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cmfrjtly

[散文 随笔 杂文] 煤海闪耀满天星  文友歌赋吟真情 ——记《川煤文艺》业余编辑何锦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3:19 | 查看全部
从老叶的知青情结到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
                       
  今年国庆期间去了趟西昌,好不容易见到了原矿工会副主席、矿文协会长、矿文学刊物《星海》趸主老叶。
  我是午后从灵山寺返回时给他打电话的,到西昌时他说还在外面,到晚上近七点,他才来到我住的旅馆。他说,这段时间有点忙。
  与他一聊才知,老叶的忙与中国的一段历史有关,与他的知青情结有关。一年来,他正与一帮凉山知青紧张筹备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
  知青,是中国历史的产物。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 毛泽东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 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以邢燕子、董加耕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 于1955年――1962年上山下乡, 拉开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序幕。1964年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到1966年5月, 全国下乡知青人数已达120万人。在四川较有影响的有成都市下乡到凉山昭觉的孙传琪、巫方安等人。1968年12月21日, 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指示,一夜之间, 上山下乡的旋风席卷神州大地。仅一年半时间, 以66、67、68届(老三届)学生为主, 全国知青人数已超过500万。这股旋风一直持续刮到1978年, 大约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或下放到各地农村插队落户, 或奔赴北大荒、新疆、内蒙、云南、海南等农场开垦种植。从1971年开始,有人以招生、接班、招工、病转离去, 最终以 1980年“大返城”的形式结束。
  老叶当年上山下乡,是随成都知青于1964年4月8日告别蓉城的。那时还没有成昆铁路,是坐汽车辗转到达凉山州昭觉县南坪乡知青点的。从省城到彝乡,他先后过了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与彝族同胞一道改天换地,后来加入凉山民兵团为渡口(攀枝花)修建公路,再后来转入渡口4-16信箱(现攀煤公司太平煤矿)。
  大凉山造就了老叶,大凉山的那段生活经历成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山那水那人,入乡随俗,酸甜苦辣,岁月沧桑,魂牵梦绕,成了他博客的主题,成了他那本专集《情系大凉山》的重要内容。
  老叶把青春奉献给了凉山,他也与一位女知青成了家,并在那里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或许是上苍的安排,从攀枝花考取医学院的儿子如今又在凉山州府西昌工作,并娶了一位彝乡姑娘为妻。如今,老叶退休了,他又舍弃了成都老家和攀枝花阳光,长期在西昌住了下来。
  人在西昌,老叶又把满腔热情和自己的才华,融入了月城的公益活动之中。在去年凉山知青45周年之际,老叶又积极参与发起了颇具规模的纪念活动。有知青来凉山州,他既以知青朋友身份叙旧,又以西昌主人招待。
  自去年火把节以来,由广大知青提议,经西昌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于今年5月投资2000万元兴建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投资修建的知青博物馆。该博物馆将立足西昌,辐射全国,通过以博物馆为依托,充分展示西昌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并努力成为全国研究知青文化、知青历史的重心。这是广大知青人心所向,也令老叶喜不自禁。凭着老叶的知青情结与他在知青中的广泛影响,中共西昌市委办和西昌“知青之家”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委托书》,委托他负责收集在西昌、凉山上山下乡知青的文物和有关资料。老叶在他的博客中表示:我被正式委任为“知青之家”文物资料征集人,从今日起,我将热情、努力、忠诚地投入到西昌、凉山上山下乡知青文物资料收集工作中。
  西昌知青博物馆,建在西昌市月华乡新华村七组的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是四川省当年最大的知青农场,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占地面积109亩,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所有布展规划及内外部装修工程已于9月末全部完工,拟于11月20日(彝族年期间)正式剪彩开馆,届时将向广大知青和游客展示知青这段特殊的历史。此举在凉山州外已引起极大反响,11月19日,成都将开一趟2000人的知青专列,一路歌声奔赴西昌,当年返蓉的知青现正在火热报名中。说到这里,老叶已喜形于色。
