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0:54
山民咕咚地咽了下口水,掩饰住暗暗的激动,好吧,一百五十元,便宜你们了。小张将所有容器中的小鱼悉数倒进一只水桶,水顿时搅成了黑色。
小张拿出钱,严厉地说,就一百元,要你就拿着,不要一分也不给!国家禁捕娃娃鱼,你本来就是非法的。他的口气毫无商量余地。山民有些心虚,沾着口水数钱,手背上的青筋一跳一跳,颜色有些像小鱼的脊背。
我们继续往深山走,想找一处溪水放生,无意间发现山民竟跟在后面。我的外甥丁丁对着他喊,你跟着我们干吗?想重新捉回娃娃鱼啊?!
山民嘟嘟哝哝的,意思是你们还拿着我的桶呢,水桶也是钱啊。
我们很不屑,真是小人之心,谁要你这只褪色的旧塑料桶啊?!我们不再理他,他却始终跟在后面,无论谁一回头,他就停下脚步,我们开步他又紧跟上来,弄得大家不敢下到溪水边,怕山民重新捉回小鱼。
正周旋着,只见不远处的绿树丛中露出一块杏黄色彩,我们登上路旁的山坡一看,原来是座寺院。再看寺院山墙上的字,哈哈,原来是五百罗汉道场。
小张满面生彩,走,进去问问,出家人应该知道,哪里放生最保险。
山民突然喊了一声,不要进。我们全回头看他,山民的脸急得有些赤红。
小张嘲笑道,你说不进就不进啦?此刻山民竟然紧跟着我们进了寺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1:08
院子很大,小径旁皆是树木花草,风微微吹着,寺院静悄悄的,空无一人。尽头的殿堂和小楼也没有任何声息。我们放下桶,四下里察看,心里充满了疑惑,僧人们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半点香火味?也无半点诵经声?
突然山民冲上来,一把夺过小方手上的桶,急步向小径旁的一只方形垃圾桶奔去。小方急了,你想干吗?山民理直气壮地说,把鱼倒进去,我要回家了。
丁丁动作更快,一下蹿到垃圾桶前,两手叉腰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小鱼不是垃圾。
山民又有些畏缩了,他大概怕这个少年会动手,于是换了副可怜的表情,说老娘在家病着,他得取了桶赶紧回去熬药。
总不能抬着个垃圾桶去放生吧?我放声喊道,有人吗?仿佛从天而降,一个年轻的僧人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说我在。
很奇异的出现,很奇特的回答。我说明了情况。僧人向山民呵斥,财迷心窍!放生人会贪你一只水桶?!
丁丁天真地问道,师父,你是方丈吗?年轻僧人一笑,正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1:19
山民脸色一变,喏喏而退,他似乎很害怕方丈。我看了倒有些于心不忍,追上去说了一句,你放心,完事后我们会把桶还你。
方丈探头看了眼桶里的鱼,叹了口气,自古以来,这里就有人放生,从来都是捉了放,放了捉,无论如何小鱼儿逃不脱这个命运。
这我就不明白了,政府部门为何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娃娃鱼受到保护,又何用游客多事?
方丈摇头:你们受骗了,他们利用了你们的好心。这是山涧中普通的小鱼,小的一毛一条,大的也只卖两毛,它虽然长得像娃娃鱼,但没有娃娃鱼聪明,它们看见人只会躲到石子底下,钻进沙子之中,以为人看不见。它们很笨,不知道逃远,所以山民可以轻而易举地捞到它们。你们前脚走山里人后脚就把它们重新捉住。这些鱼可能已被放生多次了。
小张有些困惑,这么说我们干了件无益的事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1:34
方丈充满意味地一笑,与其这般折腾,不如什么也不做,大家都不放生,他们卖给谁去?!你少了功德,小鱼多了自由。只是谁来提倡这件事呢?如果佛门来说不成笑话了吗?人们会说佛门不是讲慈悲吗?!
世事真是难全啊,现在怎么办呢?让它们再度落到捕捞者手里吗?
