作就好了。

  黄国栋猛然一问,拉拉马上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于公于私,她都愿意来做这样一个好项目,但是有两个困难,第一是年内工作负荷已经太满,她实在腾不出手,第二是和李卫东的关系必定不好相处。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她没法贸然接活。

  拉拉就跟黄国栋说了说自己的工作计划:"老板,宽带制现在已进入尾声,我盘算着,明年的薪酬年度预算得赶紧开始做了。不瞒您说,过去四个多月我和乔治都一头扎在宽带制和年度薪酬调查里,PEOPLESOFT基本放手给两位C&B专员去做了,招聘那头也是基本交给艾玛在打理,这都是逼不得已呀——我原本打算从现在起花一些精力去关注PEOPLESOFT和扩招呢。"

  黄国栋烦恼地挠了一下头,杜拉拉在经理会上已经提到了计算工作量的事情,他怎么会不清楚杜拉拉的工作负荷呢?但黄国栋还是想再逼一逼杜拉拉的潜能,就说:"拉拉,要不你让乔治再多分担一点?"

  拉拉已经不是升经理前那个光知道热爱劳动的孩子——那时候,她有活干就高兴,得罪人的差事累死人的差事,别人不愿意干老板给了她,她觉得挺好,不负使命的时候到了——在SH这半年多的经历,让她深深体会到了啥叫ITNEVERENDS(没完没了),工作是干不完的,生命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从这个角度讲,杜拉拉又完成了一次成长,她认识到了人力的有限。

  如今的杜拉拉,吃不下的馒头不敢随便接过来啃,面对黄国栋的勉强,她只得再作陈情:"说真的,我宁可自己死扛,也不敢再往乔治肩膀上加一根草的重量了,他已经承受到了极限。"

  黄国栋一下想起李卫东说的那个TRUEORFALSE的故事,他明知拉拉说的是实情,却依旧打哈哈道:"拉拉你不要太紧张,乔治的压力没有到那个地步吧?"

  拉拉恳切地说:"是真的!老板,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请您相信我的判断,我不会平白无故地这么危言耸听的。再说了,乔治要是哪天累糊涂出了错,结果还不是得由我来承担?"

  黄国栋不死心,问道:"那么,除了放弃一部分目标,我们还能作什么调整?"

  拉拉用谨慎的口气建议说:"能否考虑把项目延迟到明年?那时候我们能从容一些。"

  黄国栋没有说话,在房间里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觉得杜拉拉这次谈话中出的两个主意都是对的,要么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但是必须放弃一部分目标;要么把项目推迟到明年来做——说起来,这原本就是黄国栋的本意,考虑到HR团队年内疲于奔命的状况,麦大卫对招聘流程项目发话后,他一直采取拖字诀,就是想拖到来年,队伍喘口气再说,后来被李卫东中间一搅和,才弄成眼下这样进退两难的局面。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杜拉拉能再被压榨出一些贡献,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两不误,他在麦大卫面前就好交差了。可杜拉拉口风很紧,她把工作量在黄国栋面前一摊,弄得他有点儿不好意思再逼迫她。

  黄国栋眉头一转,又生一计。他口风一转,问拉拉:"上次你发给我的杰西卡的绩效改进计划我看过了,怎么样,两个月过去了,效果如何?"

  拉拉摇摇头,"效果不好,老板您得有个思想准备,恐怕得换人。"

  黄国栋笑道:"不行就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不是有艾玛撑着,恐怕杰西卡早就被我们换掉了。"

  早在7月初,拉拉自己的试用期一过,她就正式向黄国栋提出了提拔艾玛的要求。黄国栋也觉得应该,但是他又提了一个条件,要艾玛等到2007年的招聘任务顺利完成后,2008年1月再正式提拔。拉拉担心等不到2008年1月艾玛就被别家公司挖走了,就要求把这个条件马上和艾玛沟通清楚,好让艾玛安心地在SH做下去。黄国栋同意了,但要求拉拉和艾玛暂时保密。

  黄国栋今天的一番话,让拉拉猛然想起提拔艾玛做主管的事情,她不放心,又叮咛道:"哎,老板,7月份咱们讨论过,等过了元旦就提升艾玛做主管,您可千万多支持呀!"

  "只要艾玛持续保持她的业绩,公司不会亏待她的,这个你大可放心,拉拉,我一定支持。"黄国栋信誓旦旦,说罢,他转了转眼珠,又补充道,"拉拉,现在卫东的项目很需要你的支持呀!"

