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8:22
我国首个物流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发布
事件:9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布《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物流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该标准为物流企业数字化提供了通用框架和操作指南,涵盖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流程优化等核心环节,有助于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并推动物流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点评:近年来,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部分物流企业自建了数字化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企业间数据难以互联互通,“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时有出现。
在此背景下,相关国家标准的发布,预示着我国物流数字化建设由过去自由式生长形态转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我国将有望产生一批物流数字化企业,进而带动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行业从“单点数字化”向“全链条智能化”跃升。
此外,标准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
事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了一系列2025年至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点评: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数据显示,建材行业全社会产值近7万亿元,服务于建筑业及汽车、电子、电器等150多个行业,带动电力、煤炭、金融、批发零售等工业、服务业共110多个行业。
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一大亮点在于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打通产能调控、资源管理、环保约束与终端市场需求的壁垒,系统性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
此外,在建材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工作方案》同时提出系列举措培育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特色优势矿产资源产业,以推动产业高端化转型,增强建材行业增长新动能。
爱奇艺布局线下娱乐业
事件:近日,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线下业务未来将是爱奇艺的核心业务之一。其线下业务主要包括IP衍生品和乐园两个部分,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乐园包括扬州、开封和北京项目。区别于传统主题乐园,爱奇艺乐园的定位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
点评:在全球影视娱乐行业,发展乐园和IP衍生业务早有先例。比如,在主题乐园方面,迪士尼就是运营最为成功的公司之一。
从去年开始,爱奇艺在影剧漫综业务上面临非常明显的增长困境。经过十多年发展,在线上流量和营收增长都见顶的情况下,拓展线下业务成了该公司选择的第二增长曲线。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开始倾向于同时具有情感价值以及社交价值的线下消费。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爱奇艺拥有诸多IP资源,这无疑是其布局线下娱乐业的底气和优势。
不过,从线上到线下,爱奇艺面临的挑战也非常明显。首先,线下实体行业运营业务与影视业务差异很大,爱奇艺缺乏相关经验;其次,线下娱乐业需要的资金、资源投入更多,如果相关业务不能及时有效运转,企业就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乐园和IP衍生业务最终能否给爱奇艺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空间,还需市场给出答案。
(本报记者 罗筱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8:39
本报记者 蒋菡
一家机器人公司在某产品迭代研发过程中,出现机器人关节异常振动、温度升高的现象。该公司尝试各种技术方案,均未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找到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以下简称“常州检标院”)。
常州检标院下设的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技术团队对此进行故障诊断,和企业研发团队联合制定测试方案,对整机及零部件振动及温升进行量化分析,提供精准的测试数据。
“我们通过精密测量,发现减速器和法兰安装时,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对油脂特性进行检测,发现油脂的散热性存在问题。”9月16日,该中心负责人王直荣博士告诉记者,最终企业通过改善装配工艺、更换油脂,解决了问题。
“国家级中心”赋能机器人产业
据介绍,常州检标院设国家级质检、计量中心3个,分别是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办公用品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
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于2023年5月获批筹建。2024年,该中心“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测试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5年,该中心承担的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安全)开放课题“基于机器视觉的移动机器人运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目前我们中心已完成部分设备购置,获得机器人相关的20多项产品标准、500多项参数的检测资质,建立60多项相关计量标准,基本覆盖工业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点胶机器人等整机及集成系统、零部件、关键传感器的计量测试需求。”王直荣说。
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检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不同种类机器人2000余台,服务客户500余家,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加速疲劳、工业机器人整机装配精度、移动机器人全空间移动、机器人性能评测、安全可靠性等方向开展能力建设,同时,还将围绕机器人搭建应用场景试验,开展控制软件测评、计量数据应用分析、机器人科普等服务。”王直荣说。
提升质量供给效能
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江苏常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42%左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大飞机、光伏、特钢材料等4个牵头和参与建成的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如何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质量供给效能?据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就是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市围绕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积极推动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布点扩面,先后落户国家级中心3个(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机械系统及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省级中心3个(淡水产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产品质检中心、智能机器人计量测试中心)。
其中,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一年多来,已服务企业120家次,攻克技术难题10个;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出的“金属材料AI智能检测”,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他们还围绕该市产业特色和布局,积极推进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和试点工作,抢抓行业话语权。2023年,该市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起草了我国首个氢能助力自行车地方标准——《氢能助力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填补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在氢能助力自行车领域的标准空白。2024年,常州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55项,立项地方标准65项,同比增长均超过50%。
此外,他们推进质量服务链深度赋能产业链,不断创新服务,打造质量服务综合工具箱。瞄准“常州智造”产业链,常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质量码”,以“码”为纽带,并联线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一揽子服务要素,串联线下N个一站式服务窗口,形成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立体”质量服务体系,打通了质量服务“最后一米”。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2.51万家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00余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9:05
