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1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直播+科普”共筑安全防线

中工网讯 今年6月是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连日来,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开展安全生产“十个一”活动筑牢安全防线,他们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宣传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知识;借助“直播+科普”,传播避险逃生知识,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贺永)

“四个抓好”让防汛工作有序开展

中工网讯 入汛以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采取“四个抓好”举措推进防汛工作。抓好学习部署,各班组围绕防洪应急《一线一册》开展专项培训;抓好风险研判,关注天气变化,遇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抓好备品排查,每日核对扩音器、药箱等功能,逐一核实应急物资;抓好应急演练,围绕因强降雨导致线路中断、列车晚点、旅客滞留等情况,开展应急演练。(张诗晴)

“精品”战略提升班组现场管理水平

中工网讯 今年以来,川煤集团华荣柏林矿业公司在33个班组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精品”战略。采取标准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使职工人人学标准、用标准;在采煤工作面严格按照柱排距标准开展支护作业,按设备运行规定开展各类设备运转,在掘进工作面严格按照中腰线进行施工;各专业组人员严格对照检查清单进行标准化检查,不断提升班组现场管理水平。(何永兴)

“三餐”举措强化风险防控

中工网讯 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段推出“三餐”举措强化风险防控。班前提醒“风险餐”,在班前会上指出作业风险点,通过问答、案例警示等形式,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班中问诊“花样餐”,工班长结合职工工作状态,做好职工的“情绪管理”工作。班后共享“定心餐”,班组每天进行总结和点评,及时补强短板。(李各)

应急演练提升救援能力

中工网讯 6月26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在南堡2号人工岛组织开展人员受伤直升机救援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岛上员工在巡检时不慎跌落,造成右臂骨折。驻岛员工迅速反映情况,应急保障组将应急物资运至现场,直升机抵达后,受伤员工被抬上直升机,迅速送往医院救治。此次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油田各单位协同救援能力。(杨军 杜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6月16日傍晚,青海唐古拉地区飘起沸沸扬扬的大雪,天地白茫茫一片,气温骤降至冰点。19时许,在海拔5072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车站唐古拉站站台,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电务段电子检修与信号检修车间17名职工整装待命,按计划要在90分钟的“天窗”内完成本站信号设备集中修作业,相当于为信号设备进行一次集中“诊疗”。

自6月9日以来,格尔木电务段组织电子检修和信号检修两个基地车间业务骨干,对青藏铁路格拉段29个高海拔车站机械室电源屏、信息、联锁等信号设备开展地毯式检查,汇总分析问题隐患,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彻底解决信号设备潜在隐患,为天路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多日来,天路职工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胸闷、失眠等症状,争分夺秒展开检修,检查整治稳步推进。

“‘天窗’命令已下达,作业时间19时25分到20时55分,可以作业。”19时25分,对讲机中传来驻站联络员蔺周余的声音,职工们背起工具包迅速进入机械室,按照各自分工立即分头展开作业。

“在这里,拧一颗螺丝都会喘气,但我们的标准可不能降。”信号检修车职工李福香强忍着缺氧带来的眩晕对旁边的同事马海花说,集中修开始前,她和马海花主动请缨,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精检细修,在机械室,她们常常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

在一座电源屏前,职工李权融正手持手电筒,半蹲着身体,全神贯注检查设备内部配线是否存在破损老化现象,每过几分钟都要停下来大口喘气。

“高原极端环境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每个接头、焊点都要反复检查,来这儿之前,虽然吃过了红景天等抗高反药物,但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还是会有反应。”李权融说。

夜幕降临时,室外依旧大风呼啸,机械室的门被风吹得“咔咔”作响,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声,检查一刻未停。

20时55分,90分钟的“天窗”全部结束,全站信号设备试验正常交付使用,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材料,迅速撤出机械室。

此时,唐古拉依然雪花漫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尹晓燕 通讯员 文良诚 吴芝滨

2025年6月30日清晨,一列长达2614米、总重逾2万吨的重载列车从山西神池南站出发,经过10个小时的运行安全抵达河北黄骅港站,这标志着中铁四局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已经实现朔黄铁路安全高效运行25年。这辆重量相当于110架波音747客机,是我国目前常态化开行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列车之一的重载列车,在过去的九千多个昼夜里,在朔黄铁路这条“西煤东运”大通道上满载5.5亿吨的乌金跨越山河,构筑起能源保供的钢铁动脉。