  “目前已围绕知青下乡、劳动、生活、返城四个时段收集了8000多件实物,市领导让按知青自己的想法布展,我们对此次展览充满了信心。”我对老叶是了解的,所以他说这话我信。因为他曾是太平矿的工会副主席,每年节庆活动都是他策划并领导实施的。尤其是春节,矿大楼、矿大门、舞台、舞厅、广场、花坛、灯展的布置,既井然有序又气势恢宏,透出欢乐祥和红红火火的气氛。有这样的经历,今天搞个展览,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老叶还是兢兢业业,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他想到的是拓展和周全,在已有实物的基础上,他们又想到了音像资料,所以今天下午他就在忙着安排人采访几个有代表性的知青和知青所在村社的群众,说着老叶打开了几段录像:
  一位知青在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数千万知识青年离开都市离开家乡,到了农村和边疆。而共和国广阔的土地上,却没有留下千千万万知青的足迹和历史。感谢西昌市委、西昌市政府为知青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西昌的父老乡亲为一代人的苦难青春、自强精神、人生足迹留下历史,为共和国留下历史!
  一位成都某俱乐部顾问在说:为了纪念我们曾经的青春,为了感谢第二故乡父老乡亲,让我们乘坐知青专列,在2010年彝族年的喜庆气氛中再度回到魂牵梦绕的大小凉山,回到金沙江畔,回到安宁河边,去感悟四十多年的风雨人生路,去品味四十多年的思乡不了情,去抚摩四十多年的沧桑岁月痕,去回望四十多年的青春悲喜地,去追寻我们人生永远不可忘却的足迹!
  一位从当地成长起来的市领导在说:四十多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繁华的都市到凉山,把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带到了广大农村,为凉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知识青年创立的不朽业绩将永载史册,凉山人民将永远铭记。知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将会激励着西昌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西昌跨越腾飞的建设中,希望广大知青朋友常回家看看,共同为第二故乡献计出力。
  面对我们将从这座共和国最年轻的博物馆看到的成果,我认为是中国西昌的成就,也是像老叶这样的知青的成就,我衷心希望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3:30 | 查看全部
太平煤矿赋
              (以“想太平人,恋幸福家”八字为韵)
  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一日骄阳,十日焦禾,羿射九日,入地化为沃焦,开山迎驾宝藏,采撷光热,是为煤矿。云盘山巍巍,鳞次栉比解读岁月沧桑;摩梭河悠悠,流光溢彩吟唱时代畅想。
  太平之象,北斗气派。川滇马啸,玉阶行踪波涛依旧;金沙水拍,丝绸之路驮铃犹在。彝歌打跳,翩跹苴却遗韵;东北秧歌,尽显移民风采。红石岩水库,聚満湖鱼水深情;陶家渡大桥,牵一条虹云玉带。天时地利人和,物阜年丰安太。
  太平之变,开采乌金。昔滇界永仁永兴太平场,商贾云集,鱼龙混杂;寺庙香绕,世道凋零。三线建设,号令学儒精英;四号信箱,集结老将新兵。夺煤保铁,铁马金戈;夺煤保钢,戴月披星。百载新机遇,缘矿建而聚人气;十年里程碑,因煤兴而起楼群。浮腾矿山,欣兴太平。
  太平之利,造福于民。填壑以兴市,农贸土特集散;铺路之通衢,大车的士穿行。绿茵花坛,健身休闲人熙熙;琼楼玉宇,安居生息众芸芸。採撷太阳,拱卫钢城。凤凰涅槃,锦绣人生。百业兴隆,竞放万家灯火;政通人和,迈步康庄前程。彝汉情笃幸福家,城乡颖实太平人。
  太平之兴,励精图变。南海涌动春潮,金沙骤起波澜。革故鼎新,机制焕发生机;精兵简政,效率促进生产。颉顽比翼,潜龙卧虎腾煤海;舳舻破浪,通江达海抵彼岸。黛鸭化彩凤,豪情冲霄汉。华厦宜栖居,鸿雁生眷恋。
  太平之春,科技引领。明灯璀璨,光炤大箐。火眼金睛,明察沼气雾霾,铜墙铁壁,撑起洞府穹顶。金戈凿岩层,铁马啸煤韵。考勤纹,馈电诊,矿工觅踪模拟盘;弯报警,集控运,煤炭计量核子称。采掘机运通,铸安全方舟;人机料法环,构硕果精品。信息高速路,聪明今生幸。
  太平之光,人文凸兀。西部掘金,煤海明珠。朱总司令,择路渡江留足迹;彭大将军,视察井口展蓝图。优伶名角国粹扬,东方歌舞广袖舒。能源基业,矿工脊梁,马上街弟子生力军,机场路才骏栋梁木。《宝鼎凯歌》,唱创业精神绕余音;“星海现象”,孕川煤文艺振巴蜀。秧歌腰鼓,舞出一道道风景;安全文化,情系一封封家书。稻穗齿轮迎风展,铁锤镰刀映日出。矿工狮舞展雄风,社区灯展新六福。    祥瑞齐天,意气风发。开拓进取,似苍龙之飚升;奋发图强,如虎跃以腾达。上承先人之懿德,与时俱进,扬太平人精神;下启来者之智慧,自强不息,耀太阳石光华。太平人过太平年年年太平,幸福花开幸福家家家幸福。歌之赋之,太平之花;咏之唱之,宝鼎挺拔。谨以骈赋,赋与我家。
                
