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我对劳动的难忘体会与感悟”征文

发表于 2016-4-27 20:31:04 | 查看全部

回 21楼(连利英) 的帖子

劳动与生活是因与果的关系,是播种与收获的关系。一个人如果知道怎样去劳动,就知道怎样去爱生活。劳动的回馈最是诚实、公正,种什么样的种子,收什么样的果,不播种收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8:00:29 | 查看全部

在矿山劳动的岁月

                                                   ■李建军
        岁月长河中,黑色井底的日子有苦也有甜,24年,我与煤深爱在幽深井巷,看着我粗糙得砂纸一样的双手,有时候,静坐下来慢慢回想,是劳动体现着我最完美的人生价值,我的快乐矿工生涯,与劳动有着诉说不完的情结。
       1990年3月,我退伍后来到矿山,在甘肃华亭东峡煤矿采煤二队当上了支柱工。记得当时回采的8#工作面,38-42°的倾斜坡度,由于严重缺少人员,我们每一天上两个班,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上班时间从开班前会算起,超不过4个小时,可这4个小时,每个班下去在洗桑拿,工作服经常能拧出水。由于工作面坡度大,双脚根本就不敢离柱根,作业时,每一天重复的一个最原始的姿势好像在蹲马步,得小心翼翼地把柱子从老塘拉出来抱在怀里,憋住气,转手给靠近煤帮的师傅,不敢碰撞有支撑力的柱子,不然就会引起爆声或片帮伤害工友,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支柱班一次要下去30多人,两个人为一组,一组打17-20根柱子,打柱子是拉线打柱,对工程质量要求是相当的严格,从上口往下看打好的柱子,掌子面上形四条直线的确很漂亮, 由于采煤二队的工程质量过硬,省煤炭总公司领导多次突击来检查,个个竖起大拇指,被树为样板工程质量单位。
       在东峡煤矿10年时间,我每天在钢火烈焰里,不计时间,不讲条件劳动,当矿工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下班后就想睡觉,躺在床上一觉醒来,浑身感到疼痛麻木,两手酸胀。后来12#炮采工作面48°的坡度,比8#面还要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月上50个班以上,工资不到500元,我和工友们坚持月月出满勤。直到今天,我离开东峡煤矿的14年,井下实现了机械化,目前一个综放52°的特大倾斜工作面,刷新了国内煤炭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天无绝人之路的奇迹。
        2002年,我从东峡煤矿辞退后,又迈进了刚刚建成投产的砚北煤矿,一干就是14年,与煤爱在井底,我没有调出过井口,一直在建井队、掘进队最苦、最累、最险的生产一线工作,从担任班长、工长、副队长,一步步走来,后来我转正了,成了华煤正式职工中的一员,圆了我的矿工之梦。
       你的时间都跑哪儿去了?我可以自豪地回答,青春和年华都奉献在华煤公司的千米井下了,24年的煤矿井下工作,时间可以足够的证明我的一切,我无怨无悔,当好一辈子矿工,是我执着的选择。生活有苦必有甜,熬过了寒冷的冬天,温暖的春天就会来到身边,我会更加珍惜这一份工作的来自不易。
       今天,当我们看到华煤公司联合重组后,矿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产量高、效益高、安全高、技术高的矿井崛起时,使我更加充满了对煤炭事业的无限热爱,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个梦,带着这个梦,我会更加忠诚于岗位,根扎矿山,做矿山的安全人,做工作的放心人,以劳动为荣,在热爱劳动中,塑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美德,勤奋工作,努力进取,钻研技术,以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华煤公司的大发展当好铺路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22:17:38 | 查看全部

Re:在矿山劳动的岁月

引用第31楼幸福海边于2016-04-28 18:00发表的 在矿山劳动的岁月 :
                                                   ■李建军
        岁月长河中,黑色井底的日子有苦也有甜,24年,我与煤深爱在幽深井巷,看着我粗糙得砂纸一样的双手,有时候,静坐下来慢慢回想,是劳动体现着我最完美的人生价值,我的快乐矿工生涯,与劳动有着诉说不完的情结。
       1990年3月,我退伍后来到矿山,在甘肃华亭东峡煤矿采煤二队当上了支柱工。记得当时回采的8#工作面,38-42°的倾斜坡度,由于严重缺少人员,我们每一天上两个班,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上班时间从开班前会算起,超不过4个小时,可这4个小时,每个班下去在洗桑拿,工作服经常能拧出水。由于工作面坡度大,双脚根本就不敢离柱根,作业时,每一天重复的一个最原始的姿势好像在蹲马步,得小心翼翼地把柱子从老塘拉出来抱在怀里,憋住气,转手给靠近煤帮的师傅,不敢碰撞有支撑力的柱子,不然就会引起爆声或片帮伤害工友,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支柱班一次要下去30多人,两个人为一组,一组打17-20根柱子,打柱子是拉线打柱,对工程质量要求是相当的严格,从上口往下看打好的柱子,掌子面上形四条直线的确很漂亮, 由于采煤二队的工程质量过硬,省煤炭总公司领导多次突击来检查,个个竖起大拇指,被树为样板工程质量单位。
       在东峡煤矿10年时间,我每天在钢火烈焰里,不计时间,不讲条件劳动,当矿工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下班后就想睡觉,躺在床上一觉醒来,浑身感到疼痛麻木,两手酸胀。后来12#炮采工作面48°的坡度,比8#面还要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月上50个班以上,工资不到500元,我和工友们坚持月月出满勤。直到今天,我离开东峡煤矿的14年,井下实现了机械化,目前一个综放52°的特大倾斜工作面,刷新了国内煤炭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天无绝人之路的奇迹。
.......
建军老师这篇文章挺符合“我的职场故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22:39:36 | 查看全部
换一种方式关注你——装置检修

