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25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7 | 查看全部
“今晚的‘天窗’作业是检修德令哈站东咽喉信号机,徐裕峰负责室内防护,张桐负责室外防护,周永鹏负责核对检修工具,大家检修时一定要仔细。”7月22日16时许,在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德令哈信号车间德令哈信号工区,工长童立在安排当晚将要进行的“天窗”作业。

暑运期间,西宁电务段加密了对信号机设备的巡检频次,对信号机电压出现波动、显示距离不够、密封不良的及时予以整治,确保信号设备安全稳定,铁路信号机被称作列车的“眼睛”,24小时不间断地指挥着列车运行。

而铁路信号工就像一个个“眼科大夫”,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术,日夜维护着每一架信号机的安全稳定,为高原列车擦亮“眼睛”。

德令哈信号工区地处巴音河畔,担负着90公里青藏铁路上198架信号机的日常维护任务。为杜绝出现检查遗漏,车间将所有信号机进行了全面的分配,按谁检查、谁负责的进行记名式检查方式,从透镜擦拭、参数测量、显示距离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确保隐患“颗粒归仓”。

“天窗”命令下达,职工们一字排开走向站场。到达S5信号机旁,童立半蹲着身子,检查机构密封和机座配线情况,为防止机构进水受潮,他撕下一小撮棉纱,顺着机构内缘的盘根细细进行围堵,围堵完毕,测试确认各灯端电压正确无误后,他合上机构后盖加上锁。

“夏天雨多,信号机构密封不好,就会导致机构进水受潮,造成电路短路,一定要封堵结实。”童立对准备检查信号机箱盒的青工王淇说。这已是他工作的第12个年头,凭着爱钻研、不服输的学习劲头,他练就一身设备故障手到病除的好技术。

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在D29信号机处,职工阿布业斯佝偻着背,将脸凑到信号机跟前,用万用表测试信号机灯端电压,并将测试结果一一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

“检修信号机时,每一个灯端电压、每一个灯位显示,每一根电线绝缘都不能落下。”阿布业斯介绍说。“灯丝转换试验报警正常,主灯丝电压9.97伏,副灯丝电压10.32伏,数据在正常范围。”

20时10分,阿布业斯向徐裕峰反馈测试情况,由于长时间半蹲,起身时,他的双腿变得发麻,不由往后一个趔趄。

夕阳西下时,巴音河面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而在德令哈站,“眼科大夫”们依旧在紧张忙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杨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7 | 查看全部

7月22日,以“硅基进化,万物共生”为主题的联想创投2025CVC创投周在北京联想总部启幕。本届创投周携手50余家被投企业打造6大沉浸式展区,集中展现联想创投十余年AI投资成果及被投企业在硅基智能时代的技术与商业落地进展。

在AI算力基础设施展区,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十多家企业集体亮相,覆盖从存算一体芯片、RISC-V架构CPU、到异构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软件等前沿阵地,共同构筑起支撑智能未来的算力底座。

基础大模型及行业应用展区则描绘了AI赋能千行百业的壮阔图景。此次,阶跃星辰、智谱AI等大模型企业,与HeadAI、one2X、随幻等代表性AI原生应用同台亮相,展现了大模型从技术突破走向行业纵深的创新路径。

在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展区,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等集中亮相;植发手术机器人、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等正重新定义精准医疗的边界;轮足机器人、工厂机器人等共同描绘出一幅未来智能体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工作的生动场景。

在本次创投周的勾勒下,“硅基进化,万物共生”的图景愈发清晰,这不再仅是科技展会的主题,它正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未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婕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7 | 查看全部

7月23日,由中建集团主办,中建八局东北公司承办的“同心聚力,共护未来”2025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暨中央企业“同心护未来”活动、中建八局“同筑·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在中建八局东北公司承建的沈阳市于洪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举行。

活动中,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洪伟作《匠心筑梦,实干争先》劳模宣讲,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志愿者王辉进行了普法宣讲,监护人代表宣读了《我是法定监护人倡议书》,呼吁广大职工工友切实履行家庭主体监护责任,加强和孩子们的亲情沟通,给予孩子亲情关爱,促进留守子女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活动在开场歌舞《我们的新时代》中拉开帷幕。沈阳市总工会职工剧社出演情景剧《我们心中的歌》。儿童代表,东北公司职工、工友子女带来了情景朗诵《蓝图之上步履铿锵》、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亲子联唱《有你就幸福》以及儿童舞蹈《达坂城的姑娘》。

其间,与会领导为孩子们发放了爱心书包,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中建集团已连续8年举办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建设项目。同时,集团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带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旭 通讯员 王东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7 | 查看全部

7月23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哈铁铁路四电工程现场观摩会在绥化举行,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黑龙江铁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一行莅临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哈铁铁路智能建造工作站,展开实地观摩指导。

