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19:55

期待的感想随想时间:2013-12-05 作者:未详 点击:630次   每个个都有可能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人生的意味。
  
  期待,是一种积极的企望,是一种寻求机遇的精神状态。它让人充满前行的信心;潦倒无助时不至于彻底垮掉;春风得意时可警醒怠情和停滞。
  
  只有心怀期待,短暂人生才可能丰富,才可能充实,才可能富有意义;也只有学会期待,并有所期待,我们才不地无所事事,才不会无所寄托,才不会无所作为。
  
  小期待支撑人的一天,大期待支撑人的一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0:08

逢人只说三分话时间:2013-12-06 作者:未详 点击:849次    《儿女英雄传》中,有一节写安公子初遇十三妹。十三妹问他贵姓,他在出门的时候受过教导,逢人只说三分话,于是回答:“姓盖。”(安字是宝盖头)
  
   逢人只说三分话,的确是处世方法之一,三分或者可以变通一下,成为五分六分七分八分,甚至九分。但是,大可不必达到十分。
  
   人际关系在运行时,多少有点保留,总比什么都照直说好。大多数人爱听好话,再好的感情,若是句句话听来都不顺耳,交情自然而然消退,代之以讨厌。谁会喜欢一个开口没有一句话中听的人呢?
  
   所以,看到一些看来交情很好的人,在言语之间,总以伤害对方为乐,不免摇头,那不是友情之道,迟早会因为这种行为,而使友情褪色。
  
   人的感情,相当脆弱,看来感情很牢固,有时因为一两句话,可以破坏一二十年的交往。但是,每说一句话都要战战兢兢,做人未免太痛苦,“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原则,却应该遵守。
  
   说了十分,结果等于零分,说来做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0:20

外表不是人生的决胜点时间:2013-12-06 作者:未详 点击:894次    外表好不好看,绝对不是人生的决胜点。
  
   讨不讨人喜欢,更重要一点。
  
   这件事,用常识判断就知道了:和你住同一间房子的室友,或者,坐你隔壁办公桌的同事,就算长得很美,你也不见得心情会很好,但要是她很讨人厌,你却一定心情坏。如果你的室友或同事,长得不美,但很好相处,很讨人喜欢,那你的心情就很容易很好。大概只有做大明星的人,比较适合非常美但是非常讨人厌。如果没打算做大明星的话,那么会因为你的美丽而感到人生满足的人,其实很有限。反而是你的讨人喜欢,可以造福身边很多人。
  
   “我约好了大家礼拜六一起去吃日本料理喔!”古古的朋友兴高采烈地打电话来约。
  
   “啊,可是我不吃日本料理!”古古如果直接这样回答,对电话那头的人来说,当然很为难。
  
   古古这样讲话,当然是把她自己一个人的喜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是为古古庆生的话,我想,参加聚会的另外八个人,其实没必要在乎古古大小姐吃不吃日本料理。
  
   古古直接给这种回答,很像“咻”一声把大刀拔出了刀鞘。她要不就是逼迫对方为她改订别的餐厅,而且一一去通知别人;要不她就是逼对方说:“这样啊?那古古你这次就先不要来参加好了。”
  
   少给别人找麻烦的方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解决掉。古古不必勉强自己吃日本料理,她只需要回答:
  
   “喔,那我会吃饱再去餐厅跟你们会合,因为我不吃日本料理。”
  
   或者,“我来帮大家订另外一家新开的泰国菜好不好?因为我不习惯吃日本料理。”
  
   古古如果把话改成用这个顺序讲,她会讨人喜欢得多,别人下次也才有兴趣再打电话约她聚会。可是,要怎样才会知道讲话的顺序,应该哪句先、哪句后呢?以这次的电话邀约来说,其实需要把握的尺度,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就是: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0:32

人生八宝时间:2013-12-06 作者:未详 点击:3724次 人生八宝:

   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配备两个医生:运动,营养;
  
   练好两项本领:做人让人感动,说话让人喜欢;
  
   多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
  
   培养两个习惯:看好书,听演讲;
  
   追求两个一致:兴趣和事业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
  
   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秘诀在早上,成功秘诀在晚上;
  
   争取两个极致: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0:47

态度的魔力时间:2013-12-06 作者:未详 点击:8552次   态度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证实了态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项为期六周老鼠通过迷阵吃干酪的实验,其对象是三组学生与三组老鼠。
  
  他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太幸运了,因为你们将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这群聪明的老鼠将迅速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许多干酪,所以你们必须多准备些干酪放在终点。”
  
  他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将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这群平庸的老鼠最后还是会通过迷障抵达终点,然后吃一些干酪。因为它们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对第三组学生说:“很抱歉,你们将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这群笨老鼠的表现会很差,不太可能通过迷障到达终点,因此你们根本不用准备干酪。”
  
