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运作后的自贸港,将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对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生动实践。制度创新是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旨在通过系统性、集成性改革提升自贸港整体开放水平。自2020年6月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素跨境流动体系构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去五年,海南自贸港以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搭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为全岛封关运作奠定基础。在贸易领域,海南逐步构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监管模式及相应政策体系。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13项共40个海南特色功能应用,最大程度简化一线进出境监管流程;实施“一负两正”三张“零关税”清单,大幅降低相关企业运营成本;构建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体系并持续扩容升级,适用范围从洋浦保税港区逐步扩至全岛;出台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对清单之外跨境服务贸易实行平等准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国际运输船舶登记“单一窗口”、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办学、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等配套政策。
在投资领域,海南不断强化投资自由便利政策体系。实施自贸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涵盖医疗、金融、文化、教育、种业、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条例》,实行全国“最短”投资负面清单,清单之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上线“海南e登记”平台,实现商事登记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以立法形式简化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健全企业设立、经营、注销、破产全周期投资便利制度;高标准建设、持续优化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并向“海易办”平台集成。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擎、以开放合作为纽带,海南推动自贸港资本、人员、运输、数据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能级提升,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
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推动全链条金融开放,激活跨境资源配置。海南上线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自由划转;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登记,企业外债登记实现“线上秒批”;完善基金注册政策体系,允许“内资管外资”和“外资管内资”双向模式,投资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创新国际人才入境和“引育留服”机制。海南率先实施59国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免签入境事由从旅游扩展至商贸、访问、探亲、医疗、会展、体育竞技等短期活动;出台《外国人来海南工作许可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等规范,设立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次提交、一网联审、一窗办理”;在全省三甲医院开设国际医疗门诊,为外国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
运输自由便利方面,构建“空海铁”立体式开放通道,支撑“双循环”交汇点建设。海南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落实第四、第五航权,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多项航权开放政策组合极大便利航司构建航线网络;率先建立“中国洋浦港”国际船籍港制度体系,完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及配套政策,实施加注保税油、启运港退税政策,形成“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新型通关模式。
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方面,海南创新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和交易制度,打造以“数据产品化”为核心的数据要素流通平台(数据产品超市);制定发布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覆盖深海、种业、商业航天、旅游、免税五大领域14个场景;实施“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制度,允许金融、航运等领域数据有限度跨境传输,开展“游戏出海”“来数加工”等跨境数字业务。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示范和标杆。全岛封关运作是自贸港建设的“里程碑工程”,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制度型开放进入系统性集成创新新阶段。作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验田”,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探索,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制度模板。
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遵照“境内关外”的制度安排,将重塑国内国际资源配置格局,成为我国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前沿阵地,在边境及边境后领域逐步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容相通。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保护、政府采购、数字贸易等方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政府管制行为符合国际通用规制、标准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政策保障体系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封关运作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起点。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将引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新范式、激活新动能。
(作者:盛斌、李世杰,分别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南开大学“英才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