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中国晚清史【连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9:14:25 | 查看全部
从长远的历史后果看,十七、十八世纪清军进入亚洲腹地意味着汉族的影响、文化和人口都有所扩展。这并不是满人的本意。清王朝需要充分利用汉人的才干,尤其是在帝国的非汉族地域需要鼓励汉人向亚洲腹地边境移①参见入江启四郎:《中国边疆和英俄角逐》;费正清编:《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克拉布:《中国和俄国的“大赌博”》;拉乌尔:《中亚的政治》;罗萨比:《1368 年迄今的中国和亚洲腹地》。②最近出版的书有卡拉斯科:《西藏的土地和政体》(我认为此书对写这一章非常有用);拉姆:《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17671905 年通往拉萨之路》;黎吉生:《西藏简史》;涂奇:《雪山之国西藏》(德赖弗英译);夏格巴:《西藏政治史》;斯内尔格罗夫和黎吉生:《西藏文化史》;石太安:《西藏的文明》(德赖弗英译)。民,可是,清政府直至十九世纪才模糊地和迟迟地意识到这种需要,而这时要在新疆和满洲充分扩展清朝的版图就为时太晚了。尽管清政府在十八世纪努力防范汉人扩展,但汉人还是扩展了。不过,为中国亚洲腹地边疆的汉化打下基础的还是满人。对这一汉化过程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能今天也还是这样,因为文献不足。满族各部、蒙古人、西藏人和说突厥语的穆斯林以及所有旗人,在清帝国内都是没有纳税记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9:16:08 | 查看全部
尽管有相当多的汉人向满洲、内蒙部分地区、青海和新疆北部移民,但是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汉人应留在中国本土。清朝从不委派一般非在旗的汉人到亚洲腹地为官。那里是旗人的天下。在 1800 年,亚洲腹地包括四个主要地区,即满洲、蒙古、新疆和西藏。各地均由清军戍守,但是却由不同种类的行政机构进行治理。满洲分为三省。蒙古虽然被分为许多小块,并且处于严格控制之下,但是与其原有的行政仍有许多相似之处。新疆由伊犁将军统辖,但在地方一级,土酋和土官吏仍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力。西藏则处于分割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9:17:41 | 查看全部
它的本土保留着完全是本地人的政府;但东北部 (青海)直接向清政府纳税,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极东部(康区东部)也要向清政府直接纳税,归四川省当局管辖。从理论上说,至少清政府希望它的亚洲腹地的属地 (蒙古、新疆和西藏)和东北各省(奉天、吉林、黑龙江)能够自给自足。各该地政府都被要求在当地征收足够的赋税以满足自己的行政费用。但是除了蒙古和奉天之外,基本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新疆,维持帝国统治所需要的军费必然要大大超过它的税收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12:13 | 查看全部
管理蒙古、新疆、西藏这些清属亚洲腹地来清京朝贡的藩属的事务,以及管理与清帝国境外亚洲腹地的各国的关系,则由北京的理藩院负责。清帝国境外极西部的尼泊尔(在印度统治之下)和乾竺特(罕萨和那噶尔,其居民为七什叶派穆斯林,称伊斯迈依勒)直接向清朝进贡,而拉达克、锡金和不丹则是西藏的附属国,与清帝国没有直接联系。巴尔提商人在新疆和西藏的市场经商,但是清朝只把巴尔提斯坦看作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所谓博洛尔国(此为吉尔吉特古称,清代所谓博洛尔主要指巴尔提斯坦)的一部分,①所以同巴尔提的统治者没有建立稳定关系。在喜马拉雅山南是印度各邦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当十八世纪的时候东印度公司曾几次企图进入西藏,它的积极程度日甚一日。但是,理藩院在十九世纪之初对西藏的西邻几乎仍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和在广州的英国商人是来自同一国度。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13:59 | 查看全部