                                      庚寅流火之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3:47 | 查看全部
 安  居  广  厦 赋
                     (演讲版)
  崇和尚安,此中华之懿范;筑居起室,自有巢而万年。阿房金谷,帝王豪富宫殿;诸葛紫云,隐士贤达业馆。天有不公,百姓洒毕生汗水,住乃茅庐;自古以来,诗人多漂泊江海,居无定所。李太白出蜀,初寓安陆,再寓南陵,再寓长安,再漫游吴越,再终老当涂,未闻有一夕枕席之安。杜少陵出洛,篱居长安,后居凤翔,后迁同谷,后留滞成都,后浣花草堂,竟又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得欢颜。前贤宏愿,与诗俱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楼台,十里秦淮安在?广厦万间,终成子美之憾。
  乱世重食,盛世重居。安居方能乐业,民欣可得国安。
  庚寅春明景和,巴蜀阳光灿烂。渠水金沙,煤海矿山。太阳家族,欣逢盛事。
  幢幢高楼,峰环案迎,天人合一,水乳交融,煤矿旧貌焕新颜;靓靓小区,龙拱虎卫,方正有致,星汉异象,矿山门庭盈瑞气。琼楼玉宇,昨天摇号立户,芸芸众生超乎太白而安;夙愿三代,今日乔迁新居,黑黑哥们了却诗圣之愿。
  徜徉楼宇,云舒景美天地宽;极目远山,雨打穷庐朝夕怨。崔嵬扶桑日,峥嵘岁月稠。新居来之不易,故事欲说心酸。昔日牛郎织女,盼望七夕相见,南来北往归去兮雁难回;西部移民迁徙,欣喜万家团圆,夫唱妇随迁家阿农转非。一时之间,矿山热土。干打垒土坯房,雨后春笋;油毡棚统子楼,连片成林。生之简易,溃之风雨。岁月沧桑,陋室面目全非;采掘更替,棚户房屋开裂。缺水少电,饮食依然维艰;窄路旱厕,生活设施不全。风刀霜剑,蜗居不抵天寒;雷鸣雨瀑,危房哪堪摧残。矿井尚敬畏山神,防微杜渐,排除隐患,安安全全,煤流八方;棚户却无奈危险,拆东补西,听任上天,惶惶愕愕,命悬一线。宝鼎沉陷,如飞机失事散落之残片;广旺危房,正经受汶川余震之熬煎。珙县棚户,断梁残椽不如长宁竹坚;达川宅楼,香消玉散有损川东门面。
  矿区之忧,共和国长子无颜;城市之痛,国务院总理不安。棚户区改造,刻不容缓;沉陷区搬迁,规模空前。救灾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丰碑。国家立项,省市配套。购买商品住房,煤炭工人捉襟见肘;实施安居工程,煤矿企业义不容辞。川煤举金六亿元,惠及居民五万户。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省长书记,深入体查民情,要求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川煤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安居调思路、调布局、调结构。各子公司,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地方政府,通力协作,全面服务。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资金到位。阳光拆迁,补偿分明,过渡安定。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时间安置房、组团楼、新社区,高高塔架下高楼层层迭起;连日来签合同,交房款,发钥匙,殷殷期盼中喜事步步临近。弹指一挥间,棚户连营成为过去;转瞬两重天,高楼辉映呈现眼前。金沙江畔,楼群面水依山,新社区融入城市副中心;华蓥山下,新居锦蔟花团,靓景观并列邓小平故里。叙府芙蓉,新楼错落有致,厅堂凸兀天堂石林;内江威远,老区焕发青春,煤城堪比甜城楼盘。
  进小区兮,鳞次栉比,星落棋布。林荫道阔,广场绿地景点休闲;人气两旺,橱窗琳琅秧歌声喧。择邻而处,孟母三迁心安;对门有约,邂逅鸿儒遂愿。邻居有难,见危知助肝胆毕现;社会公益,一呼百应爱意缠绵。矿厂通勤,往返煤海车间井口工业广场;巴士通衢,连接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墅蜚声远,远近莅临来。悠闲寄情,或徜徉池潭侧畔,观鱼嬉戏,闻鸟啁啾;见树映掩,或徘徊亭榭新园,挽臂恩爱,依柳缠绵。颜渊逢此,当弃陋巷。陶潜至今,不思桃源。
  登斯楼矣,把盞临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宽带神游,荧屏放眼。东边日出,红霞共钢花一色;西部涅槃,矿灯与斗牛齐明。南方霁虹,十万大山,春城滇池水城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秦时明月汉时关。抚琴弄曲,工商角徵羽;寄情书画,纸笔墨砚印。亲朋聚会,南腔北调令;棋友手谈,楚河汉界宽。居高拥天下,华厦襟自远。
  开天劈地,东方红兮太阳升;煤海苍茫,安广厦兮梦成真。慨当以赋,吾室温馨。
                                        庚寅端午
   (说明:前《安居广厦赋》勒石版全原创,演讲版开头一段中部份摘自西岭的博客《安居赋》,谨向西岭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4:07 | 查看全部
祭    文

