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我们的节日•端午》

发表于 2018-6-5 08:26:08 | 查看全部
我的家乡在苏北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子,孩提时代对端午节也没啥印象,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追求,哪还有钱去过节,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年端午节,父亲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向我讲述屈原的故事,然后给了我一个煮熟的鸡蛋说;“清明节要吃鸡蛋,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就能天天吃鸡蛋。”正是父亲的这句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奋发学习,为了将来能吃上极端一直拼搏奋进。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对端午节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每年除了过年和中秋节日以外,也很少和家人在一起过节,后来到了黑龙江工作和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逢端午节前夕,家里都要卖几斤黏米、大枣等包很多样粽子,吃不了还要送给亲戚朋友,然后再到市场买艾蒿绑在门前,晚上炒几个小菜,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几年,孩子大了到北京工作,家里就剩老两口,5月20日老伴就买回来芦苇叶子和大枣,虽然家里人少过节的氛围还是浓厚,家里还会包很多粽子,也会买很多好吃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会一辈一辈延承,中华名族节日文化会永远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5 08:28:33 | 查看全部
我的家乡在苏北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子,孩提时代对端午节也没啥印象,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追求,哪还有钱去过节,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年端午节,父亲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向我讲述屈原的故事,然后给了我一个煮熟的鸡蛋说;“清明节要吃鸡蛋,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就能天天吃鸡蛋。”正是父亲的这句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奋发学习,为了将来能吃上极端一直拼搏奋进。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对端午节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每年除了过年和中秋节日以外,也很少和家人在一起过节,后来到了黑龙江工作和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逢端午节前夕,家里都要卖几斤黏米、大枣等包很多样粽子,吃不了还要送给亲戚朋友,然后再到市场买艾蒿绑在门前,晚上炒几个小菜,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几年,孩子大了到北京工作,家里就剩老两口,5月20日老伴就买回来芦苇叶子和大枣,虽然家里人少过节的氛围还是浓厚,家里还会包很多粽子,也会买很多好吃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会一辈一辈延承,中华名族节日文化会永远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5 16:11:02 | 查看全部
我们这里的风俗包粽子、系花绳、插艾草、蒸花馍,老百姓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5 17:05:40 | 查看全部
端午活动盖楼者名单:王新平、侯秀峰、屈联西、李红兵、敬业心、关振学、羊君、张毅、为生歌唱、张丽、煤缘、何红喜、洪常良、尹春鹤、刘永平、王俊16位老师参加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欢迎继续盖楼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09:28:27 | 查看全部
端午节的记忆

又到一年端午时,又是一个农历五月五,自从我参加工作离家后,因为在输油站上班的原因,也就基本上“告别”了端午节的一些习俗。2008年国家为了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成为公共假期,受到大众的欢迎与支持,端午节才又走进了我的记忆。这其中,留下的当然多是儿时记忆和儿时端午的味道。

因为小时候一直由外婆在湘西北的老家“散养”,所以记忆中端午也是和外婆一起过的。为了包粽子,早在节前近一个月,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早起到老宅子那边或者山里寻找和摘粽子叶,这是一种只有筷子那么粗的竹子,学名叫箬叶竹。一般是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摘最好,它新鲜、叶子个大,长在箬叶竹的最顶上,叶子张开了四分之三,摘回来后用清水泡上待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能有糯米是很“奢侈”的事了,不过外婆总会想方设法不知道从那弄一点糯米,来满足一下我的“渴望”。她总是提前把糯米浸泡5至6小时,然后用侵泡洗尽的粽叶开始包,用线绳串成长长的一串翠绿。端午节这一天,当外婆揭开煮了很长时间的粽子锅盖的一瞬,粽子的清香加上艾草和菖蒲的香味在房间里中飘浮、弥漫。当然,那个时候的粽子还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品种,我们老家有的人家还有用纯大米代替糯米包的,味道要比糯米包的差多了。不过能有吃的就比没有强。

端午节这一天,家乡的亲戚们一般会聚在一起喝擂茶,一边吃着各种自制的食品,边喝边聊,相互间交流今年庄稼的长势、儿女情长以及各自的家长里短。孩子们会边吃着粽子一边在旁边嬉戏,也会有一些年长的老人们用一针一线织成五彩香包,挂在自己家孩子的脖子上或别在腰间,顿时农家房屋里飘荡起阵阵清香。

听大人们说端午节这一天,很远的常德城里的沅江中还会进行划龙舟比赛,到时候沅江岸边是锣鼓喧天,江中溅起的水花和着鼓手的吆喝,经久不息,围观的人也是把江边挤得水泄不通。

在输油站上班的时候一般不过端午节,食堂和平时就餐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因为端午节还只是民俗。只是现在有了端午节假期后,食堂早上会有速冻品牌的粽子享用,中午或者晚上能给多加一两个菜。

如今,儿时端午的味道也已渐渐淡去,唯一不变的,是外婆包的粽子清香,是对父母、家人的那份牵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09:59:33 | 查看全部
线装汨罗
      

五月初五,一个普通的日子
因为一个名字显得庄重起来
踟蹰  汨罗江边  聆听
让耳朵在线状历史的书脊逡巡
找寻血脉的走向

云如镜  风似号
复印历史的烟云
多少忠贞在天问
多少奸佞在鼓噪
多少岁月在呻吟
线装历史一一收罗
再在端午  人们的祭奠中
陈列  示众
任人评判

汨罗江,一个见证了历史的精灵
每年在端午,人们的呼喊中醒来
在激情的桨声中再经历一次阵痛
再经历一次亲人死离的天旋地转
一枚枚粽子  与汨罗江坦诚相待
在线状的历史脉络里上下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11:29:17 | 查看全部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一般人以为其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源自战国时期,其实——
                  端午节早在屈原以前就有了
                  ■蒋昌明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原称端五,“端”是“初” 的意思,即一个月开始的第五天。在我国古时侯,午和五通用,所以又称“端午” 。这天又因二五相重,故又叫“重五”或“重午” ,另因“九九”重阳之故,人们又将“五五” 称之为“端阳”
    一般人以为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其实,端午节在屈原以前的西周前后就有了,距今己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为五月盛夏即将来临,百虫滋生,疾病流行,那时人们为了防害除病,在夏季的五月初五这一天,进行一些“驱邪避瘟”的活动。“端午节” 风俗是我国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端午期间,南方各地的龙舟竞渡,源自于越人祭水神或龙神的巫术祭祀活动,与北方端午节的起源一脉相承,唯形式有所别。
    流传最广的是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怀石自投汩罗江,荆楚人民纷纷从四面八方划来船只,希望能够捞救他;为了避免他葬身鱼腹,人们纷纷把米包成粽子投到江中喂鱼,挂艾青、菖蒲是为了给屈原招魂纳魄等。其实,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在民间流传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则把这些活动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晋朝以前,各地就有在端午节祭祀古人的风俗,但不只限于纪念屈原一人,如山西省一带祭祀介子推,江苏、湖北祭祀伍子胥和屈原,淅江绍兴一带祭祀曹娥……各地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只是纪念屈原一人,是从南北朝以后开始的。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16:02:22 | 查看全部
端午活动盖楼者名单:王新平、侯秀峰、屈联西、李红兵、敬业心、关振学、羊君、张毅、为生歌唱、张丽、煤缘、何红喜、洪常良、尹春鹤、刘永平、王俊、柳庆、肖鹏鸣、李晓波、蒋昌明20位老师参加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欢迎继续盖楼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16:19: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16:26:17 | 查看全部
转眼又一年,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节日活动印在脑海深处,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