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7:05
猫眼如此之大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654次 一位在小学教语文的女教师经常带学生的作业回家批改。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学生是这么描述他家的宠物猫的:“我家猫猫的眼睛非常大,我拿馒头一比,发现它的眼睛比馒头还要大,真是太大了!”女教师看了,笑得直不起腰,她在那篇作文后面加了这样的评语:“猫眼大过馒头,太夸张了,观察动物要细致,请改正。”
过了几天,那学生的母亲来到女教师的家,她说:“老师,您错了,我孩子说的馒头是旺仔小馒头,您的评语让他难过了好几天呢!”
成熟未必正确,稚嫩未必谬误。
思维定势会让我们作出50%的错误判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7:21
把瓶盖拿掉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2007次 南京有家韩国料理店价廉物美,颇有口碑。可是随着客流量的增多,店主开始为一件小事伤脑筋。原来,这家料理店提供一种从韩国进口的秘制大酱,这种大酱平日里就放在餐桌上任由食客取食。由于风味独特、口感醇厚,所以总有一些不自觉的食客离开时顺手牵羊,把大酱带走。时间一长,料理店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大酱是料理店的金字招牌,如果停止供应,势必会影响生意。为了在不得罪食客的前提下减小损失,店主想尽办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装大酱的大瓶换成了小瓶,在墙壁上张贴温馨提示,甚至还稀释了大酱的浓度。能想到的招数都用尽了,可丢失的大酱仍旧不见少。
店主犯难了,总不能在食客离开时要求开包检查吧!
无计可施的店主于是在论坛上发帖征求妙计,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回帖,其中有一位网友建议把装大酱的瓶子的瓶盖全拿掉。店主不知道这是怎样的道理,但死马当成活马医,便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真是奇怪,自此之后料理店就很少丢失大酱了。店主高兴之余打电话答谢这位网友,并讨教其中的道理,网友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道理其实很简单,有谁会把拿掉瓶盖的大酱放进皮包或者衣兜,弄得里面到处都是酱呢?”
这些偷拿大酱的人会介意衣服或皮包是否干净,却不在意自己的手脚和心灵是否干净,真是让人感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7:33
人生,人生,有人就有生,有生才有人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4233次 人生,人生,有人就有生,有生才有人,可是,有多少人向过人为何要生呢?人又为何要活在这个世界呢?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吧。我,可能和别人有些不同,只冲动是以来就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人要活在这个世界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任务呢?难道是因为既然活着了就继续活着吗?
我们可以将大多数人的想法归纳为几类。第一种,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人。这些人每一天乡的就是昨天做过了什么,今天做什么,明天应该做什么。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从出生,到童年,到读书时代,到做工时期,至老年,到死去前的那一刻,想的都是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要做。
第二种,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要享受生活。这些人就是那些每天天一直在追名逐利,追求金钱以便在物质上得到最大的满足,追名以便满足心中的虚荣心,可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换来了无数的痛苦,一直在痛苦的追求快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第三种,认为每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各自的责任。这些人每天就是安分守己的一班人,每天做的事就是和一般人一样,早上做工,下午放工后回家陪家人。偶尔假期和家人出去游玩。每天的日子都一样。不过,这些人都非常的负责任,应为他们的梦想都很简单,就是平平安安的过每一天。
第四种,认为活在这世界上的目的就是对社会付出贡献,促进人类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所尊敬的科学家。科学家穷尽一生,就是为了使人类的科学水平进步,他们完全是为了人类而活着,当然会被世人说敬佩。
最后一种,也就是最少的一种,他们认为人活这就是为了学习,开悟。他们认为人每一天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考验,为了训练人的应变能力,增进人的智慧。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在他们眼中,每一件事都不分好坏,颜为目的都是为了培训人,所以没有什么事好在乎的。
所以说,看完了上述的分类后,你会是哪一种人?而你又想坐哪一种人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7:46