  拉拉一下明白过来,黄国栋在和她讲利益交换,怪不得好端端地讲着李卫东的项目,他会忽然把话题跳到杰西卡的绩效改进上去,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拉拉有些无奈,想了想还是正面表态说:"这就是个任务调配的问题,做哪些放弃哪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老板您决定——只要还有一分力气,我绝不会藏着不使。但我还有个担心,就算您可以把我手上的项目推迟或者取消一部分,让我去分担卫东的项目,卫东的感受可能并不好。"

  黄国栋哈哈一笑道:"拉拉,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和卫东谈的,有人帮忙,他求之不得嘛。"

  拉拉眨巴了一下眼睛,笑道:"那我就等待您的决定。"

  别看黄国栋表面上大包大揽,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正如杜拉拉担心的,项目做到半当中你忽然安插另一个经理进来,不是摆明了认为李卫东不行才要中场换人嘛,李卫东那么强的自尊心,多半不能接受。而且,如果杜拉拉手上的事情是可以推迟或者取消的,那么当初他也不会冒着得罪麦大卫的风险,在招聘流程项目上打哈哈了——所以,匆忙之间把杜拉拉调过来顶这个项目,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黄国栋被麦大卫和李卫东弄得很郁闷,心中暗骂了一句,他妈的,一个个都牛逼得不行,上面的那个这样,下面的这个也这样。

  黄国栋不自觉地出了一口长气,他对拉拉说:"这样吧,这事儿咱们先不定,我会听听卫东自己的想法,另外我要和艾玛、潘吉文、吴爽他们三个谈一谈,了解了解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需求。"

  拉拉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55:05 | 查看全部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连载15

15、不提供指导和支持,经理就成了监工

  黄国栋特意花了点时间,分别和李卫东项目组的三位组员单独谈话,事先也没和李卫东打招呼。明知道这样做会让李卫东不高兴,黄国栋却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想让三个年轻人抛开顾虑放心地说出心里话,有其他人在场恐怕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关于困难和需求,吴爽没敢说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艾玛和潘吉文则几乎是导口同声,他们的反馈让黄国栋进一步看清了李卫东和杜拉拉在做项目上的若干差异。

  这两个项目都是当事人主动提出来要做的,两人都独立设计了整套项目思路,但是此后,区别就显现出来了。

  杜拉拉自己披挂上阵,承担了一半的工作量,她既是一个项目的领导和协调者,又是一个深入参与的具体执行者。此外,她和项目相关人员一直频繁互动,令参与者始终对项目保有了一定的兴奋感和主动资态。

  李卫东却不具体承担任何分工,只是不停催促进度。下面的人遇到难题卡住了,他仍然一个劲地逼着大家交功课,却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项目组的氛围就不太好了,几个专员老挨训,又实在找不到方向,都有些垂头丧气。

  外企的经理是典型的中层干部,处在承上启下的环节上,这个位置注定了做经理的不能只坐着思考策略逼结果,而是需要亲历亲为承后果一部他具体任务,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黄国栋对李卫东的做法感到意外的同时,自然对他这么当经理不满意。黄国栋可以想象,下面的人做不出东西的时候,像李卫东这样没有指导只有训斥,几个专员自然心中不服:我不会的事情其实你也不知道怎么做嘛。李卫东让自己成了一个监工。
  
  黄国栋决定还是先看看李卫东自己有什么想法再做定夺。他把卫东找来,开门几山地问李卫东对项目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卫东已经从吴爽那里知道了黄国栋找了三位组员分头谈话,了解“困难”和"需求",他敏锐地感觉到黄国栋这么做是对他不信任。李卫东现在是一肚子的不痛快,看谁都不顺眼,开口就抱怨:"老板,拉拉的项目有顾问公司做后盾,我这边却没有呀。“
  黄国栋滑头地提醒他:“你原来没有提过这方面的要求呀。”那意思是你自己不早说,我还以为你靠自己就行了呢。

  李卫东听出他的意思,愤愤地说:“是呀,我太老实了,光想着怎么替公司省钱,所以项目现在才会做得为么辛苦!早知道,应该像拉拉那样,一开始就向公司要求顾问。”

  黄国栋笑道:“其实拉拉并没有为宽带制项目申请顾问公司的资源,她是在作年度薪酬调查的过程中,利用了顾问公司的方法论做宽带制的基础——这么说吧,她让宽带制项目在资源利用上搭了一下便车。而且,薪酬调查这个事情,我们和顾问公司其实是有利益转换的,我们免费提供了我们的薪酬数据给顾问公司,所以顾问公怀收取的顾问费并不多。

