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8月15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的悲壮与坚韧;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来自卢沟桥畔的二十九军抗战大刀,照见了英烈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字迹斑驳的抗战家书感动众多观者,激荡起人们心中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情……

近段时间,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策划推出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唤醒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带领我们重温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起澎湃的力量。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作为历史现场的“亲证者”,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肌理中不可磨灭的真实切片,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证史价值,也因此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借助革命文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凝结成可触可感的具象实体,不仅是构筑历史真相的基石,更是中华儿女不屈意志和品格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心的展陈设计与数智手段的创新赋能,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创造了更多可能。各地展馆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革命文物讲好故事,传承精神力量。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参与者得以“触摸”历史脉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展馆创造性地将革命文物置于其诞生的历史场景,立体化讲述其背后的抗战故事。这种情境化的叙事,使文物成为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让观众在理解中产生共情,在共情中深化记忆。

保护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比如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主题展览陈列现场,前来参观的学生静静聆听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历史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扁平的知识点,而是凭借实物凝聚成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这种“以物载情、以情育人”的教育设计,将历史认知从单纯的知识接收提升至情感共鸣,在深度共情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精神塑造。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故事,再现其所承载的精神与价值,这是让革命文物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

保护利用革命文物,其根本价值在于将历史记忆升华为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沉默的革命文物尽管静卧,却涌动着永不冷却的精神温度,是抗战精神最炽热的表达。在新时代传承弘扬抗战精神,需要我们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让革命文物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八路军兵工厂的自制武器,蕴藏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手稿,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国际援华医疗队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让我们深刻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能让历史“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让抗战精神在每一代人的理解与实践中得以传承。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用心用好这些宝贵的教材,推进社会协同,在保护利用中发展、在传承接续中创新,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扩大革命文物社会影响力,让其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文化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革命文物为舟,以历史记忆为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砥砺前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高红明、张润峰,分别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的悲壮与坚韧;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来自卢沟桥畔的二十九军抗战大刀,照见了英烈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字迹斑驳的抗战家书感动众多观者,激荡起人们心中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情……

近段时间,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策划推出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唤醒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带领我们重温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起澎湃的力量。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作为历史现场的“亲证者”,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肌理中不可磨灭的真实切片,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证史价值,也因此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借助革命文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凝结成可触可感的具象实体,不仅是构筑历史真相的基石,更是中华儿女不屈意志和品格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心的展陈设计与数智手段的创新赋能,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创造了更多可能。各地展馆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革命文物讲好故事,传承精神力量。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参与者得以“触摸”历史脉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展馆创造性地将革命文物置于其诞生的历史场景,立体化讲述其背后的抗战故事。这种情境化的叙事,使文物成为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让观众在理解中产生共情,在共情中深化记忆。

保护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比如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主题展览陈列现场,前来参观的学生静静聆听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历史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扁平的知识点,而是凭借实物凝聚成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这种“以物载情、以情育人”的教育设计,将历史认知从单纯的知识接收提升至情感共鸣,在深度共情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精神塑造。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故事,再现其所承载的精神与价值,这是让革命文物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

保护利用革命文物,其根本价值在于将历史记忆升华为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沉默的革命文物尽管静卧,却涌动着永不冷却的精神温度,是抗战精神最炽热的表达。在新时代传承弘扬抗战精神,需要我们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让革命文物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八路军兵工厂的自制武器,蕴藏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手稿,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国际援华医疗队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让我们深刻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能让历史“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让抗战精神在每一代人的理解与实践中得以传承。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用心用好这些宝贵的教材,推进社会协同,在保护利用中发展、在传承接续中创新,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扩大革命文物社会影响力,让其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文化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革命文物为舟,以历史记忆为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砥砺前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高红明、张润峰,分别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作为一种电子演示文稿,PPT本应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变了形、走了样,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近来,一些地方部署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公务活动中的PPT制作“减量、减费、减负”,基层干部群众对此纷纷点赞。但从近期通报的案例看,仍有一些单位将PPT汇报形式的好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一,甚至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制作,加重基层负担,助长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群众掌声多,不如PPT里动画多。”有基层干部吐槽:为了做出一份好看的PPT,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钻研设计。有的自己做不来,甚至动用财政资金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制作。汇报者沉迷翻页流畅,考核者在意视觉冲击,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工作,硬生生被拖成数十分钟的“屏幕表演”。