本报记者 蒋菡
一家机器人公司在某产品迭代研发过程中,出现机器人关节异常振动、温度升高的现象。该公司尝试各种技术方案,均未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找到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以下简称“常州检标院”)。
常州检标院下设的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技术团队对此进行故障诊断,和企业研发团队联合制定测试方案,对整机及零部件振动及温升进行量化分析,提供精准的测试数据。
“我们通过精密测量,发现减速器和法兰安装时,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对油脂特性进行检测,发现油脂的散热性存在问题。”9月16日,该中心负责人王直荣博士告诉记者,最终企业通过改善装配工艺、更换油脂,解决了问题。
“国家级中心”赋能机器人产业
据介绍,常州检标院设国家级质检、计量中心3个,分别是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办公用品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
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于2023年5月获批筹建。2024年,该中心“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测试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5年,该中心承担的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安全)开放课题“基于机器视觉的移动机器人运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目前我们中心已完成部分设备购置,获得机器人相关的20多项产品标准、500多项参数的检测资质,建立60多项相关计量标准,基本覆盖工业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点胶机器人等整机及集成系统、零部件、关键传感器的计量测试需求。”王直荣说。
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检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不同种类机器人2000余台,服务客户500余家,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加速疲劳、工业机器人整机装配精度、移动机器人全空间移动、机器人性能评测、安全可靠性等方向开展能力建设,同时,还将围绕机器人搭建应用场景试验,开展控制软件测评、计量数据应用分析、机器人科普等服务。”王直荣说。
提升质量供给效能
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江苏常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42%左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大飞机、光伏、特钢材料等4个牵头和参与建成的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如何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质量供给效能?据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就是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市围绕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积极推动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布点扩面,先后落户国家级中心3个(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机械系统及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省级中心3个(淡水产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产品质检中心、智能机器人计量测试中心)。
其中,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一年多来,已服务企业120家次,攻克技术难题10个;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出的“金属材料AI智能检测”,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他们还围绕该市产业特色和布局,积极推进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和试点工作,抢抓行业话语权。2023年,该市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起草了我国首个氢能助力自行车地方标准——《氢能助力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填补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在氢能助力自行车领域的标准空白。2024年,常州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55项,立项地方标准65项,同比增长均超过50%。
此外,他们推进质量服务链深度赋能产业链,不断创新服务,打造质量服务综合工具箱。瞄准“常州智造”产业链,常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质量码”,以“码”为纽带,并联线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一揽子服务要素,串联线下N个一站式服务窗口,形成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立体”质量服务体系,打通了质量服务“最后一米”。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2.51万家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00余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9:20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刘晓娣
阅读提示
1959年9月29日,随着扶27井地下“黑金”喷涌而出,吉林油田被发现。从最初的“一油独大”,到其后的“油气并举”,再到如今的石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66年来,这家传统能源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我们这儿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以前大家都烦透了,现在心情却完全不同了。”9月29日,望着昂格赉草原上延伸向远方的88台风机,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新能源管理科负责人鲍利猛笑着说,“新能源可不是我们油田的‘副业’,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新主业’。”
草原深处的风,刮来了吉林油田创效的“钱袋子”。截至目前,该公司外供项目并网投产已一年,累计发电9亿千瓦时,净利润超0.6亿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万吨。
1959年9月29日,随着扶27井地下“黑金”喷涌而出,吉林油田被发现。从最初的“一油独大”,到其后的“油气并举”,再到如今的石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66年来,这家传统能源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采油工变成“追风人”
9月的查干湖,水草轻舞,鱼戏莲花,不远处,采油树频频颔首,大风车悠然转动……这幅现代工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成为吉林油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搞了一辈子的油和气,现在要搞电,别说我,相信咱们几代石油人可能连做梦都想不到。”望着眼前吱吱转动的白色风车,吉林油田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气试验站站长刘洋常常想起转型之初自己和同事们曾遭受过的巨大“心理冲击”。
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吉林油田量身打造了新的发展战略“版图”——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彼时,作为典型的“三低”油田(低渗透、低丰度、低产出),吉林油田历经60余年勘探开发已显“老态”,资源劣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唯有另辟新径,才可能逆势突围、迎来新生。
吉林油田地处松嫩平原,风能资源丰富。在新发展战略指引下,吉林油田全体职工发扬老一辈的“五上”精神(解放思想,打破框框上;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上;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开启转型攻坚战,率先启动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成为中石油风力发电的先行者。
“项目建设用时仅仅百天,但对我们参战职工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刘洋告诉记者,大家此前从未涉足过风电领域,只能“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边学边干。当各类施工接近尾声时,正值北国大地冰冻三尺之际,为保障工程进度,大家顶风冒雪继续“战斗”。
2022年12月26日15时58分,吉林油田北湖风电场C2风机——中国石油风电项目第一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那一刻,夕阳的霞光染红了现场一张张疲惫却写满兴奋与憧憬的脸。
生产用电“自给自足”
排除万难立起了风车,如何做好新能源设备的运行维护,让绿电真正赋能油气生产?
