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4:48
婚后第一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长女才一岁,次女还怀在腹中时,他取得了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机会,于是他赴美两年,她独自生产,抚育两个孩子。等他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回国的时候,他们搬入了清华园南院的家。
他很疼他们的孩子,不过,从不宠溺。比如,吃饭的时候,他会给孩子们一人一小盘荤素搭配的菜,每个人都必须吃完。他用这样的方式教导孩子们不要挑食。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他从不会生气,而是和颜悦色重申道理,不过,不管他们如何哭闹,他的要求不会改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5:05
她是学幼儿教育的,可是被淘气的孩子惹急了,她会把他们关起来以示惩戒,甚至有时候还打他们,对此他总是摇头,说:“你忘了你是学什么,做什么工作的呢?”
他和她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结果在孩子们心里,温和的父亲反而比她这个严厉的母亲更有威信,他们都愿意听他的话。
她后来总结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温和,但有坚守的原则和底线。他能成功地领导清华,与他这样的性格密切相关,温和能让他包容种种不同的意见,坚持能让他奠定一间大学的品格,刚柔并济的行事风格让他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5:16
很多年前,二十六岁的她曾经对劝她的好友说过一句话,她说“我豁出去了”,其实,对于嫁给他,她十分坚决。
她叫韩咏华,很平凡的名字,一如她的人。她嫁给他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清华里普通的老师,他们没有房子,住在租来的小后院里,他每个月的薪水都要给父母寄去三分之一,给三个读大学的弟弟三分之一,而他们的小家只留用剩下的三分之一。作为妻子,她一生都没有掌过家,从来都是他给多少钱,她就花多少钱。
从嫁给他的那天起,她便“豁出去了”,她包容、欣赏他的性格,亦愿与他一同担当两个家庭的责任。
他担任清华留美学生处监督的时候,她跟他一起去了华盛顿,为了节省经费,他把监督处的司机辞了,自己学开车,而她接替了钟点工的活,为大家做饭。
担任校长的时候,他有车,但她没有乘过他的车。他到了昆明后把校长专用的小汽车交给学校公用时,她和孩子们安步当车,走很远的路也毫无怨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5:25
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他向教育部申请补助金,补助联大的学生,可是他家有四个孩子在联大上学,他却不肯让孩子们领补助金,把机会让给更贫穷的学生,她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磨好米粉,用银锭形的木模子做成米糕去卖,为了他的校长尊严,她从不说自己是梅夫人,只说自己姓韩。那时候,她挎着一篮子热气腾腾的米糕,走很远的路去卖,她舍不得穿袜子,把脚磨破了,整个腿都肿了,可是她还是笑着,把那糕叫做“定胜糕”,她说这寓意抗战一定会胜利。
上天总是公平的,有付出,才有获得,一份感情,总是同甘共苦更圆满。
很多年后,她依然记得,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下班回家的他看着正在院中嬉戏的孩子们安静地微笑。
那时,她正在厨房的窗下准备晚餐,米饭熟了,水汽蒸腾,透过冉冉的白雾,她看到他脸上淡淡的笑容。
他的笑在昆明城无边的暮色中显得温暖无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5:38
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47次 加拿大籍华人亚伯拉罕·牛是反恐部队的一员,在阿富汗历尽艰辛地寻找本·拉登。有一天,部队终于发现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但,就在炸弹落下的一刻,亚伯拉罕·牛看见的却是拾柴禾的孩子。那么,他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音乐剧《时光当铺》给我们留下的悬念。《时光当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曹禅的作品,而曹禅则跟亚伯拉罕·牛一样,也是加拿大籍华人。曹禅的处理,是让炸弹暂时停在半空,然后让亚伯拉罕·牛进入了“时光当铺”。在“时光当铺”里,亚伯拉罕儿时的玩具“乐高”变成了真人,向他“痛说革命家史”;妈妈苏梅则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倾诉着母亲的思念:给你包饺子,就是想让你囫囵个儿去,囫囵个儿回。
盼着亚伯拉罕·牛回家的,还有他的妹妹西亚和恋人哈利菲克斯。然而,另一个母亲哈斯提,那个阿拉伯女人,却不能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亚伯拉罕。因为只有亚伯拉罕,或许还能给她孩子一条生路。只不过,要救下这些孩子的命,亚伯拉罕必须牺牲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6:01
于是,亚伯拉罕有了两个选择。一是迅速撤离现场,这样就可以回家团圆,因为他的服役期只剩下五天;二是扑到孩子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那炸弹,这样就可以拯救无辜的生命。走,还是不走?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难题。
结果,是亚伯拉罕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别人,而问题却没有了结。
为什么没有了结?因为正义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比方说,苏梅的,西亚的,哈利菲克斯的,还有亚伯拉罕父亲约翰的正义,就落空了。梅说得很对:我是你的母亲!从你生下来的那个夜晚,从你为了这个该死的沙漠而离开的那个夜晚,我夜夜都会醒来。我们把你养大成人,保护你,难道就是为了这个(让你去送死)?
