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蓝鹰

《班组天地》【论剑管理】2017年第3期组稿讨论:“好种子”为何也收成差?——如何

发表于 2017-2-24 19:20:58 | 查看全部
“落实难”的根源就是执行力不足
    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组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是企业将战略、规划与目标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能力。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执行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任务完成的品质等方面,它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从团队角度来讲,执行力是挑战力、搏杀力和竞争力;从企业角度来看,执行力是经营与管理能力。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即精准、高效、高尚的完成组织下达的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能力;对企业而言则是在预定的时间内精准、高效、高尚的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能力。
    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心态的影响,最终还要对执行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靠制度约束可以让执行者做到60分,你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如果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呼和浩特分公司  周夏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19:21:48 | 查看全部
空谈与务实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纷纷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制定出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的体系,但经常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我认为,出现“落实难”的问题就是执行力不够,导致好的制度不能执行,好的方法不能使用等症结。我单位下发《通知》,要求执行某项工作,也经常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分析原因,一是通知不接地气或宣贯解读不到位;二是执行者对“结果严重性”的认知不足,造成执行打折扣。基层站队有技术人员4-5人,执行工作40天休息20天的轮休制度,在1-2人轮休期间,在岗的3人要负责落实机关10个科室安排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是人员配置不足造成了“落实难”,但岗位配置是公司按照相关规定,经过精心计划、调研和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观察大家的表现,我觉得,工作计划安排不合理、只注重某项工作的落实、未能识别出工作的紧急程度等,都是导致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还有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与岗位需求相差较大。因此应在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在工作的计划性、全局性把握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人员能力,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其实,落实靠的是自觉,需要勤奋的努力,有目标、有担当、对企业忠诚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好落实工作。需要有正能量的人去引导,落实不到、执行不力就是空谈。最后有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
不是因为拥有了才付出,而是付出了才拥有;
不是有了条件才能够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创造了条件。”

呼和浩特分公司    杨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6 10:44:44 | 查看全部
既要选种育苗,又要田间管理
中石油管道呼和浩特分公司  陶毅
沙盖是一种生长在沙丘间和半固定沙丘上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和固沙的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它只能生长在沙地上。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香甜可口的橘子,而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酸涩难食的枳。由此可见,就是再好的种子也要种植在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像中石油这样的跨区域大型国企,制定的政策一定要“接地气”,要根据不同区域制定出不同的实施细则,让政策在基层发挥效能、“落地、生根”。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实行一刀切,再好的政策,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例如管道公司颁布的“零库存”和“供货商市场准入”政策,在社会资源丰富的城市,既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又减少了管理成本。但在山区、荒漠、戈壁等社会依托差的偏远站队,这条政策就变的“教条”,成为“一纸空文”。因为方圆300公里内没有一家中石油准入供货商,如果为了一个螺丝、一个灯泡就要舍近求远到指定供货商处采购,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要搭上一千多元的运输成本,可谓是得不偿失。
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需要用“落实”来缩短差距。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落实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激励,既是因、也是果。如果领导在管理上存在不敢管、一碗水端不平现象,只会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和领导关系好的、走的近的员工,在分发奖金时获得的就相对较多,干的好的员工因不会搞关系反而拿的奖金就少。对于这种“不公不平”现象,员工自然就有了抵触情绪,想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也就那么一回事,久而久之,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就降低了。
提高管理水平不能只喊口号,最主要的还在于抓落实。如何抓好“落实”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想抓落实”,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才能赢得先机;二是要“会抓落实”,提高各级领导的执政能力;三是要“狠抓落实”,敢于较真抓落实,不能空口说白话;四是要“常抓落实”,将抓落实放在日常工作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6 15:56:14 | 查看全部
绊脚的石头,不能留
落实难不等于不能落实。就像走在山间崎岖小路上,有块石头碍事,使得路不好走,如果绕过去了,那下次还是不好走。那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处置它了,是把这块石头打碎铺路,还是整块搬走,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总之没有这块石头,路就会好走。
落实需要动员群众和思想工作的支持,需要大家从思想上的理解和认知。只要统一了认识,劲才能往一块使,落实就能见成效。如个别人认识不足,会提出各自的理由,那处理绊脚石的方法就用上了。
司马迁史记里有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往往抵制或反对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诉求,要真正落实好,最关键的是一碗水端平,抓落实者更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先做到就一定能影响别人。
比如实际工作、学习中,免不了也有个案,如年龄大、文化低,对新事物接受慢的人也不在少数,那就看抓落实者的情商了。我认为,要循序渐进的鼓励其学习,让其逐渐适应现在的要求,从帮助、关心到其自然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把年轻人的心都拢住了,学习的劲头上去了,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大家都在进步,那年长的也就不好意思荒废了。如果年长的能做到,年轻人又情何以堪?
当然,也免不了有懒惰的,根本就不想学的,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这个钟也用不着他来撞,可以采取劝诫、讲政策的方式,搬开石头让出路。
都在抓落实,成效不同的原因,就是风声大雨点小,做事虎头蛇尾,口号喊得震天响而不作为。如果步步为营,以严、细、实的精神真抓实干,成效肯定差不了。

呼和浩特分公司     郝克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 08:42:06 | 查看全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行动力不高一直是我进步的绊脚石,很多计划总会因“三分钟热度”而沦为空谈。这个缺点在毕业求职时展露无遗,原来我以为的爱好广泛最终却是一无所长,什么都只懂皮毛但学不会精髓。
  电气专业的我现在接触的却是财务工作,很多业务我做起来脑袋是一片空白,即使是最为基础的内容,我以为自己听师傅讲一遍就能记住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频繁出错。手忙脚乱的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真的不假,总结经验记笔记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方法。学习了一项新业务后,就趁热打铁自己回顾一遍流程,将明白的和不懂的都详细记录下来,会的内容进行熟练巩固,不会的内容就虚心求教。做笔记不仅帮助我掌握了工作内容,也锻炼了我梳理归纳的能力,配合自己绘画的特长,笔记看上去简明扼要、美观大方。生活中的喜悦和感触也会被我记录下来,成为我前进动力的一部分。
  能力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野心却不努力。
   
   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  李羽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7 07:44:29 | 查看全部
落实是梦想与现实之间最短的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