对于吉林油田来说,这是又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项目建设一日千里的同时,员工转岗培训也在全速推进。面对陌生的“新工种”,大家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包括只剩几个月就要退休的员工刘波在内,很多“老石油”都戴起了老花镜,不是捧着相关专业书籍“硬嗑”,就是在现场“鼓捣”新设备。
“运维团队全部由吉林油田在职员工转型组建,通过学习,大家很快将原来的‘油思维’‘气思维’调整为‘电思维’,在保证设备正常发电的同时,还开发出了适用于高寒地区的风机防冰冻监控系统。”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马晓红对记者说。
油田是耗电大户,吉林油田每年生产耗电量约14亿度。随着一个个大型风车在千里矿区迎风起舞,采油机、注水系统等众多耗电设备逐步改由清洁风电驱动。据了解,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相当于吉林油田全年1/4的用电量,每年因“绿电替代”可节省电费逾1亿元。
“为进一步补充自消纳项目的电力供应能力,我们还克服点多、面广、战线长等实际困难,利用闲置井场资源启动实施了分散式风电项目。”鲍利猛介绍,这相当于给吉林油田下属各采油厂建了多个小规模风电场,电力直达,供应系统稳定,传输损耗也降下来了。
截至目前,吉林油田自消纳风光发电项目并网装机达20万千瓦,与平均稳定在21万千瓦的生产用电负荷相比,供需趋于平衡,大幅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2024年9月29日,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作为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该项目共包含6.25兆瓦风机88台,施工区域近200平方公里,生产指挥战线超300多公里,从启动到投运仅用一年时间,创造了电力行业同等规模建设速度最快纪录。
随着新项目投产,吉林油田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新能源发电除了自己“消化”,满足油田生产运营的电力需求之外,还要“走出去”,实现外销。
“我们发的绿电都输送到‘国’字头线路了!目前,全省范围内就风力发电项目来说,我们站的单体发电规模最高,发电站所用设备属先进行列!”昂格风电场副主任李泽盯着屏幕上稳定跳动的曲线,一脸骄傲。
李泽告诉记者,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采用自动化设计,依托可视化、智能化数据平台,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保障风机和电网稳定运行。目前,风机利用率达到92%,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吉林油田还积极构建绿电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范与流程,覆盖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为建设千万吨级绿色能源企业夯实基础。同时,作为中国石油首个绿电管理体系,这也为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
主营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让吉林油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吉林油田新能源产量当量已由4年前的“0”提升为6%,自消纳绿电占比超33%,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碳排放强度比4年前分别下降20.8%和8.9%。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9:37
本报讯(记者张翀 通讯员秦涛 勾小周)日前,湖北省襄阳至荆门高铁开通运营。襄荆高铁起自郑州至重庆高铁襄阳东站,接入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荆门西站。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建成了宜城汉江特大桥、石门水库特大桥等重点工程,确保了线路如期开通。
中铁一局承建了襄荆高铁XJZQ-3标段29.12公里长的土建施工任务,以及正线238.54公里、站线5.47公里、道岔28组的铺轨施工任务。今年以来,襄荆高铁通车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作为先铺段,中铁一局迅速组建两级“保开通”专班,以“集团军作战”模式创造了道床板施工日进度3000米的“襄荆速度”,确保全线铺轨施工如期启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49:48
本报讯(通讯员徐柳薇)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职工李飞伟的技术创新成果《配网高性能组建预制及高空带电安装设备》参展,以基层创新力量展现电力行业的工匠风采。
该装置通过配电网标准化成套组件杆上智能安装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配网高空机械化安装设备与载具高效连接技术研发,实现配网成套预制组件的预制、装配、试验、带电安装全过程模块化和标准化,可以将配网施工现场作业工序由12道压缩至3道,台区平均施工时间由4.5小时压缩至2小时。目前,该技术已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配网项目中使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50:02
本报记者 刘旭
阅读提示
如何尽快了解100余个营业点的4000余名快递小哥的所思所想,提供贴心服务?近年来,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工会在每个网点设立了工会联络员,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搭建起连接公司与职工的重要桥梁。
“‘工会代表’的设立为一线职工提供了一条发出声音的渠道。”日前,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北站营业点快递员、工会联络员付鹏说。
