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鸿雁

 “粽情端午”活动邀您一起来盖楼!

发表于 2016-6-2 14:54:30 | 查看全部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端午节包粽子、煮彩蛋、还有的小朋友们带五彩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4:57:1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0楼笑看今朝于2016-06-02 14:54发表的  :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端午节包粽子、煮彩蛋、还有的小朋友们带五彩绳。
谢谢 朋朋哦,彩蛋啊,我还没见过呢,能给我一个吗?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4:58:57 | 查看全部
北方的端午节虽没有南方那么热闹,但是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是毫不敷衍的。记得儿时,打苇叶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那时候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河边有葱绿的树木,河沟里有清清的小溪,清脆的鸟鸣,柔柔的夏风,金黄麦浪此起彼伏。特别是有苇地的地方更是水草丰美,芦苇随风摇曳,一片苇地就像是一个绿色的帐篷,钻进苇地里就像钻进迷宫一样。打苇叶也是需要技术的,首先是不能把芦苇弄折,不能把一根芦苇上的苇叶全打光,尽量不影响它们的生长,要拣宽大的,没有裂缝,没有虫子的苇叶,用手捏住苇叶的上部,轻轻往下一拽,力度要恰好,过大过小都会破坏苇叶。打下来的苇叶一片一片放在一起捆成一把,背上胜利的战果,吹着用苇叶卷成的苇笛儿,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苇叶打回家后需要在锅里煮熟,一是给苇叶消毒,去除涩味,二是煮熟的苇叶不易折断,煮好的苇叶要用清水洗干净,苇叶准备好了,还要准备软米或江米,红枣,红豆等。
    端午节的前一天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是母亲的活儿,自己只是在旁边帮忙,母亲包粽子很利索,她将两片或三片苇叶叠加折成一个漏斗,先放些软米,再放红枣,红豆,再放满软米,然后再加两片或三片粽叶盖住,将粽叶的上部缠绕包住,打个活结儿。一个漂亮的锥形粽子就包好了,看着母亲包粽子,自己总是想试试,可怎么也没有母亲包的结实,美观。
    粽子包好后,放到一个铁锅里,倒满水,盖上锅盖开始煮,基本上要煮一下午。端午节的一大早,我们便迫不及待爬床起来吃粽子,因为包粽子煮粽子都是田地里生长的东西,没有污染,粽子吃起来分外香甜,满村都飘满浓浓的粽香。
    光阴流逝,许多东西都在改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4:59:42 | 查看全部
  
  悠悠粽子香  浓浓端午情
  曹正方
  “粽子香,香厨房,处处都端阳。”每年的端午节是母亲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跟中秋节、春节一样,姐姐、姐夫、外甥和我们都回家过节,母亲要忙着包粽子。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亲手包粽子。上世纪7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粽子是清一色的纯糯米做成的,蒸熟之后蘸糖吃,这对于我和家人而言是最幸福的时候了。那时,我和姐姐们帮母亲摘粽叶、洗粽叶,洗糯米、浸糯米,之后把洗好晾干了的粽叶、糯米端到饭桌上包粽子。母亲给我们做示范,她一边包一边说,包粽子要斜对折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装上生糯米,折上几折再包折,直到成菱形状。母亲强调细线缠粽子的时候要捆绑紧,以免松散。我们按照母亲的方法,慢慢地尝试,时不时会漏下几粒糯米。母亲说:“底部斜对折成漏斗的时候要捏紧,这是关键。”大姐学得快,不到几分钟,也能顺利地包几个粽子,二姐也不差,唯独我最笨,一个粽子捣鼓半天,不是漏糯米,就是缠不紧。母亲只得手把手地教我,我还是不行。母亲安慰我:“不要紧,慢慢包,熟能生巧。”
  粽子包完后,母亲将粽子依次放进锅里面,随后往锅里舀几瓢冷水。母亲点燃干草,开始烧水煮粽子。每次烧火的时候,我就接过母亲的火钳,把大把大把的柴棍往灶膛里面塞,干柴遇到火之后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火越来越旺,灶膛一片通红,烈火贪婪地舔着锅底,我的脸蛋也被烤得滚烫滚烫。约摸十几分钟,铁锅里的水烧得咕噜咕噜响,一缕缕淡淡的粽子香扑鼻而来,令我垂涎。出锅时,母亲将粽子抓起来,分配到每一个人的碗里,稍后拿来一个盘子,装上白糖,让大家蘸糖吃。尽管是纯糯米粽子,但我和姐姐吃得特别香,也吃得非常多,那时两个姐姐吃粽子的馋相至今历历在目。
  时过境迁。如今超市的粽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豆沙粽、松仁粽、枣粽、核桃粽、桂圆粽、肉粽、蜜饯粽、板栗粽……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不惑之年的我依然对纯糯米粽子充满特殊的情愫。每年端午节,我都要电话相邀城里的大姐、二姐回乡下老家陪母亲包粽子。母亲虽然年岁已高,包粽子的速度不及当年,但热情不减。当母亲看到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孙子、外孙围在母亲的周围,长一句、短一句地喊着“奶奶”、“外婆”时,母亲的笑容最灿烂,像绽开的牡丹花一样好看。每当这时,我就劝孩子们不要把“奶奶”、“外婆”吵晕了。母亲高兴地说:“过节就是要闹热嘛,不热闹还叫过节?”
  悠悠粽子香,浓浓端午情。回老家包粽子只是形式,陪陪父母、享受亲情的温暖才是真正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5:08:1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0楼笑看今朝于2016-06-02 14:54发表的  :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端午节包粽子、煮彩蛋、还有的小朋友们带五彩绳。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5:08:57 | 查看全部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5:09:4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3楼曹正方于2016-06-02 14:59发表的  :
  
  悠悠粽子香  浓浓端午情
  曹正方
  “粽子香,香厨房,处处都端阳。”每年的端午节是母亲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跟中秋节、春节一样,姐姐、姐夫、外甥和我们都回家过节,母亲要忙着包粽子。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亲手包粽子。上世纪7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粽子是清一色的纯糯米做成的,蒸熟之后蘸糖吃,这对于我和家人而言是最幸福的时候了。那时,我和姐姐们帮母亲摘粽叶、洗粽叶,洗糯米、浸糯米,之后把洗好晾干了的粽叶、糯米端到饭桌上包粽子。母亲给我们做示范,她一边包一边说,包粽子要斜对折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装上生糯米,折上几折再包折,直到成菱形状。母亲强调细线缠粽子的时候要捆绑紧,以免松散。我们按照母亲的方法,慢慢地尝试,时不时会漏下几粒糯米。母亲说:“底部斜对折成漏斗的时候要捏紧,这是关键。”大姐学得快,不到几分钟,也能顺利地包几个粽子,二姐也不差,唯独我最笨,一个粽子捣鼓半天,不是漏糯米,就是缠不紧。母亲只得手把手地教我,我还是不行。母亲安慰我:“不要紧,慢慢包,熟能生巧。”
.......
读到了浓浓的亲情,好文,学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5:19:5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5楼笑看今朝于2016-06-02 15:08发表的  :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给我一把五彩绳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23:58:10 | 查看全部

回 73楼(曹正方) 的帖子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6:28:47 | 查看全部
端午粽子、闻艾叶香和赛龙舟一个都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