汉堡的四种人生时间:2013-12-01 作者:未详 点击:642次 汉堡,大多数人都吃过吧?的确,它是很受欢迎的方便主食,吃的时候通常是大快朵颐,速战速决,谁也没有料到,有人还能从汉堡里悟出人生哲理来。这样切深的感悟,如果不是自身经历和体验,是总结不出来的。而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所推崇的这位哈佛大学的沙哈尔教授曾是一位壁球好手,是拿过全国冠军的。当然,要拿到这么好的成绩,肯定少不了刻苦枯燥的训练。他说,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之外,他还被要求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他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这对一个经常处于嘴馋状态的青春期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我们可爱的沙哈尔教授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暗暗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所谓的“垃圾食品”。果然,比赛一结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到嘴边的刹那,却突然停住了。他意识到,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正是因为健康的饮食,使得自己体能充沛。现在,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未来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不管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口味很差,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它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
那么,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我们身边的人,全都不可以归入这四类人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汉堡。
“好吃的”和“营养的”总是难以两全,更何况我们的一生。但是,难以两全并不等于不能两全。你要学会的是,懂得怎样的原料放在一起会既营养又好吃。而我们非常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第四种汉堡———“幸福牌”的汉堡。
我们的沙哈尔教授显然已经吃上了这种既营养又好吃的“幸福牌”汉堡。而这个过程是来之不易的,整整花了他30年的时间!引发他去寻找这种汉堡的起因,正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随形,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他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沙哈尔教授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渐渐地,他的幸福观在这些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达成目标的快乐是“好吃的”,从中找到意义就是“营养的”,把它们组合起来,我们就会得到这一种“幸福牌”汉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7:59
人生三乐时间:2013-12-01 作者:未详 点击:817次 有智者用一个词对人生之乐进行概括: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粗粗一看,平淡无奇:细细一品,极富深意。三个词所说的三种乐代表了人生快乐的三种境界,且层层递进,因果关联,互为佐证。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盯着锅里”之类的俗言说明了人的欲望无止境,有着得陇望蜀的本性。一个物欲横流的人收获的永远是痛苦。即使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也只是暂时的快感,马上会陷入追求另一个更大欲望的苦恼漩涡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很多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如果一味地执著于得到,必将陷入失去的浮天苦海中,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知足常乐”就是要求一个人对无限的欲望追求保持警惕,削弱某些欲望,缩短人生中拉得太长的战线,才能得到持久的、经常的快乐。当然,知足常乐并非一味地消极和退缩,把欲望削减到没有,既做不到也不可能。“知足”的“足”就是要求人的欲望大小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某种欲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实现的分寸感。在这个度的范围实现了欲望,要想不快乐都不行;而越出了这个度,痛苦的多少会与欲望的大小成正比例增高。可见,知足是人生快乐的底线,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不快乐可言。
