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6:16

  弗兰克·巴克尔斯离世,甚至惊动了美国白宫,奥巴马总统发表声明,缅怀110岁的逝者:“他值得纪念的一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我们身为美国公民彼此肩负的义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19个月,损失11。6万人,超过20。4万人伤残。战争结束,像弗兰克·巴克尔斯这样的退伍老兵比比皆是,凭什么他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身为美国公民“彼此肩负的任务”?除去长寿,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
  
  在弗兰克·巴克尔斯的身上,印着一个特殊的符号——“幸存者”。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因为特殊的机缘而扮演“幸存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所代表的,可能只是他自己,也可能是囊括上万人的大群体。这个角色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生存还是毁灭的人性审判,可能透出淡然的人生态度,也可能体现执着的坚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6:28

 1972年10月13日,一架载有45名乘客的客机在海拔3600米的安第斯山失事,16名幸存者在冰天雪地里坚持了72天后获救。缺衣少食,冰天雪地,他们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面前,痛苦地分食遇难者的尸体。他们后来说:“我们走到人类潜力的尽头,这种经历让我们与其他人相区别。”这已经不是幸存者为自己做的辩护,而是对人性的思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6:40

2008年3月12日,法国人拉扎尔·蓬蒂塞利以110岁高龄离开了同胞,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坚持一个人生活,上街买菜,打扫屋子,邻居并不知道他身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的“惟一性”。1995年,希拉克总统命令国务秘书统计参加过一战的退伍老兵并向他们颁发勋章,4000多名幸存者中,很多人拒绝了这份荣誉。2003年,一位采访过数十位一战老兵的法国记者顿生感悟:“很多老兵习惯于拒绝,他们不但拒绝了总统的褒奖,也拒绝向后人回忆自己的历史,这也许是他们能够活到今天的秘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6:53

  1944年12月,日军溃败的前夜,上司谷田命令部下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一个小岛上“苦撑待援”,23岁的小野田从此带着为数不多的几个部下打起“游击战”。他每天坚持爬上山峰,面朝旭日敬礼。在藏身之地,小野田把“陋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还挂着“把战争进行到底”的标语,以及刻在香蕉叶上的天皇肖像。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小野田坚持训练部下,甚至组织诗词比赛鼓舞士气。1974年,小野田被日本游客意外发现,这个幸存者根本无法相信日本已经战败,直到老上级谷田现身丛林向他喊话,他才结束长达30年顽固的“坚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7:02

  一个幸存者的角色,不应该简单地成为某场灾难之后供人怜悯的对象,或者作为活的纪念碑任众人凭吊。事实上,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幸存者的角色,也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一战结束,德国民生凋敝,幸存者——退伍老兵生活艰窘,成为社会动荡的源泉。希特勒能够被推上政治舞台的中央,与此不无关系。
  
  抗日战争结束,南京城中大屠杀的幸存者,终于走到远东国际法庭。他们的证言成为最有力的控诉,把侵略者投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57:10

 2011年1月11日,联合国公开承认说:在海地发生地震一年以后,重建工作仍然无法着手,80多万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住在帐篷里,生活贫困。国际社会承诺提供的15亿美元救灾援助,仅仅到位72%。这样的幸存者,震撼所有人的心灵,让更多人汗颜。
  
  淡定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幸存者忘却痛苦;执着的“坚守”,可以帮幸存者在险象环生的热带雨林中坚持数十个年头。反过来,幸存者的存在,可以推动历史,澄清历史,反思现实。看过这些,谁会说奥巴马总统的致辞,不是有的放矢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08:01:41

大家早上好,今天12月17日星期三,农历十月二十六,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1天,离全年结束只有14天了。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北风最高气温零下19度,今日夜间晴,3-4级西北风最低气温零下29度,空气质量不佳属中度污染,出行一定要加以防护,气温再创新低,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天冷路滑出行一定要小心慢行,要加倍注意安全,幸福是一杯茶,融化了寒冬的冰冻;友谊是一碗汤,温暖了冬日的风雪;祝福是一壶酒,陶醉了冬日的阳光;让我的祝福,伴朋友们度过冬天,祝大家平安健康!                                                                              在漫长的人生里,我们不要害怕未知,不要忧虑过去,微笑着去等待,做最好的自己。生命中已经过去的岁月,谁都无能为力。人生不过如此,保持乐观积极地情绪,逆着阳光,一路向前吧。甘露为我们擦亮晶莹的明眸,阳光为我们烘烤温暖的味道,问候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奇妙,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收拾心情,重新上路。清新的早晨,希望我的问候给朋友们一天简单而充实的幸福,亲们,早安!

江上牧歌 发表于 2014-12-17 09:19:23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07:18

摄影师的怪癖时间:2014-08-08 作者:未详 点击:126次   迈克尔是20世纪加拿大优秀的摄影家,创作过不少经典作品。可到了晚年,他的摄影风格大变,只喜欢拍丑陋的照片。不管是建筑风景,还是人物肖像,他都会把它们拍得奇丑无比,不堪入目。迈克尔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亲朋好友也渐渐疏远了他。
  
  一天,一位叫卡伦的记者找到迈克尔,说要采访关于车祸的事。迈克尔疑惑地问:“我最近没出门,怎么会发生车祸?”卡伦看看他说:“可你满脸的坑坑洼洼是怎么回事?”说着他拿出相机,对着迈克尔的脸拍了又拍,然后指着一张张毛孔被无限放大的照片说:“如果我们都跟你一样,把镜头对准别人脸部的缺陷,再放大无数倍,那么谁的脸不像刚被碎玻璃划伤的呢?”迈克尔愣住了,这才知道卡伦是来声讨自己作品的。
  
  第二天,卡伦在报纸上刊文讲述了羞辱迈克尔的经过,并附上他最丑的照片。在文章末尾,卡伦说:“生活中,我们也会犯像迈克尔一样的错误,有意无意地放大别人的缺陷,结果伤害了他人,孤立了自己。”
  
  没想到,卡伦的做法不但没激怒迈克尔,反倒令他很开心。迈克尔很快打来电话说:“卡伦,你是唯一读懂我照片的人。我拍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谢谢你帮我完美地诠释了它。”此后,两人无话不谈,成了忘年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07:59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意时间:2014-08-08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作家黄春明最近在《联合报》副刊上写了一篇短文,很有意思,看完大家就知道我们学生的创造力到哪里去了。
  
  小明问爷爷:“猫头鹰的另一半呢?”爷爷问:“什么另一半?”小明说:“鹰头猫啊!”爷爷问:“哪有什么鹰头猫?不要胡思乱想。”
  
  小明问爸爸:“有没有鹰头猫?”爸爸说:“哪有什么鹰头猫?”小明问:“那为什么有猫头鹰?”爸爸说:“去问你妈。”
  
  小明问妈妈:“猫头鹰是不是有猫的头、老鹰的身体?”妈妈说:“对!”小明问:“那么剩下的老鹰的头、猫的身体呢?”妈妈说:“谁知道啊,这又不考,管它做什么?赶快去做功课。”
  
  小明问老师:“有一天猫头鹰碰到鹰头猫……”老师说:“哪有鹰头猫!你脑子里净是这些东西,当老师的最怕你这种学生。唐诗背好了没有?等一下你先背。”
页: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