两万吨重载列车驶出太行山区进入平原区段 刘玉才摄

“K4处退牵引,10秒后转再生,54#信号机处控制速度40km/h给再生力……”两万吨重载列车司机孙东升手中那翻烂的笔记上记录的,是毫米级控制、秒级响应的操作体系。从神南一路行驶至肃宁北的路程中,需要进行19次制动缓解,经过十个小时的行驶才能安全抵达终点。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孙东升和同事们要经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手比眼看、呼唤应答。在神池南站到黄骅港站1500多米的海拔落差上,他们还能通过“再生制动”,将列车部分动能或势能转化为电能。操作精准熟练的司机能够实现单趟运行发电约1.5万度,相当于为300辆新能源车充满电量,为绿色节能运输注入持续动力。

如果说司机是重载运输的主角,检修团队则是这些“乌金专车”的守护者。在黄骅港的机车检修车间,检修技师邢海腾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为列车进行一次次“CT级”的车况扫描。从齿轮箱探伤到空调散热器清洗,每一项工序都按照最高标准执行。列检工长黄伟东和同事们年均货车车辆技检超35万节,长度约4655千米,相当于为近1.1万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进行“体检”。一次次弯腰下蹲、一锤一敲之间,守护着国家能源运输线的“毛细血管”。

科技创新同样深植于一线工匠的巧手中。机车检修环节,为解决牵引杆销拆卸难问题,团队研发了专用工装,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与探伤精度;为清除压缩机散热器油泥堵塞,团队开发出集风吹与水洗于一体的设备,有效提升冷却效率。春夏之交,为应对柳絮飘飞带来的设备隐患,他们优化设计机车滤网结构,不仅降低异物堵塞概率,还大大方便了日常检修。他们还改造了BCU电源系统,实现关键制动信号的双路冗余,让列车如同装上两套刹车系统,关键时刻“双保险”不掉线。为解决列车前窗加热玻璃易爆裂的问题,工匠们加装调节电阻装置,精准控制加热电流,确保司机在寒夜中仍能拥有清晰视野。针对压缩机频发故障,团队还优化了扳键甩包技术,实现主从压缩机智能协同,提升了运行稳定性。即便是交流机车变流器柜门,他们也从防爆角度进行了结构优化,辅以紧急操作限位按钮设计,将人为误操作风险控制在源头。

支撑这条能源大通道高效运转的,还有一套不断演进的智慧调度系统。二十多年来,朔黄运输从“单列调度”迈向“大枢纽统控”格局。西柏坡站建立起“多线并联、一点统控”的网络架构,配套数字化CTC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测、能耗管理与路径优化。调度一列两万吨级列车,需精准分发超过上百条指令,背后则是50多位调度员、值班员密切协作,全流程闭环联动。

朔黄铁路重载列车与京九铁路列车交会运行 史家民摄

从7台东风4B机车启程,到建成覆盖2218公里、年运量超4000万吨的重载运输网络,职工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匠心独运,让中铁四局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形成涵盖“车、机、工、电、辆、供”的全专业一体化运维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6月30日,随着最后一栋主楼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棚改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冲出“正负零”。10栋住宅楼地下室结构的圆满完成,标志着项目住宅楼全面转入地上主体建设,为2026年高品质交付按下“快进键”。



作为北京市顺义区的重要民生工程,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是推动顺义区协调发展,打造河东经济新引擎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建成后,将完善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极大改善周边安置群众的居住条件,为1.3万群众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项目开工阶段,面临开工深基坑支护、冬季施工等诸多挑战,项目部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优化施工方案,采用“中心取土法”施工模式,40余天完成深基坑支护工程及土方开挖作业。投入8台塔吊、700余名工人轮班作业,50余天完成了住宅楼地下结构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据了解,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全面开启地上主体结构“封顶冲刺战”,紧盯工期目标,严格工序组织,坚守安全红线和质量底线,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交付,向杨镇居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亮 通讯员 刘奎 廖银星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中铁上海局建筑公司河北廊坊区域项目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赓续血脉强初心 砥砺奋进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走进庄严肃穆的平津战役纪念馆,400余幅历史照片、2000余件珍贵文物和生动的动态沙盘,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娓娓道来。在战役决策厅,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驻足凝视作战地图和电报手稿,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人民支前厅里,板车、扁担等实物展品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英烈业绩厅内,镌刻着6900位烈士姓名的英烈墙,让在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无不动容。“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青年党员程芳根感触地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馆大厅,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展馆内外。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这次党日主题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党性,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此次活动是中铁上海局建筑公司河北廊坊区域项目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的生动实践。据悉,该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生产”融合模式,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党员先锋岗创建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朱兴阳

