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7月12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3:55:1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主题)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①(副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以来,从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到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再到系统部署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推动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项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速落地,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才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精准发力,才能切实解决问题。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新时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正是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

协同发力,才能形成合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既实现了重点突破,又实现了整体推进。新时代以来,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到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中华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持续发力,才能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动真格、敢碰硬,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无论是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抑或是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唯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增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才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征程上,高扬改革之帆、把稳发展之舵、紧握奋斗之桨,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人民日报评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3:55:25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近日《北京晚报》报道,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人数达到了188.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既提供“大帮助”,也增添“小美好”,现实中,社工这支队伍广泛分布在基层治理、职工帮扶、儿童福利、青少年事务、老龄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围绕满足群众需求和解决具体民生问题提供专业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们对社工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是近年来“社工证”报考热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社工这一职业或许还会持续升温,甚至可能成为人才就业和发展的“新赛道”。

“社工证”报考热,有利于把更多人才吸引到社工队伍中来,但如何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工行业的发展。一方面,社工人员往往需要长期下沉基层,工作内容琐碎且繁重,但收入并不高,同时人们对社工的认知度偏低,从业者的获得感往往不强。另一方面,社工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不少专业人才频频遭遇职业“天花板”,难以看到更大成长空间。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一些热情满满、迈过“社工证”这一“门槛”的青年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最终选择放弃或离开。优秀人才留不住,自然不利于相关职业和行业的长期发展。

要持续释放社工报考“热”效应,关键是要让从业人员“有奔头、有干头”,相应的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等要跟上。就政府层面而言,要通过政策利好照亮职业前景,让从业者能更安心地成长成才。比如,各地可以根据居民需求,积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让从业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定社工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综合配套措施,使其职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等。就社会层面而言,可以加大对优秀社工的宣传力度,使这一职业有机会走到聚光灯下、收获高光时刻。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利好社工这一职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央社会工作部将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社工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在待遇方面,北京、山西等地纷纷出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为社工人才营造更好工作条件。在职业发展方面,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陆续推出,为社工这一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引。期待这些好政策释放出的积极效应,能够让有志投身社工行业的人才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践行责任与担当,将报考热情转化为持续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