这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有的基层干部把做PPT当成表现机会,把本该用在服务群众和抓具体落实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浪费在不必要的特效包装上。这种倾向,加重了基层负担,造成了铺张浪费,与求真务实的作风渐行渐远。

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重点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些干货、少些水分,多点实绩、少点包装。杜绝虚头巴脑,让那些追求表面花里胡哨的行为没有市场,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要坚决纠正考核评估“唯材料论”“唯汇报论”,让考核评估从“看包装”“看表演”回归到“看担当”“看实绩”。凡是与工作实效脱节、与群众利益无关的繁文缛节,能减则减,该停就停,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上,让财政资金更多花到惠民利民的“刀刃”上。

数字化不应成为形式主义的变异,而应是实干高效的助力。戒掉虚功夫虚招式,一心谋实事务实效,以实干推动发展,用实绩造福于民。(新华社记者徐扬、张博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细化医疗广告认定原则和标准,为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提供了更为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长期以来,医疗广告监管的一个棘手难题在于医疗信息、医疗科普与商业广告的边界模糊。一些机构和个人常常打着“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专家答疑”等旗号,实则暗中推销特定医院、医生或疗法,诱导患者消费。这类变相广告不仅扰乱正常的医疗信息传播秩序,更严重侵害公众知情权与选择权,甚至可能延误患者治疗、危及生命安全,进而侵蚀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执法部门常面临执法难的被动局面,正规医疗机构在开展公益科普时也因担心“踩线”而顾虑重重。

针对这一症结,《指南》精准施策,明确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医疗广告,这有助于从源头遏制“黑医院”“黑医生”误导百姓就医选择。同时,《指南》系统梳理了医疗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与医疗广告的边界,列举了借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之名变相发布广告的具体情形。例如,《指南》明确,医疗机构公开发布机构概况、医务人员信息、医疗服务项目等内容,属于正常信息公开,不构成广告;但若通过对本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诊疗流程、诊疗效果进行主观性评价或者作出保证性承诺等方式进行推介,则构成广告。相关界定既增强了监管的靶向性与可操作性,也能有效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信息公开和科普活动不受干扰。此外,《指南》还明确了三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协作机制,以强化协同监管,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医疗广告关乎群众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与误导。医疗健康科普不应成为医疗广告的“隐身衣”,医疗信息公开不能沦为牟利工具。此次三部门联合出手,既为执法者提供了“操作手册”,也为守法者划清了“安全边界”。期待随着《指南》的落地实施,虚假医疗广告乱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让医疗信息公开和健康科普回归公益本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与财产安全。(马树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多所职业本科高校招生一片“红火”,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选择报考职业本科院校——有高考621分的考生选择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护理专业;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的400名物理类学生中,平均成绩超过本科线近100分;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实现了“高分满档”,6个本科专业全部一次性满额录取……

职业院校怎么就成了“香饽饽”?

考生和家长的选择其实不难理解,简单说就是为未来就业多做打算。当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对于一些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如果学校一般,专业也不够热门,那么求职过程中可能并不具备太多优势,而职业院校的学生通常有一技傍身,可能更受企业青睐。所以,一些学生和家长主动选择报考职业本科院校,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增加更多确定性。

进而言之,这也折射出当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更加全面理性,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更加客观科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同样可以培养多样化人才,对于传承技术技能更是不可或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职业院校的学习增长本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样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收获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不难看出,包括职业本科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新闻进入人们的视野;诸如“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开展;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事迹和形象的各类作品,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都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成长成才之路从来不是“独木桥”,通过不懈的努力,职校学子完全可以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也完全可以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就技能报国梦想。

职业本科招生火了,是一个积极信号,也是职业教育“学有所用”的一种直观体现。期待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能够进一步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让不同禀赋和追求的学生能够多样化成才,让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评论员 吴迪

“为了生活和梦想”,很多一线劳动者通过自己的踏实奋斗,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他们的闪光日常和成长轨迹,对于如何适应职场、如何提升自我、如何让奋斗者更有为有位等,都会带来一些启示。