方丈突然抬头对着小楼叫了一声,来啊,替它们三皈依,再送得远一些。
一声浓重的北京腔应道,好嘞。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僧人三步并两步地跳下了楼梯,于是空荡荡的场院里出现了第二个僧人。他的脸面似乎不太光润,僧衣也不甚整洁,然而他身上却弥漫着奇妙的脱俗气息。
他并不过来看鱼,却仰头对着上面喊了一声,喂喂,快下来,又有人买刁民的鱼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1:43
那小楼仿若云端,僧人们全从那里“降”下来。刹那间,下来了五个年轻的僧人,其中一个将鱼拎进了殿堂。
我们跟着一起进去。我第一次看到《西游记》里的情节在现代社会演绎。罗汉道场以这种形式将小鱼收为弟子,众生平等的理论在这里立体化了。
我为这些小鱼庆幸,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罗汉道场,看见了没有走进来,走进来又没有碰到僧人,碰到僧人又不愿救度它们,那么它们也只是从一段水路移到另一段水路而已,而现在,它们的生命注进了新的意义。
僧人们向小鱼传完法,将它们倒进另一只桶,由那个很有气质的僧人拎着攀上了庙后的山壁。他身手矫健,动作敏捷,像一个武林高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1:54
当他的身影在岩石后消失时,我们才发现,殿堂内外又变得空空荡荡了,那些僧人像突然出现那样又突然消失了,四周复归于寂静。看着周围的五百罗汉塑像,我真有些恍惚,这些山林中的僧人是不是罗汉们的化身?他们怎么说来就来,说去就去,转眼就剩了空空的殿堂?
我们仰脸对楼上说,师父,我们走了,谢谢你们救了小鱼。
楼上没有声音,静悄悄的,好像罗汉们不屑于回应世间的客套。
丁丁拿起井边的那只水桶,刚想走,楼上传来一个声音,这只桶是我们罗汉道场的,什么时候跑到外面去的?
仔细观看,啊,果然桶上隐隐露出“五百罗汉”的字迹,先前怎么没发现呢?
我们快乐极了,物归原主了。小张兴高采烈地说,这叫哪里来哪里去,怪不得他怕失去水桶,本来就不是他的嘛。
我还多了一重快乐,就是受到了一次教育,慈悲固然重要,智慧更不可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2:08
感谢的力量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97次 文静是甘肃定西一个小镇上的穷孩子。她所在的学校每年都可以接到社会上的大量捐助。由于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捐助,因此文静所在的中学各方面的条件反而比较好:操场上有一些体育公司捐助的体育器材,在教室里有最新捐助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就连图书室也有图书公司捐助的大量最新图书。
刚开始时候,文静和同学们对爱心人士捐助的东西都很新奇,而且收到捐助的东西后都会写一些感谢信,随着时间的变长,同学也对这些捐助的东西习以为常了,感谢信就很少写了。文静和同学们都觉得接受别人捐助是天经地意的事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2:19
一次刚开学后,文静所有的班级来了一个新班主任,是刚刚师范毕业的大学生李柯老师。李柯老师刚来不久,由于是刚开学,因此同学们又接到了社会上大量的捐助。文静和同学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从学校教务处领了图书和文具回来就分发给了大家。
李柯老师看到同学们新发的图书和文具就问道:“这些新发的图书和文具都是别人捐助的吗?”同学们回答道:“是的。”李老师又问道:“每年都会有捐助吗?”同学们说道:“是的,而且捐助的很多呢!”
“那么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捐助物品的呢?”李老师拿起了一本捐助的书问道。“很简单,统计一下,然后就分发给同学们。”文静说道,文静是做上的学习委员,负责做这件事。
“那你们有没有对人家表示感谢呢?”李老师的话让大家愣住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2:30
李老师看着大家的表情,再加上听同事说的情况,就知道同学们都是接受了别人的捐助就完事了。李老师看着大家想了想说道:“今天下午我们去做一件事,我们去给帮助我们的好心人寄一些礼物。”
下午的时候,李老师带着同学们发出了,李老师首先到了一家粉条店,买了五十斤粉条,接着李老师带着同学们到了镇上的邮局,给捐助图书和文具的五家单位写了五封感谢信,把五十斤粉条分成五份分别寄给了这五家单位。等李老师和同学们忙完这一切回到学校,天已经黑了。文静和同学们都没有想到寄一份礼物会这样麻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0:52:41
第二天,正是老师的作文课,李老师问道:“我们给帮助我们的人寄礼物用了一下午的时候,那么他们给我们寄图书和文具会用多久呢?”有的同学说,也要一下午,有的同学说要一天,因为还要去买图书和文具,有的同学公司花钱要审批一类的,也许会更久……
李老师说道:“是的,从决定捐助我们然后到捐助完成,至少要一天的时候,可是我们连给人家写感谢信的时间都没有吗?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应该心存感谢,别人捐助我们并不是责任和义务!”李老师说完就开始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