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联西 发表于 2016-1-7 21:42:30

有备无“坏”
    马上就是阳历2016年了,小涛计划下班后将绿化带上的树叶用水冲一遍,给新年新的气象。
    刚忙完,交班后,准备好蛇皮水管、接头等的一些工具,开启绿化带东面的阀门浇树。可来回试了几次,蛇皮管口就是不出水,取掉接头才发现,阀门根本就不出水。他以为是阀门有问题,试着接管道上的其他阀门,发现整个管道都没有水。他询问了点检员老刘,老刘说,由于厂区内桥架管道崩裂,整个精炼厂河道管道阀门都关闭以防漏水,包括小涛负责的绿化带浇水管道。这让小涛犯了愁,车间外面没有地方接水,而车间内离车间外太远,以前接的二次水管道由于河道水管方便使用,阀门被停用。他试着拧动被封闭已久的二次水阀门,发现二次水阀门也是坏的。没有一个出水口,小涛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思考,想了一会儿问了老刘有没有∅20球阀,更换后,用二次水长接蛇皮管也可以浇水。而老刘告诉他,绿化带旁的二次水管因为浇水不方便,全部使用河道水,自从关掉后,就没打算再用,自然就没有备件。小涛自责着:为什么以前都没有想过如果问题出现解决不了,用备用方法和备件使用,没有设想突发状况下的备件准备,只想着平常浇水一切顺畅,不会有问题,有了麻烦却没了办法。此刻,他蹲在地上,不知所措。这时,老刘手里拿着一个阀门走了过来,阀门上滴答着水。递给小涛说:“这是我在其他备用水管上拆卸的,先用着。你看,平常都没考虑周全,到了问题出来了,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凡事都得留个备件,多个备用方案,这叫有备无‘坏’,这样就算哪里‘坏’了,都可以及时解决。”
    两人一起换了球阀,打开二次水,小涛捞起水管冲向绿化带,老刘看着他,反而高兴地说:“今天你遇到这个麻烦,也给我提了个醒,马上到过年了,我得再想想那些疏忽的备件,提前做准备,到时候过个好年。”小涛点着头笑着说:“就是,这叫有备无‘坏’。”





(精炼厂武肖)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1-7 21:42:44

玉川物料员闫天航
提起闫天航这个名字,他的工段长李应战忙说:“这个男孩很不错,还没有对象,有适龄的女孩给介绍个。”熟悉闫天航的领导、同事提起他,也都对他表示赞赏。
有句话:一个人说他好,你可能会怀疑,当所以的人都说他好的时候,你也不由自主的相信。
零失误背后的工作态度
据了解,25岁的闫天航自2013年毕业后就加入了豫光,从事料场管理工作。每天在露天的料场,风吹日晒,一边引导拉料车到位,一边联系相关单位、一边协调挖机、铲车、装卸工,面对每天枯燥、繁琐的内容,他总是毫无怨言地和同事们一起把这份工作干的井井有条。
“物料多时,一天能卸上百车料,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后,因为年前屯货的需要,他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嗓子嘶哑的说不出话,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一点,即使再忙,他也没有放低工作标准,工作至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工段长李应战对他的表现始终肯定。
“大多物料管理员都是年龄大些的职工,你一个90后,每天干这些类似看场的工作,不觉得无聊吗?”我问。
“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爱动脑筋,想动手,干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既然来到这里,我也一直尝试着把工作干得与众不同。”闫天航回答。
挑战让他更具信心
之前旁听到一个关于闫天航的小故事,就是前段时间,服务公司的铲车司机因为协调不到位和料场的人翻了脸,一怒之下就把料场所有人的名单都拉黑了,但唯独留下了闫天航的联系方式。这足以说明,闫天航是成功的。或许他只是将家里好吃的食物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或许他只是在协调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朋友般的谈心和体谅。总之,他说,虽然事情很小,但他对自己的协调能力更具信心。
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感性的冲动在支配着个人的行动。他经常接触卸料队的工人,每天卸料、打扫卫生,环境不好,干活时劳保损耗还大,他就把自己平常省下的劳保送给需要的人。贴心的行为,往往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还有一次,来了一车铜块,质检部门采取随机采样,货主不同意。最终质检和货主商议折中采取抽扑克法。于是,闫天航就原则范围之内来回协调,指挥叉车搬挪铜块,把一车的铜块分别堆成小堆,标出号,货主抽中那个号,就采那一堆。
机智和责任让他再次获赞
前两天,一批铜精矿正入2#仓,正好潼关中金一批红料也到货要入11#仓,两个仓一个在料场最东头,一个在最西头,铜精矿已经卸6000吨了,需要用挖机甩料,红料湿粘也需要用挖机。为了统筹安排好工作,他算好时间,和同事们一起指挥,利用铜精矿下一车料没到仓的空间,安排挖机去帮潼关卸红料,结果两不误,天黑前全部卸完,货主、司机和同事们都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
作为物料管理员,除了收料,还得发尾矿,这也是玉川唯一能够外出的物料。9月14日,闫天航在发尾矿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尾矿颜色有点异常,一般的尾矿颜色偏黑,可眼前的尾矿缺角处颜色却是紫兰。他顺手扒了扒,很明显,是不一样的物料上被覆盖了一层尾矿。他立刻提高警惕,一边命令先不发车,一边通知工段和生产厂领导到现场查看。经厂里取样化验,这堆物料为渣精矿,并且其含铜指标比一般的渣精矿还要高。单这件事就为厂里挽回6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他的机智和责任心也为自己赢得了又一次的赞赏。(艳梅建富)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1-7 21:42:55

