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6:44

跟跑者的启示时间:2012-09-17 作者:小小Z 点击:893次   人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凡是在马拉松比赛中取胜的,大多数是跟跑者,而很少是领跑者。这一结果虽然令人感到费解但细究起来也并不意外。马拉松比赛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持久耐力。在赛场上,领跑者不仅比别人要耗费更多的体力,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视野狭窄,战术意图很容易被人识破;而跟跑者,常常以逸待劳,视野开阔,战术意图隐蔽,不容易被发觉,时机一到会突然发力,一举超越领跑者。

  经商和马拉松长跑比赛看似毫不相干,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就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它几乎不研发新产品,而是等别的公司新产品问世后,就立即派出员工,征求用户对该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迅速开发出更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而这一产品经常比其他公司的产品设计得好,顾客更喜欢。他们说:“我们有意在技术上落后两三年,把产品的试用和打开市场的工作让别人来做,而后根据试用反映和市场反馈,再来研究设计自己的新产品。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走弯路,减少在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等方面的浪费。”可以说,这就是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跟跑战略”。

  无独有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当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功开发、生产出“SANI”大众化的汽车后,丰田汽车公司却欣喜若狂,因为日产公司铺天盖地的宣传激起了人们对汽车的兴趣。让丰田公司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丰田公司充分研究了“SANI”汽车的优缺点,节省了大量前期研发费用的“卡罗露”版汽车,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丰田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看似起步慢,实力不如别人的“跟跑者”要紧紧盯住“领跑者”,积累优势,照样能后来居上,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有战略头脑的企业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的胜负、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待劳,积累实力,厚积薄发,充当一位有头脑、有积极进取心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6:54

在“羞辱”中奋起时间:2012-09-17 作者:小小Z 点击:831次   有一位法国小青年,由于出身于富翁家庭,自小生活环境优越,生活奢侈,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们都认为他是没有出息的人,父亲也摇头说他不可救药。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受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伤害。他邀请这位漂亮的姑娘跳舞,姑娘不仅拒绝而且羞辱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骄横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别人对他的藐视和冷漠,这让他无地自容的羞辱,却使他突然清醒过来,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和羞愧。

  后来,他给家里留下一封信,悄悄地离开了家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的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果然,8年以后,他成了赫赫有名的化学家,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位曾被人羞辱伤害的少年,就是在19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

  有位诗人的一首诗写得真好:我相信有一天/我流过的泪将变成花朵和花环/我遭受过千百次的遍体鳞伤/将使我一身灿烂……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感谢“羞辱”,因为人无压力轻飘飘,不经激励不发愤。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10岁时随全家到首都游览,却因为身份是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小赖斯备感羞辱,凝神远望白宫良久,然后回身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在那房子里!”果然,25年后,从名牌学院丹佛大学毕业、已成为俄罗斯问题专家的赖斯,昂首阔步进入白宫担当了首席俄罗斯事务顾问,后又升为国务卿,成为全世界著名外交家。白宫那条歧视黑人的规定,也早已烟消云散。

  当今美国NBA超级球星奥尼尔,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他的崇拜偶像是马刺队的中锋大卫・罗宾逊。在一次球赛后,苦苦等了几个小时的奥尼尔,看到偶像出来就兴冲冲走上前去,请罗宾逊签名。可是罗宾逊连正眼都没看他,扬长而去。奥尼尔气得把签字本摔在地上,大吼一声:“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将来一定超过你!”5年后,NBA球场上出现了一个超级中锋,他就是“大鲨鱼”奥尼尔,在球场上见谁灭谁,所向无敌,尤其见了罗宾逊,更是发狠,每次都把罗宾逊打得丢盔卸甲。

  人生最大的对手,往往就是自己:自己迷惑自己,自己束缚自己,自己沉溺自己。如果把羞辱转化为一种力量,在沉沦中崛起,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而且,当你再回头望过去时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羞辱,你就不会有日后的努力和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7:04

成功的近道时间:2012-09-21 作者:小小Z 点击:761次   一位16岁的少年来到巴黎寻梦,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