5年来,安徽淮北95后骑手代冬祺零差评、零事故——据8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为了实现“零差评”目标,他把自己逼成了“细节控”——三层保温箱里,汤品裹着防震垫,炒饭用隔热板分格存放,冷饮配着定制冰袋;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整个城市各小区四季的路况,甚至包含哪条巷子的路灯会在晚上9点亮起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他先后晋升为小组组长、区域站点副站长。他常说:“终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滴落在车把上的汗水,早已在时光里凝结成闪闪发光的勋章……”

从普通外卖骑手成长为组长、副站长,收获顾客“最美骑士”的赞誉,这位外卖小哥的成长进阶之路,令人欣喜和感动。他工作中的“细节控”属性,其实在很多劳动者身上都能看到。比如,在辽宁大连,8年保持着零投诉、零差错纪录的外卖小哥陈寿臣,白天穿梭于街巷楼宇间丈量辖区,夜晚伏在台灯下一笔一画手绘地图,把自己变成了片区的“人形导航”,日均配送效率提升30%;在浙江金华,铁路客运值班员邢思源可以用约100张A4纸手绘全国铁路图,数千个站点线路,布局比例精准到毫米……

这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劳动者能够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有着共同的密码:奋斗和钻研——“干一行”是为了眼前的牛奶和面包,“钻一行”则是为了事业的诗与远方。

“为了生活和梦想”,很多一线劳动者通过自己的踏实奋斗,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他们的闪光日常和成长轨迹,对于如何适应职场、如何提升自我、如何让奋斗者更有为有位等,都会带来一些启示。以外卖员为例,曾经,“送外卖”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如今,这一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卖员已经深度嵌入城市生活,参与到城市共建、社区治理等工作中,不少外卖员在工作中“顺手”救人、“顺手”排除一些安全隐患,有的甚至“顺手”帮警方破了案,“城市摆渡人”成为更具有获得感的新称谓……

前不久,《人民日报》采访了100位骑手,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对职业和生活的感悟。有人说:“靠跑单4年还了20多万元债务,回想起来,日子真不容易,可也教会了我相信奋斗、相信生活。”有人说:“别看我是00后,但管理着五六十人,相信依靠双手能够创造美好生活。”还有的说:“手中是外卖,心中是诗歌,整个世界都是一首待写的诗。”不难看出,他们都在人生路上,跑出了自己的精彩,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致敬平凡、努力、奋斗的每个人!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外卖宝宝”的笑脸,2019年,在江苏常州,外卖小哥李园园带着女儿送外卖,宝宝在外卖箱中萌萌的表情和清澈的笑容,让人感动又心疼。不久前,李园园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刷屏:你要坚信天道酬勤,苦尽甘来,你会有能力让自己和他人越来越好,这是爸爸10年中所有的“人生魔法”。

近年来,如何关爱、帮助这些有梦想肯奋斗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不少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有关部门联合平台企业推出不少扶持办法,包括学历提升、技能拓展、创业支持等,不少骑手因此拿到了本科文凭、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当选工会主席,有的从三轮车骑手成长为货运机长,有的建立了创业团队……“干一行、钻一行、成一行”让他们改变命运的努力有了回应、有了更大的收获。

“生活有点苦,有点涩,但奋斗的日子,甜!”“努力就有回报,我跑过的路,每一段都算数!”……这些“流动的正能量”充满干劲,也一次次证明着:无论外卖箱、工具箱还是后备箱,能装下汗水,也能装下梦想。是的,那些汗水终究会带来“满满的收获”。愿每个奋斗者都能永葆热爱、持续发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北京日报讯(记者 袁璐)中国恒大集团终迎退市定局。8月12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正式摘牌。

上述公告称,中国恒大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中国恒大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

港交所交易系统显示,中国恒大最后一单股票交易成交价定格在0.163港元,这家曾叱咤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经历15年资本市场沉浮后,最终以21.5亿港元市值黯然退场。

2009年11月,中国恒大在港交所敲锣,成为在港上市最大的内地民营房企。2017年10月,其市值攀至4144亿港元峰值,将创始人许家印推上中国首富宝座。然而伴随企业激进扩张的,是持续不断的行业争议:从依靠高负债率驱动的规模扩张,到引发市场疑虑的多元化布局,最终在2021年遭遇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企业命运就此转折。

