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8月1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据近日《工人日报》报道,应聘某食品公司的罗女士,突然接到该公司HR发来的不予录用通知,原因是其被背调公司查出“有过诉讼记录”“曾经是被告”。而实际情况是,2018年罗女士小区的业主跟物业有纠纷,物业公司起诉了很多业主,罗女士是其中之一。没想到,这也能成为公司不予录用的理由。

一起毫无关联的民事纠纷,竟然影响到求职就业,着实令人大跌眼镜。然而,罗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劳动者因为入职背调给出的“离谱”原因而失去就业机会、被降低薪资收入甚至名誉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前段时间便有求职者因背调公司将其前同事一句“生活作风存在问题”的评价写入报告,而被降低入职薪资、社会评价受损,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不少求职者感慨,一些用人单位背调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背调,通常依据的是《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法律要求劳动者如实向用人单位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但这些信息是否真的“如实”,企业核实后才能知道。因此,所谓“背景调查”更多的是“核实劳动者提供信息的真伪”。

客观来说,适当的背调是有必要的。对用人单位来说,如果只凭求职者“一面之词”不加证实便予以录用,一旦出现求职者说谎的情况,其便需要承担相应的用人风险。而对求职者来说,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提供真实必要的个人信息,自然不怕背调,而且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作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估,进而为其定薪定岗提供依据和参考。

现实中,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背调行为是依法依规开展的,但也有少数单位存在扩大背调范围的情况。背调的“边界”究竟在哪,需要进一步厘清。

从上述法条中不难看出,“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并不十分明确。也正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在背调过程中出现了随意扩大调查核实范围,甚至将个人隐私等内容也列入其中的情况。

背调本质上是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应该受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约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具体到报道中的罗女士,其与物业之间的诉讼与其找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并无关联,说白了,这本不应该在背调范围内,更不应该成为不予录用的理由。相关企业的背调也违背了“最小必要”原则。

从法律规定上来看,用人单位的背调结果也不是向求职者保密的“黑箱子”。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个人有权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个人发现其个人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有权请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补充。如果求职者发现背调结果确实存在问题,有权通过相应的渠道依法依规维权。

在个人信息获取手段空前发达的当下,解决背调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可谓迫在眉睫。有关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背调的法律边界,通过更加严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等,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进一步规范背调行为,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隐私权、平等就业权等权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讯(记者张翀 通讯员雷钟洋)入夏以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创新推出“智慧+”精准慰问模式,通过大数据赋能把关心关爱更精准高效地送到战高温、保供电职工的心坎上。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工会已慰问职工38348人次,解决一线保电职工后顾之忧。

据悉,国网湖北电力各级工会创新整合职工岗位类型、健康档案、历史物资申领记录等多维数据,为职工精准画像。同时,根据气象台实时数据,预判各区域防暑需求紧急度。通过小程序问卷方式收集个性化需求,进行“点单式”慰问服务。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该公司推出差异化“清凉健康包”:带电作业员配备冰感毛巾、电解质冲剂,山区巡线员增配防蚊喷雾、便携雨衣等,为不同岗位的一线职工提供定制化清凉保障。

为提高送清凉物资配送效率,国网湖北电力基层单位工会探索“精准动态冷链配送模式”,依托安管系统定位功能,成立调度专班实时掌握施工点信息,用冷藏箱保障冰镇西瓜等物资低温送达,以“集中+实时”双轨配送为一线职工送清凉,物资配送时效缩短70%。

此外,国网湖北电力工会开展“云端”慰问活动,通过对援外干部职工及家属开展线上慰问,将组织的关心关爱传递到偏远艰苦地区和大洋彼岸,当好对外帮扶干部职工的坚强后盾和温暖后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记者 黄仕强 本报通讯员 覃为婧 杜思雯

“爸妈,你们看,我也上榜了。”日前,在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内,该公司巴南供电中心配电运检专责工兰澜,拉着父母的手快步走到“好工匠三部曲”展播大屏前。

顺着兰澜手指方向望去,儿子的照片和一旁的“基层车间配电运检的‘多面手’”字样,在灯光映照下格外醒目,兰澜父母脸上露出欣慰又自豪的笑意。

“好工匠三部曲”是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而打造的品牌,也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构建“五色产改”体系的具体举措之一。

以红色引领定精神坐标、蓝色创新拓成果版图、绿色发展筑建功舞台、橙色关爱暖职工心田、本色锤炼守权益防线的“五色产改”为抓手,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精心为职工铺就了一条由“工”变“匠”的“进阶路”。

“好工匠”站在“聚光灯”下

近日,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2025年度“好工匠三部曲”名单出炉,从一线产业工人队伍中产生的30名具有绝活绝技以及传承延续师傅技艺的师徒,轮番登上公司办公大楼的大屏以及线上平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类似的一幕每年都会在该公司上演。市南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李承英介绍,公司每年都会在一线职工中评选出一批具有绝活、技艺和在带徒弟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好工匠”,让他们站在“聚光灯”下,激励全体职工奋勇争先。