近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蚌埠市司马庄路大桥项目16#主墩左幅承台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16#主墩全面进入墩身施工阶段。

据了解,司马庄路大桥项目主桥共设置两个主墩(15#、16#墩),两个过渡墩(14#、17#墩)。在淮河6月汛期来临之际,蚌埠市司马庄路大桥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凝心聚力,全力保产促产,相继完成了16#主墩钢围堰封底和承台浇筑施工,顺利打破了因汛期水位上涨导致施工面受阻的困境,确保了汛期正常施工,推进了项目的进程。下一步,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将继续精准施策、高效施工,安全高效地建设好司马庄路大桥。

蚌埠市司马庄路大桥及接线工程位于解放路淮河大桥和长淮卫淮河大桥之间,主要连接南岸龙子湖区与北岸淮上区。项目建成后,主要承担临港产业园和淮上区之间的交通出行,作为跨越淮河的重要通道,承担了南北两岸城区组团间出行功能,对于优化淮河大桥布局、进一步提升跨淮河通过能力,优化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完善城市道路网布局,提升蚌埠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鲁忠涛 薛皓镁

“我们把‘五型’班组创建融入班组日常管理,使班组管理有抓手、有方向、有标准,尤其是在‘节约型’班组创建中,我们班的成效尤为突出……”6月23日,青海油田供水供电公司供水分公司油砂山班组班长罗海涛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青海油田以“五型”班组创建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创新运用“精”字诀管理理念贯穿于“五型”班组建设全过程,从学习强基、安全固本、绿色转型、节约创效、和谐聚力五个维度同时发力,构建了具有高原油田特色的基层管理新模式,以“小班组”助力高原油田“大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在瀚海戈壁徐徐展开。

精进不休,铸就“学习型”班组智慧引擎

青海油田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抓手,在实践中找方法,在探索中拓思路,结合实际深挖自身特点,通过引领学、示范学、灵活学“三学”联动,扎实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

格尔木炼油厂针对49个班组开展“应急能力提升”靶向培训,35个班组通过“工艺流程讲述”“绘制流程图”实操练兵,实现技能升级与生产实践无缝衔接,营造“大学习”氛围,创造“大练兵”机会,拓宽“大比武”舞台。采油三厂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构建“线上+线下”学习矩阵,依托“中油e学”“国资e学”开展专题培训4期,覆盖干部员工1800人次,全面激发班组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

精耕细作,构筑“安全型”班组铜墙铁壁

青海油田以创建“安全型”班组为基石,持续加强班组安全基础建设,通过发挥安全管理“指导力”、深化安全教育“影响力”、强化安全检查“执行力”,有效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采气一厂各基层班组开展安全知识问答185期,覆盖3800余人次,将“四懂四知”岗位标准融入日常操作。尕斯运维中心创新开设“安全微课堂”,聚焦典型案例分享与作业许可制度宣贯,实现安全意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转变。井下作业公司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重防线,上半年岗前酒精检测2000余人次,车辆归场检验1200余台次,持续巩固安全生产“防护网”。

精雕细琢,擦亮“清洁型”班组绿色名片

青海油田以创建“清洁型”班组为目标,持续深化现场环境标准化建设,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化、落实环保责任常态化、促进环保意识全员化,着力打造整洁规范、绿色低碳的作业环境。

采油二厂深化“清洁发展”理念,推行班组“清洁生产责任制”,精细管控设备与操作,减少跑冒滴漏及洒落。截至5月底,规范处置油泥砂847.67吨,奋力书写清洁发展再创佳绩的生态新答卷。采油三厂七个泉作业区创新“五步环保操作法”,实现含油废弃物分类处置率100%,回收污油23吨,班组连续5年“零事故零污染”,坚定不移把“环保责任书”转化为“绿色成绩单”。采油五厂打造“碳汇林+生产区”生态矩阵,依托光伏绿电技术,截至5月底,砂37井场微电网累计产生绿电11.29万千瓦时,平台绿电替代率46%,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96吨。

精益求精,锻造“节约型”班组创效硬实力

青海油田以创建“节约型”班组为重点,牢固树立降本增效意识,全方位构建资源节约体系。通过细化成本管控“精准度”、深挖资源利用“潜力值”、强化节能技改“创新力”,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实现了能耗与成本的双下降。

