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24 14:30:09
|
查看全部
江波:最强大“脑”
常见的机床,是三轴、四轴、五轴的。
而江波的好伙伴,却是一台车铣复合的九轴车。
班组之所以让他来操作,就是因为他擅长专研多轴领域的加工难题,遇到的问题越复杂,他越开心。

在前一阵子,某个重点零部件的加工中,零件材料硬度较高,又是薄壁,及其容易变形。
他就通过软件进行3D模拟,在反复琢磨后,选择了最优的加工方式。
吴非:用“心”树人
作为班组长,吴非一边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一边又要统筹小组的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难题。
在面对任务急、零件多、结构复杂等多重难题的情况下,他安排大家伙进行了“多能工”培训,使大家伙都参与到每一个工种的生产中,最终实现了“一人多能、一岗多人”的工作状态。

与此同时,他还在班组积极树立先进人物榜样,激励成员的全面发展,让小组内形成了竞先争优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帮着大家进步的同时,他也没落下自己,他设计的多个专用夹具和大胆创新新工艺思路,不仅解决了众多生产中的加工难题,而且还拿到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杨兴隆:小组“灵魂”
说起杨兴隆,他既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又是“中国兵器杰出工匠”,还是102组的灵魂人物。
他有一本自撰的《多轴加工实战精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内容详尽。
大家伙对这书的评价,就是“一书在手,数控不愁”。

除此之外,因为有杨兴隆和大师工作室在,还为班组培养了不少骨干成员,带出了5个徒弟。
在某国家重点项目中,他就带领徒弟们发挥集群效应,通过工艺改进、方法提升,综合解决了各项难题。
102组,有巧手、有慧眼、有善心、有强脑,还有时时刻刻为大家伙提神树榜样的灵魂人物,也难怪,从他们手中出来的产品是有质量保障的。(晋爽)

看似简单的保养,其实有很多窍门

“更换润滑油很简单,不用你出马!”10月22日,中能建建筑集团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班长李春安排几个青工和他一道为塔吊、龙门吊和履带吊作“换季保养”,小伙子们认为这是没啥技术含量的小活,让李班长歇一歇,他们可以独立完成。
李春说,保养窍门多,他不放心。青工们觉得班长“小瞧人”而闷闷不乐。
首先保养龙门吊,小周拿起毛刷就要给钢丝绳涂抹润滑油,李班长上前制止。他用钢丝刷清理钢丝绳表层的油泥,不到五分钟就清理出一小堆油泥。他告诉小周,油泥不清理干净,涂抹润滑油不能浸入“绳芯”,润滑效果打了折扣。小李为行走轮添加润滑油,没有挤出“老油”就说打好了。李班长接过黄油枪重新“打油”,把黑乎乎的老油全部挤出来才罢手。
小朱说,换机油最省事,拧开放油阀放掉老油,加上新油就OK了。李班长却说,换机油窍门最多。先要把老机油放干净,一滴不剩。再拆下放油阀,更换密封件,防止漏油或渗油。还有清洗油箱不能用棉纱擦拭,因为棉絮会堵塞针尖大小的进油孔……
原以为换季保养就说换换油,没想到竟有这么多窍门。小伙子说,等会休息时,要把窍门记下来,怕时间长了给忘了。(夏忠)
新员工回访座谈 交流成长话未来

“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成长。”“不论是专业知识的探讨还是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事们都愿意分享经验,给予我建议和帮助。”“在生活中,领导和同事都对我们新员工关心有加,非常耐心,工作氛围也很融洽。”……10月18日下午,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无锡地区2024年新员工回访座谈会在无锡地铁6号线6标项目举办。
座谈会上,新员工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3个月来在岗位上的所学、所悟、所想,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秀青年员工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为新员工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该公司高度重视新员工培养工作,结合青年成长规律及特点,制定了入职前三年导师带徒“教学大纲”,划分专业实行本部部门“包保培养”,通过“单独致电、集体座谈”的形式,做到“技术常指导、工作常关注、安全常提醒、生活常关心”,助力新员工快速融入集体、转变角色,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张洁 王蒙)

QC攻关解难题

扬子石化质检中心针对脱硫系统影响装置腐蚀、测定结果重复性差的难题,组织青年员工开展QC攻关,通过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调节过滤速度和创新淋洗方法等措施,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显著提高了测量的重复性,相对偏差由15%降至1%。图为10月22日该中心青年员工开展QC攻关。(李树鹏/摄 张影/文)
筑牢冬防屏障

抚顺石化工建公司储运运维联合车间未雨绸缪,将防冻凝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精心构织罐区防冻防凝网,筑牢冬季安全生产屏障。车间结合储运罐区生产特点,在“防”字上狠下功夫。严格落实《冬季防冻防凝工作方案》,将每个储罐、每条管线、每台机泵的防冻凝措施逐一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坚决做到无死角、无盲区。(赵钰)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35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