从2007年开始,为尽快了解100余个营业点的4000余名快递小哥的所思所想,提供贴心服务,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工会尝试在每个营业网点设立工会联络员。这些联络员可以直接把职工的困难、诉求向网点管理者以及公司工会反馈,工会干部会及时提供帮助,因此被一些快递小哥称为“工会代表”。如今,该公司共有近200名“工会代表”为职工会员提供服务,成为连接公司与职工的重要桥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润滑剂。
及时反映职工的心声诉求
“每一名‘工会代表’都是通过竞选、由职工划票打分评选出来的,我们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职工的信服度。”辽宁顺丰工会主席黄健说,为了让“工会代表”有更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公司工会加强了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现在,走进沈阳顺丰任意一个站点,都会看到两个标配的展板。一块是“工会沟通牌”,内容包含工会为职工提供的基础福利信息和地区工会主席、干事联系方式等;另外一块是“工会代表服务宣传栏”,由“工会代表”管理,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主题更新内容。
2018年,付鹏由同事们推荐担任“工会代表”。7年来,他利用和同事一起工作、闲聊甚至“撸串”的机会来了解大家的心声。此外,网点每月还举办“工会代表接待日”活动,付鹏负责收集职工诉求,协助解决困难,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及时向网点管理者或企业工会上报。
沈阳市沈河片区的“工会代表”杜广宇听到有快递员反映“收派系统未融合导航”,在特殊区域中需要自行查找导航,影响作业效率,于是调研并提交了关于将导航系统融合进公司系统的建议。这一建议通过工会渠道提交至总部评审,最终被采纳,帮助快递员提升了收派效率。
微小堵点由“工会代表”打通
今年5月,一个简短而又不失热情的欢迎仪式在北站营业点举行,新加入顺丰大家庭的职工陈宏伟在大家的掌声中做了自我介绍。
为新同事在入职第一天举行欢迎仪式,是“工会代表”的一项职责。同时,“工会代表”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是各个网点的业务骨干,当有新职工加入,他们便自觉担当起老师的角色,从规划派送路线到与客户沟通等方面手把手传帮带。
由于快递行业的特殊性,很多快递小哥虽然在一起上班,但互相了解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单兵作战。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熟悉的机会,“工会代表”会利用工余时间开展各种文体、技能提升活动。通过活动,职工不仅互相熟络起来,还拿到了床单四件套、背包、水杯和盛京糕点等奖品。
开会的效率能否再高一些,工装工服的发放能否再早一点,一些包装物料的进货能否再多打些提前量……沈阳顺丰的“工会代表”服务在企业最小的业务单位,负责信息传达、诉求解决、氛围营造、合理建议。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重大决策,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多工作中的微小堵点通过“工会代表”的介入被打通。
“工会代表”成了管理人员“储备池”
“作为‘工会代表’,我履职9年了,每年都能被评为年度优秀工会代表。”今年1月,在沈阳顺丰年会上,沈阳古城转运中心分拣员赵丽平再次受到表彰。除了证书、奖杯外,她还收到工会做的快递文创手链。
当选“工会代表”以来,赵丽平积极配合公司工会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金秋助学、新春送福、住院探望以及会员活动,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近年来,沈阳顺丰工会把“工会代表”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人员“储备池”。日常工作中,对“工会代表”进行月度评优、年度评优,并在内部系统公开通报表扬,发放带有企业标识的文创礼品,有雨伞、背包、水杯等。对于连续评优的“工会代表”,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成为优先推荐对象,免笔试、免面试,进入公司管理人员“储备池”。
“工会代表”制度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的凝聚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沈阳顺丰工会正持续深化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更多符合职工需求的福利政策,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公平、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50:23
9月29日上午,由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中铁上海工程局参建的G59呼北高速炉红山(湘鄂界)至慈利段(以下简称“炉慈高速”)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石门县山区从此迈入“高速时代”,至宜昌1小时直达成为现实,让湘鄂两省的联系更加紧密。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534.jpg炉慈高速公路是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全线全长78.871公里,总投资约144.23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10公里。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TJ4标项目正线全长10.9公里,施工内容涵盖7段路基、8座桥梁、2座隧道及2个互通,沿线地质复杂,存在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技术难度高。控制性工程皂市水库3#特大桥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效率优先、绿色环保”的理念,科学组织、精细管理,积极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面对复杂地形和不良地质,项目团队依托技术手段精准探测、高效处置,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同时,积极采用环保工艺和智能监测系统,有效控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全面保障绿色施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王阳 黄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50:41