  李卫东听了有些没趣,愣了一下说:“还是的呀,拉拉有便车可搭,我却没有这个便利。

  黄国栋打断李卫东的抱怨,直截了当地回到主题:“那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李卫东沉吟了一下,说:“我想,还是现实点,我必须得有相关的顾问公司做后盾。”说完,他又辩解似的补充道,“这并不是我要求的多,其实您问问位拉,她原来有个同事,是招聘老手,光做了一个管理培训生项目就动用了不用顾问公司。

  黄国栋摆摆手,意思用不着把话题扯远,他说:“那么你做一个申请计划报给我,我去请大卫批。”

  李卫东本来还想长篇大论说服黄国栋,没想到黄国栋如此爽快,半点推脱都没有。他浑身的紧张落了空,一个有点反应不过来。

  黄国栋叮嘱说:“卫东你仔细考虑一下,需要哪些方面的顾问,和人家报价——申请的时候总得给大卫个概念,你的项目一共需要多少家顾问公司,要花多少钱。”

  黄国栋说的时候一脸平和,李卫东却忽然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而罩来。他还没有具体地筹划好顾问公司的事情,但是想也想得到,这就等于让人家来帮你量身定做,和拉拉搭便车的性质哪能一样,顾问费自然便宜不了。

  李卫东有些担心起来,要是真把需要的顾问全套都申请了,会不会在麦大卫面前显着拉拉会办事儿,我却能花钱?

  李卫东还在啄磨呢,黄国栋又开始讲话了,大意是说艾玛他们几个现在似乎有些信心不足,要李卫东多提供指导和支持,有的事情难度太高,交给专员做不放心云云。

  李卫东听明白黄国栋的意思,第一反应就是艾玛背后给自己扎针哪。他心里不高兴,脸上也全露出来了,勉强点头了句“我知道了”。

  黄国栋见李卫东挂着一脸的寒霜,只得把拉拉参与项目的话给咽了回去——就李卫东这情绪,能谈出什么好结果?

  黄国栋在那一瞬间拿定了主意:先等李卫东把顾问费的申请交上来,到时候我直接和麦大卫谈,有了结果再通知道李卫东,让他执行指令就是了,何必事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说起来这事儿麦大卫有责任,太宠李卫东了!弄得他现在自我感觉那叫一个良好嘿,啥事儿都非顺着他的意思办。

  不过,谈话结束前,李卫东倒说了一句让黄国栋高兴的话:“老板是不是需要马上做人员流失分析?我来做吧。”

  见拉拉和李卫东都忙,黄国栋本想让马莱来作流失要析,既然李卫东愿意,那是再好不过的,黄国栋对莱办的事情总有些不够放心。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

16、妨碍幸福的是我们的心


  陆宝宝气急败坏质问王伟为什么瞒着张东昱和拉拉的事。她试探地问王伟打算怎么办。王伟说没什么好怎么办的,现在是要看你怎么办。

  陆宝宝对王伟的态度有些想不通,“你就没点不高兴?”

  “你让我冲谁不高兴?”王伟说,“其实这个事情中,你我不是最难受的人,起码我们可以做出无辜者的样子,我们这下有权利来给人家下评语了,包容还是不依不饶,全在我们一念之间。”

  王伟这话准确地说出了四个人之间目前的状态,陆宝宝眨了一下眼睛道:“继续。”

  王伟说:“自打那天晚上吃饭回来,拉拉就一直情绪不好。要是我没估计错,张东昱也不好受吧?” 陆宝宝这才哼了一声说:“他倒挺识趣,吃了晚饭他才开始供述,要不然,大家都别想吃好这顿晚饭了。”

  陆宝宝忽然想起张东昱走的时候那副神情,他看上去相当难过,先前光顾着郁闷了,这时候她不由得心中一阵战栗。但陆宝宝马上又想到张东昱和杜拉拉的七年情史,关键这两人现在居然还要亲上加亲,其中的尴尬不知道要消化到何年何月才算完!一念及此,陆宝宝又感到难以释怀。

  陆宝宝这些千回百转的心思,王伟不能都想到,就劝她,“你既然喜欢张东昱这个人,就得接受人家的过去。”

  陆宝宝没好气地抢白道:“我想跟他继续不假,难道因此我就没有不痛快的权利了吗?”