“沉痛悼念 父亲大人”次韵


公元二零一零,岁次庚寅;六月下旬,时在暑境。讳公谢志华, 愕然离人世;人称谢先生,医声留凡尘。年近耄耋,寿终正寝。定远古镇悠悠,断壁残垣沉沉。
  父子情深,养育恩重。孝子孝媳姪男姪女,昼夜悲声,声声动容;女儿女婿孙儿孙女,星夜兼程,程程悲恸。今晚生满堂,追忆追思泪盈,如泣如述心痛。
讳公生于旧制,感恩戴德新朝;家传医道,救死扶伤勲陶。祖父不测痛失心骨,金匮要略方疗;肩挑大梁,艺精岐黄唁悼。
天有不测风云,人生旦夕祸端。黑白颠倒,欲加之罪何泛无词;拨乱反正,囹圄之身昭雪沉冤。月落乌啼,坚定信念。
噩梦醒来是早晨,大展宏图;患难之际儿有母,感人肺腑。重操旧业,辛辛苦苦,济世悬壶;伤痛修复,孜孜矻矻,重为人父。
天有不公,命交厄运。强者夭而病者全,少者殁而长者存。古今悲事,不幸降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丧子之痛,考量坚强父亲。
怨天不忧人,斜阳满天霞。扶危济困,救死疗伤广施博爱,为人坦荡,灰谐幽默尽显潇洒。己不饮酒,待客唯有杜康;喜好品茗,来人欣泡香茶。尊老爱幼,不失后人懿范;款婿待媳,街谈传为佳话。教育后生堂皇做人,勤奋做事,胸怀宽广,光明正大。
呜呼,天印苍苍,嘉陵浑浑。云浮仙鹤,泪洒衣襟。哀号肠断兮,情何以申。谨具素仪兮,跪奠虔呈。先父其有灵兮,来尝来品。祈于冥路,默佑后人。
呜呼哀哉! 伏祈尚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4:25 | 查看全部
《安居广厦赋》推介词

