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39:46

  从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们会发现,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监管部门的马虎大意、玩忽职守、故意放行以及相关行政领导的暗中保驾密切相关,正吻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失职渎职情况”。比如,在已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中,一些监管部门已经养成“让生产者自己取样送检”,以及“在办公室看样品”的监督习惯。
  
  来自山东和浙江的一些基层监管部门的公务员向媒体爆料,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工资福利要靠罚款收费来实现。这样就造成收费罚款的目的不是为了整治和确保食品安全,而是为了部门“创收”。其结果是,违法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只要向监管部门上交“保护费”,即可继续运转。监管部门为防止生产者和销售者因罚款过高而无力生产经营,也会适当降低罚款额度,以确保“羊身上还能长出羊毛”。这等于监管部门与违法的生产者、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利益相关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39:57

 在采访中,上海市杨浦区某基层监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有时候在进行监管检查时,也会遇到上级领导“打招呼”,要求对个别食品企业“有所照顾”,而这些企业要么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要么是某个领导招商引资的项目,轻易动不得。
  
  而媒体近日又披露,中国一流产品出口(合格率超99。8%),二流产品内销(合格率90%左右)。众多专家指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部分食品安全标准严重滞后等问题。对此,卫生部官员则反驳,“一流食品出口,二流内销”为伪命题,“各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科学依据”。
  
  面对一波波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而无法有效解决,很多学者认为,由于食品问题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和行为主体,单一地突击哪一方都不能有效解决,必须具备综合的“社会治理”观念,即在社会利益和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政府只有让企业、民间组织、社区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运用法律、市场、协商、行政等手段,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因此,食品问题的治理,不仅急需对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等多个主体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立法跟进,更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监管。相比之下,后者更急需发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0:10

这世界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时间:2014-08-09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桑格格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很多人都看过她的那本自传体小说《小时候》。但是桑格格很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作家这一角色上面,她说,我还想做很多事情呢。
  
  的确,在桑格格过往的人生中,她做过演员、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广告模特等。有人问她:你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呢?她回答:很简单,去做就可以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0:21

  拿桑格格当演员来说,那年她12岁,很想当演员,有一天她躺在床上问自己,哪里需要演员呢?答案是电影厂。于是,她起床,洗了一个澡,梳了一个自以为很时髦的发型,就跑到峨眉电影制片厂,问人家:你们这里需要演员吗?就这么巧,当时峨眉厂正准备投拍一部《独龙族文面女》的电影,正缺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小演员,于是,她获得了这个机会。
  
  她当主持人也是,自己录了一盘主持节目的磁带,进去电台,告诉人家:我想做节目主持人。人家听了她的磁带,就让她来做主持人。
  
  后来她写书,也是想写就写了,根本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出版。写完了,放到网上,没想到很多人喜欢看,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她水到渠成地出了书,成了畅销书作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0:32

 演员、节目主持人、作家,这些都是在平常人看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工作,换作我们,在做之前一定会想很多:我没什么背景,谁会理我啊?我一点都不熟悉这个行业,也不认识这行业里的人,谁能带我入行呢?即使有人带我入行,我有这个能力吗?同事们看得上我吗?会排挤我、孤立我吗?如果做不好会不会被人笑话啊?等等。可是桑格格.说:没那么复杂,你想做什么事情,就直接朝着目标走,不要朝两边看,直直地走,就行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0:47

想想也真是,我们前行的脚步;有多少次是被我们想象出的困难所阻挡的啊!其实,如果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根本就没那么复杂嘛!其实,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是有出路的。关键是要迈出这一步,要去做,做了一切皆有可能,不做则什么都没有。一家知名外企的面试题目:请喝可乐。面试者面前放着一只杯子,一瓶可乐。正确的做法很简单,拧开瓶子,将可乐倒进杯子里,喝,就完了。但没有一个人做对,因为大家都在想:怎么会这么简单呢?一定不会这么简单的!一定藏着什么玄机,一定挖了坑,等着我去跳呢!于是,这些面试者的做法五花入门:有的将杯子弃之不用,直接拿起瓶子喝,心里想的是,这个测试一定是考我们去繁就简的能力;有的将可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心想这考的一定是我们未雨绸缪的能力;还有的对着可乐坐了15分钟,硬是一口不碰,心想这考的一定是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最后,面试官宣布了正确答案,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真是一群复杂的人,而这个世界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最终,你们的勇气、激情和行动力会被你们的复杂所消磨、所束缚、所扼杀,这就是为什么大人往往没有孩子勇敢、没有孩子有灵性的原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0:58

  直接朝着目标走,不要朝两边看,直直地走,就行了。你只需记住: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时,全世界都会帮你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1:09

倪匡:无师自通闯入报界时间:2014-08-09 作者:未详 点击:184次   我的父母1950年就到了香港,所以我知道自己最终也要到香港来。1957年6月,我到了上海。那时正是鸣放最火热的时候,也是环境宽松的时候。7月份,反右就开始了。当时上海莫名其妙地聚集了各地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有办法把你们带到香港去,相信我的就参加,费用只能用港币支付。”然后我们约定时间在北火车站集合。
  
  到了香港,他问我家在哪里,要把我送过去。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下着大雨,我们一起躲在楼底下避雨,等雨小一点就冒雨去了我的父母家。妈妈一开门看到我,吓了一大跳。从上海到香港,他只收了我150港币,还帮我拿到了香港的身份证。这是我这辈子花得最值的150港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1:18

  当时从各地来香港的年轻人非常多,我们当时联系到的就过千了。这种联络一直维持了20年之久。这些人后来有的成了大学的校长,有的成了着名的教授,有的成了很出名的出版商,因为大家各自都很忙,也就很少联系了。我喜欢看书,那时我跟他们说香港报纸上的那些小说我也会写,他们都不相信。结果我花了一个下午,写了一篇一万字的小说,投到《工商日报》。我是7月份到香港的,9月份写了那篇小说,10月份就被发表了。前年我回来的时候,香港的记者真是本事大,竟然把那篇小说找了出来。我自己再看:哇,这样规规矩矩的文章竟然也能写得出来。当时文章登出来后,通知我去拿稿费,我以为只有十块八块的,结果给了我90块钱。报馆的人跟我讲:“你的文章有一万字,但是我们删改了一些,剩下9000字,100O字10块钱,满意不满意?”我当然满意极了,问他们这样的文章还要不要,他们说需要的,让我继续写。我这才觉得原来写东西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写一篇那样的文章,太容易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6 11:41:26

  写到后来,我经常给一家叫《真报》的报馆写稿,结果《真报}的社长找到我说:“你不如来我们报馆帮忙好了。”我说:“好啊,反正我没有事情做。”那时候的报馆很简单,总共五六个人,一个社长,一个采访部主任,旁边就是字房.我问社长:“我做什么?”他说;“什么都干,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好丁。”比如说采访部主任要一杯咖啡,我就跑下去给他买:字房里说副刊少300字的影评,我马上就要写300字的影评,尽管电影连看都没看过;甚至社长出去应酬,要600字的社论,我也要马上写600字的社论。
页: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