此次观摩活动聚焦哈铁铁路四电工程在智能化技术应用、管理标准化及工艺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全方位展现了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四电工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哈铁四电集成项目以“建维一体、数字赋能”为核心理念,打造出围绕数字贯通、建维一体体系下的系列工装、设备和软件系统。在哈铁铁路智能建造工作站,与会人员近距离感受到了数字化带给电气化建设的巨大变化。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特点与难点,该工作站研制出了以两大平台、七大工装为主的数字、智慧施工科技创新成果,并通过工艺工法革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及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铁路建设新模式。

工艺工法是企业技术实力与施工智慧的结晶,是筑牢工程质量根基。在工作站的工艺工法展示区,一系列针对四电工程痛点的创新技术引发了观摩团的高度关注。电力专业中,单芯中间电缆头熔接工艺的突破尤为显著。传统电缆接头因依赖机械压接或接头箱,常面临防水防尘性能不足、故障率高的难题。而新型热熔接技术通过分子级连接替代物理压接,是热熔处导体直径相等,电阻低,强度高,焊接点永不老化,能承受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连接持久可靠。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运用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四个标准化”管理体系驱动项目高效运转。在现场管理中,技术管理的科学化依托BIM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接触网施工前,技术团队通过三维模型模拟腕臂安装与轨道工程的接口关系,提前发现并解决38处管线碰撞问题。信号楼配线阶段,BIM模型与现场实际的实时比对,使电缆敷设准确率达到100%。针对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采用“首件定标+可视化交底”模式,将冷缩电缆头制作等关键工序拍摄成教学视频,扫码即可查看操作要点,确保施工人员“看懂再干、一次干对”。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围绕施工全周期研发的“两大平台、七大工装”系列成果,展现了数字技术与施工实践的深度融合。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接触网腕臂自动化预配装置、接触网整体吊弦智能预配装置、接触网腕臂/吊柱智能安装装置等先进装备,强力推进智能建造。哈铁铁路智能建造工作站的调度指挥大数据平台,堪称项目的“智慧大脑”。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各工点的进度曲线、资源配置及质量安全数据。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接触网导高、轨温等参数,每5分钟更新一次,为调整施工计划提供依据。平台还集成了物资管理系统与安全监控系统,当某区域出现材料短缺预警时,系统自动生成调配方案,平均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肖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8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国一冶承建的云南临空产业园片区C4-04-01号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0栋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该项目位于昆明市滇中新区临空产业园片区,建设内容包括21栋住宅楼、1栋幼儿园、2栋商业体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提供2500套保障性住房,可满足5000余人居住生活需求。

当前,项目建设地下室结构及水电管线预埋累计完成98%,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达90%,二次结构施工已同步展开,砌体工程完成5%。按照计划,项目将于8月中旬实现所有主体楼栋全面封顶。

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强化施工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力推动项目按期高质量交付,让民生保障“答卷”更有温度。(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张文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8 | 查看全部

7月24日,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达茂旗至包头段首批50根埋弧焊直缝纯氢输送钢管,在位于河北秦皇岛的中油宝世顺公司下线。

纯氢输送管生产中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中油宝世顺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致力于拓展氢能这一新赛道,不断推进产品绿色化进程。

此次下线的纯氢输送管,是该公司针对氢能输送领域特定需求,经过长期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的创新产品。该产品采用先进的直缝埋弧焊技术,具有超高的纯净度和超细的晶粒度,有效降低了氢脆风险,确保管道在高压纯氢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在研发过程中,该公司充分发挥整体研发与制造优势,联合氢能用户、钢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管道设计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反复优化炼钢工艺和制管技术,企业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氢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不仅填补了国内氢能输送产品的空白,更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严格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充分发挥前期掺氢、纯氢输送管试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先进成型机的装备优势,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首批纯氢输送管终于顺利下线,并成功通过各项性能测试和质量检验。(工人日报客户端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李少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8 | 查看全部
7月23日,由重庆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八局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磁器口站-沙坪坝站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

据了解,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横跨主城都市区东西向三大槽谷,以快线形式串联起重庆重要门户枢纽,包括三个铁路客运站(重庆东站、重庆站、沙坪坝站)、三大商圈(南坪商圈、大坪商圈、沙坪坝商圈)。

该区间全长2457.6米,沿线周边居民密集,环境复杂,下穿运营1号线、环线沙坪坝换乘站,最近距离仅7.8米,施工难度极大,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团队采用矿山法非爆施工,同时科学运用BIM建造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精确模拟施工过程,实现了近距离下穿既有建筑物的精细化管控。

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布设冷风系统与防暑驿站,优化设备散热;搭建全封闭除尘棚,联动监测降尘;科学安排工序,流水化作业提升施工效率;模拟协调交叉施工,监测保护既有结构,解决了温度高、粉尘大、非爆开挖效率低和交叉施工组织困难等挑战,保障了高温酷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陈文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8 | 查看全部