  六个星期之后,实验结果出来了。

  天才老鼠迅速通过迷阵,很快就抵达终点,普通老鼠也到达终点,不过速度很慢,至于愚笨的老鼠,只有一只通过迷障抵达终点。
  
  有趣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天才老鼠与笨老鼠,它们全都是同一窝的普通老鼠。

  这些老鼠之所以表现出天壤之别,完全是因为实验的学生受了罗伯特博士的影响,对它们态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学生们当然不懂老鼠的语言,然而老鼠知道学生对它们的态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1:51

人生巅峰无回声时间:2013-12-07 作者:未详 点击:720次   少年时,我很喜欢登山。
  
  记得初次参加登山队,一位老山友说:
  
  “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也记得初登山时,常对着群山呼喊,等着听回音。有时候站在几座山间,能听到好几声回音。
  
  有一次正在喊,一位老山友却说:
  
  “别喊了,浪费力气。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没有回音的。”
  
  不知为什么,最近这两段老山友的话,常袭上我的脑海。我渐渐了解什么是“多情却似总无情”“情到浓时情转薄”,也渐渐感悟到什么是“太上忘情”“情到深处无怨尤”。
  
  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无所谓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巅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4:57

反思感想时间:2013-12-05 作者:未详 点击:254次   生活中人常做错事,也常后悔,但后悔过后,又往往作错事。这是因为,做错事的人知道做错了,但只知后悔而不知反思,因此有了经常做错事又经常后悔的恶性循环。
  
  只有懂得反思的人,才有惭愧之心。
  
  在纷繁的尘世,惭愧是心灵的法律,它用追悔去审判自己的过失、自己的错误,将歪斜的脚步矫正,使自己越过泥潭迈上光明大道。人一旦丧失了惭愧之心,就无法拯救自己的灵魂,人也随这变得可怕可恶可憎。
  
  人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进行检讨;对坠入红尘和市声已久的心灵作一次详情的感知;对灵魂的内核作一次更直接、更彻底的切割和解剖,作一次更纯粹、更无私的透视的曝光。
  
  净化心灵的好处不言而喻。一颗净化了的心灵就像一颗晶亮的恒星,它既明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别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5:17

生活感想时间:2013-12-05 作者:未详 点击:528次   生活本秧不是一种硬得不能再硬的东西,你无空可钻,无隙可乘,只有顽强地与之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直到生命终结。放纵生活,无疑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陷阱,放纵得越厉害,设置的陷阱也越深。
  
  生活是一面镜子,它是最公正的。你对它微笑,它绝不还你哭泣;你对它哭泣,它也绝不还你微笑。正因为生活的公正,我们才必须珍惜生活,不该为一时的不幸而消沉,也不该为一时的有幸而忘形,更不该为了应付杂乱无章的琐事丢掉许多可贵的东西。
  
  太阳不会在一天内重复升起两次,当它再次升起时,已经是明天了;人也绝不会有两次生命,只知等待“下辈子”的人,实际上“这辈子”也已经交待了。
  
  生活是一杯清水,要掺兑什么佐料完全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于是,不同的人掺兑了不同的佐料;有人掺兑了苦涩,有人掺兑了辛酸,也有人掺兑了甜蜜,还有人掺兑了充实……因此生活中也就有了人生百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6:31

一个苹果里的人生时间:2013-11-29 作者:未详 点击:2346次   一个烂掉的苹果也有春天
  
  一个小女孩,身患癌症。秋天,小女孩在自家的园子里,见一个苹果,烂进了地里,便不由伤心地哭起来。
  
  春天,小女孩惊喜地发现,那个苹果烂掉的地方,竟长出一棵小苹果树。小女孩问爷爷,苹果烂掉的地方,为什么还能长出苹果树呢?
  
  爷爷轻抚着小女孩的头,告诉她:一个苹果,哪怕烂进地里,哪怕遭遇再大的灾难,上帝也会为它留存一个春天,留存一丝生的机会和希望。
  
  一个再甜的苹果也有苦的时候
  
  几个大人正在谈论哪种水果最好吃,最后,他们首推了苹果。旁边的一个小孩听了,急忙跑到后园,人树上摘下一个苹果,一咬,又酸又苦,噎得他张口就吐。
  
  小孩回到大人们身边,一脸不信任地问:“谁说苹果好吃呢?”大人们看了一眼他手中咬了一口的青苹果,全明白了,笑着说:“苹果好吃,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吃,只有等苹果熟了后才好吃。”
  
  其实,人生也是一个苹果,再甜美幸福的人生,也有苦涩的时候,也有不幸的时候,不要因为有了苦涩和不幸,而看不到人生的甜美和幸福。
  
  一个蹭破一点点皮的苹果
  
  茶几上放着一盘苹果。一日,搬动茶几,一个苹果从盘中滚落下来,掉在地板上。我捡起苹果,见蹭破了一点点皮,便没在意地把它放回了盘里。
  
  几日后,见盘里的一个苹果烂了,拿起来看,正是那个蹭破了一点点皮的苹果,而盘里其余的苹果都是好好的。苹果蹭破一点点皮,我们常不去在意它,但正是蹭破的这一点点皮,烂掉了整个苹果。
  