2024年3月,证监会对外披露,恒大地产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导致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2020年虚增收入3501.57亿元。2024年5月,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2024年1月29日上午10点18分,中国恒大股份停牌,截至今年7月28日,已连续停牌18个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邯黄公司工会组织安全宣讲团队到沿线工区开展“安全宣传进一线、扎紧生产‘安全线’”的安全宣讲活动。

为期一周的安全宣讲活动创新采用“情景演绎+互动宣教”模式,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安全生产知识入脑入心。宣讲团队不仅延续了以往广受好评的案例剖析、知识问答、心得分享等环节,更创新性地引入安全生产主题情景短剧,通过还原作业现场、事故场景等鲜活演绎,让“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在沉浸式观演中深入人心。

“这次宣讲真的让我警醒!”一位员工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安全事故都是新闻里的事,离我们还很遥远。但今天看到情景短剧里那些违规操作的场景,宣讲稿中那些因违规操作而造成血淋淋的后果的案例,更是后背发凉。以后我一定把‘安全第一’刻在脑子里,不仅要自己做好防护,还要提醒身边的同事。”

此次活动强化了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员工群众真切体会到“娘家人”的温暖关怀。邯黄维管公司工会将以本次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处处保安全”的生产环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通讯员 姜海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8月13日,第七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在“油城”新疆克拉玛依市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区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德国、新加坡、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416家企业参展。

展会以“新驱动、新制造、新效能”为主题,设置油气及化工、新能源及新材料、智能算力及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展示、城市宣传6大展区,展览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克拉玛依市委书记石岗致辞表示,本次盛会旨在探讨能源行业共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未来,推动石油石化装备技术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克拉玛依抢抓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机遇,正积极布局新能源、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领域,努力打造多元互补、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示范。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带来了物探领域全产业链最新装备和技术。“比如这款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规模化应用的宽频地震信号激发源。”该公司装备服务中心生产设备科科长池蛟说,该设备已在国际国内累计完成400个勘探项目,为提高找油找气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

据了解,展会期间,还将举办政商见面会、中亚能源新技术首发及推广大会、全球能源产业供需采购大会、石油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交流会等活动,以及“扎根西部燃薪火·产教融合启新程”沉浸式主题参观讲座、石油石化专场招聘会等行业活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肖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当前正值暑期,近日,12只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飞抵中铁六局路桥公司天陇项目建设工地,与坚守一线的父母相聚。天陇项目部工会精心组织“小候鸟暑期快乐行”反向探亲活动,通过系列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度过快乐充实的假期,也为工地注入浓浓亲情。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

“小候鸟”们走进施工一线,参观项目部及工区驻地,零距离体验父母的工作生活,感受一线建设者的实干担当。由于当前正处于雨季,甘肃洪涝灾害频发,项目部特别组织了一场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为探亲家属讲授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当播放中铁六局抗洪救灾视频时,孩子们指着画面中冲锋的身影喊:“那是我爸爸!”一场培训让“小候鸟”们意识到防洪防汛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安全才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更理解父母身为央企单位员工的社会责任。

登山活动

“爸爸你快点呀,你看,我都要追上云彩啦!”五岁的刘宇程甩着胳膊往前蹦,白色的小T恤被风掀起衣角,像只振翅的小蝴蝶。爸爸在身后佯装喘气:“宇程等等我,爸爸这‘老桥墩’快追不上你这‘小飞侠’咯!”逗得宇程咯咯直笑,脚下的石阶仿佛也跟着轻快起来。青灰色的台阶一级级向上延伸,虽有些陡峭,可孩子们的欢笑声像润滑剂,让每一步都变得轻松。“我要当第一名!”大家你追我赶向山顶飞奔而去……登顶的那一刻,山风徐来,把所有人的头发都吹得飞扬,山风里,混合着孩子们的欢叫、父母的笑声,仿佛一首写给坚守与团圆的合唱。此刻大家才懂,最高的山峰不是海拔,是孩子攥紧父母掌心的温度,是奋斗者被亲情浸润的初心。

此次活动,让“小候鸟”们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意义,也让员工在亲子互动中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岗位的意义。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深化员工关怀服务,从生活保障到情感需求全方位倾注心力,让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员工都能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爱的滋养下更有力量筑就精品工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杨玉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