按:《安居广厦赋》在《川煤文艺》发表后,“太阳花城论坛”撰文推介,《推介词》如下:
关于赋的概念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赋的特点:一、语句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讲究藻饰和用典。四:内容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结构严谨,词语华丽,古朴厚重。
赋的发展情况
  赋这种文体,始于先秦面,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和中华诗词一样源远流长。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赋和诗词一度沉寂,随着改革的兴起,尤其是思想文化禁锢的消除,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复苏,赋也成了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奇葩。
赋是盛世和谐的歌唱
  诗是乱世民众的呻吟,而赋则是治世民众的讴歌。乱世出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勾画出战乱疮痍,李白浮现颠沛流离。治世出赋家,司马相如班固一派的两汉都市赋,即是放眼天下,歌功颂德,表现国家及都市形象,鼓舞民众意志。
  两汉大赋是和谐的文学,它是历经春秋战国嬴秦以来几百年战乱纷扰以后,要求和谐的时代最强音主旋律。
当今中国也恰逢百五十年动荡战乱之后,风云际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和谐与发展是两大主题。现在中国正处在市场兴旺、经济繁荣、科学发达、教育浮霞、社会稳定、政治文明、欣欣向荣时期。由历史反观现实,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两汉兴盛期极其相似,赋体文学的复兴也正逢其时,所以便有了经济日报“百城赋”,中华词赋网“千城赋”为代表的现代辞赋的大量涌现。
棚户区改造应当有赋
  棚户区改造是党和国家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一些国营煤炭企业表示要尽共和国长子之责,国家发改委和省国资委都规划立项统筹安排,省市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搬迁户也倾其一生之积蓄。每个矿区的棚户区改造,是各地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改变了城市面貌。在棚户区改造中,各级领导、业主方、承建方都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得到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浩大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里程碑工程,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辞赋。
  《川煤文艺》2010年第3期《安居广厦赋》,正是记录棚户区改造,反映新居面貌及棚户喜悦之情的一篇赋体作品。
关于《川煤文艺》发表的《安居广厦赋》
  《川煤文艺》2010年第3期《安居广厦赋》,由川煤集团攀煤何锦中和李星桦所作(署名)。他们都是省作协会员、《川煤文艺》编辑。《安居广厦赋》登载《川煤文艺》,载入《嘉阳论坛》、中国诗赋网,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说《安居广厦赋》不亚于《攀枝花赋》。
  说这篇赋写得好,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何锦中李星桦的《安居广厦赋》,选取了企业价值取向与职工利益的结合点。以川煤集团成立以来,在实施大集团、大战略方面,与川煤矿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手笔为切入点,客观、准确、简练地记录棚户区改造,反映出了煤矿新居面貌及棚户搬迁职工的喜悦之情。
  二是何锦中李星桦的《安居广厦赋》,作为赋的格局与结构元素充分。即以四六字句式为主,间以四四字句、五五字句、七七字句、八四字句式书写,错落有致,庄重典雅。所用典故,自然贴切,勿须加注,人人能懂。讲究声律,又不因律害意;追求押韵,多处换韵,间或不押;读来朗朗上口,有韵味,有灵气。大量采用骈句对偶、排比铺陈、以开张气势壮景抒情,散句点染,以调济节奏,形成文学交响曲的效果。通篇写景有据,夸饰有度,句式整齐,节奏起伏,韵律谐美,文辞练达,色彩斑斓,既古色古香,又具现代气息。