用“责任”书写的答案
    2014年12月,新组建的原料厂诞生了。新厂要有新面貌,然而,“新”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困难的代名词,如何从固有的运转模式中寻找突破口;如何在运行多年的环节中去寻找、去挖掘、去提升价值;如何掐住市场瞬息变化的脉搏,紧跟公司发展,走出“创新创效,扭亏为盈”的脚步,是固步自封还是自谋发展……在众多的困难面前,原料厂的当家人和班子成员陷入了思考与研究。经过了365个日日夜夜,从犹疑到坚定,从艰难破冰到如火如荼,在一系列的起承转合中,原料人给出了答案。
要想盘活整局,源头——入厂物料的接收与管理是重点,这就要求必须出台一套完整、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制约,从供货单位及车号的取样编号送检制度执行矿山矿先进厂后取样化验,贸易矿先取样在进厂的差异化管理及单车取样管理,到增设2名料场轮值监管员实行卸车、采样全程监督制度,再到汽车、火车的冲洗采取24小时服务制度,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一道道“铜墙铁壁”逐渐形成。然而每一项制度的完善伴随的都是责任面积的扩大与作业时间的增加,面对这些,负责物料检测与接收工作的赵革命、王大宇他们表现了极大的耐心、责任与支持,毫不夸张地说,责任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益。所以,磅房外3米多高的检测台对他们而言,每上一个台阶都得迈出责任,且一步比一步坚定,偌大的料场每走一步都得走出细心。“先把篷布全部打开,所有有重量的东西全部拿下,包括空塑料瓶……”这是物料组赵革命他们每天在物料过磅前对司机交代的几句话,这几句话虽已经过千遍万遍的重复,依旧透出干脆、利落不容司机质疑的语气,每天从检查每辆车是否放空、矿粉表面有无明水、杂质、混搅烟灰、车底是否铺彩条布的检查、扣称等工作开始,又从这些工作结束,虽然累且繁琐,但内心却充满了超拔的使命感,因为在他们这些物料组所有成员的眼中,自己每多一份细心,公司就有可能少受一些损失。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他对工作的态度与责任最为直接的体现,截至11月底,他们按程序验收、接收物料30.68万吨,按公司标准,明水、彩条布、袋等扣重扣杂118吨,拒收掺杂贸易矿320吨,回收火车、汽车冲洗池、边沟矿粉就达280吨。
    2015年,冶炼行业形势严峻,原料紧缺、资金吃紧、环保要求严格等一系列困难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也让这个有着冶炼“龙头”工序的原料厂备受压力之重,但困难也是机遇,更是想法与行动的孵化器。所以,该厂成立不久就把工作的另一个切入点对准了东料场一堆堆的呆滞物料,结合公司处境,这些物料就像横亘在原料人心中的一块石头,,而且这些物料有些属杂料品位较低不太“抢手”,有些烟灰积压时间长达两年多,有些擞袋粉则必须将其中的编织袋、石块、钢管等杂物进行人工分拣,不光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处理难度大,如何才能让它们物尽其用、发挥价值、盘活资金,那段时间可以说是负责工艺的人员最为繁忙的时候,频繁地跟直炼厂、熔炼厂沟通协调炉况的变化,制定多种配料方案,以此来加大杂矿、块矿和呆滞物料的处理量,各项总累计达8000多吨,为公司盘活资金2300万元。对那些需要进行人工分拣的擞袋粉,凡是可以利用的时间统统不放过,说起擞袋和使用积压了两年多的烟灰,每一个参与的工人如今想来仍感慨万千,这两项工作开展时正值盛夏,正是骄阳、热浪肆虐的时节,而分厂又下达了硬任务,没有余地,只有迎难而上,毫不夸张地说是全员参与,用又脏又累来描述当时的情景实显苍白,经过一个多月不分黑夜白天的分拣与处理,与其说是在完成分厂下达的硬指标,倒不如说是全体员工结合企业、分厂困难、内心责任的自然驱使,流了多少汗,也许只有那已经投用的5580吨擞袋粉知道,而行车工们受了多少苦、吃了多少灰尘、抓了多少斗烟灰,也许只有那已经入炉的4671吨烟灰知道。
    要想创效,就必须得有深挖细掘的精神,2015年的工作目标是将装卸、倒运费用节约40万元。40万元从何而来,它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会有的。认识到这一点,原料人便有了行动的方向,针对汽车、火车矿的卸车方式,从源头细分出自卸、人工和散装、袋装,建立台账,为公司下一步规范费用提供依据,又根据矿粉采购计划,与原料部门密切沟通,提前谋划好各系统配料单,使到厂矿粉直接进仓或就近堆放,减少二次倒运费用,并签订目标责任书,设定月度基础目标和节约指标,落实到人。原料人正在一步步将节约费用向40万元靠拢,目标一天不接近,“压榨”的脚步永远不停止。
又是一年总结时,一组组数据于岁末年初在原料人的手中统计出来:处理效益矿、渣类物料11.12万吨;处理历史积压块矿、杂料8839吨;使用配料软件预测配料效益2170万元;节约装卸、倒运费用36万元;共为直炼厂、熔炼厂提供入炉混合矿44万吨……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每一个原料人这一年来心中信念的坚守,是每一个原料人齐心协力努力创效、深挖细掘的结果,这里面有汗水、有思想碰撞时的争吵、有言和、有早出晚归的身影,更有一年来创新创效精神在彼此思想上的沉淀,相信每一个原料人都能感觉到它在这一年中的变化,都会铭记在变化时让人热血澎湃的瞬间。
2015年已经过去,所有的成绩都将回归零位,但我们会沿着创新的脚步继续前行,2016年,一幅崭新的蓝图已在当家人的头脑中展开:积极探索改进金银矿投用方式;科学效益配料解决呆滞料的积压;现场管理向上迈出新台阶…… 依旧困难重重,依旧激情难挡,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找准定位、创新创效才是原料厂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面对这一切,原料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原料厂 商顺兴 黄麦红)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1-7 21:43:08