  对于人生,我们也常常不在意“蹭破一点点破”,但有时正是蹭破的这一点点“皮”,这一点点小失足、小错误、小过失,而毁掉了我们整个人生。
  
  一个放不下手的苹果
  
  一次,去朋友家,见朋友一岁大的孩子,一手抓一个苹果,不停地哭闹。孩子手中抓着苹果,为什么还哭呢?朋友说,孩子见面前的茶几上还摆放着香蕉和梨子,又想要香蕉和梨子,可他怎么也不肯放下手中已抓住的苹果,所以看着茶几上想要而无法去抓的水果,急得发哭。
  
  孩子不肯放下手中抓住的苹果,所以也就无法去抓香蕉、梨子等更多的水果。不舍,从另一方面来讲,是一种更大的失去。不舍手中的苹果,失去的是更多水果的美味。
  
  然而,犯这样低级错误的,又何止是这些孩子呢?有多少大人,他们总放不下已到手的“苹果”,比如,金钱和财富、地位和荣耀、权力和利益,结果错失了更多美好的东西。
  
  只有放下手中的“苹果”,才能拥有更多不同的“苹果”。
  
  一个喂养心灵的苹果
  
  两人误入绝境。他们在断食7天后,被救援人员发现。结果,一人死了,一人活着。救援人员感到奇怪,人在断食7天的情况下,是无法活下来的,而他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因为,我一直在祈求上帝给我一个苹果。”活下来的人说。
  
  “上帝给你了吗?”
  
  “给了。”
  
  “这个苹果在哪里呢?”
  
  “它就在我的心里,7天来,我就是用这个苹果喂养着我的心灵。”活下来的人说,“也就是这个喂养我心灵的苹果,让我活了下来。”
  
  一个从内心坏死的苹果
  
  记得小时候吃苹果,总是选那些表面光洁、没有斑点的苹果。有一次,竟在苹果心里吃出一条虫子。苹果表面没有虫咬的痕迹,虫子是怎样钻进去的呢?
  
  “虫子不是从表面钻进去的,而是从内心生出来的。”母亲解释说。
  
  “苹果的内心怎么会生出虫子呢?”我不解地问母亲。
  
  “因为苹果的内心不干净,而滋生了虫子的生长呀。”母亲说,“孩子,有一种苹果是从内心开始坏死的。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干净,也会生出许多虫子来。”
  
  因为害怕内心生出许多可怕的虫子来,害怕像一种苹果一样从内心开始坏死,我开始注重内心的修养,让它变得更纯洁、更崇高、更伟大。
  
  一个跃上顶层的苹果
  
  那年,我正处于人生的挫折期。一天,父亲拿出一筐苹果,从中挑出一个最大的苹果,把它埋入这筐苹果的最里层。父亲要我摇动着这筐苹果。
  
  当我不断摇动这筐苹果时,那个埋入最里层的大苹果,在一次又一次的“颠簸”中,竟奇迹般地跃上了最顶层。我怀着好奇试了几次,结果次次如此。这是为什么呢?父亲见我一头雾水,便解释说,当摇动苹果筐的时候,那些小苹果会很快深到底层,大苹果自然也就被“推”到了顶层。
  
  “对于苹果来说,它无法阻止我们去摇动这,但有一点它可以做到,那就是它还在树上成长的时候,就去努力地汲取养料,一点一点地壮大自己,使自己做一个更大的苹果。对于一个大苹果来说,不管命运如何摇动它、颠簸它,也不管命运如何埋没它,它都不会屈从命运的安排和摆布,它都会凭着自身的强大而跃上苹果的顶层。”
  
  我反复品味父亲说的这些话,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父亲说的是苹果,其实是开层处于挫折中的我。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命运中的坎坷和挫折,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大的苹果。
  
  是的,我们无法阻止命运中的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是一个大苹果,一个更大的苹果,我们就会在命运的一路坎坷、一路挫折的颠簸中,而跃上人生成功的高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6:49

见玉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368次    一个玉石雕刻师找到一个禅师,想让他帮他解除心中烦恼:“一个顾客拿着一块玉石让我帮他雕刻成一件艺术品。我在切割玉石的时候,因为尺寸拿捏得准,所以除了切割出一块标准的石料以外,还剩下一块比较小的石料。我当时就打算把这一大一小的玉石全部雕刻成成品。现在,这两件作品都已经完成。但我很矛盾,我要拿着那件小的作品一起见这个顾客吗?”
  
   禅师听完雕刻师的话,微笑着说:“其实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你该不该见。”
  
   雕刻师纳闷:“何以见得?”
  
   禅师说:“你在切割玉石的时候,就能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在大石料中省出一块小石料,说明你心存善念,怜爱天地万物。所以,见与不见,在此善念中。不见,你并不理亏;若见,你虽失去一宝,却另有收获。”雕刻师大悟,随即下山。
  
   最终,雕刻师把一大一小雕刻作品都给了那个顾客,他的美名由此被人传颂开,很多玉石商人纷纷踏入他的家门寻求合作。至此,雕刻师庆幸他当初选择了“见”。
页: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