  当时,舞蹈是一个热门行业,也是一门贵族艺术。少年家里穷,根本无钱供他上舞蹈学校。少年不死心,每天据理力争,甚至以绝食相抗。父亲没有办法,只好跟他签了个君子协定:允许他夜晚进舞蹈学校学习,但白天必须自力更生,想办法赚到学费及生活费。

  少年没有别的特长,只是从小跟父母学到一点儿裁缝活儿,勉强找到了一家缝衣店,但工资极低,而且劳动强度大,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三个月后,疲惫不堪的少年感到了绝望,就给当时心目中的偶像、人称“芭蕾音乐之父”的布德里教授去了一封信,请求指点迷津。

  布德里非常同情少年的遭遇,但学习舞蹈不光需要天赋、爱好,还需要家境、环境等因素的支持,光凭一腔热情和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很快,布德里给少年回了信,为他全面分析了学舞蹈的条件,同时启发他,舞蹈可以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布德里的回信对少年启发很大,他决定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转攻舞蹈。可这条路在哪儿呢?一个夜晚,少年来到一家酒吧喝闷酒,这时,一位仪态高雅的伯爵夫人向他走来,摸着他身上的衣服,赞不绝口,问他是从哪儿买的。当听说它是少年自己设计制作的时,伯爵夫人惊讶万分:“我有预感,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

  那一刻,少年忽然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缝衣服。这是自己所熟悉的,也是最现实的,尽管这个行业曾经给自己带来过迷茫和痛苦。当下,他通过伯爵夫人,与巴黎最有名的伯坎女式时装店取得联系。凭着从事舞蹈行业得来的灵感以及设计上的天赋,少年从此走上了一条时装设计的道路。10年之后,少年的身份,已变成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他就是皮尔・卡丹。

  成功的概念从来都是不确定的,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记住,选择最熟悉、最现实的一条,往往就是你通往成功的近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7:13

送你一只左鞋时间:2012-09-23 作者:小小Z 点击:787次   全球最大的家具经销商荷兰埃克家具公司,每次分店开业或搬迁,都会打出新的优惠降价招数。

  有一次,在比利时弗林多夫区的一家新店开张,公司发出一张与众不同的请柬:头50名顾客可以在该分店内免费住宿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买走睡过的床。这一招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光顾,使得新店开张大吉。

  还有一次,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分店要搬到新的地方,因为以往这家店为当地民众带来了许多便利,搬走时人们都感到很失望。这时,他们送给民众一只左脚的木鞋,只要赶到新店开张的地方去,就能获赠另一只右脚木鞋了,如此一来,自然就让人们都知道分店的位置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7:24

让成功变成系列时间:2012-09-25 作者:小小Z 点击:663次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各大公司都为生存发展而忧心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费了不少周折,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07影片《诺博士》在全球同步公映,气势磅礴的画面、悬念迭起的情节、激烈火爆的打斗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当年该片即创造了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奇迹。

  两年后,公司又有人建议:为什么不能再拍一部007呢?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理由是:同样的影片再拍一部未必讨好,也未必能收回成本。公司老板却坚决支持这一建议。于是第二部007《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重磅推出,又一次创造了辉煌。除了画面激烈、格斗精彩、充满悬念之外。影片又添加了新的“佐料”――邦女郎。当年,该影片为公司换回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直到这时,哥伦比亚公司才意识到:“007”是个卖点,是吸引全球影迷的焦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007系列化呢?演员可以更换、剧本可以重编、情节可以推新。于是,英俊硬朗的邦德、美女香车的画面、悬念火爆的情节、充满智慧的想像成了007影片的标志。

  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拍摄了二十余部007系列影片,几乎每两年一部;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从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一个又一个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邦女郎到同部影片中若干个邦女郎,无不吸引影迷眼球:从第一部收人六千万美元到最新一部的五亿美元,共创下了四十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007影片开创了电影史上的神话,即便是《哈里・波特》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偶然间发现的“机会”和“闪亮点”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试想,如果他们拍完两部“007”后就放弃,就绝没有今天的奇迹。

