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1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陈新

6月27日,由中建五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掘进突破2000环,标志着这条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工程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据悉,该项目全长约8km,其中盾构段长约5km,陆域段长约3km,施工面临“三高”难题:高难度,隧道最大埋深40m,最高水压4bar,交互穿越饱和粉细砂层、老黏土等多种复杂地层;高风险,岸线以下区间占比高达78%,长距离穿海面临上覆水压大、耐腐要求高等多重挑战;高要求,隧道下穿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要求极高。

面对深海挑战,项目团队量身定制“龙腾号”盾构机,全长123米,总重量955吨,开挖直径8.09米,为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同时搭载的分体式拼装机械臂与箱涵液压顶推系统,实现管片与箱涵“毫米级”协同定位,较传统分步工法效率提升40%,整体缩短工期约15%。

项目团队还对盾构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采用动态智能保压系统,实时调控泥水仓压力,在复杂地层中实现“零扰动”,地表沉降控制在0.8mm内,底栖生物存活率达95%以上;采用智能泥浆处理系统,通过“泥水筛分→旋流→压滤→废水收集→循环利用”闭环工艺,实现泥浆“近零排放”,渣土原位利用,单公里施工碳排放较常规大幅减少60%。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铁山东港、玉林龙潭等产业园区150余家企业生产尾水排放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高亚

6月30日,中铁上海局六公司水务环保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安宁市八街龙洞村党员教育基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有序参观了安宁市革命历史教育展览馆。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的场景复原,全方位再现了安禄罗游击大队保卫安宁县城,参加昆明保卫战等革命历史的光辉历程。最后,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此次党建活动,让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来临,车辆安全风险显著上升。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交巡警支队车管所聚焦企业需求与安全防控双重主线,通过集中查验、绿色通道、隐患排查、安全宣教等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全面筑牢夏季行车安全防线。

“几十台货车急需上牌运营,多亏车管所开通‘专场服务’。”近日,辖区某物流企业因业务拓展急需为大型厢式货车办理注册登记,南岸车管所红岩党员责任区查验窗口迅速响应,严格对照安全标准完成车辆集中查验,并同步开展驾驶人夏季行车安全教育,确保车辆安全上路。

据了解,这是南岸车管所服务辖区企业的一个缩影。为助力国企改革发展,该所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专人专窗+延时办理+容缺受理”模式,为辖区重点企业高效办理机动车变更、注册登记等业务2500余笔,以“全流程跟进”服务助力企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我们不仅要查车辆安全,更要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南岸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夏季事故高发态势,南岸车管所源头管理部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集中约谈辖区客货运高风险企业,要求彻底排查“带病车”“问题驾驶人”。深入四公里枢纽站、电动车生产租赁企业等场所,现场核查车辆安全设施配备情况,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签订安全责任书,并组织驾驶员开展高温天气行车风险警示教育会,从源头切断事故隐患链条。目前,南岸车管所已累计走访企业32家,整改车辆安全隐患57处,发放夏季行车安全手册2000余份。

针对高温天气行车安全隐患,南岸交巡警向广大驾驶人发布安全提示。一防机动车“中暑”:勤查轮胎胎压,避免暴晒后胎压过高引发爆胎;定期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油路,防止自燃;车内勿放置打火机、充电宝、香水等易燃物。二防驾驶人“疲劳”:保证充足休息,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途中困倦应立即在安全区域停车休息;警惕“路怒症”,保持情绪平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马博 紫瑜 子榕

“我们研发的‘四电’接口管理平台,开通手机微信端与电脑端数据通道,接口问题整改销号效率提升60%。”6月29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重黔项目部负责人说,刚刚开通运营的高铁公网覆盖工程,针对“山城”地形带来的基站间距大、信号弱等问题,运用高精度实景地图结合现场勘测数据,为每一段线路量身定制了覆盖方案,保证了旅客手机信号“满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深度应用BIM技术,优化了隧道内的电缆排布,有效避免了施工冲突;通过自主研发的“四电”接口管理平台,打通了手机微信端与电脑端数据通道;运用数字化闭环管理模式,推动项目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实现了管理效能的飞跃。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预埋槽道检测高风险、低效率、数据准确性差的“老大难”问题,团队潜心钻研,研发“预埋槽道智能检测系统”。新系统通过智能检测仪与手机软件协同,实现预埋槽道参数及状态数据实时采集,达到毫米级精准测量,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传统锚杆拉拔仪人工操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大,难以满足施工工期需求。研发“便携式接触网预埋化学锚栓拉拔仪”,借助手机软件联网实现远程控制与数据实时上传,检测效率提升40%。