9月29日,随着首列C7566次列车从惠州北站缓缓驶出,新建莞惠城际铁路北延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惠州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投入使用,以“轨道上的城市群”著称的大湾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广惠城际铁路北延线(即莞惠城际铁路北延线)是广东省和惠州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起于既有广惠城际小金口站,途经惠州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并行赣深高铁后引入终至赣深高铁惠州北站。该项目建成开通运营后,将首次实现东莞、广州、佛山等地与惠州中心城区核心高铁枢纽的直达互通。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690.png?r=1759194663501承担该项目工程勘察设计任务的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设计”)紧密结合建设单位要求,针对建设特点难点,以打造精品工程为核心,把品质文化始终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历时4年建设,合力攻克多重技术难题。技术专家团队常驻项目一线,主动跟进服务,与施工单位深度融合,为有效解决线路盾构区间下穿京九铁路、小金河,途经溶岩发育区和高承压富水麒麟山森林公园等高风险难题,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力度,实现了三维地质建模、动态调整掘进参数等技术创新。同时,聚集运用更多新质生产力手段,为实现盾构施工流水化作业提供坚强技术、质量和安全保证。该项目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4年全线铺轨,2025年7月通过初步验收,工程质量与安全标准均达到并高于预期。建设过程中,中铁设计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动态优化设计方案,始终坚持“零缺陷”的工作理念,创造了单月掘进650米、单日掘进30.6米的珠三角9米级盾构机施工新纪录。莞惠城际北延线建成通车后,在惠州北站实现高铁与城际交通“同站安检、无缝换乘”,使广州、佛山、东莞等湾区西部城市与惠州核心高铁网首次直通,构建起“高铁辐射、城际联通”的双层交通网络,打破轨道交通建设“最后一公里”壁垒,乘客不用重复安检来回跑站,更方便沿线广大市民和世界各地商旅人员出行及快捷换乘,进一步优化广深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新星 通讯员 王洋 赵匡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10-3 09:51:02
9月29日,中铁北京局参建的湖南炉慈高速公路全线正式建成通车。随着彩带飘扬,礼炮齐鸣,这条承载着无数建设者心血与汗水的交通大动脉,终于铺展在崇山峻岭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545.jpg湖南炉慈高速公路,全长78.9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是国家高速G59呼北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湘鄂交界的炉红山起步,蜿蜒南下,终点落在常张高速慈利西互通的张家山。它一路穿越长江三峡余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串联起湘鄂两省交通网络,也点燃了湘西北发展新的引擎。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546.jpg群山巍峨,地质复杂,维新镇1号隧道,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隧道左右洞全长超过2.5公里,最大埋深达211米,岩溶裂隙、涌水、破碎岩体交织在一起,施工面临“高风险、高难度、高压力”。建设期间,中铁北京局项目团队坚持“超前预报、超前支护、动态调整”,实行24小时监测与信息化施工,创新2种工装,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是新型隧道初支拱架锁脚锚杆定位装置,提高了锁脚锚杆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成本,最终在2023年春实现隧道左右洞分别提前20天和51天贯通目标,成为全线首座双线贯通的隧道,为整体工期赢得主动。金岭1号特大桥,同样是工程控制点,大桥全长1586米,横跨“V”字形冲沟,主跨采用(80+150+80)米刚构连续梁,最高墩达138米,主墩位于70°的山腰斜坡,施工环境险峻。面对难题,项目团队贯彻方案优化就是成本节约的理念,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和研讨,确定采用挂篮吊挂系统与牛腿结合的支架体系,简化结构且操作简单,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并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在高风险区域稳扎稳打,最终大桥比原计划提前35天实现双幅合龙。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547.jpg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中铁北京局项目团队入“湘”随俗,严格落实设计理念及要求,其中东岳观服务区的设计及建造深入融合湘西土家族文化及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以“中医康养”为核心主题,结合慈利县“杜仲之乡”资源、富硒生态及土家族养生文化,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交通枢纽+中医药科普+康养体验”三位一体的特色服务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卫玉龙)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