远方的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仅仅是句口头语,也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尤其是对于那些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们来说,每逢佳节来临之际,思乡之情便涌上心头,故乡的亲人,一草一木更是不时地在眼前浮现。这不,冬至又不期而至。
冬至当天,在集团公司餐厅,刚入职的新员工和往届师兄师姐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刚开始大家似乎都有点放不开,渐渐地,越聊越热和,现场的气氛也不再尴尬,当面团和饺子馅刚端上去,大伙便一拥而上,都想一展身手,连我这个平常不怎么做饭的人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凑上去开始擀皮。虽然饺子咱不会包,但是擀个皮还是可以的,在家里偶尔还是练过的!不一会的功夫,材料就用得差不多了,各式各样的饺子便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是真没想到一群基本不怎么做饭的大老爷们(男的多女的少)这包起饺子来一点都不含糊,连一旁观看的老同事都不禁地笑着说道:“豫光是专门培养好丈夫的地方。”听了这句话我也是醉了。
待我们包完收工,多位领导也陆陆续续到来,在大伙的热烈邀请下,各位领导也大显身手,包的如何就不多说了,主要是这个氛围,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完全释放了自己。在这里没有职务高低,没有上下级,都是同事,一起吃一起乐,让身处济源的外地同事们一起感受家的温暖,快乐的过好这个“饺子节”。
远离家乡有时候确实有点苦涩,但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努力下,会使你找到家的感觉,在这里你并不孤单,因为有一群热心的可爱的豫光人陪你一起度过,在这里不分彼此,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豫光人”。(李伟)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1-7 21:43:19

追忆童年

文章起这个名字也许不是很合适,但是也只能用这个名字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
我的童年没有什么特别的,跟大部分80后一样,每天充满快乐的穿着十几块一双的白色球鞋,背着书包拖到屁股后面,走路的时候一颠一颠的拍打着自己上学去。和我一起的是我的邻居——一个眼睛大大的小女孩。我妈说我一出生就认识她了,那时候她个子很低,而我长得快总是低着头跟她说话,到现在搞得自己有点驼背的感觉。我们俩可以用“发小”“闺蜜”来形容。那时候的我们一起搞小女生的游戏————过家家,抓小蝌蚪,偷西红柿,拔很多好看的草来装饰自己搭建的小屋等等;拿钱来一起去街边买蜂蜜糖吃;放学了偷偷拿老师的粉笔回来在墙上写字,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做学生。一起跑到路边一棵很大的梧桐树下玩;一起看那棵桐树被人砍去…….
   我们慢慢的长大,一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学校,一起玩,一起吃饭。高中住校,互相照顾,我不爱洗衣服,每当她洗衣服的时候总是问我有没有衣服要洗,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可以不用自己洗衣服。大学毕业后我们都成熟了不少,也顺利的成为无话不说的闺蜜。从生活中的小事谈到自己的婚姻大事等,这些都和千千万万的女生一样,我们一起疯过,一起哭过,一起玩过,直到现在大家都结婚生子。就在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始料不及,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是好朋友,是闺蜜。
我们两个不再联系,几乎不再见面,也许想到对方的时候只是默默的看着对方的QQ是否在线,就是在线也不说话。偶尔进入对方的空间里看看。我是在怀念,怀念童年,怀念以前大家无话不说的日子,怀念有心事可以向她倾诉的日子。可是这些日子再也回不来了。我不知道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我的空间的,是否也像我想念她一样也想念我。
有人说过,一起疯过,一起哭过,一起笑过就是一辈子的朋友,我曾经深信不已。可是事与愿违,我们彼此心里的那个坎是越不过去了吧,因为外界因素让我们失去了彼此。如果再相遇,多年以后我们是否可以释怀……

                                       张佩艳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一次难忘的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