新疆以西是操突厥语的穆斯林哈萨克游牧民,他们既向俄国也向清朝纳贡。还有在山区的柯勒克孜各部,也是穆斯林。以费尔干纳为中心的浩罕是主要从事农业并定居于城镇的伊斯兰国,其统治者向清朝纳贡。但是清朝也向浩罕纳贡,因为清政府为了保持新疆西境的安定,定期赐与浩罕统治者以银两和茶叶。在清帝国看来,塔什干、布哈拉、“博洛尔”、巴达赫尚(巴①徐松:《西域水道记》(卷 1 18 页)似将博洛尔置于吉尔吉特山谷。参见坎宁汉:《从自然、统计和历史角度看拉达克,兼及其毗邻诸国》,第 45 页;穆罕默德·海德·达格拉特:《中亚莫卧儿人的历史》(罗斯英译,伊莱亚斯编),第 135384385 页;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释》,卷 1 9192 页;佐口透:《俄国和亚洲的草原》,第 181 页(显然是根据徐松著作写成)。②铃木中正:《围绕西藏的中印关系史》,第 179 页;坎曼:《不列颠打通西藏的最初尝试》,第 140 页,尤其是注 73。达克山)和杜兰尼人的分崩离析的阿富汗国,都是向清帝国朝贡的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16:15 | 查看全部
在清政府的心目中,纳贡的地位就是给外国人在特定条件下以经商权,使皇帝对外国朝觐者的权威合法化。但是这并非附庸关系,也并不表示要求清朝保护。仅有的真正的“保护国”是在帝国边境以内的属国,其中某些统治者被认为是贡谒者,不认为是外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18:18 | 查看全部
1689 年的尼布楚条约使莫斯科政府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整个黑龙江流域为中国领土,并且向北向西撤退到无争议的俄人地带。虽然清朝政府认识到俄国是西伯利亚的大国,却不了解俄国人在技术上多么先进和军事上多么强大。结果清廷对满洲以北诸部仍采取“羁縻”政策。清朝派员前往树立中俄界桩时,他们竟把界标马马虎虎树立在距离商订的边界线以南很远的地方,放弃了根据尼布楚条约规定应属清帝国的领土约两万三千平方英里。①俄国则乘清朝不注意黑龙江以北领土之机,在十八世纪继续在西伯利亚移民和勘探,进而巩固它在那里的地位。①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第 66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20:07 | 查看全部
满洲在进入十九世纪时汉人已开始向满洲移民,这使先前与外界隔绝的、操通古斯语的旗人和部落民的偏僻地带到二十世纪变成了中国发展中的工农业地区。满人通过八旗戍军和部落联姻进行统治的那种早期方式已被打破,汉族移民不断流入并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把满洲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都与中国本土连在一起了。在十八世纪之末满洲地方的人口大概已超过一百万,到十九世纪中期又翻了两番。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21:53 | 查看全部
官方是禁止汉人向满洲边地(吉林和黑龙江)移民的。但是在整个十八世纪,清政府日益举棋不定,时而封锁移民,时而对汉人渗入柳条边佯作不知。到 1800 年,想要保持奉天为满族的禁猎地,或使其不受汉化,显然是已经太迟了。不过在吉林和黑龙江,人口和文化方面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如南部显著。清朝政府——至少是它的最高层——还是竭力阻止移民,力求减少汉文化与满洲边地的接触。例如在 1811 年,北京政府就曾明令重申,禁止汉族移民,一如既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23:16 | 查看全部
    清朝政府之所以极力要保持吉林和黑龙江的旗人和部落的特点,被认为有四个主要动机。一是想为清王朝留下退路,如果满人必须放弃中国的话;二是想保持一支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八旗军后备力量,以维持满族对中国广大人口的统治;三是想要保护清廷对人参(一种价值很高的发情剂和药用植物根茎)、貂皮、珠宝和黄金的垄断;四是想要保持满族文化和满族王朝的祖宗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