这名负责人表示,在深化施工协同与技术优化上,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深度应用BIM技术,调整了黔江站和重庆东站接触网的线索布置,构建了标准化、可融合的BIM三维模型,将平面图纸转化为直观立体方案,作业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查看720°全景示意图,让设计方案一目了然,实现了从“按图施工”到“立体建设”的转变,缩短方案决策周期35%、减少材料损耗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刘兴

在位于江西全南工业园区的松岩新能源材料(全南)有限公司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级晶体结构。屏幕上,一簇簇六氟磷酸锂晶体精密排列。“这种晶体是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成分。通过改进工艺,我们将这种晶体的纯度提升至99.999%,大幅降低了杂质含量。”松岩总经理钟胜贤告诉记者。

松岩是一家从事高端铝基合金关键原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超纯六氟磷酸锂(钠)绿色制备技术”,实现后发赶超,产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

合成六氟磷酸锂一度是氟化工领域的“高难度动作”。松岩科研团队核心研发成员陈学敏介绍,采用传统氟化氢溶剂法,运用“低温共晶—真空蒸馏”技术提纯,不仅能耗高,而且废气排放量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瞄准痛点,松岩将降低合成能耗、提升纯度作为重要攻关目标。在一次技术交流中,科研专家的发言启发了松岩团队,“能否通过改进工艺参数,降低能耗并提升纯度”?

松岩科研团队在厂区搭建中试生产线,调整共晶温度区间,并在真空蒸馏阶段引入多级冷凝分离系统、改进真空蒸馏釜的冷凝分离装置结构,反复调试、优化参数。“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系统连续报警30多次,我们认真检查每一处细节,直至次日凌晨3点才找到问题所在。”陈学敏翻开泛黄的实验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00多次工艺参数调整。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松岩在“低温共晶—真空蒸馏”工艺的改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采用新工艺制备六氟磷酸锂,能耗降低约32%,单位产品蒸汽消耗量从行业平均的10吨左右降至7吨左右,产品纯度突破99.999%。

在松岩的产品展示厅,3块对比样品展示了技术升级过程:左边是进口原料的晶体缺陷显微图像,中间是带有微小瑕疵的初代产品,右侧则是最新的“零缺陷”材料。钟胜贤介绍,曾经,全球六氟磷酸锂市场主要由国外主导;如今,松岩与国内氟新材料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技术优势,构建起市场竞争力。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松岩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近年来,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2%投入研发,组建起30多人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与国内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陈学敏介绍,目前,松岩正加大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投入。记者在松岩中央控制室看到,2000多个工艺参数数据节点实时跳动。操作人员轻点鼠标,结晶过程立即三维可视化呈现。“通过构建生产线的‘数字孪生体’,系统能预判近98%的设备故障。”陈学敏说,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公司将产品缺陷检出率从82%提升至99.9%,每年减少原料浪费超300万元,实现生产效率提升、能耗降低。

近年来,松岩还创造出废酸再生技术,将六氟磷酸锂生产中的废酸转化为氟盐原料,将资源利用率提升60%,并与母公司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形成“氟盐—铝中间合金—电池铝箔坯料”产业链闭环。

“公司投资近20亿元,正在建设更大的新能源材料创新基地。”顺着钟胜贤指向的沙盘,记者看到,在二期项目规划图上,钠电池电解质材料产线被标注为“战略攻坚工程”。

“预计2026年投产后,公司将同时量产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钠,助推新能源材料生产迈向新高度。”钟胜贤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刘瑾

早上5点,在内蒙古河套平原巴彦淖尔磴口县,货箱上标注“九识ZELOS”的无人车装满近千票货物出发,向农牧区派送快递。在这里,一辆九识无人车一天可以穿行6个农牧区,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随着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自动驾驶正成为改变物流行业和出行方式的关键技术。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能力,在国内200多个城市投入运营,累计送单量超过3亿单,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模式

面对超1.6万亿元规模的国内城市配送物流市场,传统城市配送模式存在人力资源短缺、效率偏低等痛点。孔旗、张旭琛等7位来自芯片研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专家,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及敏锐的市场洞察,成立九识智能,开启深耕无人配送车之路。