工作有些安逸
突然觉得离你好远
那悬挂在装置间的条幅
那井然有序忙碌的人群
还有被“医治”的钢铁“战友”

没了没日没夜的劳作
没了日清日结的满墙计划
没了瓢泼大雨中的坚守
而机器的轰鸣就在耳畔
奔波劳作的人们就在眼前

还记得插在塔尖上飘扬的红旗
青年突击队我也是一员
还记得爬进昏暗的罐内
出来时只剩下洁白的牙齿
劳作本身就是一种美

今年的装置检修已经过半
而我只能默默地关注
看着汗流浃背的工友
看着井然有序的施工作业
那里却没留下我一滴汗水

换一种方式关注
把情感注入笔端
把视线对准工友
把赞叹留在心间
以免勾起过往的怀念

你依然还行走在装置间
你依然没日没夜的加班
你依然汗水湿透衣衫
你依然将计划排得满满
而我却不再你们中间

文字太过简单
但此刻我只能借助它
重新回到你们身边
再次以劳动者的身份
成为你们其中一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09:56:46 | 查看全部
又到五一劳动节了,这是劳动者的节日,那些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在这一天格外的神清气爽。李克强总理的“工匠精神”又把这些技术能手提到一个新高度,媒体上对总理的讲话进行了各种解读,总而言之,希望新的工匠精神能为我们这个“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注入新的活力。
曾几何时,中国的工人阶级为自己被称为“技术工人”而自豪,而现在一听说是技术工人,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撇撇嘴,穷蓝领有什么自豪的。低工资,环境差、没地位成了技术工人的代名词。想想,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当大家都向往白领,坐在豪华舒适的办公室,而看不起那些最基础的技术工人时,我们的工业如何发展,国家如何壮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08:19:58 | 查看全部
五一遐想

和风夹带着凉爽
吹开五月的窗
返青的大地
装扮着五月的景象

明媚灿烂的
第一缕五月阳光
在铿锵的劳动号子中
烘托出“五一”劳动者的节日

劳动者的身影
遍布在各个阶层
辛勤的汗水中
诠释着——劳动光荣

田间地头
三尺柜台……
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
劳动创造着人生的辉煌

播撒春天的种子
收获金秋的果实
是季节对劳动者付出的回报
是填写岁月履历的人生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08:21:18 | 查看全部
旧作参与,请各位老师斧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08:44:23 | 查看全部

回 32楼(登高的温石) 的帖子

感谢秀峰老师点评,问好辛苦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0 11:48:38 | 查看全部
       支持老师!问好!五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 15:47:55 | 查看全部
难忘1978

        1978年1月8日,我们18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南阳籍青年被河南油田招工分配在魏荆管道线上工作,成为光荣的石油工人。

       记得1月8日早上8点钟,我们18名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男青年,在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即现在的河南油田总部)乘坐解放卡车向魏荆线进发。当时虽然还是寒冷的冬季,刺骨的寒风使我们浑身发抖,而且以往都素不相识,但每个人由于心情兴奋,激情高昂,那是一见如故,相互谈笑风生,犹如老朋友。大家坐在没有帐篷的汽车上唱着“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一路高歌,一路欢声笑语。

        汽车驶到现在襄阳输油处所在地的襄阳市,已是中午的12点钟,大家简单地吃点午饭,然后继续进发,从魏荆输油线的8号加热站开始,每站下两人,至到晚上的7点钟,才把我们18名青年全部送到工作地。

        我和另一名青工被分配在离当时的襄樊市20公里的9号加热站。一下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道路泥泞、杂草丛生、没有围墙的输油加热站。站里输油加热炉还是水套炉,电力是柴油发电机,通信联络靠老式的无线电台。站里没有任何机动交通工具,而且没有配备专职炊事员,职工吃饭都是休班的员工自己做。

         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我们知道当时企业先生产后生活的现实,也知道魏荆Φ273管线正在刚投产运行。所以没有一点怨言,而是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工作生产中去。经过短暂的技术培训,我们就开始上岗,跟班学习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休班时间既要轮流到所辖管道进行巡线,还要进行站场卫生打扫,环境整治,还要向老师傅学技术,学做饭。

        正因为当时我们年轻力壮,尽管每天工作很忙,管道刚开始输油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总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白天总是脏话累活苦活抢着干,尽可能让老师傅们多休养身体,多为他们分担工作。晚上还主动地与老师傅们谈心交流,虚心学习生产经验。到了夜深人静时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给家中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就是这样,第二天上班还照样精神抖擞,不知疲倦。

        可以说,1978年,我们18名青年的到来,为魏荆管道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输油生产安全的有生力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魏荆管道经过38年的不断发展,站场不断自动化操作水平高,而且规范整洁。社区更是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成了职工和社区人员休闲娱乐、学习交流、强身健体的乐园。而我们这18名青年除了个别调出石油石化系统外,其余的都一直坚守和捍卫着魏荆管道37年的输油生产安全。这期间,有的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当了数十年的班长,有的成为了输油、电器、仪表技师,真正成了输油生产的顶梁柱。可以说,我们是魏荆管道不断创新发展的见证人,我们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魏荆输油管道。

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魏岗输油站 曹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