知足常乐也是自得其乐的基础和前提。自得其乐中的“得”含有“寻找”“创造”之意。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在庸常琐屑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没有乐趣创造乐趣也要乐”。要想这样,就必须有知足作为前提,知足自然有快乐。一个不知足的人又怎能有心情去“找乐”和“造乐”呢?因此,自得其乐是一种对自身欲望和痛苦的超越,是一份对世事红尘的淡定宁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自得其乐的另一层含义是:某种知足之乐是别人难以理解和分享的。正如痛苦只有自己独立承担而别人无法替代一样,快乐的心境一般与别人关联不大,只有自己才能“每有会意”,“欣然忘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即指此。能自得其乐的人,一般能正确地看待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对于知足与不知足的“度”能拿捏得恰到好处,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得与失,不会陷入欲壑难填的痛苦深渊中。这样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且这种快乐大都是自己找到和创造的。否则,也就不成为自得其乐了。
助人为乐是人生三乐中的最高境界,它从“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的“小我”之中跳脱出来,升华为一种“给予”、“利他”的“大我”境界。能够以助人为乐趣的人生必然是大写的人生,与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相比,它是以削弱自身欲望来助人获得快乐的更高境界。助人为乐是一种“舍得”的情怀,他从给予别人帮助的“舍”中“得”到自己的精神愉悦——乐。小“舍”得小乐,大“舍”得大乐,从舍中找到超越一己小我之私的人生价值,得到一处高层次的精神快乐。这样的人更象社会意义上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更为一个社会所需要。一个欲望的标高树得无止境、汲汲于名利的人肯定不会去“舍弃”、“给予”、“利他”,因为他只求一味的索取,永不知足。不知足又怎么快乐得起来?不知足又怎会去助人?他索取还嫌慢呢!他即使有点“乐”,也仅是欲望得到满足的一时之“乐”,马上会陷入更大欲望追求的焦灼和烦恼之中。
人来到世间,不是为寻找痛苦而来的,应该是为得到快乐、寻找幸福而来的。古人把“精”“气”“神”视为一个人身体的“三宝”,依我看,“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应是人生精神的三宝。一个不懂知足常乐的人,既难有自得其乐的陶然,更不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要想拥有快乐的人生,只有从此三乐中领悟真谛,才能得以窥视快乐的堂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8:11
粗枝大叶的人时间:2013-12-01 作者:未详 点击:589次 粗枝大叶的生活要轻松得多。因为不是那么精确,很快便能做出选择与决定。
粗枝大叶的生活,可能会出点差错,吃点亏,走点冤枉路。可是不要紧,很快就忘记了。
粗枝大叶嘻嘻哈哈的人是快乐的。
日子是经不起算的。掰着手指过日子,总感觉紧张,金钱紧张,时间也紧张。
精打细算过日子,吃的要好一点,不过算来算去,伤脑细胞。而粗枝大叶的人此时早已打呼噜了。
粗枝大叶的人,不会苛求最好的,差不多就行了,因而更加随和包容。他看见喜欢的,就立即买下来,不用满城跑,在浏览过所有的商品后,再比来比去。
粗枝大叶的人做事情简单,干脆,三下五除二,这么那么就搞定了,而精确的人呢,要周密计算,颇费时间。
粗枝大叶的人少遗憾,因为不太计较,稀里马哈,伤口更加容易愈合。不像那个精确的人,要耿耿于怀好久。
粗枝大叶的人,放得下,因为放得下,所以睡得着,吃的香。他们脸上的皱纹少,他们头上白发也迟。
粗枝大叶,没心没肺。没往心里去,又怎么会心事重重呢?
粗枝大叶的人容易忘事,也容易忘记烦恼。粗枝大叶的人考虑不周全,说错了话,比较的尴尬,他们傻笑几声,这事就过去了。
人与人的关系盘根错节,最是复杂。世上最难的学问就是人际,有的人一辈子也琢磨不透。粗枝大叶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粗枝大叶的,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就不会跟他往深里追究。粗枝大叶的人正好落得个省事,做错了事更容易被原谅。
你别太在乎,他不是有意的。被粗枝大叶的人伤了心,旁边的人就会这样安慰。
粗枝大叶的人透明,干爽,不黏糊。没有弯弯绕,比较好相处,他们的人缘自是不错。
粗枝大叶惯了,小差小错不断。没关系,只要大是大非明白就好,难得糊涂嘛。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其实生活本来就不是完美的,粗枝大叶的人远远地粗略地望一眼,好美。可真要是拿了放大镜凑近瞧,生活也还是有许多不如意的。
粗枝大叶,畅意生活。事事精确如履薄冰。只是,要一个粗枝大叶的人精细,不容易;要一个精打细算的人粗心,也很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8:23
狗的故事时间:2013-12-02 作者:未详 点击:606次 某人想找一头狗看门,不知是买好,还是央人送好。物色期间,他一个朋友说给他“弄”一头来。因住处附近是校园村舍,很多流浪狗,且品种不错。
后来相中一中型犬。壮健、警觉性高。朋友以炸鸡利诱,半软半硬抱上了车,带至某家。甚合心意,纳作宠物。
养不到一星期,狗不见了,
是水土不服?思家返乡?抑或私奔他去?
大家慨叹,时代变了,连狗也不像从前般忠诚。
但我想,这原就是一头“流浪的狗,若非从来都没有过忠诚的对象、忠诚的经验,便是曾遭遗弃,因而豁出去,才在江湖闯荡,过一天算一天。
无基础的关系底下,要求它以天性效忠。对一个曾被出卖或被伤害过的人,也是一样。非关他薄情,只因他心淡。
而且,有时狗的骨头比人硬。
虽谓“狗乞食、猫乞怜”,其实狗也有所选择,赐予少许甜头,稍作利诱,便期望它伸出舌头来舔主人的脚?