“平台化研发模式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张旭琛介绍,公司搭建起智能化平台、车辆平台、电动化平台三大技术平台,实现核心软硬件技术全栈自研。通过真实道路测试和仿真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为算法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在不断迭代过程中,数据收集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随着车辆数量增加,收集到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些数据成为算法优化和创新的宝贵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在产品设计上,九识智能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更高效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除了生产标准货箱的车型,还能定制生产可改造的L形平板车型。客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不同的货箱配置和加装设备,将九识智能的产品变成符合自己需求的最终解决方案。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促进了与客户的合作,使客户成为产品创新的合作伙伴。

“九识智能聚焦城市配送物流场景,可为客户提供规模化的低成本运力及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张旭琛表示,在感知层面,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组合,无人车能够实时、精准地捕捉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无论是道路状况、交通信号还是障碍物位置,都能做到一目了然。决策环节则基于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作出最优的行驶决策。规划系统根据决策结果,为无人车规划出最安全、最高效的行驶路径。而控制模块则确保无人车能够精准地执行规划好的路径,实现平稳、流畅的行驶。

构建场景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商业落地来体现。

目前,九识智能已成功推出3代无人车系列产品,实现城市道路常态运营。这条创业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公司在不断摸索和坚持中逐渐赢得竞争优势。

“公司接到的第一单业务,是为仓库配送一箱可乐。”张旭琛说,“整个配送过程中,自己和团队都是非常紧张的。因为虽然只是一个小订单,但是代表着九识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就这样,一单、两单、三单……从最初说服客户免费试用,到后来按单收费、按月收费,再到最终卖车,九识智能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业务逐步拓展,公司开始承包仓库,完善自身供应链,并在实践中反复优化物流配送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王鹏利用4台九识无人车进行县城内及县城至乡村的快递配送任务,每天配送任务量达6000票。王鹏介绍,随着九识智能无人配送车的引入,配件、送件效率大幅提升,为农村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网购体验,村民网购件数量短期内增长约30%。河南金好来超市在引入九识无人车后,成功解决了传统补货模式中人力、效率等方面的痛点,每台车每月用车成本为3300元左右……如今,九识无人车应用场景已覆盖快递快运、生鲜商超、医药冷链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九识智能不断优化产品营销模式。张旭琛告诉记者,公司早期主推软硬件一体销售,价格较贵。后来根据客户反馈,公司经过认真研究,推出整车硬件与自动驾驶服务分离的销售模式,成效明显。今年一季度,九识智能新增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倍;第二季度新车型发布后,订单量进一步攀升。

“目前,九识智能的产品已经帮助客户实现运营成本平均降低62%,自动驾驶累计运营里程超2000万公里。”张旭琛说。

拓展市场

2023年6月,九识智能第一台无人车完成整车交付,客户是来自西部地区的快递从业者。彼时,无人车销售模式无经验可循,客户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投用一年后,这位客户再次预订了4台无人车,实现运营模式升级。

凭借“硬件—软件—运营”一体化的无人车城市配送解决方案,九识智能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用户的认可。

“我国东部地区需求量大、人口密度高,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张旭琛说,公司通过与当地的经销商、服务商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覆盖多个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九识智能大步迈向国际市场。公司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并获得新加坡首张无人物流车牌照。根据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公司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推进技术迭代优化,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商业变革和践行社会责任,九识智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发布《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及标杆案例(2024)》,九识智能入选。业内专家表示,标杆案例的树立不仅可以为车路城协同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还能够推动车路城协同政策标准完善,以及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和投资吸引力。

九识智能创始人兼CEO孔旗表示,近期融资完成后,公司将着重在下一代产品研发、自有供应链建立、国内外市场拓展、城市运营网络建设及产业生态联盟构建方面持续发力。

“公司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以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孔旗说,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成本竞争力。同时,除了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公司在国际市场将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市场需求,逐步实现全球布局战略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边志强

近日,为切实做好一线工人防暑降温工作,中铁四局朔黄区域项目开展“炎炎夏日送清凉 点滴关怀沁人心”慰问活动。项目部为产业工人们发放了矿泉水、西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并叮嘱大家注意劳逸结合,确保安全生产。同时,项目部调整了非“天窗”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设置休息区,保障工人健康。

此次“炎炎夏日送清凉 点滴关怀沁人心”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是项目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进一步凝聚了团队攻坚克难的决心。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关注产业工人们的身心健康,强化各项后勤保障,全力护航项目安全生产与高质量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