  三是何锦中李星桦的《安居广厦赋》,经得起当前“十星法案”评判。按照辞赋十星鉴别法的考核鉴别标准――辞赋文本、辞赋内容、辞赋章法、辞赋韵味、辞赋意境、辞赋文采、辞赋修辞、辞赋思维、辞赋意义、辞赋篇幅等方面衡量,有足够的星相。
  四是何锦中李星桦的《安居广厦赋》,具有古朴大雅的平民视角。从开篇对新建楼群的切入,就暗合了关于民居风水和人民群众祈盼和谐的理念。对棚户区的描述不避其陋,对棚户房屋的安全状况深表担忧。在新居建设并得之一隅时写“企业居民共同出资”,虽是一句作赋所忌的大白话入赋,却刻意点出了搬迁户所做出努力,甚至是付出毕生的积蓄。在对新建小区环境设施的描写实事求是,体现出为文为人的诚实态度。在对社区活动的记述中,依据了矿区优良传统、赋予了邻里感情和公民道德应有之义。对社区住户的居家活动,展现了矿工时过境迁,胸怀宽广,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精神风貌。由此生发出新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成为赋中角色的自豪感。
  五是何锦中李星桦的《安居广厦赋》,具有庄重大气的行业意义。这篇赋以棚户区改造(含采煤沉陷区治理)为背景,追述棚户区的形成原因,记录各地安居工程的大手笔,棚户居民的大搬迁。这种不具体撰写某时某地某小区,却涵盖了所有新建小区及其居民的经历、变迁、际遇和感慨,因而具备面对全国所有矿区的适用价值。
《安居广厦赋》刻于棚户改造小区的意义
  一个新建的棚户改造小区,尤其象攀枝花宝鼎矿区动力站、河门口那样数十幢楼两三千户居民的小区,除了它本身的居住、给排水、供电供气、光缆信号、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的功能外,它还应当有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可以在建筑风格、休闲娱乐设施上有所体现,但画龙点睛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勒石刻赋。因为这篇赋,它是小区的名片,是小区的历史记录,是小区的精神灵气,是小区生活的诗意表达,是小区中国印记的文化品位,是小区对国学文化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4:35 | 查看全部
安居广厦赋
                —棚户区改造勒石版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太阳家族,欣逢盛事。幢幢高楼,峰环案迎,天人合一,水乳交融,煤海旧貌焕新颜;靓靓小区,龙拱虎卫,方正有致,星汉异象,矿山门庭盈瑞气。琼楼有主,昨天摇号立户,超乎太白而安;夙愿两代,今日乔迁新居,了却子美之憾。
  徜徉楼宇,云舒景美天地宽;极目远山,雨打穷庐朝夕怨。崔嵬扶桑日,峥嵘岁月稠。牛郎织女,南来北往兮雁难回;移民迁徙,夫唱妇随阿农转非。干打垒土坯房,雨后春笋;油毡棚统子楼,连片成林。岁月沧桑,陋室面目全非;采掘更替,棚户房屋开裂。缺水少电,饮食依然艰难;窄路旱厕,生活设施不全。风刀霜剑,蜗居不抵天寒;雷鸣雨暴,危房哪堪摧残。矿井尚敬畏山神,安安全全,煤流八方;棚户却无奈危险,惶惶愕愕,命悬一线。
  矿区之忧,共和国长子无颜;城市之痛,国务院总理不安。棚户区改造,刻不容缓;沉陷区搬迁,规模空前。德政工程,民心丰碑。国家立项,省市配套,集团明确主体责任,企业居民共同出资。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资金到位。阳光拆迁,补偿分明,过渡安定。安置房、组团楼、新社区,高高塔架下高楼层层迭起;签合同,交房款,发钥匙,殷殷期盼中喜事步步临近。弹指一挥间,棚户连营成为过去;转瞬两重天,高楼辉映呈现眼前。
  进小区兮,鳞次栉比,星落棋布。林荫道阔,广场绿地景点休闲;人气两旺,橱窗琳琅秧歌声喧。择邻而处,孟母三迁心安;对门有约,邂逅鸿儒遂愿。邻居有难,见危知助肝胆相见;社会公益,一呼百应爱意缠绵。矿厂通勤,往返车间井口;巴士通衢,连接商阜市政。
  登斯楼矣,把盞临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宽带神游,荧屏放眼。东边日出,红霞共钢花一色;西部涅槃,矿灯与斗牛齐明。南方霁虹,十万大山,春城滇池水城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秦时明月汉时关。抚琴弄曲,工商角徵羽;寄情书画,纸笔墨砚印。亲朋聚会,南腔北调令;棋友手谈,楚河汉界宽。居高拥天下,华厦襟自远。
  开天劈地,东方红兮太阳升;煤海苍茫,安广厦兮梦成真。慨当以赋,吾室温馨。
  