与个性有抵触,办不到,情愿不舔。某些时候,食物不是必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8:34
凡事往坏处想时间:2013-12-02 作者:未详 点击:624次 老韩子(韩寒)的博客上有个东西给我印象深刻,说的是《聊斋》有一个段子:遇鬼,则与之斗。胜之固佳;不胜,至多与它一样。
老韩子说:多好的道理。
确实是很好的道理。
我觉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经典的做人方式———“凡事往坏处想”。
凡事往坏处想,往最坏处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般就能有好的结果。
老聂(聂卫平)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卑鄙、无耻、渺小的人,一开始听了让你忍不住大笑,其实,过后想想,老聂真是一个高人,自己把自己放到了一个这样的位置,如果真做了卑鄙无耻的事,那就是有言在先,如果做的哪怕只比卑鄙无耻稍好一些,那就证明这个人还是可靠、还是好的,总之结果成了无论如何他都不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人。老聂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会被击垮的位置上,做什么事都能游刃有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8:45
珍爱自己时间:2013-12-02 作者:未详 点击:843次 时光总是匆匆,匆匆问柳绿了又黄,草枯了又青。走过童稚,走过天真,走过清纯,转眼间几乎看不到青春的尾巴。依然有梦,梦里不再是晓风残月杨柳岸,不再是青草萋萋碧云天。
渐渐学会了珍爱自己。爱自己的容颜,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真实。不再空空等待一份绝望,与其眼睁睁看着希望生长成失望,结出绝望的果子,倒不如自己亲手种下希望。人生总是有一些遗憾,用一颗淡定的心对待遣憾,把调零的花朵晒干成芬芳的记忆。纵然伤痛割裂你柔软脆弱的心,也对自己微微一笑:我坚强地走过,我美丽地走过。
开始悄然注视与自己同行和擦肩而过的人。如果说人生是一列火车,那么总会有一些来来往往的人,能陪伴你共同走过一段路。要学会对他们宽容、忍让。让人,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度,一种胆识,一种“能力”。“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才能包容,才能让人,才有和谐,才能和睦。人的一生,大概会有许多的窗子,可以接受阳光,照亮心灵,发展自己,成就事业。而忍让,常常能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蔺相如的“不欲与廉颇争列”,路上遇到廉老将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车避匿”。这种豁达大度的忍让,不正是体现了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崇高品德,不计个人荣辱的广阔胸襟吗?因他的这种美德,这种能力,才有了后来的廉老将军的“负荆请罪”。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轨迹。幸福原本就把握在自己手中,而忍让、让人,乃众妙之门。为什么要把冷漠给别人,留下孤寂给自己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4 22:28:56
平和中走过风雨时间:2013-12-02 作者:未详 点击:814次 人生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风雨,充满坎坷和不平。如何看待如何作为,造就美丽的人生,成就精彩的自己,全是自己把握,把握好人生,才能享受生活。
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不再因为别的言语,而黯自伤神;拥有一颗平和的心,当面对所有的人或事时,都能够理智冷静的做出决定,不再会一惊一乍;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更能看清楚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许多的缺点,面对自己的长处,不骄傲,面对自己的短处,不再自卑;拥有一颗平和的心,就会被人误解而不怒,以宽厚仁爱这心对待别人,这个世界会因为平和而更加祥和安宁。
以一颗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空虚世界的一切,我们就会从中得到受益匪浅的快乐和心灵的解脱。在善待他人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的同时,心里就能够达到平衡,心态也就随之平和。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遇到挫折就不会气馁,平和明朗的心态主会让我们远离消极,避免冲动,清除自身的不足。
也许这种平和会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但是真正平和的心是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是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对思想品德的更高追求,是对精神世界的不断丰盈;在平和的心态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没有一得一失的计较,平和是一种面对纷繁琐碎生活的安之若素,是一种面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泰然镇定。平和心态的下面蕴藏着一股力量,那是对生命的珍惜。拥有平和的心态就会拥有一片明朗宽广的天空,所有人生路上的风雨都会化为美丽的彩虹斜挂在这片无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