  有位专写人物传记的著名作家经过长期调研发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过成功,也都抓住过一两次机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闪光点”,只是大多数人将“闪光点”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无法让它持续性地“闪亮”下去。而成功者恰恰相反:总能将优势顺延下去,无限放大自身的优点,由一个机会走向“同类”的更大机会,从而创造奇迹和辉煌,形成所谓的“系列”。

  也许,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过瞬间的成功机会。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去打造人生的“007”,让成功变成系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8:21

一支桨也可以遨游沧海时间:2012-08-09 作者:小小Z 点击:381次   在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有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冲浪。从小她就不停地在阳光明媚的夏威夷海岸与奔腾的浪潮搏击,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差点夺去她的生命。

  2003年10月31日的早晨,她和朋友一起去海湾冲浪。冲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她开始躺在冲浪板上休息,顺势把一条胳膊伸到水里玩耍。没想到在这快乐而悠闲的时刻,一条巨大的虎鲨突然从海水中蹿起,她随即感到胳膊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当她低下头看时,身旁蔚蓝的海水早已被染成了一片血红。看着顷刻间被鲨鱼咬断的手臂,她并没有恐慌和绝望,甚至连过度的挣扎都没有,因为她一转身就会掉进海水里。她冷静地用剩下的右手努力划向岸边,而目睹这一切的朋友也迅速用一条绳子绑住她的残肢为她止血。当被救护车送到最近的医院时,她已经失血达70%,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紧急的输血抢救,小女孩终于从死亡线挣扎回来,这无异于一场噩梦过后的重生。

  但刚从噩梦中醒来的她却在第一时间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再去冲浪?”医生被她的勇气所震撼,安慰她说等手臂的伤口愈合了就可以去。

  几个星期后,当她胳膊上缠绕的绷带被慢慢拆开时,长长的伤口呈现出来。她的哥哥顿时脸色惨白,妈妈几乎要晕倒,她那苍老的外婆独自走出病房掩面而泣。没人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这一年,她才13岁!唯独女孩自己显得异常平静。

  当大家都疑惑于她不合年龄的镇定时,她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撼的话:“世界上没有可以让时间倒流的机器,我无法改变现实。这就是上帝为我安排的命运,我要勇敢面对它。我期待着有一天可以重返大海。”

  一个多月后,人们惊奇地又在美丽的海岸看到了她的身影。她告诉人们她还要继续冲浪,虽然人们都报以祝福的笑容,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冲浪是一种需要技巧和平衡的运动,一个断臂的人又如何能在翻卷的大浪中找到平衡点呢!

  但事实证明她可以做到!她开始刻苦地进行恢复训练,当她再次登上冲浪板时,不一会儿就掉进了咸涩的海水里,但她马上又站起来重新登了上去……

  人们好心地劝她停止无谓的努力,但她坚持要继续下去,她告诉人们:“我的灵魂属于冲浪,我的冲浪板就是我的生命之船,而我的双臂就是一对船桨。以前我用双桨遨游大海,现在我不小心折断了一支,但所幸我还有一支,只要有一支桨,我就可以遨游沧海。”

  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地从冲浪板上摔下来,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去。

  终于,在漫长而刻苦的训练之后,她不但恢复了原来的冲浪水平,www.rensheng5.com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居然令人惊叹地成为一系列赛事的冠军。

  一年后,她一举夺得了第15届美国冲浪锦标赛冠军。不久,她加盟国家冲浪队,准备向世界冲浪冠军的宝座发起冲击。

  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受到了人们的敬佩和赞赏,大家都称她为“小英雄”。

  这个才16岁的小女孩用坚定的口气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大家:“当你命运之船的一支桨不幸折断时,不要灰心和绝望,因为你还有一支桨,你仍然可以用另一支桨遨游沧海,到达成功的彼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8:33

恐惧生命时间:2012-08-13 作者:小小Z 点击:285次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麦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渥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块多美元捐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Cape Fear)。

  这只是他精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 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有美丽的同居女友,亲友和乐,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也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打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孤独、怕失败又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老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强暴。”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仁慈。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破碎家庭;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论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麦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象无前的地方,他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苦,虽然绝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在回忆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仿如人生。