在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一车间主控室内,DCS屏幕上的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氢气加热炉燃料气消耗从原来的每小时630立方米降至350立方米。“每小时节约280立方米这个数字背后,是我们对换热系统进行优化调整的结果”,车间主任叶遥对记者说。

原来,在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催柴改质装置投产后,该厂加氢一车间三级工程师孙谦敏锐地发现,虽然新更换的催化剂和生产原料变为催化柴油使精制温升达到65℃、裂化温升63℃,较上周期分别提高40℃和35℃,但换热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设置仍沿用旧参数,导致新更换的高压换热器E1101未将反应热充分利用。

“这就好比冬天一边开着暖气取暖,一边开着窗户”,孙谦形象地比喻。经过反复测算,攻关小组决定对系统进行精细调整:将循环氢换热旁路调节阀TV1225B保持全关,同时将原料油换热旁路调节阀TV1223B开度精准控制在1%左右。这一调整使原料油换后温度稳定在305℃,氢气加热炉出入口温差从原来的130℃降至20℃以内。

数据显示,优化后氢气加热炉出口温度稳定在325℃以下,在确保精制反应器A入口温度稳定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能耗。不仅如此,按燃料气密度0.95、单价1500元/吨计算,年节约成本达349.52万元。该装置在保持精制反应器A入口温度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热能吃干榨净”的优化目标。

“这套优化方案就像给装置装了‘智能空调’,通过精细调控各换热环节的‘冷热配比’,既挖掘了新设备的潜力,又延续了老装置的节能基因。”叶遥介绍,该优化方案被评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2025年二季度合理化建议项目奖”,经验正在全厂推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杨志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8 | 查看全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高温炙烤、热浪翻涌。面对酷暑“烤”验,中铁六局各单位打出防暑降温“组合拳”,以有效举措应对高温天气,关爱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我们既要保证工程进度,更要守护好每一名建设者的健康!”石家庄公司邯郸陆港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表示。面对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多个防暑降温休息点,配备了充足的饮用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物资,全力保障建设者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

“这防晒服来得太及时了!”刚从工地回来的太原公司水红铁路应急防洪工程项目部建设者擦着汗水,展示着身上崭新的防晒装备。针对水红铁路沿线山区紫外线强烈、气温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项目部精心准备了防晒服、清凉饮品、防暑药品等“清凉大礼包”,切实保障一线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

炎炎夏日,路桥公司天陇项目部落实“抓两头、歇中间”的弹性工作制,采取“倒班”作业模式错时作业,避开正午高温天气,做好设备降温、设施检修等工作,筑牢高温施工安全根基。

近日,浙江温州地区持续高温,北京公司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联络线高速首片预制梁浇筑施工中,使用低温地下水拌制混凝土,严控混凝土入模温度,浇筑前对模板喷水降温,浇筑完毕后使用自动喷淋系统定时定量洒水养护,有效控制高温天气下混凝土养护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施工质量。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连续高温天气,给施工生产带来了极大“烤”验。呼和公司西昭项目部严格落实“浇筑即养护”制度,在混凝土初凝前1-2小时内,立即覆盖双层土工布,采用自动喷淋系统不间断洒水保湿,每间隔2小时检测梁体表面湿度,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处喷淋设备的运行状态、养护区域温湿度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预警,确保高温养护质量可控。

“快!弯腰捂鼻,沿安全通道撤离!”刺耳的消防警报响起,电务公司第一区域项目部组织开展高温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消防员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高温火灾预防、扑救及逃生知识,员工模拟开展真实火情下的疏散演练,分组进行灭火器实操,提升了高温施工应急技能。

“炎炎夏日,如果有人中暑了应该怎么办?”“我知道,应该迅速帮助中暑人员服用解暑药物,立即拨打救助电话……”建安公司连云港项目部加强对一线建设者的防暑降温知识培训,通过宣传栏、班前会等多种形式,普及防暑降温常识和中暑急救方法,增强高温施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李沐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09 | 查看全部
7月22日,随着“信和10号”盾构机刀盘精准破壁而出,由中建五局承建的物流园北站-物流园南站区间右线隧道贯通,成为全线首个贯通区间。

据介绍,物流园北站-南站区间右线全长约1329.6米,埋深19.3至35.2米,最小线间距9.73米,最大坡度20.0‰,最小转弯半径仅450米。该项目团队克服盾构及管片成型姿态控制难度大、交叉施工、高温高潮环境等不利因素,通过精细化管控实现优质履约。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该项目部实施全天候动态管控,项目班子24小时轮班值守,实时监控掘进全过程;创新运用“三阶段盾尾间隙测量法”,严格把控小曲线半径隧道成型质量;高效统筹现场设备调度,优化工序衔接,保障施工顺畅。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与1号线、15号线、17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将有效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南北向的运输能力,显著改善区域交通结构,带动沿线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仕强 通讯员 田庆英 杨吉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