当然不是。但亚伯拉罕没有办法,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孩子“无罪而就死地”。这是孟子所说的、全人类共同都有的“恻隐之心”。那个阿拉伯母亲哈斯提也没有错。正如乐高所说:她把她的孩子交给你,这是她最后的希望。那是她的孩子们啊!她本不想这么做的,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只好对哈斯提说:我很抱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6:12
也只好对自己的母亲说:他们还是孩子,妈妈!
苏梅却回答:我知道他们是孩子。我也有三个孩子,有谁替我这个母亲想过?我们每天倒计时等你回家,没有季节,没有月份,没有周几,只有离儿子活着回来还有几天。
是的,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就是最高的正义。
亚伯拉罕又只好说:正义向来是一座很远的桥。
苏梅则说:但是儿子,这次你走得太远了。
远吗?未必。至少,他是“逼上梁山”。亚伯拉罕的父母,是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他们历尽艰辛,受尽凌辱,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并且有了凯、亚伯拉罕和西亚三个孩子。但是,他们的大儿子凯,却在“9·11”事件中遇难。在“时光当铺”,乐高告诉亚伯拉罕,小时候,总有坏男孩守在学校门口打他们哥俩。每次,都是凯让亚伯拉罕快跑,自己替弟弟挨打。亚伯拉罕则总是跑到医务室要来冰袋,在教室门口等哥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6:26
这样一种兄弟情谊,其价值是不亚于生命的。因此,为了凯,也为了千万个他们这样的兄弟姐妹不再生活在恐怖之中,亚伯拉罕必须走向战场。这时,他义无反顾。
同样,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感,亚伯拉罕必须扑到那阿拉伯孩子身上,完全顾不上“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敌人孩子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因为亚伯拉罕清楚地看见,炸弹落下的那一刻,那个大一点的男孩正准备扑向弟弟,跟他哥哥凯一模一样。这时,亚伯拉罕如果见死不救,那么,他跟那个该死的混蛋本·拉登,又有什么两样?
这一点,就连苏梅也能理解。实际上,从一开始,她就已经想到,如果亚伯拉罕从现场跑开,“该不该拯救孩子”这个问题,会折磨他整个下半辈子。因此,尽管她清楚,谁都不会记住他儿子的牺牲(中国不会,加拿大不会,美国也不会,阿富汗更不会);也尽管她告诉亚伯拉罕:“在这场战争中,你不欠任何人的”;但最后,她还是跟那个阿拉伯母亲哈斯提一起,“托孤”于亚伯拉罕,并同声唱道──
看啊,恩典时代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6:38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
此时此刻,我们对“正义”二字,恐怕该能有一点新的认识了。在这里,显然有着两种不同“正义”。一种,是亚伯拉罕和他母亲梅的。其结果,是维护了真正的正义,并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人性得到了升华。为此,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正义,虽然那也是真正的正义。另一种,则是本·拉登和他的恐怖主义,以及某些“脑残愤青”的。其结果,则是让千千万万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永不归来。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比如凯。至少,没有他们所谓的“正义”,凯就不会死。亚伯拉罕和那个阿拉伯母亲哈斯提,也不会。
实际上,无论本·拉登和“脑残愤青”们自以为是的“正义”,有多少所谓“正当理由”(比如“反对美帝国主义”),一旦采取了反人类的手段,那就注定只能是邪恶。不要以为“动机纯正”就一定“行为高尚”,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是最高原则。更何况,本·拉登和“脑残愤青”们的动机是否纯正,本身就很可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7 11:56:49
因此,不能用一种“正义”去反对另一种“正义”,更不能用所谓“正义”的名义去滥杀无辜!不想清楚这一点,正义就永远会是一座很远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