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通过工艺流程优化与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时代化学助剂厂推进反应釜技术改造,微生物菌液年产量提升1000吨,增收580万元,纵深推进技术优化“大攻坚”、管理增效“大变革”、效益提升“大突破”。采气二厂南八仙联合站集输班精准更换气动调压阀,显著提升伴生气系统效率,降低停机频次,单次停机节约费用最高可达1.2万元。截至目前,采气二厂各班组共开展26项“创新创效”活动,有效提升了生产经营水平。

精诚团结,培育“和谐型”班组文化内核

青海油田以创建“和谐型”班组为纽带,着力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凝聚团队协作“向心力”、畅通沟通交流“连心桥”、激发文化育人“感染力”,不断增强班组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让和谐之花在高原油田生产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采油一厂油砂山运维中心针对员工诉求调整高温作业时间,配备防暑药品;跃进运维中心通过“导师带徒”为青年员工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开展22次谈心谈话解决10余项实际问题,持续在精准服务与人才培育中激活队伍发展的内生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今天(7月1日),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累计货运量超8000万吨,充分释放长江航运效能。

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主要由三峡升船机和三峡船闸组成‌。今年上半年:

三峡船闸共运行5206闸次、通过船舶19125艘次,货运量8140.02万吨;

三峡升船机有载运行1790厢次、通过船舶1810艘次,通过旅客超28万人次,货运量75.80万吨。

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优势互补、联合运行,充分释放了航运效能。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设计年通过能力1亿吨。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会船舶开放以来,累计过闸货运量达22.4亿吨,年货运量已连续11年突破1亿吨,并连续3年突破1.5亿吨,从最初的3400万吨攀升至目前最高的1.68亿吨。

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18日试通航以来,累计通过游客180多万人次,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张敏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持续完善应急响应流程,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项目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6月26日,中铁二局G341辘白公路项目在碧云山隧道施工现场成功举行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的隧道坍塌联合应急救援演练。

此次演练由甘肃辘白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靖远县交通运输局主办,中铁城投集团甘肃辘白公路总承包工程指挥部、中铁二局G341辘白公路项目施工4标项目经理部、靖远县消防救援大队承办,靖远县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协办。

此次演练模拟了碧云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突发坍塌,多名施工人员被困的紧急情况。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消防救援大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利用专业设备对坍塌区域进行搜救,并实施破拆救援。医疗救护组在现场设立临时医疗点,对救出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各小组紧密配合,紧张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被困人员全部成功救出,并送往甘肃和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此次碧云山隧道坍塌联合应急救援演练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强化了政企之间的沟通协作,凝聚起保障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大合力。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顺利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莫育杰 韦振聪 覃秉隆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6月30日10时30分,载着130吨化肥的货物列车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经南昆铁路运抵云南昆明中转后,这批货物将衔接昆明市王家营西至磨憨境中亚国际班列开行,通过中老铁路发往老挝万象,全程运输时效大幅压缩,为广西货物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保障。

6月30日10时30分,载着130吨出口化肥的货物列车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封荣权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RCEP红利持续释放,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2022年4月初,广西首趟中老国际货物列车从南宁始发,开辟了南宁至万象间高效便捷的国际货运新通道。这些年,国铁南宁局聚焦中老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优化运输服务,为双边贸易注入新活力。

“之前货物出口老挝,要么走中越铁路到越南后转汽车发往万象,或者走海运到越南、泰国后再转汽车接续前往,由于国外公路运输受雨季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全程要8到10天左右。”这批货物的货主、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东富介绍,“这次全程通过铁路运输,经云南报关出境,大约3天就能到达万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有利于广西货物更好地销往国际市场。”

廖东富告诉记者,近些年他们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注意到,客户对可靠的物流运输非常重视,稳定的物流通道对跨境贸易意义重大。铁路运量大、运输稳定,能更好地满足跨境货物运输需求。当前,广西的汽车、机械设备、钢材、化肥、蔬菜、中药材、水泥、瓷砖、建材等受到老挝客户的青睐;老挝的钾肥、铜矿、铁矿、水果等在广西也很有市场。他们计划通过“南宁——万象”全程铁路运输促进两地贸易往来。

为确保此次货物运输顺利,国铁南宁局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对班列调度、机车安排、货物装卸等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并与客户共同研究制定运输方案,确保货物列车安全、高效运行。

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查装车情况。覃秉隆摄

这些年,国铁南宁局依托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跨境铁路运输,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越班列等运输越来越火热,“朋友圈”不断扩大,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贸往来添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