  (注:任何单位个人采用,须经本博主同意,违者必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4:54 | 查看全部
五一游大理三首
           
               金梭岛
      洱海踏浪上金梭, 万千风情展婀娜。
      南诏行宫存古韵, 本主广场感恩泽。
      细腰观音欣济世, 沙壹母木苦逐波。
      遥望苍山十九座, 哺育金花一朵朵。
         
             崇圣寺
      崇圣宏大号佛都, 依山面海皇寺尊。
      帝虔修行竟九位, 塔耸相望竞千寻。
      观音原本是男儿, 弥勒正对乃空门。
      焚香揖拜多讲究, 导游道来耳目新。

            蝴蝶泉
      大理三月好春光, 蝴蝶泉边人熙攘。
      合欢树弯蜻点水, 龙头嘴喷瀑流淌。
      金花弄姿竞走秀, 游客洗手祈运芳①。
      丢砣石块知深浅, 展翅生风信越洋②。
     注:①说蝴蝶泉水洗手,一洗来财运,二洗桃花运,三洗来官运。
       ②指蝴蝶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5:01 | 查看全部
 情牵玉树

           2010年4月14日,庚寅三月初一,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江河之源,满目疮痍,全国驰援,大爱绵绵。

       庚寅三月倒春寒,玉树地震泪黯然。
       唐蕃古道羌笛咽,歌舞之乡长袖蜷。
       党政军首民心系,绿橙白色画卷延。
       大难兴邦再集结,格桑花红三江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5:13 | 查看全部
滇西半月纪
    受健园公司派遣,临时到云南宁蒗县九台湾煤矿帮忙。离攀赴滇近半月,白天矿部弄资料,井口搞宣传;夜晚电灯时明时灭,网线时续时断。故将所见所感纪之:
     云南宁蒗大火山,海拔三千春亦寒。
    声声风拂林木郁,轻轻羊咩阿米欢。
    黑哥推煤出井口,青马驮炭缷路边*。
    天旱水枯电不稳,与星对酌九台湾。
*和攀枝花一样,私挖滥采煤炭资源者猖瘚,不分白天黑夜地挖,他们到处开井口,挖出来的煤用马驮到公路上,由收私煤的用汽车来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0:05:20 | 查看全部
七律·六十初度
      首句平起平收式
     
   月华伴舞太极憃,辰履匆匆矿井中。
  煤海峥嵘名且淡,人生甘苦味正浓。
  金沙水拍云开日,宝鼎松吟虎啸风。
  十斗茅台君共饮,神交骚客遍西东。

                庚寅正月十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