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我对劳动的难忘体会与感悟”征文

发表于 2016-5-4 09:48:23 | 查看全部
《劳动,悠着点》
      看到这个题目,一直认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您,或许觉得我说的话不入大流,甚至是偏颇、错误的。这是很正常的反应,我不介意。可以坦白地说,我不是反对劳动,也不是不喜欢劳动,而是劳动也要适度,劳动也需要健康。我们爱劳动,但我们更提倡科学劳动,健康可持续的劳动,这才是正确的劳动观。
     一直以来,我和大家一样,喜欢劳动,喜欢动手动脑,从不懈怠,从不偷懒。我知道劳动是快乐的,爱劳动也会赢得人的尊重和赞誉的。但岳母的死彻底改变了我对劳动的看法和做法。
     那是2013年的腊月,在外闯荡几年的内弟要回家过年了,我的岳父岳母十分激动。总觉得应该给孩子提供好环境,因为当时刮白墙的人都回家过年了,岳父母便自己动手开始刷白房屋。也不知道干了多长时间,反正到年根了,又忙着打缸炉烧饼,为的就是让喜欢吃烧饼的儿子能高兴地吃到烧饼。到了腊月二十七,该回来的内弟因为下雪路滑没有按时到家,这个老母亲就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出去看,看看儿子到底回来了没有。明知道没有用,还是一次次出去。一夜未回,下了一夜的雪。第二天岳父上房扫雪,等下来后,看到倒在床下的岳母在口吐白沫。赶紧打120送医院,结果是脑出血。放血,不好,最后开颅。但一直这样昏迷。最后,岳母终于被死神抢走了。
     岳母之死完全是被累死的,尽管有身体不适的因子,但劳累过度绝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原来只是听说过英年早逝的,近年来也听到过更多的过劳死的新闻,但始终觉得那还遥远,永远不会到自己的身边。而今,最亲近的岳母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好多因为年老,因为过劳而致病致死的。岳母住院期间,有一个七旬老人,早上到地里干活,一下倒在地上,从此昏迷不醒的。尤其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因为过劳而死,你说我们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吗?我们不应该树立科学、正确、健康的劳动观吗?
    劳动,悠着点,这是我悟出来的,也应该是科学的劳动观。我后来一直这样坚持着,也在宣传这样的思路,推介自己的做法。因为好多经验是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不尊重劳动规律,不能不顺应天道。愿天下的劳动者光荣,愿天下的劳动者伟大,愿天下的劳动者快乐,更愿天下的劳动者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05:49: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21:25:58 | 查看全部
好活动,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21:27:17 | 查看全部
                                          奏响五月动听的劳动凯歌
         五月的天空,阳光明媚,恬淡云疏。太阳的光芒遍洒大地,洒向马路,洒向花园,亦透过亮窗洒向一个个劳动者的脊背和面庞,在合金一车间里,交织作业的劳动者声音在新的一天里奏响了美妙的乐章。
        工人们在进行放炉浇铸作业,第一圈放完了,于是,开始起吊脱模,行车工东东娴熟地定位滑轮,伴随着清脆的响铃声,铁链放到位置,郝盼右手拿起脱模棍,快速穿入吊坠口,把牢铁链,一边左手五指并拢向上打手势,指挥行车起吊。脱完几个后,小军戴上吊坠帽,手臂抡圆了弧度,两、三下便卸下吊坠,科科在前面把字模摆放好位置,逐一敲击而下,掷地有声,好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好一群奋进的劳动者凯歌。
        这里,也曾经是我的战场,脱模、打字、卸吊坠,甚至于浇铸时的扒皮和浇水,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还记得,刚开始扒皮时,并不掌握要领,小卫师傅就耐心地教导我如何掌握技巧,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摸索,终于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很快掌握了技巧,能够独立操作。天气虽然炎热,也挡不住前进和学习的脚步,劳动的付出,换来了师傅的笑容,换来了外观质量的合格率上升,我终于当上了一名光荣而称职的劳动者,为了荣誉和班组团队而劳动。
        这里,有劳动的铿锵有力带走了我往日的迷茫和失落。后来班长让我去学配料,因为那是个技术活,我很乐意,也很用心。然而,可能是没有掌握好尺度和方法,刚上手配料的几天,比较不顺,有时配了两次还没合格,换到师傅李风的手里,合格率就不一样了。一段时间下来,虽然班组成员没有一个人说什么,我自己却感觉十分失落,我问自己这份工作究竟能不能做好?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做好?后来,李风师傅看到了我的情绪波动,工作闲暇时间,他就一点一点地教我如何去积累经验,如何计算配料的范围,如何把其它因素排除在外,直击问题核心。我用心牢记,要对得起自己的辛勤劳动,更对得起这份工作的神圣职责。因为劳动不分边界,不分贵贱,唯有用心才能出成绩。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使我摆脱了负面情绪,提高了工作的信心。
        这里,劳动的热情摩擦出绚烂的火花。很怀念我们的班组,想起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雷厉风行的样子,便是对当代劳动者最好的诠释。小卫是个炉长,赶渣、扒皮样样精通,习惯于冷不丁冒出个笑话,甘当劳动的配角;小军,个子不高,手明眼快,笑眯眯的样子和他劳动时的一丝不苟完全是两个人,工作做不好,他率先发脾气,而我们知道他的初衷永远是向优秀和标准看齐;李风,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关键时刻总能一鸣惊人,把配料真的干出了心得;还有小杰,志强,二鹏,一个个都有绝活,当然一个比一个有个性。就是这么一群不拘小节的人,组成了当时生产能量稳跑第一的响当当团队,他们用热情和脚踏实地摩擦出了绚烂的火花,赢得了劳动的豪情。
        五月的大地,热浪席卷,歌声嘹亮。玉川大地上,劳动的乐章萦绕天空,响彻云霄,透过大地折射的光亮,一群群劳动者通红的脸庞,激情的汗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此起彼伏,悠扬绵长。
        在这里,劳动是彼此的动力,劳动是一种崇高的尊重,劳动是在平凡而踏实的日子里铭记和奋发,劳动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向前的掘动,步步朝向它烫金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05:51:5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05:55: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8 10:08:5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8 10:36:02 | 查看全部
让劳动之花在五月盛开
     文/赵星  刘晓海  
在通往鲜花盛开的路上
在西部戈壁呼唤的路上
在充满古朴的丝绸路上
我看见西部戈壁新曲
高速公路正在延伸
我看见地球上的黑丝带在大漠中的情怀
一路向西 向西——   
显现出“一带一路”新商旅
         
