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 13:23:0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无人机让巡线变轻松,但操纵无人机并不轻松


左右、前进、后退、加速、减速
灵巧的双手宛如在钢琴上弹奏
时而停顿一下
一双眼睛犹如雷达盯着显示屏
不放过一丝隐患
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塔河项目部“飞手”谷延粮
正在操纵无人机
对输油干线进行巡检

巡查生产区域的“风吹草动”
2018年入疆的谷延粮,从事无人机巡线工作已经5个年头。 他把无人机当成宝贝,飞行前认真检查,飞行后仔细保养。
无人机巡线看起来轻松,但操纵无人机并不轻松。谷延粮的工作区域位于戈壁滩,湖泊、河流、红柳丛、胡杨林错综复杂,增加了安全飞行风险。
每次执行任务,谷延粮都会根据天气来判断是否具备安全飞行条件。一旦无人机出现损坏或遗失,不仅损失财力物力,还影响工作,谷延粮丝毫不敢大意。

无人机为抢险引路
谷延粮刚把架势摆开,肆虐的蚊子也几乎爬满了工服。无论多么炎热,他都会穿着秋衣秋裤、外面套上厚厚的外套,就是为了防止蚊子叮咬。
每次出发前,谷延粮都会把领口、袖口系得牢牢的,把驱蚊霜细细地涂抹在手上、脸上。

出发前涂抹驱蚊霜
今年7月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塔里木河流域雨量增大,上游水库开始泄洪,谷延粮24小时待命,随时对洪水侵入的干线、井站进行巡线,给安全生产提供图像依据。
突然,谷延粮发现被洪水浸泡的一条管线比平时多出一片阴影,他立即操纵无人机下降,开始仔细观察。虚惊一场,原来是随洪水飘来的树叶水草。
上个月,谷延粮通过无人机发现两处管线异常,被评为当月的“红旗标兵”。

飞行结束来个自拍
“我喜欢在这种天大地大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喜欢操纵无人机翱翔。”谷延粮说,工作之余,还能借助无人机看到别样视角的四季美景、飞禽走兽,还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外收获。
7月的一天,他正在10-2计转站执行飞行任务,有位维吾尔族老乡请他帮忙寻找一头走丢的黄牛。谷延粮开始低空搜索,在一大片红柳丛中找到了正在觅食的黄牛。

别样视角的美景
(谭吉辉)

一个“电力满格”的班组长
“出了问题?你拿上来,我给你修修。”
“不够匹配?我过去瞅瞅,到底是哪个孔的问题。”
“别怕麻烦,有啥困惑,说出来一起解决。”
……
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在生产线,淮海工业集团206组组长申晓旗的手机总是一直在响。但无论对方多着急,他总是很平和,既能安抚到对方,也能一针见血地找到问题的关键。从20多岁,到50多岁,申晓旗似乎一直是平和淡定而又电量满满的。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能心平气和地解决,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对于该集团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申晓旗带领的206组是实打实的先行兵。但是,第一个吃螃蟹总是会遇到一些新问题。
刚开始启用时,机器人只有一个传感器,相当于人只有一只眼睛,难免有时候方向感、距离感会缺失,继而产生碰撞。为此,申晓旗没日没夜地和技术人员、班组员工反复进行实验。最后增加了一道程序和一个传感器。有了两只“眼睛”的机器人,不仅操作更灵敏,安全性也更高了。
申晓旗说,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有问题就解决,就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生产一线工作了30多年,申晓旗发现,有时候制约生产进度的,不是生产的时间,而是等待的功夫。每个设备的生产节拍是不一样的。有的一天能生产3件货,有的一天能生产5件货。而引入智能生产线,就是让设备的生产率持平。这样就能减少等待的时间。
但是,实际投入生产时他又发现,机器人在拆卸台更换工作的等待时间还可以优化。他就对上下料的程序进行了优化和等级划分,使生产线机器人与机床间上下料的过程更为流畅。等待时间也从7分钟减少到4分半,再减少到3分钟。只有持续优化才能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这是他多年来的切身体会。(晋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