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8月23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14:10:13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当“暑期文旅热”撞上“户外骑行热”,Cityride(城市骑行)成了不少市民出游的热门方式之一。不过近日,在城市的骑行队伍中,出现了不少低龄儿童的身影。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记者近日前往北京多个人多车多、路况复杂的路口,进行低龄娃骑行调查。在王府井工美大厦南侧的路口,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30分钟内约有20余名儿童骑着单车经过,其中有一半看着不到10岁。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身高不够、力气不足、车技不精……记者看到,很多孩子骑着共享单车颤颤巍巍地前行。跟在一旁的家长看到孩子没骑稳,直接走到共享单车侧后方,扶着车座给孩子助力,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挡住了后面的骑行者。孩子更是丝毫没察觉到危险,笑嘻嘻地勉强骑了十几米后才下车。
(图源:央视网新闻截图)
既能方便出行,又能领略城市中“不一样的风景”,还能增加亲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带娃骑行”确实听起来有爱又拉风,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没有安全做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毫无疑问,孩子年龄偏低,无论是交通安全意识还是心理素质都很难达到安全骑车上路的水平。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进行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占骑行事故的7.5%。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必须加以重视。
或许有的家长是希望借骑行这种方式来锻炼孩子的反应和判断,或是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等。但毫无疑问,安全和生命是第一位的,初衷再好,也不能越过法律和底线。放任甚至鼓励未达年龄的孩子上路骑车,不仅是将孩子置于了危险之中,也是对公共安全的一种威胁。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更要以身作则,引导好孩子。如果父母经常无视法律规定,带着孩子闯红灯、翻栏杆、随意进入一些禁止进入的区域,那么孩子今后还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吗?
就是最近,在河北容城县,一名11岁的男孩跟着父亲及一群骑友在公路上骑行,结果不慎摔倒,被过路的小汽车碾压身亡。有报道显示,曾有网友善意提醒这位父亲“未满12岁不能上路”,但并未得到他的重视。我们为孩子生命的逝去无比惋惜,也相信事情发生后孩子的父亲一定会深深地自责。遗憾、痛惜之后,我们仍然希望提醒更多家长的是,生命是最宝贵的,家长应该尽到充分的教育和注意义务,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和帮助,尤其不能也不该把他们带跑偏了甚至带到歧路上去。我们不希望类似的悲剧哪怕再发生一起,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给孩子以更好的守护、关照、引导,家长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安全的弦、法律的弦,都得时刻绷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14:10:2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关注劳动关系复杂化情形,充分展现工会作为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越是用工关系复杂的领域、越是劳动者权益维护薄弱的环节,劳动者越是渴求工会的帮扶;越是劳动关系出现变化的领域、越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发生变化的环节,越需要工会的维权服务及时跟进,努力展现工会作为。

据8月17日《工人日报》报道,今年,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总工会探索劳动争议化解新路径,把“劳模工作室”搬进劳动纠纷数量较多、劳动争议情形复杂的零工市场,通过构建契合零工群体特点的“纠纷调解、法律帮助、关爱帮扶”一体化综合调解工作室,为广大零工、企业做好维权服务,成效明显。

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常驻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维权服务,是深化、细化工会维权服务的新举措,为维护特殊劳动群体、完善劳动者维权服务相关环节提供了新样本。

零工市场是劳动用工复杂领域之一,其中不少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用工不规范,劳动者维权能力差,是劳动纠纷易发多发且处理难度大的地方,也成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薄弱环节。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总工会将专责劳动争议调解的“劳模工作室”搬进零工市场,快速化解劳动纠纷,工会的维权服务更加具体、贴心、有质有效,更能让劳动者直接感受到工会的关心关爱。

近年来,各级工会密切关注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面对劳动关系复杂领域,针对劳动者利益诉求的变化,在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方面下功夫,采取了不少新措施,创新出不少新方法,探索出不少新制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比如,以巩固拓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为抓手,扎实开展“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通过组织覆盖实现服务覆盖,基层工会的维权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工会全方位、全天候帮扶职工解决欠薪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解决农民工欠薪,工会在行动”工作,推进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等,将工会维权服务的触角伸向劳动关系领域的“枝节末梢”;构建“工会+”协同治理机制,落实新时代涉工领域“枫桥经验”,将工会维权服务质效、劳动法律监督职能推向新高度。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用工方式呈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劳动者权益保护也日趋复杂化、个性化,这给工会维权服务提出了诸多新任务、新挑战。比如,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持续演进,如何突破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去劳动关系化”、限制最严算法控制泛化、改变职工民主管理权利薄弱等问题,都是工会在履行维权服务中必须努力求解的课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一些行业企业出现“机器换工”加速现象,劳动者的转岗再就业、技术技能的提升等,需要工会给予帮助和扶持。

越是用工关系复杂的领域、越是劳动者权益维护薄弱的环节,劳动者越是渴求工会的帮扶;越是劳动关系出现变化的领域、越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发生变化的环节,越需要工会的维权服务及时跟进,努力展现工会作为。

事实上,各级工会在用心用情为劳动者提供优质维权服务,探索抓重点、解难题、送急需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上一直在不断努力,而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今年,全国总工会连续公布了六批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其中有不少可借鉴、能复制的创新做法和思路。同时,各地省市总工会也在总结本区域的创新工作案例。这些新经验和新做法为进一步织密、夯固劳动者维权服务网,提供了有价值的工作指引。

期待更多地方工会能探索、总结出更多创新做法,持续夯固、织密工会维权服务网,用心用情履行好维权服务职责,全力展现工会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