在通往鲜花盛开的路上
在通往文博盛会的路上
我看见无数的亚麻花在路边流云般飘逸
我看见连霍高速公路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拌合楼周围
人心愉悦欢快的场面
振聋发聩的鞭炮声声  
塔架上的候鸟已不知去向


就这样
劳动之花在五月里盛开
我看见旌旗招展  橘黄攒动
劳动的号子响彻云霄
青春的银锨挥动日月
生命的铁稿送走寒暑
橘黄色的身影延伸在地平线上
丝绸古道焕发出执著不变的信念之光
照亮每一条前行的路
幸福安康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的步履轻松愉快
我的灵魂附着在一颗铺路石上
————梦想在一刹那间收藏
生命的本质  在于我们接近一种真实
在此时  正扛着铁锹舞着洋镐
摊铺机压路机轰鸣着
行进在黑色的沥青路上
在布满荆棘的路途中
在穿越如歌的青春岁月里
一砂一石都蕴含着你默默地耕耘
一碑一桩都聆听着你忘我的付出
在风雨无阻的寰宇间
奉献宛如响彻苍穹的绝唱
我们对梦想义无反顾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为了梦想风雨兼程
重新找回那支古老而又年轻的驼铃声声
找回那些即将盛开的鲜花的种子……
         
五月的鲜花
盛开在祁连雪峰下
公路儿女用智慧和汗水
追溯先祖们的足迹
谱写筑路者的人生乐章
成就着畅安舒美的平安梦想
铸就明天新辉煌
            
就这样
劳动之花在五月里盛开
在通往鲜花盛开的路上
五月的鲜花全都为你绽放
在新经济带延伸的空间里
我们用灵魂铸就起通往远方的路

  201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8 10:38:01 | 查看全部
《让劳动之花在五月盛开》欢迎老师指点哦!!
                   QQ图片2016042720394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7:34:3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7楼ZX68于2016-05-08 10:36发表的  :
让劳动之花在五月盛开
     文/赵星  刘晓海  
在通往鲜花盛开的路上
在西部戈壁呼唤的路上
在充满古朴的丝绸路上
.......

一路向西 向西——  西部赞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