该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至今已连续开展了9年,共展出“好工匠”绝活79项、技艺荣誉31项、优秀师徒49对。此活动既是该公司深化“产改”、激发职工思想活力与奋进斗志的关键举措,也是“五色产改”体系里“红色引领定精神坐标”的重要一环。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炼表示,一方面,公司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班组,并创新实施“双培养”机制,将产业工人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另一方面,聚焦电力保供中心工作,围绕特高压入渝、迎峰度夏保供电等重点任务,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公司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工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成才之路从“独木”变成“立交”

对于国网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中心的青年职工段昱同来说,“五色产改”是一场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盛宴。

2022年,段昱同一入职便加入何涛工匠工作室。该工作室定位于无人机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依托青年骨干传帮带、技能竞赛等活动,两年时间里,段昱同主导的《无GPS条件下的室内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研究》项目不仅入选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青创赛创意类孵化项目,还成功申报了无人机巡检领域的10余项专利。

目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已建成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11家,成立跨行业、跨区域、跨单位的劳模工作室联盟5个,一线产业工人依托工作室和联盟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18项。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还通过高质量建设“重庆电力工匠学院”,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构建“领导职务、职员职级、科研、技能”四通道并行互通的人才发展体系,推动技能竞赛与阶段任务相结合,强化劳模先进选育等举措,让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之路从“独木桥”变成了“立交桥”。

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成员霍泓菁就是受益者之一。年仅27岁的他已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技术标准与培训教材,探索的“无人机巡检+不停电作业”综合检修模式,在全公司推广。如今,他又被聘为“重庆首批低压带电作业导师”。

国网重庆培训中心负责人韦成国介绍,近1年来,中心累计承办11场各类技能竞赛,覆盖1251人次。同时,设置了31个职业(工种),涵盖变电运检、配电运检、输电运检等8大专业的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工种技能等级评价培训15770人次。

为职工高品质幸福生活“加码”

“健康小屋”内,职工在知名中医专家问诊窗口前排起长队;公寓式青工宿舍让青年职工拎包入住;“绿智食堂”为职工提供集健康、安全、绿色、智能于一体的用餐环境……在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职工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场景正持续上演。

李承英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首批试点单位,市南供电公司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核心,构建起多层级、全方位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通过推动绩效分配持续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畅通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等举措,不断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样,国网永川供电公司大安供电所台区经理张小红谈及工作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提高的话题时,他举例道,迎峰度夏期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会换下2~3套工作服;供电所就有洗衣房,专人负责洗衣服解决了一线职工的“衣等大事”。

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收集解决职工诉求5000余条,累计发放困难职工补助金251万元,惠及2005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165万元,助学321人次,帮助解决职工家庭困难375件次。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以‘产改’为工作主线,以信仰之红、创新之蓝、突破之绿、暖心之橙、呵护之本为底色,不断丰富拓展‘五色产改’的内涵,建设一流电力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李炼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刘亮 吴陆牧 彭传旭 林语晋

走进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玻璃纤维制品车间,4条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卷卷雪白的玻璃纤维织物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玻璃纤维新材料年产能超过120万吨,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廷说。

几公里外,拓普汽车底盘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同样是一派忙碌景象。自动化机械手臂正在流水线上抓取全铝底盘零部件进行操作,一块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底盘整齐排列。该公司底盘车间总经理赵万岗说,公司研发生产的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为西南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支持。

追新逐绿,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十四五”以来,重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重庆数智产业园是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集聚企业900多家,形成了新型显示、新型光电子、智能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等多个绿色产业集群。记者在园区内的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各类智能显示屏产品科技感十足。惠科金渝公司政企事务部长唐莉说,聚焦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创新突破,公司实现液晶面板产品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以“屏”为核心,重庆数智产业园瞄准“芯屏器核网”,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了从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到液晶面板、液晶显示模组,再到整机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园区相继引进惠科金渝液晶面板第8.6代生产线、汉朗光电液晶混晶等多个项目,同时打造了重庆光电显示研究院等一批科技研发平台。”重庆数智产业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华说,上半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达186.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70%。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持续攀高向新。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钟熙介绍,重庆锚定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布局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6.1%,较去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降碳减污增效协同并进。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之一,当地的卡贝乐化工公司建设了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7万吨,多产甲醇19万吨,实现经济效益4.5亿元,有力支撑了园区低碳发展。

华兰生物公司每年回用污水14万吨,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华峰化工公司通过新增氧化亚氮低温分解装置,年节约标准煤约2.9万吨;太极集团药渣燃料化利用率超95%,构建起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重庆市涪陵区在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同时,引导企业通过工业技改、设备更新等方式健全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建成绿色工厂51家,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2%。

“十四五”以来,重庆建立了区县级、市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绿色制造主体培育体系由“点上”引领转向“面上”推广。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

重庆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规模,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能效提升,全面推行“能效诊断+改造升级+节能监察”一体化能效“普查”模式,累计为70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服务,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监察。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0余个、改造设备近4万台(套)。得益于一系列技改投入,“十四五”前4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3%,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