  王伟好笑道:“既然作出了选择,天大的郁闷也只有借助时间来慢慢消化了不是?”

  陆宝宝不说话了,呆呆地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伟说:“不甘愿是吧?不甘愿就散伙。”

  “你那套我不爱听,没人情味儿。你不觉得杜拉拉对我有愧吗?我还得管她叫嫂子,连着张东昱也得这么叫,我实在是……”

  王伟一下愣住了,他光知道陆宝宝对张东昱有气,闹了半天,陆宝宝心中对杜拉拉的怨气要大多了。“宝宝,你别怪拉拉,她已经很抱歉了,真的!要不,我代她跟你道个歉,行吗?”

  陆宝宝的火腾地上来了:“你道的哪门子的歉!你就是个受害者,枉我三十几年把你当宝似的捧着疼着,你就让人这么作践你呀?”

  王伟一时想不到更好的说服解释,只得说:“是我不好,你别生气了。”

  王伟的小计谋发挥了作用,陆宝宝虽然没有转嗔为笑,还是“嗯”了一声,表示她同意结束不愉快的话题。

  王伟回到家,一打开大门,就听到拉拉正在洗澡。

  不一会儿,拉拉从卫生间出来了,“我听见你进门了。”

  王伟点点头,站起身说:“我去洗澡。”

  王伟洗好出来的时候,拉拉说,“刚才我听到你的手机响了两声。”

  王伟走进书房拿起手机一看,果然有一个未接来电,是陆宝宝刚打来的。王伟就手拨了回去。

  “什么事儿?”王伟问她。陆宝宝沉默了一下说:“和张东昱的关系,我要再考虑考虑。”

  王伟有些意外,怎么又变卦了?随即想,考虑考虑也是人之常情,便简单地说了句:“也好。”

  陆宝宝大为不满,她用责备的语气说:“我还以为你会劝劝我呢!” 王伟说:“你想再考虑考虑,这不是很正常吗?”

  陆宝宝冲口而出道:“那我要是说我现在就决定和张东昱分手呢?”王伟下意识地往门外看了一眼,拉拉那边没一点儿动静。他放低一点儿声音道:“那样的话,我会劝你再考虑考虑。除非你本来就不满意张东昱,那另说。”

  王伟挂断电话,如释重负地走出书房,才发现客厅里只亮着一盏辅灯,拉拉已经关了电视。主卧的门开着,但灯是黑的,明显拉拉已经躺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2:06:42 | 查看全部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连载完毕,欢迎阅读!

1.杜拉拉其人

  有两件事情使杜拉拉在DB成为名人,其一是和王伟的私人关系,其二是她戏剧性的升职——此事可以充分说明杜拉拉其人的某些特点。

  在DB,每年提拔的经理少说也有二十几号,这些人个个能打肯拼,但是杜拉拉拥有一项比别人**的记录,升职前,她为了赶项目,半年加班700多个小时——折合88个工作日,按每月21个工作日计算,相当于4个多月的工作时间。该记录堪证此女韧劲非人。

  要求不要太高的话,一个人在DB这样的公司升到经理就算是奔上了小康的大道,可作为事情的另一面,她同时还踏上了一条没完没了的辛苦之路。辛苦既来自工作任务本身,也来自人类彼此间的种种相互姿态,诸如竞争、合不来、看不顺眼、立场不同。杜拉拉欣然赴命,因为她觉得年轻的时候辛苦那就是个单纯的辛苦,年纪大了还在辛苦,恐怕就掺杂了辛酸和力不从心。总之,人一辈子要吃的苦头总量大致相当,大家玩的只不过是个时间差的游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年轻时辛苦总比年纪大了辛苦强。此类想法暗示了杜拉拉其人缺乏安全感,是悲观主义者,凡事喜欢作个周全保险的打算。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升职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是恭喜,但是杜拉拉听到最多的是YOUDESERVEIT!意思是“这是你应得的”,或者“实至名归”,总之YOUDESERVEIT意味着一个人在获得前必须先结结实实地付出。换言之,当时总裁何好德支持杜拉拉升职,那只能算她运气不差,因为她已经付出得足够;假如杜拉拉没碰上何好德,就得算她倒霉,因为她白忙乎了一场。这种评价大致体现了杜拉拉此人一直以来的运气——不好不坏,她得到应得的,想获得就得付出,是个劳碌命。