  也许我们会发现,努力了半天到达的目的地,只是一个“失误”。

  但只要那是我们自己愿意走的路,就不算白走。

  看完了麦克的书《不带钱去旅行》,当我恐惧着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或一趟想去的旅程时,我总是想起他的故事。

  “怕什么,去经历再说。”我对自己说,“这总是比叫我在路上搭便车容易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8:44

成功者的袜子时间:2012-08-14 作者:小小Z 点击:567次   那天是校运会的第一天。我们几个女生站在沙坑旁,临近比赛时选手们陆续到场,我旁边的女生突然捅捅我,低声让我看那个高个子男孩。不知怎的,他居然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一只红色的袜子和一只白色的袜子极为可笑地拢在他细长的小腿上,又滑稽又笨拙。因为紧张,他没发现我们发出笑声的原因。

  比赛的结果是那位男同学夺得冠军。他快速变动的两只袜子在腾空跃起时,在空中划了两条优美的弧线,落到了沙坑最远的地方。一时间,那两只不同色泽的袜子仿佛成了胜利的旗帜,成功者最具个性的标志,显得极为生动而独特。我们的嘲笑还挂在脸上,就被一种惊讶的赞叹所修改。离开球场时我都没弄懂自己的眼光是怎么在瞬间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我知道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一个收入不高的人把盘子吃得干干净净,我们笑他寒酸,而一个富翁这样做,却被认为是简朴的美德;一个普通人走错了家门,人们笑他智商低下,而同样的错误出在某个科学家身上,则成了专注的标志。

  我常常想起那双成功者的袜子,觉得作为一个一生不能成功的普通人活着,常常要苦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8:54

当你被摔倒时间:2012-08-14 作者:小小Z 点击:564次   衡量力量与勇气不能只看胜利和奖章,更重要的标准是我们克服的困难。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取得胜利的人,但一定是面对失败决不放弃的人。

  安德鲁・杰克逊的儿时伙伴们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成为名将,最终还能当上美国总统。他们认识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比杰克逊更有才能,却一事无成。杰克逊的一位朋友曾说:“吉姆・布朗和杰克逊住在一条街上,他不仅比杰克逊聪明,而且摔跤比赛四场能赢杰克逊三场。凭什么杰克逊混得这么好?"

  别人问:“为什么会有第四场比赛?一般不是三局两胜吗?"

  “的确,比赛应该是结束了,但是安德鲁不肯。他从来不肯承认自己输了,一定要赢回来才算完。最后吉姆・布朗没了力气,第四场安德鲁就赢了。”

  安德鲁拒绝接受失败,正是这不屈不挠的精神造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当你被摔倒在地,你会不会爬起来再战,直到取得胜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8 14:09:04

不是不可能时间:2012-08-18 作者:小小Z 点击:459次   有一位名叫路特的人,家在伊里铁路附近。起初他在铁路局找到一个管理货物的职位,不久上司看出他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提升他为一个车站的货运主任。上任之后他立刻把那里的货运工作大加整顿,一改从前混乱的情形,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每个人都对他称赞不绝,于是他立刻再被提升为整个铁路局的货运管理主任。当时的伊里铁路局总办是海军统帅凡得毕兹,他看出这位青年有不可限量的才干,就特地再请他到中央铁路局担任货运主任,年薪是15000美元。

  有一天,路特因工作中遇到了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去请教凡得毕兹。可是海军统帅却对他说:“你每年拿15000美元的薪水,你应该做些什么事?"

  “管理货运事宜。”路特说。

  “这么说来,你是不是想把这笔薪水给我呢?"

  路特惭愧得连忙转身而出,终于他用自己的力量把那几个难题一一解决。后来由于路特自己的不断努力,再度被提任为中央铁路局次长,不久凡得毕兹年老退休,路特就接任他成为中央铁路局总办。

  如果当初路特不用全力去解决自己碰到的难题,恐怕他现在的位置早已被别人占去了。
页: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