  拉拉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些特点,她从来就没指望过世上会有活少钱多的美事落在自己身上。工作这么些年,再累再难,拉拉总坚信“我”能吃苦,“我”有毅力,她会自我激励说挺住挺住!并且她还会像一个受虐狂那样,暗暗地为自己能挺过各种级别的苦头而滋长出一股自豪,因为她经常以能吃苦善坚持而让一些小瞧她的人大跌眼镜。有点儿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好汉拿刀嘿地扎进自己的手臂,血一点一点往下淌,把无赖吓跑了,好汉脸色苍白,可是好汉胜利了。

  基于一贯的运气平平和非人韧劲,悲观主义者杜拉拉在加入SH前就为跳槽的苦日子作好了思想准备,可是,这次的考验似乎超出了她的耐受。这是一种不讲游戏规则的辛苦,它让人没有盼头,白白苦闷,而苦闷不但是一种了无生趣的游戏,还是一种潜伏着危险的状态。

  让拉拉这么想的导火索是微波炉事件,有一回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拉拉没有关上炉门就按下了“开始”键。当然,有保护设置,炉门没有关上是不会“开始”的。可拉拉还是吓出一身冷汗,她呆呆地想,如果她的手没有从炉子里拿出来,如果微波炉没有保护设置,那么当时她的手是否会被“高火”烤成乳猪爪呢?

  拉拉受此一吓,情不自禁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这都是为了什么呀?

  拉拉本来并不指望像王伟那号乐观主义者真能考虑过如此忧郁的哲学问题,她以为王伟至少得先花上十秒钟想一想,然后才能编造出点什么打发自己。王伟却出人意料地给了个如此干脆的回答,似乎没编瞎话。

  拉拉有些惊讶:“发生在什么时候?”

  王伟说:“是在上海的时候。”

  拉拉又追问:“具体点,你那时候到上海多久了?”

  王伟想了想说:“没多久,好像我到上海的第一年就这么问自己了。”

  拉拉说:“我倒!你还真早熟。”

  王伟笑道:“我早熟吗?”

  拉拉歪着头想了想,修正自己的说法:“不完全的早熟,比如你在**关系上就晚熟,但是你在生意上似乎一直很敏感。”

  王伟说:“不敏感不行呀,每次只要我讲一句错话,或者做错一个动作,客人可能立马就会给颜色,所有的错误都会以真金白银的形式让我付出代价。”

  拉拉喃喃地说:“也是,做销售的不敏感,要么是新手要么是笨蛋。”她穿着王伟的一件白色棉布衬衫,两只袖管挽起老高,光着两条腿晃晃悠悠地在客厅里来回打转,一副魂不守舍心事重重的模样。

  关于个人前途和职场艰辛,在拉拉大彻大悟地说过ITNEVERENDS(永无止境)以后,王伟意识到不能不严肃认真地对待了。据王伟看来,ITNEVERENDS是一个非常模棱两可首鼠两端的理念:它既像是三字经,一本正经地劝人该收手时就收手;又像是一副迷魂汤一味兴奋剂,让人以为活着就该没完没了地扑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才算有劲。

  王伟开始考虑在不得已的时候向拉拉施加影响,虽然他原本是很不愿意干涉拉拉的个人志向的,他自知这也是拉拉喜欢他的一个原因。

  拉拉还在客厅里慢悠悠地来回晃荡,王伟发现她的眼皮有些浮肿,这使她显得目光迷离。王伟感到,人一定是到了极度茫然的状态,才会问自己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之类的。犹豫了一下,王伟还是正面问了拉拉一个讨人嫌的问题:“拉拉,你准备在SH干到什么程度收手?”

  “什么意思?”拉拉果然马上警惕地反问。

  见她反应激烈,王伟赶紧做了个息事宁人的手势道:“哎,不要这么不友好嘛,我就是顺嘴一问,完全没有干涉你志向的意思,只要你的身体吃得消。但是要让我说真心话,总监有什么好当的呢?虽然我们不是大富大贵,起码我们的实力高于平均水平,不需要为钱痛苦。”

  拉拉站着不动,似乎在咀嚼王伟的话,过了一会儿她说:“我有我的理想。”

  王伟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拉拉鼓了鼓腮帮子说:“反正不是当总监。那只能算是职业目标,谈不上什么个人理想。”

  王伟听了这话有些哭笑不得,劝拉拉道:“既然只是个职业目标,那咱更犯不着这么拼命了,你看你天天累得都睡不着觉,不值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9:28:23 | 查看全部
全书连载完毕,欢迎各位老师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8 21:39:26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述毫老师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